“打算?”必勒格哪有什麼打算?他現在和這羣蒙古人,是待宰的羔羊,他的打算有用嗎?
李信忽地斂去臉的笑意,道:“必勒格,你應該知道,屠殺你們的,是滿人的正藍旗,旗主可是豪格,大清的肅親王!”
“小人知道,”必勒格的眼神十分絕望,幾乎渙散了,“小人也不知道,我們是如何得罪了肅親王……”
“哈哈,”李信冷笑,“必勒格,昨晚是你做的翻譯,難道你還不知道豪格的目的?”
“這……”必勒格嘟囔着道:“可是大清爲何要屠殺我們蒙古人……連喇嘛都不放過……”
“豪格一定是奉了大清皇帝的命令,前來屠殺蒙古人,除了曼殊希利庫倫,還有蘇尼特部,或許還有奈曼旗、敖漢旗,也有可能是所有的蒙古人,至於原因,可能是蒙古人殺了他們的議政大臣圖爾格……”他故意將問題說得十分嚴重,以斷絕必勒格的後路,將來知道也沒關係,反正圖爾格的確死在蘇尼特部,當傳聞有誤。請百度搜索()
“原來是爲了這個?”必勒格的眼生出極度的恐懼,他回頭看了眼身後的族人,忽地跪倒在李信的面前,“求將軍救救小人的族人,小人是做牛做馬,也會報答將軍!”
“必勒格,你先起身!”
“謝將軍!”
李信看着必勒格,心轉了無數個年頭,關鍵是第一句話如何開口,思索片刻,決定一步一步來,“必勒格,你昨日幫助了本將,算是立了功,本將可以保護你,甚至你的家人,不過……”頓了一頓,方道:“你的族人……”
必勒格先是大喜,隨後臉變了色,“求將軍保護小人的族人,小人情願給將軍做牛做馬……”
李信面現難色,“本將看在你的份,倒是有心要拯救你的族人,可是……”
“可是什麼?求將軍明示!”
“必勒格,你也知道,本將是華夏的將軍,只會保護華夏的子民,也是你們眼的漢人,如果違抗朝廷的命令,連本將也是要受罰的,那時不但無法保護你的族人,恐怕連你也無法保護……”
“這……”必勒格再次叩拜於地,“求將軍指條明路,無論如何都要救下小人的族人,將軍如果不肯施之援手,他們只有死路一條……”
李信微微閉雙目,思索了好一會,方道:“本將倒是想到一個法子。”
必勒格長身而起,拱手向李信施禮,“請將軍明示,只要小人能做到,小人便是做牛馬也願意!”
“必勒格,你先起身吧,”李信似乎很爲難的樣子,猶豫不決,遲疑了好一會,方道:“要想獲得本將的保護,唯一的法子,便是‘入漢籍’、‘奉天主’,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入漢籍’、‘奉天主’?”必勒格雖然不知道天主,但漢籍他是知道的,他們可以在漢人的庇護下生存,但要加入漢籍,背叛偉大的成吉思汗,他卻猶豫了。
“必勒格,你可以做出選擇,或者加入漢籍,還能在曼殊希利庫倫附近放牧,否則,你們只能離開曼殊希利庫倫城,自己尋找牧場了,”頓了一頓,嘆口氣道:“如果本將收留了你們,必會遭到朝大臣們攻擊,如果你們入了漢籍,從此以後,便是華夏百姓了,那時本將護衛着你們,朝之人自然會閉嘴!”
“將軍,我們即便不加入漢籍,也不會危及漢人的利益,爲何要趕我們走?離開曼殊希利庫倫城,我們又能去哪裡尋找牧場?”必勒格已經習慣了在曼殊希利庫倫城的定居生活,四處遷移、追逐水草的日子,少了淋雨、嚴寒……
“華夏的軍隊,已經來到曼殊希利庫倫城,這曼殊希利庫倫城會成爲華夏的土地,”李信冷聲道:“當年蒙古人南下原,問過漢人是否答應嗎?這數百年年來,蒙古人殺了多少漢人,你們心有數,本將允許你們加入漢人,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如果你不識好歹,哼……”
必勒格嚇得一哆嗦,這位漢人將軍,怎的說翻臉翻臉?難道剛纔的仁慈,都是假裝的?
李信緩了一緩,換一副笑臉,“必勒格,兩條路任由你選擇,不肯歸化,你們只能離開曼殊希利庫倫城,至於你們是否尋找到新的牧場,途是否會遇狼羣,那是你們自己的事,與本將無關;反之,如果聽從本將的勸告,你們不但可以繼續在附近放牧,本將還會讓你們過更加富足的生活,便是遇黑災、白災,有了華夏朝廷的支持,你們至少不會捱餓!”
“這……”必勒格強烈地感覺到,自己和族人,已經是砧板的魚肉,只能任由別人宰割了,不是大清,是華夏……
大清會屠殺,而華夏至少還能給族人活命的機會……華夏的這位將軍,應該不會屠殺蒙古人,如果要屠殺,現在是最好的機會,何必多費口舌?
他巴巴地望着李信,多麼希望信奉的佛祖及時救救自己和族人,可是,佛祖,你究竟在哪?你看到你的子民遇到絕境了嗎?
李信盯着必勒格的雙目,淡淡笑道:“必勒格,你應該知道,本將公務繁忙,如果不是爲了你,本將絕對沒有時間在此閒扯……必勒格,你明白本將的意思嗎?”
“這……”必勒格感覺天要塌了,他的腦子,已經模模糊糊,但李信臉的怒意,逐漸讓他清醒過來,他必須做出選擇,思索片刻,他向李信拱拱手,“將軍,能否給小人一點時間,小人要問問族人的意思……”
“可以,”李信冷冷地道:“本將給你一柱香的時間!”
“多謝將軍!”必勒格轉身回到牧民之,當着李信的面,將李信的意思傳達給他的族人,起初的時候,不少人的臉顯得很憤怒,但經過必勒格的解釋,他的憤怒逐漸變淡……
李信並沒有興趣聽必勒格勸慰他的族人,在大勢面前,他完全可以忽略這些們蒙古人的感受,再說,他也聽不懂蒙語。
他微微閉雙目,已經在想着下一步的事情了,無論蒙古人是否願意接受歸化,曼殊希利庫倫城必須控制在自己的手,但曼殊希利庫倫距離邊牆太遠,超過二百里,實在是一座孤城。
在曼殊希利庫倫和邊牆內的義縣之間,最好有一座過渡性的府縣,纔好控制曼殊希利庫倫城……
必勒格在一柱香的時間,說服了他的族人:同意歸化,接受漢人的身份!
李信並沒有多少喜悅,也沒有強調“奉天主”的事,只要這些蒙古人接受了漢人的身份,將來毀了城的寺廟,再建一所天主教堂,不怕他們不範!
到了這個時候,李信方纔讓必勒格告訴他的族人兩件事:
其一,漢人與蒙古人,原本是兄弟,都是炎黃子孫,只是分居在邊牆內外,時間久了,生活習慣、語言等出現了分化,又沒有字記載下來,以致互不往來;其二,蒙古大汗林丹汗,已經知道這件事,他在去世前已經‘入漢籍’、‘奉天主’了,林丹汗唯一的女兒淑濟,現在是華夏皇帝的華妃;
不僅必勒格,其餘的蒙古人也是唏噓不已,既然大汗都入了漢籍……
接下來的事情好辦多了,李信給必勒格賜名李向陽,然後讓軍的書記官給這些蒙古人登記姓名,每個人暫時保留蒙古名,但登記的書,每人必須都有漢名。
李信回到軍營,立即擬定了軍報,飛鴿傳書國防部,然後親筆寫了一封長信,着快馬立即送往北京,交予皇,等待皇的批覆!
等到登記工作結束,李信再次召見了必勒格,也是李向陽,讓他出任城的蒙古頭人,屬於他們的財產,包括城外的牧場,全部物歸原主。
曼殊希利庫倫這個名字,不知道是蒙化還是滿化,反正不是漢名,非常拗口,李信決定改名。
他跟隨皇多年,知道皇的性子,每次遇這種情形,必定從漢唐的時代尋找。
李信雖然讀過不少書,但對曼殊希利庫倫的歷史並不熟悉,問了城內的牧民,他們都不識字,更別說過去的歷史了,他們只知道先祖生活在這塊土地。
或許這兒原本沒有地名。
李信決定自己給這座小城取名,這裡將做爲軍鎮,不可能再使用外族的名字,思索了好一會,覺得此處是燕山北麓,又是崇山峻嶺之,遂暫時稱爲“北嶺”,如果皇不滿意,將來可以賜名。
北嶺常駐人口太少,暫時不立縣,但需要儘快歸化蒙古人。
城內的百餘蒙古人,雖然歸化爲漢人,但只有三四十戶,實在太少,給士兵生產蔬菜都不夠。
豪格是從東南方殺過來的,東南方向已經沒有人口,但西北方向還有不少蒙古人的村落,必須在李向陽的協助下,將他們歸化過來,增加北嶺城的人口。
李信還要處置城內的蒙古女人,豪格將蒙古壯丁和老幼都屠殺了,只留下年輕的女人,準備讓士兵們享用,沒想到被李信解救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