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

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

長安作爲當世與洛陽齊名的兩大古都,它的規模是十分大的。

鼎盛時期的長安城,有12座城門及8條主要街道,其中最長的街道長達數千米。

儘管後來長安城久經戰亂,許多建築都遭受到破壞,但它的基本格局並未受到改變。

在當世的長安城中,宮殿、貴族宅第、官署等建築佔據全城面積的三分之二,而它們都大多集中在長安城的中部與南部。

至於長安城中的市場,則全部集中在城內的西北方向。

由於長安城往來的商人過多,故而時至今日,長安城的西北角足有九座佔地甚廣的市場,時人稱之爲“長安九市”。

長安九市的設立,代表着長安商貿行業的發達,也代表着當權者對商業活動的管制。

而這層管制,卻從另一方面讓華安收集情報的舉動更爲便利。

因爲長安九市都集中在一起,那麼一旦某個市場中出現不同尋常的事,那麼這件事很快就會傳遍九市的任何一處角落。

華安所開的藥材鋪並不大,他所開的藥材鋪也不在九市中最繁華的那幾座市場當中。

華安不想太過顯眼。

可是儘管他的藥材鋪所處的地段不好,但在商人的口口相傳之下,他很快就從其他的商人口中得知了魏軍正在大肆購買藥材的消息。

或許目前魏軍的這副舉動,還只是在那幾座最大的市場中進行着。

但在華安有心的打探之下,他知道魏軍大肆購買藥材的舉動,很快就會波及到他所在的市場。

魏軍的這一點異動,讓華安在無人之時,激動的猛拍雙掌。

他先期所做的一切準備,都沒有白費。

但十數年的囚禁生涯,早就讓華安養成小心謹慎的性格。

他知道情報有時候就是一把雙刃劍,若是在某些方面出了差錯,那麼很可能會導致糜暘做出錯誤的判斷,這一點是華安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華安並沒有第一時間,將他打探到的情報着急的送往梁州。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華安利用他八面玲瓏的手段,不斷穿梭在長安九市中,進一步打探着魏軍的舉動。

“魏軍購買的藥材,大多是治療外傷的。”

“諸市正要求各藥材鋪儘快補齊貨源。”

“有些想囤積居奇的藥商,被魏軍捉走生死不知。”

種種消息或在華安的打探下,或在華安的親身經歷下被他所得到。

商人的身份讓華安打探起情報變得如魚得水。

因爲共享情報對於商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種盈利手段。

唯有時刻關注政府的第一動態,才能爲自己謀取到最大的利益。

再加上華安乃是土生土長的徐州人士,他那一口純正的中原口音,更不會容易引起人的懷疑。

東海糜氏當年能成爲徐州豪商,發戰爭財當初便是他們最重要的錢財來源之一。

在有着這種家傳之下,對於出身東海糜氏的華安來說,他想從衆多複雜的商業情報中,得出他想要的那個答案並不難。

而在心中的那個答案漸漸成型之後,華安就立即回到了自己的藥材鋪之中,召來了他的一位從弟。

身居敵境,刺探情報,這是一件極爲危險的事。

對於這樣危險的事來說,尋常的下人可以看情況就地招募,但身邊必須得跟着一兩位完全信得過的族人。

在這位從弟來到身前之前,華安對他耳語了一番。

等華安耳語結束,他的這位從弟臉色已經變爲駭然。

看着從弟臉上駭然的神色,華安表示理解。

但他卻不擔憂這位從弟,會因爲心中的害怕,而做出一些他不願意看到的事。

背叛家族,是當世做人的底線之一。

也不是說任何族人都肯定不會背叛,只是會背叛家族的族人,早在當年魏軍的強壓下離開了他們。

華安看着從弟臉上的駭然之色,他語重心長的對着從弟囑咐道:

“一定要將這個消息帶到少族長口中。”

華安口中所言的少族長便是糜暘。

糜竺去世的消息,之前早已經通過特殊的渠道被華安知道。

被華安知道的,還有糜竺臨終之前的遺言。

糜竺臨終之前,指定糜芳爲糜氏的下一任家主。

本來按常理來說,糜竺死之後應當是糜威繼承家主之位。

但是兄終弟及在當世也是被認可的一種繼承方式。

再加上糜威主動放棄繼承家主之位,所以現在糜氏一族的家主便是糜芳。

而所有人都知道糜竺之所以會指定糜芳繼承他的家主之位,爲的是將來將糜氏家主之位,順理成章的傳給糜暘。

故而目前所有糜氏族人,都會在私下裡尊稱糜暘爲少族長。

Www⊙ тTkan⊙ C O

聽着華安言語中的凝重語氣,華安的從弟慎重的點點頭。

他的點頭代表着,他會用生命爲代價,順利地將這個消息帶到糜暘的耳中。

在對着華安點頭之後,華安的從弟便帶上了一些盤纏,然後在當日下午便出了城。

出了城之後,華安的從弟快速的朝着梁州而去。

沒有攜帶任何隨從,是怕隨從不可靠。

沒有將情報寫在信上,則是爲死無對證上一道保險。

當糜暘的族人被他接回季漢開始,他們就是糜暘手中最可靠的一張底牌。

在離長安千里之遙的沔陽縣縣府中,糜暘站在一旁的高樓之上,看着下方的衆多民衆。

這座高樓乃是當年蕭氏掌控縣府時所建。

蕭氏之所以會建這座高樓,無非是爲了民變之時,縣府中的兵卒能夠登高觀察敵情。

可以說蕭氏修建這座高樓的本意,就是爲了能更好的鎮壓當地民衆。

或許在當初高樓建好之後,蕭氏先祖也曾踏上這座高樓,一邊欣賞着自己的傑作,一邊用鄙視的眼神俯瞰着,下方被他當做泥濘的民衆。

只是當今日糜暘帶領着法邈站在這座高樓上時,儘管他的眼神也是俯視,但他的眼神中卻充滿着自豪與喜悅。

因爲今日是沔陽縣府,按照均田制發放一應田畝的日子。

隨着時間的推移,沔陽縣清查田畝人口的工作終於完成。

在完成這項工作之後,新任的沔陽縣令爲了討好就在城外的糜暘,他馬上開始籌辦起沔陽一縣的新政授田事宜。

按照糜暘推行的均田制,沔陽縣民無論男女,只要滿足年齡條件皆可按人口發放一定數量的田畝。

或許授田的舉動,並不是糜暘首創,歷朝歷代都有。

甚至當年羣雄割據時,一些諸侯也做過這樣的舉動。

但是糜暘的授田與前人所做的,可謂是大不相同。

前人的授田名義上都很好,但他們所授的田畝大多都落入各地的世家豪族手中,根本就沒辦法直接落到真正苦難的百姓手中。

而在進行均田制的授田之前,糜暘已經用強硬手段推行下去三長制。

三長制最大的作用,便是查清大量被世家豪強蔭庇的人口,並且將那些人口獨立出來,不再成爲某一家一姓的奴隸附庸。

在有着這點前提之下,足以保證均田制所授的田畝,可以真正按照他內容中所描述的那般做到“能耕者皆有田”。

而單單是這一點,就可以讓任何得到這個消息的百姓,感到無比的振奮。

田畝在古代百姓中的地位,是他們謀生的根本,也是他們一輩子當中最重要的依託。

可以這麼說,只要統治者能保證絕大多數百姓有田可耕,有糧可收,那麼這個王朝就可以算是盛世。

在這時期的王朝,百姓的向心力是最強的,屬於那種絕對真心擁護統治者的狀態。

古代的百姓要的一直都不多,可惜在歷史上的絕大數時候,就是這點簡單的要求,統治者也沒辦法滿足百姓。

於是乎天崩地裂,就在剎那之間。

糜暘前世雖是農家出身,但他的那個時代謀生手段有許多,所以無法深切體會田畝對當世百姓的重要性。

可是現在站在高樓之上的他,在看到眼前發生的一幕後,卻深切明白了這一點。

高樓之下是黑壓壓的,一眼望不到盡頭的人羣。

他們皆是受到三長的召喚,來到縣府內外的沔陽百姓。

在那衆多的百姓之中,由於他們剛剛被解救出來,所以大部分百姓都是面黃肌瘦的,甚至他們身上都沒一件像樣的蔽體衣物。

現今已然進入十月,天氣開始慢慢轉冷。

本來以現在的天氣,那衆多百姓應該感覺到寒冷纔是。

但是糜暘卻並沒有從衆多百姓的臉上,察覺到多少畏懼寒冷的畏縮之意。

相反這一刻每位百姓的臉上都流露出,怎麼也壓抑不住的喜色。

那種喜色糜暘從來都沒有見過。

糜暘以往見過的喜悅大多是大勝後的歡喜,或者是封賞時的歡喜。

那些歡喜大多熱烈而澎湃。

但現在衆多百姓所表現出來的歡喜,卻有一種難言的含蓄,好似百姓是在擔憂現在正在所經歷的一幕乃是一場夢一般。

他們不敢放聲高呼,不敢手舞足蹈,他們只敢默默的排着隊,然後用一雙閃爍着亮光的眼神注視着前方。

在許久的觀察之下,糜暘好似明白了那種亮光所代表的含義。

那層含義叫做希望。

或許百姓因爲沒讀過書,不懂得均田制的施行會有着怎麼樣的意義,他們甚至連均田制的內容都背不全。

但是他們卻知道,這種叫做均田制的制度,是在切切實實地授予他們田畝,讓他們心中浮現起了對未來的期盼。

有田的他們,才能配稱爲人,不是嗎?

以往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世家豪族的掌控下,雖付出了巨大的勞動,但最後能得到的卻只是一點點微不足道的糧食。

甚至他們就沒被那些世家豪族當做人看過。

那點微薄的糧食,莫說養活家人,就是養活自己都很艱難。

於是在過往的時日中,一位位家人死在他們的眼前,面對這種慘狀,他們能做的唯有卑微的乞求與無能的痛哭。

這一切根源,不就在於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田地嗎?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他們即將擁有屬於自己的田地。

縣府內外的衆多百姓,看着前方與自己一樣的人在縣府的屬吏手中領過屬於自己的田契。

看着那些與自己一樣的人,在拿到田契後喜極而泣的樣子,他們的臉上就流露出無比激動的神色。

自己也即將成爲他們。

想到這一點,衆多百姓眼中光彩越來越亮,隨着長龍般的隊伍不斷上前,他們的心中也不斷浮現起一個人名——糜暘。

他們將這個人名深深地記在心中。

他們不知道擁有這個名字的男人,現在正在背後的高樓上注視着他們。

但是他們卻知道,正是這個男人讓他們有機會擁有自己的田地。

只要記住這一點,就已經足夠了。

一種叫做民心的無價之寶,正在均田制的切實實施之下,不斷匯聚在糜暘的身上。

而這種情況,此刻正在梁州的全境各處,都在悄然的發生着。

或者現在民心並不能立即給糜暘帶來多大的幫助。

但在將來的某一日,梁州十數萬民衆會以最淳樸的民心,報答着糜暘今日對他們的恩德。

一飲一啄,冥冥之中自有因果。

糜暘並沒有在高樓上待多久,他今日之所以會出現在高樓之上,主要就是想觀察沔陽縣的屬吏有沒有在陽奉陰違。

在察覺到並無出現這一種情況下,糜暘便也動了離去的心思。

只是由於看到自己的新政,給衆多百姓帶來了喜悅與希望,所以糜暘在離去之時,心情顯得很好。

何爲州牧,世人有着各種各樣的解釋。

但是糜暘卻有着自己的見解。

“州牧受四方之圖籍,鎮一國之安寧,內撫生民,外討不臣。”

這句話既是說明州牧的權力,也是在點明他的義務。

現在見自己正在逐漸完成“內撫生民”這個義務,這怎麼能讓糜暘不感到滿足與欣喜呢?

可心情不錯的糜暘在回到軍營不久後,卻得到了一個令他心中生起擔憂的消息——長安司聞從事有要事稟報。

在得到這個消息後,糜暘的心中隱隱浮現一個猜測。

內撫生民做得差不多了,接下來是要他外討不臣了嗎?

(本章完)

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50章 夜襲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9章 糜暘到了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5章 糜暘獻策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