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

孟優如此桀驁不馴的話,成功讓帳內諸人心中的怒氣愈發升騰。

性情急躁的楊儀反應最快,他陡然起身按劍大喝道:“不忠之人,敢嘗利劍乎!”

楊儀與馬謖一般出身世家名門,自幼受到良好的經學教育,但這不代表楊儀是個文弱書生。

在宋以前,漢族的文人那也是能上陣殺敵的存在。

當楊儀做出按劍厲喝的舉動後,帳內諸人也不願落後,他們紛紛將手按在了腰間的利刃上。

看帳內諸漢臣的表現,似乎下一刻孟優的人頭便會被他們親手砍下。

雖然古語有言: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但是這並不代表使者可以有所憑恃就無所忌憚。

孟優公然指出天下間政出三方,並對這三方皆以朝廷稱呼,這無疑是對漢朝權威的蔑視,這樣的羞辱怎麼讓忠於大漢的等人能夠忍受。

而面對着數十道意欲生吞他的目光,孟優依然是一副傲慢不屑的模樣。

見孟優還是如此作態,楊儀終於按捺不住,他徑直站起身來朝着孟優走去,同時他握住劍柄的手正越來越緊。

可還未等楊儀走出幾步,一聲威嚴的聲音便讓楊儀停下腳步。

這聲聲音正是坐在上首的諸葛亮發出的。

“退下。”

雖然臉上有着強烈的不甘之色,但楊儀並不敢違背諸葛亮的命令,他只能滿臉氣憤的回到座上重新坐下。

諸葛亮只是簡簡單單說了兩個字,但就是這簡單的兩個字,讓正在氣頭上的楊儀成功冷靜下來。

不說諸葛亮現在是代天子征伐,口中的每道命令皆可視作聖旨。

就說以諸葛亮過往的功績,他在大漢的威望也堪堪僅在劉備之下而已。

諸葛亮的兩個字不僅讓楊儀退卻,也讓帳內的諸人都暫時冷靜下來。

而當孟優看到帳內諸人的這副表現後,他眼神中的不屑之色愈發濃厚。

孟優眼神中的不屑之色成功被敏銳的諸葛亮捕捉到,這讓諸葛亮的目光變冷了不少。

可諸葛亮不是楊儀,他是南征的主帥,很多時候他考慮事情需要從大局出發。

在阻退楊儀之後,諸葛亮看向孟優,他口中淡淡地問道:

“你既然身爲使者,當不是專門爲了來吾大帳中說這些的吧。”

見是諸葛亮開口,孟優的眼神中多了些慎重。

正如諸葛亮所說,孟獲能派他前來擔當使者,當然是有着一件大事需要告知諸葛亮。

孟優受到孟獲的影響,對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並不怎麼看重。

但他從剛纔楊儀及帳內諸人的表現可以看出,諸葛亮在他們心中的威望有多高。

再想到孟獲所交待的事,孟優的心中有了一些底。

若諸葛亮能答應他此番前來的目的,那麼許多事就簡單許多了。

於是孟優對着諸葛亮言道:“你領兵侵犯我族疆界,我家大王在得知這件事後頗爲生氣。

他本想親率大軍直接攻打僰道縣,但我家大王念及大戰一開兩軍必死傷無數,他心中有所不忍。

士卒何罪?

故我家大王的意思是,不如我們雙方各派數員戰將決一勝負,以此觀彼此之能,不知你意下如何?”

當孟優將他前來的目的一五一十說出來後,帳內諸人皆明白了孟獲的用心。

孟獲這是想鬥將呀!

兩軍對壘,將和將單打獨鬥,叫做鬥將。

鬥將作爲一種特殊的兩軍交戰方式,常常出現在各種小說、野史之中,因此後世人可能會認爲鬥將在正史中乃是不存在的。

只不過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

在華夏的數千年曆史之中,鬥將在兩軍交戰之時不常發生是真的,但不代表鬥將完全是小說家虛構出來的事。

相反的是,若細細研究史料的話便會發現,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鬥將這樣的交戰方式就已經存在。

不提太久遠的歷史,就說在這數十年來,世間亦不凡有着鬥將的戰例。

例如當年關羽的成名之戰——陣斬顏良,便是其中最精彩的戰例。

不提關羽等老一輩的萬人敵,就算是第二代中的劉封,也是一名鬥將。

當年漢中之戰時,劉封連挑曹魏幾員戰將,氣的曹操指着劉備破口大罵:“賣履舍兒,長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黃鬚來,令擊之。”

由此可見,在當世的兩軍交戰中,令人心血澎湃的鬥將是不時都會出現的。

可是鬥將始終不是當世主流的交戰方式,甚至因爲鬥將的不確定性,故而當世也少有主將會採用這種“匹夫之勇”的對敵方式。

故而當知曉孟優前來的真正目的之後,帳內諸人是有些驚訝的。

不過他們一想想,便也理解了孟獲爲何會提出鬥將。

因爲孟獲現在實質上乃是個彝人。

彝族不是漢族,漢族中有着許多兵書流傳。

在那些兵書中曾詳細提到如何當好一員將領,對有着這種傳承的漢人來說,鬥將這種小道,他們如非情非得已,當然是不會輕易採用的。

可彝族不同,彝族中沒有相應的兵書具體教他們該如何領兵作戰。

況且彝族數百年來生活在深山之中,茹毛飲血的他們性情彪悍,十分好戰。

再加上自小與猛獸搏鬥的生活,讓能夠長大的彝族皆是身形壯碩,崇尚武力之輩。

在這種風俗之下,孟獲會對諸葛亮提出鬥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孟獲想鬥將的小心思,自然瞞不過帳內的衆人。

對於漢軍來說,他們的優勢在於有着裝備精良及有着系統的訓練,而對於彝族來說,他們單兵作戰能力都十分強。

異族善出猛將,這是當今天下人的共識。

孟獲之所以會提出鬥將,無非是想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在明白孟獲的用意之後,衆人臉上皆是流露出不屑的神色。

區區伎倆,連他們都瞞不過,又怎麼可能瞞得過丞相?

既然瞞不過丞相,那想必丞相是不會同意孟優這個請求的。

可是諸葛亮接下來的答話,卻讓帳內衆人皆驚詫不已。

“孟獲想看看我天漢神將的威風,那吾就滿足他。”

只是雖然帳內諸人都對諸葛亮的話感到驚訝,但介於諸葛亮的威望,衆人並沒有在孟優面前公然勸阻諸葛亮的決定。

諸葛亮的這句話,示意着他答應了孟獲的鬥將之情。

在諸葛亮答應之後,帳內漢臣是感到十分不解,但孟優的臉上卻流露出大喜之色。

他心中暗暗想道:大兄說的果然沒錯,諸葛亮還是缺乏戰爭經驗!

而既然諸葛亮都已經答應了他的鬥將之請,孟優心中也就起了離開之意。

自視爲蠻人的孟優,竟然想着徑直就離開諸葛亮的大帳之中回去覆命。

畢竟從諸葛亮剛纔的反應可以看出,諸葛亮並不想殺他。

只不過在孟優轉身之後,他卻突然之間發現守在帳內的漢軍上前將他隱隱包圍了起來。

這一幕,當然是在諸葛亮的揮手示意下發生的。

當看到十數位漢軍不懷好意的將他包圍之後,孟優轉過身不解地看向諸葛亮。

面對孟優疑惑的目光,諸葛亮站了起來。

身長八尺有餘的諸葛亮,在當世的身高屬於是鶴立雞羣的存在。

故而當他站起來後,別看孟優長得五大三粗的,但整整比諸葛亮矮了一個頭的他,還是不得不仰視諸葛亮起來。

諸葛亮俯視着下方的孟優,他眼中的冷意正在慢慢集聚,不久之後他口中發出一聲清冷的命令:

“將這蠻人拖下去重重仗責五十,待他仗責完畢之後,召集十數輛驢車,將他與隨他而來的人都綁縛在驢車上送回敵軍大營。”

在說完這句話後,諸葛亮似乎感覺還不解氣,又加了一句道:

“在那十數輛驢車上,皆擺放上一頭幼豬。”

當諸葛亮的命令傳出之後,那十數位包圍孟優的漢軍很快就上前索拿孟優。

孟優在聽到諸葛亮對他的懲戒之後,他不禁急的對諸葛亮破口大罵起來。

孟優是軍人,他當然知道五十軍杖是多重的刑罰。

可以說縱算以他的體魄這五十軍杖不會讓他死,但肯定也會讓他只剩下半條命。

而相比於身體上即將承受的痛楚,諸葛亮另外的安排更讓孟優不能接受。

與豬相伴並以驢車送回,這不是在宣示着他與豬驢一般蠢笨嗎?

他雖是彝人,卻也是要臉的!

聽着孟優口中的辱罵,諸葛亮對着他說道:

“你出言不遜,吾不殺你,這是彰顯天漢的大度與心胸。

但天漢的威嚴,不容任何人侵犯,今日對你略施小戒,希望你以後懂得何爲敬畏!”

在說完這番話後,諸葛亮用力一揮袍袖。

袍袖划動之間發出一陣破空聲,當這破空聲響完之後,孟優已經被十數位漢軍帶出了大帳之外。

不久之後,大帳外便響起了孟優的一陣陣悽慘無比的慘叫聲。

聽着帳外那不時傳入的慘叫聲,又想到諸葛亮方纔的佈置,帳內諸人皆用有些奇怪的眼神看着諸葛亮。

方纔在諸葛亮阻退楊儀之時,衆人還以爲諸葛亮涵養好,不願意與孟優計較。

可現在想來,丞相這到底算涵養好,還是不好呢?

只不過丞相如此對孟優,真的好解氣!

以往他們可從未見過丞相有這樣的騷操作。

可帳內諸人若知道當年糜暘送女裝給曹丕的騷操作,乃是抄襲歷史上諸葛亮的行爲之後,不知道他們心中又會作何感想。

諸人奇怪的目光當然瞞不住諸葛亮,諸葛亮也知道他們心中想的是什麼,只不過諸葛亮不在意。

孟優可以辱他,但不可以辱他的國家。

辱他個人,他是否發作,這關乎他個人涵養如何。

至於辱及國家,他忍不了。

要不是考慮到大局,孟優今日斷然無命回。

在孟優被拖出帳外之後,諸葛亮便讓衆人都離開大帳下去準備明日的大戰。

可是隨着帳內諸人漸漸離去,帳內卻有一人留了下來,這人便是楊儀。

當帳內都無旁人之後,楊儀對諸葛亮拱手進言道:

“昔白起不長於武藝,卻百戰百勝,威震天下。韓信怯於私鬥,卻兵凌世家,輔助太祖創建大漢。

故戰場勝負往往在於主將之智,不在於個人勇武也。

況蠻族易出猛將世人皆知,以我軍之短敵彼之長,非萬全之策。

臣竊以爲丞相方纔答應孟優之請,尚有可斟酌之處。”

很明顯,楊儀對於剛剛諸葛亮同意孟獲鬥將的行爲有些不認同。

楊儀現任諸葛亮的主簿一職。

主簿本就是舉主的心腹智囊,有着爲舉主查缺補漏的責任。

故而楊儀在對諸葛亮方纔的做法有些不認同後,便想着趁四下無人之際勸諫諸葛亮。

雖然諸葛亮已經答應孟獲鬥將之請,但是如果諸葛亮能在他的勸諫之下,對明日的鬥將多加提防那就不枉費他的這番勸諫。

在聽完楊儀的勸諫之後,諸葛亮笑着對楊儀道:“威公所言,吾又如何不知,但威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聽到諸葛亮這麼說,楊儀有些疑惑。

諸葛亮並沒有讓楊儀疑惑太久,他便對着楊儀說出了他心中如此做的真正緣由。

“世人皆知異族善出猛將,因此共識,這一點也一直是異族的驕傲之處。

大漢四百年以來,異族降而復反,便是有着這點原因。

而吾之所以答應孟獲鬥將之請,爲的是要在他們最驕傲的地方,將他們堂堂正正打敗!

南中異族不知恩義,難以用尋常恩惠令他們折服,而自古以來兵爭之中,攻心爲上。

若不能令異族從心中完全臣服我天漢,那麼縱使今次南征之戰吾能擊敗彼等,等吾領軍離開之後,他們勢必又會復叛。

復叛一次,我軍又得征伐一次,長久內耗之下,我軍何時才能大舉北伐?

唯有在最驕傲的地方,將他們擊敗,用實力向南中證明何爲大漢天威,這樣纔會讓他們內心中完全臣服。

也唯有如此,我軍才能達到攻心之效。”

聽完諸葛亮的解釋之後,楊儀恍然大悟。

原來諸葛亮不是有所疏忽,而是他心中所想的,乃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高度。

只是楊儀心中還有一層疑問:

“縱使我軍明日鬥將能勝,然南中異族久不知禮義,恐不會因爲一次戰敗而甘心臣服。”

面對楊儀的這層疑問,諸葛亮卻笑着撫摸着腰間的劍柄,他看着楊儀自信地說道:

“一次敗不服,那就敗他三次,若敗三次還是不服,那就敗他七次,十次。

打敗南中異族從來不是難事,但吾要做的不是這個。

吾要做的是徹底將他們打服!

非如此,吾何必親至南中?

吾便是要做到常人做不到,卻又心心念念想做到的事!”

耳中聽着諸葛亮充滿豪氣的話語,楊儀心中情不自禁的浮現敬佩之情。

振聾發聵的龍吟,他今日聽到了。

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訂婚啦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訂婚啦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4章 父子對質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22章 出獄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推兩本書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24章 屠殺?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