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

待張郃的使者離開之後,糜暘便真如方纔他所答應的一般,下令全軍停止前進,原地紮營。

當糜暘的命令發出後,周圍的一衆漢將中,有幾人的臉上浮現了不解的神色。

但在衆人面前,這幾人沒有當衆表達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等其他漢將離開前往安排紮營事宜,且糜暘的營帳先被搭起來後,那幾位漢將跟隨在糜暘的身後進入了營帳中。

糜暘見趙雲等人沒有離去,反而是跟着自己進入帳內,他就大致猜出他們幾人是所爲何事了。

坐下之後糜暘便將目光望向站在他身前的幾人,然後徐徐問道:“諸卿可是覺得孤方纔的命令有何不妥?”

雖說眼下以糜暘的威望,他在漢軍中的話幾乎等同於聖旨。

但糜暘不是喜歡獨斷專行的人,他一向很鼓勵帳下的大將向他提出不同的看法。

當糜暘的問話落入趙雲等人的耳中後,他們不由得紛紛對視一眼。

緊接着軍中身份僅在糜暘之下的趙雲,便出來對着糜暘言道:

“方纔張郃使者所言,表面上看似無大的問題,可張郃歸降逆魏已數十年。

以他的才能與聲望,縱算在我軍收復長安後,他猶可以不失禮待。

更何況眼下長安尚在賊軍的手中呢?

事出突然,易有蹊蹺,還望大將軍三思。”

趙雲可以算是這幾位漢將中性格最沉穩的那一個人。

所以從他的話中可以聽出,他個人是不太相信張郃歸降一事的。

而在趙雲說完之後,一旁的黃權也上前進諫道:

“臣認爲張郃突然請降自有情理,無非是如往年一般,想以獻長安之功邀功於大將軍,從而希求在我大漢飛黃騰達而已。

然臣以爲縱使張郃願意歸降一事爲真,我軍也不必駐足長安數裡之外。

爲萬安計,大將軍應儘快率軍包圍長安城。”

相比於趙雲,黃權是願意相信張郃歸降一事爲真的。

這是因爲黃權出身名門,一向看不起那些背主求榮的人。

在主君敗亡,勢力敗落的事實下歸順,那叫識時務,根據一些情況,還能冠上良禽擇木而棲的美稱。

若沒有以上那兩點前提,甚至還讓自己成爲主君敗亡的關鍵因素,這不叫識時務,就是純粹的賣主求榮。

張郃在官渡之戰中的行爲,屬於哪一種是很明顯的事。

對於這種背主求榮之人,黃權是不齒的。

不齒之餘自然也能更容易接受張郃再次背主求榮的可能。

至於趙雲所說的那點疑慮,黃權覺得也解釋的通,並在他的建言中說出了他的看法。

但相信歸相信,黃權還是認爲要先率軍將長安城包圍起來更加穩當。

在黃權說完後,站在他身後的幾位漢將臉上流露出贊同的神色。

看來那幾位漢將,對黃權的建言是更爲認同的。

而糜暘在分別聽完趙雲與黃權的建言後,臉上卻露出了笑意。

他先望向趙雲言道:“張郃的請降,十有八九爲假。”

聽到糜暘的話後,帳內的幾位漢將齊齊一驚。

大將軍是從哪裡看出張郃的請降是假的呢?

其實從方纔糜暘對張郃的稱呼從表字轉變爲他就可以知道,若說一開始糜暘對張郃的請降還抱着期待的話,那麼到了最後,糜暘對這一件事的信任值幾乎爲0。

糜暘有此推斷,主要來源於兩方面。

一方面是糜暘知道早在數十年前,曹操爲了杜絕麾下將領背叛,就採取了一個“質都”的政策。

這個政策顧名思義就是,讓重要的統兵大將將家人留在曹魏的權力中心。

留在都城的家人,實際上就是擔保那些統兵將領不會背叛的人質。

在“質都”政策實行之前,曹操麾下大將背叛的事可謂層出不窮。

就曹操那多疑的性格加上曹魏那詭譎的政治環境,一般人想不背叛的確也不大可能。

但在“質都”政策實行之後,數十年來大將背叛的事的確鮮少發生。

只是鮮少發生不代表再也沒有。

古往今來,爲將者中從來不缺乏不在意家人的狠人。

遠的吳起就不提了,就如近幾年的于禁與滿寵二人,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所以若單單從這一點就認爲張郃的投降一定是假的,那也太過武斷了。

畢竟節操更好些的于禁與滿寵都能幹出這種事,節操與呂布有的一拼的張郃,更像是能幹出這種事的人。

真正讓糜暘會對張郃請降一事產生懷疑的,還有着另一方面緣由的佐證。

退師十里?

表面上看張郃的請求沒有太大的問題,但若是結合有一支魏軍援軍即將抵達長安的軍情呢?

這個軍情是機密,眼下漢軍中除去糜暘外,也就只有馬超知道。

可縱算是有着司聞曹的糜暘,一開始也並不知道這件事。

還是在洛陽城內一些同情楊彪的世家的幫助下,糜暘才從特殊的渠道中得知了這件事。

在知道這個軍情的情況下,以糜暘的聰慧自然可以猜出,張郃與曹彰很可能在打着什麼如意算盤。

求降是假,緩兵爲真。

但明明糜暘已經看出了這一點,爲何還會答應張郃的請降呢?

驚訝之後,疑惑的眼神浮現在趙雲與黃權等人的眼中。

面對衆人疑惑的眼神,糜暘笑着說道:

“對於孤來說,張郃請降一事是真是假,根本就不重要。

重要的是張郃與曹彰竟自作聰明,自己送上門來!”

在說完以上的話後,糜暘又將目光看向了黃權:

“卿方纔建議孤應儘快率軍包圍長安城,想來是以防萬一曹彰與張郃二人在施展緩兵之計。”

“卿的顧慮是對的,據孤得到的情報可知,洛陽方向是有一支敵人援軍正在趕來。”

聽到糜暘這麼說,黃權包括其他幾位漢將眼中的疑惑之色更加濃郁。

既然大將軍知道敵人有援軍前來,爲何還會讓大軍駐足不前呢?

這種情況下不是應該要儘快率軍包圍長安城嗎?

疑惑之餘,趙雲、黃權幾人不禁思考起來。

他們知道糜暘這麼做,一定是有緣由的。

只是很可惜,任他們怎麼思考,終究也猜不出糜暘心中所想。

察覺到趙雲幾人終無所得後,糜暘試着提醒道:

“善戰者,必要學會站在敵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現今吾等已然知道敵人目的何在,你們何不嘗試換地思考一下呢?”

糜暘的話給了諸位漢將很大的提示。

很快諸位漢將中就有一人臉上浮現了明悟之色,這人正是姜維。

只見想出什麼的姜維,一臉激動地看着糜暘。

看見姜維激動的神色後,糜暘伸手指向他說道:“想到什麼就說出來。”

在糜暘的允肯下,姜維上前一步越過趙雲與黃權,將他心中的推斷說了出來。

“西城一戰,世人皆知大將軍善使詐降計。

加上以大將軍當下之聲威,縱使曹彰想要對大將軍行使詐降計,心中定然也不會覺得此事會一次就成功。

在心中忐忑之下,曹彰纔會讓使者說出請我軍退兵十里的請求。今我軍破城心切,曹彰知道大將軍絕不會答應這種請求。

因此曹彰有所請求,在於試探大將軍之態度。

或者說曹彰是在以退爲進!

曹彰真正的目的就是讓我們不包圍長安城即可。

而曹彰定然也做好了,派出第二波使者再度請求的準備。”

姜維的分析引得諸位漢將頻頻點頭。

在換位思考下,姜維的分析是否有道理,是很容易判斷的事。

就算不換位思考,按照正常的邏輯,要想使敵軍主將相信投降一事,也不可能是一次勾連就可以成功的。

想當年孟達爲了取信曹仁,前後寫了多少封情真意切的信,再加上斷髮明志的舉動,才最終讓曹仁入坑的。

還有吳懿詐曹洪,黃蓋詐曹操這兩件事例,當初吳懿與黃蓋爲了取信敵人,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努力。

說完以上的分析後,覺得自己越來越明白糜暘用意的姜維,情緒變得更加興奮起來。

“諸君疑惑大將軍爲何在明知敵人有詐的情況下,還不從速率軍包圍長安城。

但諸君何不試想一下,當張郃使者返回長安城內,向曹彰稟告大將軍願意相信張郃請降一事後,曹彰心中會作何感想呢?

他難道不應該更應該疑惑嗎?”

姜維的話好似一道閃電快速劃過諸位漢將的腦海,讓他們迅速抓住了關鍵點。

是呀!

站在曹彰的角度,他一定會覺得這件事很可疑,很荒謬。

詐降有這麼容易的嗎?

一旦這個疑慮在曹彰的心中產生,那麼有些事就很好引導了。

“諸卿莫要忘記,眼下請降的人是張郃。

張郃或許認爲以他的過往,會更讓大將軍相信他的請降。

但重要的是,以他的過往曹彰是不可能會對他放心的!”

姜維此話一出,反應快的趙雲、黃權等人臉上已經浮現了喜色。

姜維說的話是有事實根據的。

當年漢中之戰夏侯淵被斬殺後,爲了穩定漢中的局勢,一衆魏將公推張郃爲新的主將。

可在知道這個公推結果後,張郃差點沒被嚇死

而後來曹操一趕到漢中,做的第一件事並不是重新佈置防線,而是奪走了張郃的兵權。

這件事參與過漢中之戰的人都知道,而從這件事足可以體現出,曹魏方面根本就沒信任過張郃。

那麼當曹彰疑惑之時,本就對張郃疑慮的他會怎麼想呢?

是會認爲糜暘突然失智了呢,還是會認爲張郃與糜暘之間有着什麼貓膩呢?

一次出使就相信投降,這得感情多好纔能有這效果呀!

一想到這一點,怎麼能讓諸位漢將不感到喜笑顏開。

看着諸位漢將臉上的笑容,糜暘先是對着姜維投去讚賞的一眼:

“知我者,伯約也。”

誇讚完姜維後,糜暘對着諸將說道:“洛陽來的敵軍援軍,孤早已經派驃騎將軍前去阻擊,無須太過擔憂。

若無須擔憂敵人援軍,孤且在此處停駐幾日又何妨呢?

孤今日所爲,爲的就是因勢利導,看能不能讓張郃的詐降變爲真降。”

糜暘直接說出了他的真正用意。

只是在知道糜暘的真正用意後,黃權還是有一點不解。

“大將軍竟如此在意張郃乎?”

聽到黃權的這點不解後,糜暘一愣,隨後便大笑着說道:

“非也!非也!

張郃雖算一時良將,但以當下情勢,大漢也可謂人才濟濟。

並不缺張郃這一人。”

說完這句話後,糜暘直接站起身來到諸位漢將的身前,他對着諸位漢將教導道:

“對你們而言,眼下攻下長安城纔是最重要的,但對孤而言,長安城孤要拿,逆魏的國運孤也要進一步打擊。

待我軍拿下長安後,逆魏很大可能將會遷都鄴城。

屆時河北就會成爲我軍與逆魏最後決戰的地帶。

正因孤知道這一點,孤纔要張郃降於大漢。

張郃出身河北名門,得張郃一人並不可喜。

但得張郃一人,就有可能讓孤在河北施加影響力,從而一步步吸引大量的河北俊纔來投。

加之此舉又可能可以進一步削弱長安城的城防力量,一舉兩得之事,孤爲何不能順勢爲之呢?

在你們看來,孤是暫緩了攻打長安的舉動,但實則攻打長安之舉,在見到張郃使者那一刻就已經開始。

統兵者,眼中若只見一人一城,那無異於一葉障目也!”

糜暘的話讓黃權、趙雲等漢將齊齊拜服。

怪不得大將軍能有今日的成就,這思想維度與他們就不在一個層次上。

只是。

“若曹彰起疑心,而暴殺張郃呢?”

這句話是由魏延問出的。

魏延的這句問話被糜暘聽到後,糜暘卻一點也不在意。

“要是張郃無能,不能找到機會棄暗投明,那孤也不會可惜。

他若能死在曹彰手中,對我軍來說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莫忘楊阜之死也!”

糜暘的語氣冷淡又現實。

接下來就看張郃自己的造化了。

誰叫他要班門弄斧呢。

張郃使者不久後就回到了長安城內。

而在得知使者返回的消息後,曹彰迫不及待的召見了使者。

大堂內,曹彰、夏侯楙、張郃三人依各自身份入座。

當使者來到三人身前後,他很快就滿臉欣喜地彙報了這次出使的全部過程。

“稟殿下!

臣已經順利完成任務,糜暘十分熱情地接受了左將軍的求降之請。”

使者說這番話的時候,語氣中中氣十足。

在他看來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畢竟他順利地完成了任務,想來會被大大的記上一功。

可張郃在聽到使者的話後,他卻嚇得一下子沒拿穩手中的竹簡。

我去你的!

  

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52章 魂斷鬱陵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5章 糜暘獻策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番外:亡國之恨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七百七十章 蔣濟良謀 當斬則斬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