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

第二日清晨,早早起來的諸葛瑾就向糜暘表達了離開之意。

面對諸葛瑾的突然請辭,糜暘感到有些驚訝。

而在看到諸葛瑾臉上的黑眼圈後,糜暘察覺到諸葛瑾昨晚肯定沒睡好。

於是他問諸葛瑾道:

「可是暘交待不周,讓子瑜公感到不快了?」

聽到糜暘的疑問後,諸葛瑾臉上適時一些驚慌之色,但他很快就平復神色答道:

「非也。

乃是瑜身爲人臣,今使命已達,應早歸公安覆命纔是。」

諸葛瑾以公務在身,來搪塞糜暘的疑惑。

而在聽到諸葛瑾的解釋後,糜暘似乎也相信了這種說法。

隨後他有些遺憾地說道:

「暘本來還想向子瑜公討教一些《詩經》上的難處,看來這個想法是難以實現了。」

與扶風法氏不同的是,琅琊諸葛氏的家傳經書是《詩經》。

而糜暘既然拜諸葛亮爲師,那麼他自然要認真學習琅琊諸葛氏的家傳。

在表達完遺憾後,糜暘也不多作阻止,他命丁封率一支衛隊,一路將諸葛瑾護送至公安。

爲了不讓糜暘生疑好早點離去,諸葛瑾並未拒絕糜暘的美意。

在丁封的護送及糜暘依依不捨的目光下,諸葛瑾一行人迅速離開了州陵城中。

站在城頭上的糜暘,望着諸葛瑾離去的背影,嘴角漸漸露出了一抹微笑。

這時蔣濟來到糜暘身後,口中感慨地說道:

「沒想到諸葛子瑜名滿天下,竟真會如大司馬所料,在夜間做出竊書之舉。」

說完這句話後,蔣濟又想起同樣名滿天下的諸葛亮。

一母同胞,怎的品性就差這麼多呢?

聽到蔣濟的感慨後,糜暘倒並未覺得奇怪。

身爲穿越者的他,早就知道諸葛瑾在歷史上有哪些不堪的事蹟。

況且縱算是一母同胞,區區諸葛瑾,又如何能與自己的諸葛丞相相提並論呢?

在蔣濟感慨完後,糜暘問蔣濟道:

「子通,你認爲陸遜會相信那封公文中的內容嗎?」

糜暘的詢問,讓蔣濟一愣。

儘管蔣濟亦是智者,但陸遜也非常人。

蔣濟心中並不敢斷言,陸遜是否會完全相信那封公文中的內容。

但有一點蔣濟卻是可以斷定的。

「無論陸遜信或不信,大司馬的計策都已然成功。」

蔣濟的回答頗爲討巧。

可就是這個討巧的回答,讓糜暘感到滿意。

「卿所言,甚佳!」

...

因急着將懷中的機密交到陸遜的手中,諸葛瑾在一路上一刻都未曾耽擱。

數日之後,諸葛瑾就回到了公安城外的吳軍大營中。

得知諸葛瑾歸來的消息後,陸遜第一時間召見了他。

在剛剛見到諸葛瑾時,陸遜就不禁脫口而出問道:

「糜暘可在州陵?」

這是陸遜最關心的一件事。

而諸葛瑾的回答,讓陸遜心中的些許僥倖徹底消散。

「臣初至州陵,糜暘就親自出城來迎臣。」

諸葛瑾的回答,讓陸遜的臉色晦暗了不少。

隨後陸遜又接着問諸葛瑾道:

「糜暘可曾答應我軍的求和?」

對於陸遜的這個疑問,諸葛瑾立刻給出了回答。

「衆漢將羣情洶涌,使求和一事不了了之。」

爲了維護自己的顏面

,諸葛瑾沒具體說出他被丁奉欺辱的事。

而見求和的想法未能成功後,陸遜的心情卻沒有多少變化。

在一開始,陸遜就覺得以當前的局勢,糜暘是不會同意兩軍停戰一事的。

之所以陸遜還讓諸葛瑾前去一試,一方面是之前許多吳將心中有這層僥倖心理。

另一方面陸遜也想用以此舉,抵消一些天下人對吳軍的批判。

不管吳軍之前做錯了什麼,但他們都低聲下氣的求和了,糜暘卻還是不允,那接下來吳軍做什麼事,都是情有可原的了。

待得知求和一事失敗後,陸遜便用期待的目光看向諸葛瑾。

今糜暘在州陵,他只希望自己之前吩咐給諸葛瑾的事他能辦妥。

在陸遜期待的目光下,諸葛瑾先是講述了他觀察到的漢軍兵強馬壯的事實。

而當諸葛瑾講完,陸遜以爲諸葛瑾在無要事彙報之時,諸葛瑾從懷中緩緩掏出了那份謄抄來的公文。

接着諸葛瑾就將手中公文的來歷,一五一十地告訴給了陸遜。

聽到這封公文的來歷後,陸遜頓時大喜。

他連忙起身來到諸葛瑾身前,一把從他手中取過公文認真看了起來。

這封公文,是鄧艾寫給糜暘的。

在公文中鄧艾言及,他已成功阻退住曹休的大軍,讓糜暘不要有後顧之憂。

很明顯鄧艾的話,讓吳軍陷入了更不利的境地中。

因爲這代表着,糜暘可以源源不斷從荊北調撥兵力,來不斷壓縮在荊南的吳軍的生存空間。

正因如此,那夜諸葛瑾在看完公文中的內容後,纔會感到驚懼。

可當陸遜看完公文中的內容後,他並未與諸葛瑾一樣,臉上浮現出驚懼之色。

相反的是,陸遜臉上的喜意卻越來越盛,及至最後他忍不住手捧公文暢快大笑起來。

陸遜突然大笑,無疑是一件可疑的事。

諸葛瑾還以爲,陸遜是被當下危急的局勢,刺激的精神失常了呢。

出於對自身命運的擔憂,諸葛瑾連忙上前關心的詢問道:

「大將軍,您沒事吧!」

諸葛瑾的詢問及他的臉色,讓陸遜明白了諸葛瑾是在擔憂什麼。

陸遜並未怪罪諸葛瑾的誤解,反而他拉着諸葛瑾的手說道:

「這次子瑜,你可是爲大吳立下大功了!」

陸遜的這句話,讓諸葛瑾心中的不解又加深了幾分。

而還未等諸葛瑾繼續詢問,陸遜便讓人前去召集營內的諸將議事。

約莫半個時辰後,聽到陸遜召喚的諸位吳將都來到了陸遜的大帳中。

等諸位吳將到齊後,陸遜示意諸葛瑾將他出使的過程講了出來。

當諸位吳將聽到漢將羣情洶涌拒不接受和議,及糜暘在州陵囤積大量軍備的事後,諸位吳將臉上都流露出失望之色。

而接下來諸葛瑾帶回來的公文中的內容,更是讓一衆吳將感到驚慌。

在一衆吳將驚慌不已之時,陸遜臉上卻帶着笑意說道:

「諸君,莫要中了糜暘的詭計。

眼中所見之物,有時是會騙人的。」

陸遜的話,猶如一盆冷水般倒在諸位吳將的頭上,讓他們漸漸冷靜了下來。

待諸位吳將冷靜下來後,陸遜繼續說道:

「諸君以爲糜暘難道會是庸才嗎?」

陸遜的這句反問,在旁人聽來更像是一句笑話。

糜暘當然不是!

「以糜暘的才略,他怎麼會猜不到,吾派子瑜前往州陵的目的?

既然糜暘猜到了,他又怎可能像表面那般,對子瑜做到推心置腹!」

陸遜的話,引起了在座吳將的思考。

就連諸葛瑾也在陸遜話語的引導下,漸漸回過神來。

「誠然,糜暘主動帶着子瑜察看了州陵城內的武庫。

但若是真如糜暘所說,他是要通過子瑜之口來向我軍示威,爲何不直接帶着子瑜前往軍營一觀軍威?

他在隱瞞什麼?

這是疑點一。

另外諸君想想看,子瑜取得糜暘公文的過程,諸君不覺得太容易了嗎?

荊北的軍事公文是軍中機密,試問以糜暘的聰慧,他在知道子瑜來意的情況下,怎可能會絲毫不防備,那麼容易讓子瑜拿到荊北軍事公文?

這是疑點二。

從這兩個疑點不難推斷出,這一切都是糜暘在暗中設局,爲的就是讓我軍相信那封公文中的內容!」

陸遜很快在諸位吳將面前,得出了這個推斷。

而在聽到陸遜的推斷後,在座的諸將都覺得有道理,不自覺地點了點頭。

諸葛瑾更是臉有羞愧之色,沒想到他差一點連累陸遜中了糜暘的詭計。

只是在信服陸遜的推斷後,諸將心中很快有個疑問升起。

步騭拱手對陸遜問道:

「大將軍以爲,糜賊爲何要故佈疑陣呢?」

當步騭問出這句話後,陸遜臉上的笑意更甚。

「知道這點不難。

凡佈疑陣者,爲的就是讓他人無法洞知己方虛實。

表爲強,實爲弱。

而糜暘將荊北戰事順利,作爲精心佈置的疑陣,他的真實目的是什麼,難道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當陸遜的話音落下,步騭連忙反應過來道:

「大將軍的意思是,實際上荊北的戰局對糜暘不利?」

面對步騭的猜測,陸遜給出了肯定的答覆。

「正是!」

「若荊北戰局對糜暘有利的話,糜暘根本無須多此一舉。」

陸遜對自己的這一判斷很有自信。

除去以上的分析外,還有一個客觀的事實不容忽視。

糜暘敢於直接抽身從宛城外返回江陵,這一步的確是妙招,也的確打了自己一個措手不及。

但同樣的,糜暘這一舉動,畢竟是大膽的舉動。

既是大膽的舉動,就要承擔不小的風險。

那麼糜暘這麼做的風險是什麼呢?

之前陸遜之所以會以爲,糜暘會被曹休拖在宛城外,乃是因爲數萬天策精銳都在宛城外。

宛城外一馬平川,漢軍根本無險可守。

要是漢軍在宛城外佔據主動權時,這樣的地理倒不會太過致命。

可一旦漢軍想要退兵,衆所周知,再精銳的軍隊退兵時,他的後方都會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而無險可守的地形,加上這個致命的弱點,正是荊北漢軍最大的危險所在。

正常情況下要想降低這種危險,漢軍是要安排一位,足夠有能力的大將親自坐鎮大軍後方的。

可早在出兵前,陸遜就詳細調查過荊州諸將的名單。

荊州諸將中,小有名望者是不少,如鄧艾、丁奉、州泰等人。

但在陳到需坐鎮江陵,李嚴又被貶斥的情況下,荊州諸將中可以稱爲「大將」者,沒有一人。

正因爲如此,陸遜之前纔不會想到糜暘會這麼大膽。

陸遜知道,縱使糜暘再怎麼有韜略,他也沒有剎那間點石成金的能力。

這點事實下,加上糜暘設局矇騙諸葛瑾的做法,陸遜得出荊北戰局對漢軍不利的推斷,乃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就在陸遜爲自己的推斷,感到信心滿滿的時候,步騭的疑問又接踵而至:

「糜賊設局讓我軍以爲,荊北戰局對他有利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步騭又說出了當下在座吳將心中的疑問。

當步騭問及這點後,陸遜眼中閃着智慧的光芒,直接說出了糜暘的目的:

「諸君剛纔以爲荊北戰局對漢軍有利時,你們心中的想法是什麼呢?」

在陸遜的詢問下,在座吳將不免思忖起來。

剛纔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慌張,後面就是覺得糜暘會源源不斷從荊北調兵南下,徹底將他們留在荊南之地。

而在這個擔憂下,他們下意識就想建議陸遜要趁漢軍尚未集結時,趕緊率軍突圍而出。

當回憶起心中的想法後,虞翻似有明悟。

虞翻試着對着陸遜言道:

「糜賊是想讓我軍儘快率軍突圍?」

虞翻的話,讓陸遜對他投去了讚賞的目光。

「這正是糜暘的想法!

諸君莫要忘記,當下我軍後路雖斷,但我軍此次出征,帶來了大量糧草,在荊南的總兵力亦有近十萬之衆。

雖說近十萬大軍,目前有一部分分散在外,可在荊北戰局不利的情況下,糜暘在州陵能擁有多少兵馬?

兩萬,三萬,亦或是四萬?

憑藉最多區區四萬漢軍,在我軍糧草充足的情況下,糜暘根本不可能短時間內吃下我們。」

說到最後一句話時,陸遜口中透露出強大的自信。

再大的野心,也需要以硬實力爲基礎。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說,只要己方大軍不自亂陣腳,逐步收縮防線之下,糜暘根本一時之間對他們無可奈何。

「糜暘是知道這一點的。

故而他纔要設計,想要我軍自亂陣腳。

一旦吾下達全軍突圍的命令,今我軍有許多分散在外,軍力無法聚集,就會使我軍突圍時對漢軍的威脅大減。

再加上後路被斷的恐慌,我軍在突圍時勢必爭先恐後,甚至於無法攜帶大量武器輜重。

而公安至州陵一路上,又多山林茂密之處,正適合漢軍設伏層層阻擊。

種種不利下,漢軍兵力不多的弱點將會被無限縮小,而我軍突圍時受到的損傷,將會被無限放大。

到那時,誰能保證自己一定能安全回到江東呢?

諸位大多都看過史書,長平之戰中趙軍的下場,諸位想必不會忘記。」

陸遜的話,讓在座吳將都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多年不見,糜暘的心思竟變得越來越毒了!

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3章 先斬後奏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1章 江陵城中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