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鹽引

在古代,鹽鐵等重要物資都實行專賣,由朝廷控制產銷,也就是說,未經朝廷允許各類商販都不能買賣鹽鐵等重要物資,而鹽引就是古代朝廷發給鹽商的食鹽運輸與銷售的許可憑證。

說到鹽引,就不得不說說這古代的鹽價了,現代人吃着一兩塊錢一斤的鹽,可能覺着鹽這種最基本的消費品應該相當的便宜,在古代最多也就幾塊錢一斤。

這樣想就錯了,就以嘉靖年間的鹽價爲例,據《鹽政志》記載:嘉靖初,湖廣、江西一帶每鹽一斤賣銀三分四分,南直隸每鹽一斤賣銀一分五釐。

明朝一分銀子大約相當於現在六十塊錢,三分四分就相當於兩百塊左右,一分五釐就相當於一百塊左右。

也就是說,嘉靖初年,鹽價最便宜的南直隸,食鹽也要一百塊錢一斤,而湖廣、江西等地,食鹽價格是兩百塊一斤,有沒有搞錯?

沒搞錯,明朝的食鹽就是這個價,最便宜的時候也需要幾十塊錢一斤,最貴的時候甚至達到了三四百塊錢一斤!

明朝的鹽價爲什麼如此離譜呢?

其實,明朝的食鹽生產成本也不高,朝廷向專門負責製鹽的竈戶徵購食鹽的時候,每四百斤僅支付大米一石,也就是說竈戶生產食鹽,每斤成本還不到一塊錢。

但是,商品的銷售價格大多不是由成本決定的,影響商品銷售價格的因素很多,明朝的食鹽生產成本的確不高,但是經過層層盤剝之後,這鹽價高的就有些就離譜了。

明朝的食鹽買賣實行開中法,簡單來說就是鹽商想要買賣食鹽,必須按朝廷的要求向邊鎮運輸糧草輜重以換取鹽引。

這開中法看似簡單,過程卻相當的複雜。

首先,鹽商必須向南京戶部申請鹽引,也就是向朝廷承諾,將運送多少糧草輜重到邊鎮,南京戶部接受申請之後便會給商戶發放相應的鹽引領取憑證,並將相應的鹽引散發到各個邊鎮。

然後,鹽商必須將承諾的糧草輜重運送到相應的邊鎮,經邊鎮將領又或巡撫、總督等官員驗證之後,才能換取相應的鹽引。

鹽商領到鹽引之後,還必須去相應的鹽場支領食鹽,最後才能運到指定的區域販賣。

這個過程中產生的附加成本就比較嚇人了,遠遠超過了食鹽本身的成本。

比如,鹽商向南京戶部申請鹽引的時候就必須繳納鹽稅,鹽稅的標準是每引三兩,而一個鹽引也就能支領三百斤食鹽,也就是說,光是這鹽稅一斤就高達五六塊。

就這還不是全部,鹽引可不是你申請就能分到的,要是你沒有找到關係,申請交上去也是白搭,人家根本不會鳥你,而這拉關係又得花錢,楊聰的爺爺楊榮找的就是魏國公府的關係,具體花了多少錢,楊聰也不清楚,總之不會低於相應的鹽稅,也就是說,光是申請這個環節,食鹽的附加價格就高達十多塊一斤。

緊接着就是運送糧草輜重,一般是運送五石糧草,換取一張鹽引,而運送糧草輜重到邊鎮運費甚至超過了糧草輜重本身,也就是說,運送五石糧到邊鎮,運輸過程中消耗的糧食都不止五石。

這也正是朝廷實施開中法的原因,沒辦法,運送糧草輜重到邊鎮太耗錢了,還不如讓鹽商送過去,這樣朝廷就不用花錢了,但是,這樣一來,每斤鹽又被附加了十多塊錢的額外成本。

就這,還不是全部,鹽商可不是將糧草輜重運送到邊鎮就能拿到鹽引,邊鎮的各級將領和官員那也不是吃素的,你不孝敬孝敬,他們能拖到你噴血,這一一孝敬下來,每斤鹽又被附加了十多塊錢的額外成本。

然後,鹽商到鹽場支取食鹽,還要花錢,將食鹽轉運到相應的售賣地,還是要花錢......

這一整套流程走完,食鹽運到售賣地,還沒有開始售賣呢,鹽商就已經在每斤食鹽上耗費了幾十塊甚至是上百塊錢,這鹽能賣的便宜了纔怪!

現在,定國公徐延德和誠意伯劉瑜找楊聰和陸炳商議的其實就是這食鹽販賣的第一個流程,也就是南京戶部發放的鹽引份額。

這鹽引份額到底值多少錢呢,從朝廷徵繳的鹽稅就能大致算出來,這會兒大明朝廷一年徵繳的鹽稅大概是一百萬兩左右,而鹽商拉關係,獲取鹽引份額所花的錢大概是鹽稅的一倍,也就是說,這鹽引份額一年就能產生兩百萬兩左右的“紅利”!

這兩百萬兩左右的“紅利”誇張嗎?

一點都不誇張!

蟎清乾隆年間就曾爆發過“兩淮鹽引案”,這“兩淮鹽引案”的起因就是新任兩淮鹽政尤拔世向鹽商索賄不果,然後便向朝廷揭發其前任普福貪腐。

結果,乾隆下旨一查,餓滴乖乖,尤拔世的前三任鹽政官吉慶、高恆、普福在十多年時間裡共計收受鹽商賄賂一千零十四萬一千七百六十九兩六錢!

蟎清的兩淮鹽政也就是明朝的南直隸一地鹽政,鹽引僅佔所有鹽引的三成左右,也就是說,如果壟斷了所有鹽引份額,十多年時間就能“收入”三千多萬兩!

這麼巨大的利益,夏言和嚴嵩自然不會放過,而魏國公一系則代表着原來的利益集團,他們自然也不肯放手,這就是定國公徐延德和誠意伯劉瑜找楊聰和陸炳商議的原因。

臥槽,這夏言和嚴嵩胃口好大啊,他們竟然想打破原來的利益分配原則,獨斷所有鹽引份額!

他們吃的下去這麼大塊利益嗎?

光憑他們兩個肯定吃不下去,不過,他們肯定也找了其他勢力幫忙,這麼巨大的利益,想分一杯羹的肯定很多,他們只要放出風聲,估計很多人都會像蒼蠅發現臭肉一樣蜂擁而至。

這事牽扯也太大了,他一個新科狀元能管得着嗎?

楊聰看了看陸炳,隨即嚴肅的問道:“你們以前佔多少份額,這次,你們準備怎麼做?”

定國公徐延德下意識看了看四周,隨即小心的道:“我們定國公府和魏國公府以前各佔一成左右,這次我們只想保住我們的份額,但是,他們都被夏言和嚴嵩收拾的差不多了,這南京戶部尚書之位他們是沒指望了,所以,我們只能另謀出路,清風,你覺得陽明一脈會不會對這個感興趣?”

第九十一章 考校第二〇一章 齊聚第八章 天下第一高手第一三四章 錢多的燒第五十九章 奸細第二〇五章 首輔之姿第四章 一心第一八七章 嚴世蕃請客第一七二章 詐降第十九章 炫富第二卷 第二十八章 時務策第一七六章 兩邊不是人第五十三章 財大氣粗第八十七章 一日千里第六十八章 懷疑人生第十二章 令人頭疼的案子第一三四章 錢多的燒第一一六章 這下發財了第八十五章 夏言的擔憂第八十一章 官聲第一七一章 誰是叛逆第一八三章 取之於民第四十五章 剿倭第二一九章 初試第十七章 找打的來了第七十五章 更不靠譜的會元第二三四章 張揚第二三一章 明朝版第一五〇章 檄文第五十三章 財大氣粗第七十九章 爲了利益而不是意氣第三十六章 寵溺第九十八章 做賊心虛第一〇二章 死循環第四章 願景第五十六章 大同鎮第三十章 男兒當自強第一八七章 嚴世蕃請客第七十八章 焦急第七十章 豬隊友第二十四章 青詞首輔第一一五章 倭寇真的很厲害嗎第二二五章 發明第二十一章 論拍馬屁的功夫第一四七章 作鳥獸散第一〇七章 要不露一手第二十五章 破敗不堪第十八章 反手一巴掌第五十三章 抽風般的操作第七十章 枉殺忠良第七十四章 危機四伏第七十六章 是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八十八章 砸不死你第二十二章 平衡第七章 泉州十大才子第一〇七章 要不露一手第三十八章 找茬第一章 一記悶棍第四十一章 能名傳千古的功績第四十章 投其所好,木棍伺候第一一一章 不眠之夜第一六〇章 豐後國大友氏第一一七章 招是不招第七十四章 破虜之策第三十五章 八股文有規律嗎第七十章 豬隊友第一八七章 嚴世蕃請客第八十章 嘉靖的眼光第二三三章 書終成第二章 囂張紈絝第一四三章 新政第七十六章 是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一六八章 奇功第二二四章 進步第七十八章 對耗第二十八章 誰能抱得美人歸第一〇六章 莫要開玩笑第二卷 第三章 這小子真橫第一〇四章 雪上加霜第七十一章 詔獄第一〇六章 麻煩第一五二章 安南第一五一章 聲望日隆第一四六章 好像中埋伏了第十章 自掘墳墓第十二章 令人頭疼的案子第三十九章 縣令大人是個木匠第一一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一九三章 韜光養晦第二十六章 倭寇再現第一卷 第七十八章 出人意料的結局第四十六章 終戰第二三三章 書終成第九十五章 糊塗第一一一章 其他想法第一五六章 這波不虧第六十七章 府試疑雲第三卷 第八十二章 認慫第八十七章 終成眷屬第五十一章 六萬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