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廷議

廷議即廷臣會議,是大明朝廷獨有的議事制度,按明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詔令廷臣會議,以共相計議。

這正規的廷議自然不是在早朝的時候胡亂插一波,讓滿朝文武全部參與商議,參加早朝的官員可是成百上千,要你一句我一句,爭論不休,那其不沒完了。

真正的廷議那是有資格限定的,按明制,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能參與,至於其他人,最多也就能在五寺和都察院僉都御史和國子監祭酒等官員中公推二三人蔘與。

也就是說,能參加廷議的基本都是六部侍郎以上的朝廷重臣,一般的時候,大致都是二三十人左右。

這就是張邦奇和徐延德等人着急的原因,因爲這個時候,三品以上的朝廷重臣裡面,有一大半都是嚴嵩的黨羽,而陽明一脈,總共也就張邦奇、鄒守益、聶豹三人能參與而已,就算再加上楊聰的老丈人張嶽,那也只有四個,跟嚴嵩一黨根本就沒得比。

這明知必敗,那還有什麼好議的呢?

原本,嚴嵩以爲,他這一招釜底抽薪,奪了南京戶部尚書之位,搶了鹽引的收益,斷了陽明一脈的“財路”,再怎麼滴,陽明一脈也會反抗一下,就算楊聰不出手,其他陽明一脈的官員也應該聯合起來,上奏一波,爭取一下。

沒想到,那天早朝過後,陽明一脈壓根就一點動靜都沒有,不但楊聰沒有出手,其他人也沒有任何反應,就好像沒這事一般。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他們還有什麼奇招,能在廷議上翻盤不成?

雙方在詭異的平靜中等候了幾日,這廷議終於開始了。

這次廷議舉辦的地方並不是太子居住的慈慶宮,也不是太子處理政務的文華殿,而是嘉靖居住的乾清宮。

這意思很明顯,南京戶部尚書的撤換,嘉靖是要監督的。

不過,嘉靖並沒有出面,他只是選了個偏殿,用屏風和珠簾隔成了兩半,他坐在後面聽着,而太子朱載壡,或者說宮裡的大太監黃錦則在前面主持。

廷議開始,大太監黃錦替太子朱載壡開場道:“前幾日內閣首輔夏言夏大人提出,南京戶部尚書張時徹已然任職三屆,按制應該輪換,又提議由戶部左侍郎鄢懋卿接任南京戶部尚書,而張時徹則調任南京刑部尚書,大家有什麼意見,都提出來,議一議吧。”

他的話剛落音,禮部尚書張邦奇便咳嗽一聲,隨即拱手朗聲道:“太子殿下,微臣以爲,南京戶部尚書掌管着東南數省的稅賦,責任重大,不應隨意遷調侍郎接任,而應調同等級的六部尚書替換。微臣建議,調刑部尚書鄒守益鄒大人出任南京戶部尚書,而刑部尚書則由戶部左侍郎鄢懋卿接任。”

臥槽,這些傢伙,原來出的是這一招。

嚴嵩聞言,不由眼睛一眯。

很明顯,陽明一脈知道這張時徹肯定是做不了南京戶部尚書了,所以,他們想拿一個京城六部尚書,跟他換南京戶部尚書之位。

一個京城六部尚書換一個南京六部尚書,看似是他賺了,其實,他賺了個屁,刑部尚書有屁用啊!

他毫不猶豫的咳嗽一聲,隨即拱手朗聲道:“太子殿下,微臣以爲,張大人說的很有道理南京戶部尚書掌管着東南數省的稅賦,責任重大,不應隨意遷調官員擔任。不過,微臣覺得,戶部左侍郎鄢懋卿還是更合適一些,鄢大人畢竟在戶部任職多年,對戶部的事務熟悉無比,而鄒大人掌管的是刑部,跟戶部根本就沒多大關係,所以,微臣建議,還是調鄢大人接任南京戶部尚書,至於鄒大人,公正嚴明那可是出了名的,繼續擔任刑部尚書更爲合適。”

尼瑪,鄢懋卿熟悉個屁的戶部事務,他是對貪贓枉法熟悉無比吧?

張邦奇聞言,不由暗自腹誹了一句,不過,他並沒有繼續開口爭辯,因爲楊聰的意思,稍微掙扎掙扎,意思一下就行了,至於這南京戶部尚書之位,真沒什麼好爭的,只要能擊敗夏言和嚴嵩,到時候,不管京城六部尚書還是南京六部尚書,還不是他們說了算。

要說演戲,他其實也會一點,他暗自憋了口氣,稍微把臉憋紅了一點,然後又瞪了嚴嵩一眼,隨即便愣愣的站在那裡,不吭氣了。

這表情,就好像自覺理虧,啞口無言一般。

他沒有開口,鄒守益和聶豹也沒有開口,嚴嵩的黨羽自然也不必再跳出來辯駁了,整個偏殿頓時陷入一片詭異的寧靜當中。

這就完了嗎?

你們怎麼都不說話了呢?

黃錦也陪着嘉靖參加過不少廷議了,一般廷議的時候大家都會各抒己見,好好爭辯一番,哪裡像這樣,一人來一句,然後便不吭氣了!

他看了看身邊的太子朱載壡,又轉頭往珠簾後面看了一眼,這才尖聲道:“大家還有什麼意見嗎?”

意見,那當然是有的,只是不想說而已。

張邦奇依舊是閉口不言,鄒守益和聶豹也沒有吭氣,整個偏殿再次陷入詭異的寧靜當中。

黃錦又轉頭往珠簾裡面看了一眼,這才便附耳低聲跟太子朱載壡說了幾句。

這就完了嗎?

太子朱載壡驚訝的掃視了下面的朝廷重臣一眼,這才用稚嫩的童音朗聲道:“既然大家都沒意見了,那就按內閣首輔夏言提議,調南京戶部尚書張時徹任南京刑部尚書,遷戶部左侍郎左侍郎鄢懋卿任南京戶部尚書,即刻擬旨,交內閣頒佈吧。”

這就完了嗎?

嚴嵩都忍不住偷偷瞟了張邦奇等陽明一脈的官員一眼,他着實沒想到,這些人竟然會這麼輕易認慫。

要知道,那天早朝,他一石三鳥之計被定國公徐延德給攪和了之後,他可是做了一番充足的準備。

兩隻鳥都飛了,這最後一隻鳥,南京戶部尚書之位,他自然要想盡辦法撈手裡。

爲此,他特意借進獻青詞之機暗示了嘉靖一番,他們之所以搶奪南京戶部尚書之位,是爲了擴充西北邊軍,一舉擊潰北元餘孽呢。

嘉靖果然如同他料想的一般同意了鄢懋卿接任南京戶部尚書之議,但是,陽明一脈的表現卻讓他有點摸不着頭腦。

第八十九章 皇莊第五十九章 奸細第二十八章 禍害之源第九十一章 栽個贓第一九五章 大明天朝上使第一〇〇章 不靠譜第三十八章 天才橫空出世第二章 偶遇胡宗憲第六章 恐怖的海商豪門第六十一章 義第一四三章 新政第二章 偶遇胡宗憲第四章 傳聞嚴嵩很不簡單第六十八章 懷疑人生第一五五章 狼子野心第五十一章 好好慶賀一下第九十四章 徵詢第六十二章 魚餌已準備好第一九四章 稿成第九十一章 有緣定會再見第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七章 寧可得罪君子不可招惹小人第一七九章 棄車第三十一章 要就考個狀元郎第四十八章 艱難的創新第一八四章 梯田第二一八章 成功在望第五十六章 鬥藩王第四十三章 放火第五十八章 有人忍耐不住了第二十四章 青詞首輔第二十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九章 待遇果然不一樣第一四一章 聚首第二二二章 復出否第一三三章 異曲同工第一九五章 大明天朝上使第四十一章 王莽發明的東西第一四九章 養寇自重第五十六章 拿錢砸死你信不信第一四五章 變法有危險第二三六章 功成名就第五十一章 六萬引第二二六章 獎勵第二十五章 破敗不堪第九十七章 一頓亂拳第二十七章 夏言第一〇一章 跑的掉嗎第一六〇章 豐後國大友氏第一八二章 好人第四十六章 誤會第二二一章 搗蛋第一三一章 虛驚一場第二〇七章 遊歷第八十三章 雄心壯志第一一四章 惡人先告狀第七十八章 狀元聚.行酒令第一一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一四一章 變臉第一六四章 戰神第七十九章 張嶽回京第三十七章 一晚上就能脫胎換骨第九十二章 自相矛盾第九十八章 尋死第七十四章 危機四伏第六十四章 陽明一脈第四十九章 能人第五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一四七章 作鳥獸散第一四六章 亡國之禍第五十四章 不死不休第五十八章 夜路走多了第四十一章 王莽發明的東西第一一五章 誰造的船第四十五章 剿倭第六十三章 自以爲聰明第一一六章 這下發財了第二二六章 獎勵第十二章 封疆大吏第七十二章 官居一品第二十五章 嘉靖皇帝第三十九章 胡亂提拔第三十四章 自薦第二十七章 家賊第七十六章 是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七十六章 證據不翼而飛第一〇四章 東瀛浪人第五十五章 神仙打架第九十四章 徵詢第一七七章 貪婪第二十六章 寒冬第七十一章 一網打盡第二三六章 功成名就第十一章 何不食肉糜第九十五章 糊塗第四十章 後裝式第八十章 準備開幹第二十八章 禍害之源第二十八章 恬不知恥第二二五章 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