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酒樓(上)

青龍鎮在南口村西二十里。約中午時分,張昭和吳春時汗流俠背的抵達鎮中。

小鎮頗有些繁華。各種店鋪齊全,中午人流不少。蓋因京西多山,僧道的廟宇香火很盛。權貴們時常來燒香。青龍鎮毗鄰官道,自然就繁華起來。

張昭熟門熟路的在鎮中找到一家布匹店。他在青龍鎮的明理書院讀了四年的書,對這個小鎮自然熟悉。稍後就見到布店的少東、書院的同學董朗。

“張同學,稀客啊!”見面寒暄後,董郎在青龍鎮中的一家酒樓中宴請張昭。

吳春時在旁邊的桌子吃飯、等候着。董郎出手很大方。

董朗約二十歲許,中等身量,圓臉微胖,穿着文士衫。只是腰間的玉佩、手中的摺扇都流露出富貴的氣息。笑呵呵的道:“張同學今天突然來訪,令我實在意外!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定要好好的喝一杯。請!”

張昭微笑着舉杯,“董同學請!”

董朗家是京郊的商人,頗有家資。弘治朝,讀書人已經不恥於言利,儒商開始露出苗頭。董朗是董家專門培養對外交際的讀書人。他在明理書院讀了數年後因年齡漸大而退學。二十歲才只通過縣試,實在沒前途。張昭和他曾經同窗兩年。

小張昭在書院中一門心思讀書,和董朗交情其實一般。但就現在的“待遇”,由此可見董朗在交際上的水平。

閒談幾句,張昭沒和董朗繞圈,說明來意,將一塊染色的土布拿出來,“你看看這個。”

董朗接過,撫着澄澈的湖藍色布料,眼睛微微眯起來,確認道:“這是你從古書中找到的染料配方?一共是藍、紫、粉三種?”

張昭點點頭。

隔壁桌子的老吳早就豎起耳朵聽這邊的交談,這時見張昭連簡單的推銷都不做,心裡不住的搖頭。王婆賣瓜還要自誇吶。

張昭從容的拿起酒杯抿一口。他雖然沒做過生意,但是,現代改良版的染料比當前的技藝水平至少要高出三分。只要識貨的商人都會出價。

董朗想一想,作出決斷,“只要配方驗證可以,我願意出價五十兩。先付二十兩定金。尾款三十兩待一個月後再給你。”

他是董家培養出來對外交際的讀書人,對家族裡的生意沒什麼發言權,但他也有自己的夢想。張昭帶來的染料配方讓他看到希望,他願意試一試。

張昭也不還價,爽快的道:“可以。”將染料配方遞給董朗。第一次交易,根本沒有必要算小帳。

董朗見張昭光明磊落,鄭重的收好配方,將長隨喚來,交代去取銀子來,暢快的笑道:“子尚,你這人做事很痛快啊!我們共飲一杯!請!”

張昭表字子尚。

一旁的吳春時看着兩人舉杯飲酒,腦子裡都有點發暈。這就完了?多少銀子?五十兩!這麼大的數目,他一輩子中都沒見過幾次!

時下的京師的米價,一兩銀子可以買兩石米。普通百姓尋個二三十文就可以過活。五斤重的豬頭不到一錢銀子,雞鴨二三十文一隻。張昭家裡二十畝地的一年產出也就約15兩銀子。

五十兩啊!

吳春時一時間充滿着遐思。心中對張昭的疑慮、質疑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讚歎。

生意談成,張昭和董朗兩人都很放鬆,隨意的交談着。

董朗雖然因張昭大方的提前將染料配方給他而有信心,但涉及到他的“大事”,他還是有些患得患失,和張昭確認了幾句,不好意思的轉移話題,“

子尚,我聽書院的同學說,大半個月前你在書院裡慷慨陳詞惹得戶部徐郎中不快…”

他就在青龍鎮中廝混。大半個月前,明理書院裡發生的事他如何不知道?提起這事,自然有他的考量。

張昭和董朗剛熟悉,並不大想表露內心的真實想法,順着話頭感嘆道:“當時年少輕狂。我下午正要去向餘夫子道歉。”

董朗微微古怪的看張昭一眼。這可不像張昭能說出來的話啊!以前張昭那性情。嘖嘖。倔強、敏感且不合羣(少年努力維持自尊的人設)。

“哈,這樣也好啊。”

兩人正閒聊着,酒樓門口傳來一陣熱鬧的說笑聲,就見幾名儒衫士子高談闊論的走進來。已經是午後,本來酒樓中還算安靜,引得數名食客側目。

臨窗處的一名錦袍老者微微皺眉,卻沒說什麼。

這羣書生卻是瞬間看到大廳中的張昭和董朗。爲首的一名玉面書生朗聲道:“呵,這不是要馬踏胡虜的張同學嗎?你的病好了?”

“哈哈。”一幫書生鬨笑着湊趣,“他空有武夫之心,卻沒有武夫的身體。徒呼奈何?”

“如今聖君在朝,賢臣輔佐。偏偏張同學要標新立異,說朝中袞袞諸公尸位素餐、能力不行。如今朝廷已經有定論:總兵官、平江伯陳銳怯戰,令諸軍堅壁自守,下獄論罪。當日若陳銳肯率大軍死戰,必定能獲勝。”

張昭很自然的認出這些人:明理書院的書生。爲首的玉面書生是餘夫子的族侄:餘冠。書院中的頭面人物。成績名列前茅,十八歲,童生。

只是,張昭在記憶中找不到和此人的過節。估計是小張昭不經意間和此人結怨,自己都還不知道。

面對嘲諷、抨擊,張昭臉色平靜,心裡呵呵。

這幾人怕不是對明軍的戰鬥力有什麼誤解吧?現在明軍在野外能打得過韃靼諸部?這倒不是滅自己威風漲他人志氣。明軍的戰鬥力早不如開國時。

當然,若是有能征善戰的大將,還是可以和蒙古一戰。正德皇帝不就打贏了麼?而小王子、火篩等在弘治朝也沒能殺到京城來,這就是明證。但弘治年間,明朝一直都處在戰略防守的態勢中。

因而,就算平江伯陳銳肯率軍出戰,一樣打不過火篩!

要是按照網文的套路,張昭現在要開始裝逼打臉。他有大把的辦法去證明對方的論點、論據錯誤。但是,他不想和這幾名童生爭辯。太low。純屬浪費口水。

董朗起身,和幾人拱手見禮,打着圓場道:“幾位賢兄今日前來小酌,想必是有高興的事…”

餘冠摺扇敲在手心,很強勢的打斷道:“董元明,這事和你無關。”說着,轉向張昭,“張同學,當日論平北虜的策略,你口出狂言,第二天就退學,在下卻是耿耿於懷,相請不如偶遇,今日遇到,還要再請教請教。”

幾名書生輕笑起來。

張昭本就已得罪徐郎中,很多人都目睹。再在公開場合和人辯論平定北虜策:那是在說我沒錯。不管輸贏,傳到徐郎中耳中只怕要更加讓他不快。讀書人的事情,本來就這麼繞。

張昭皺眉,眼神銳利的掃餘冠一眼,站起身來。害人是吧?你們這幾個弱雞!他信奉的是: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這時,臨窗的錦袍老者出聲道:“張書生似乎對平定北虜有高見,不妨說出來聽聽。”

第四百七十八章 交鋒(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來,潛憂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驚豔第兩百三十一章 新軍衛恐怖如斯。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爲什麼?第兩百一十三章 交戰(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前爆發第三百四十六章 先抓捕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對話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圖實現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種人第一百零五章 張相公第兩百七十七章 休閒數日第六百零一章 火(上)第六百五十七章 處罰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國數學第四十一章 微瀾起第七百三十章 點燃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兵團訓練第三百七十五章 落實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意南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勝卻(下)第四百七十二章 捐獻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五百三十五章 將要結束第兩百四十六章 阻力第四百一十二章 回京瞭解情況第兩百一十五章 沒有豬一樣的敵人第五十四章 董家事第兩百三十二章 六小姐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白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驚豔第一百九十六章 李逍遙的淬鍊第一百八十章 十日後第兩百三十五章 夜談第五百八十八章 花魁娘子第五百二十三章 將軍百戰死第六十三章 生員(三)-依仗第三百二十章 教育設想第六百九十二章 等待決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募一個團第六百四十三章 總督制第三百五十九章 悠閒半日第五百七十三章 終章(中)第五百六十一章 相逢(中)第八章 試探、詐唬第兩百零八章 新軍衛在準備第一百六十七章 百態(三)第兩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險第四百九十四章 人民羣衆第兩百一十九章 與子同袍(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收穫第三十四章 調動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門而入第四百四十八章 請你們喝頓酒第四百六十七章 所謂名將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戰(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了(上)第八十九章 誤入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鋒(完)-落幕。第三百五十一章 中二青年第六百三十七章 改革武勳集團第兩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議封爵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然增加第兩百九十四章 收穫、樑儲第兩百七十四章 面聖(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一個時代落幕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將要結束第五百三十八章 齊聚阿城(中)第兩百二十五章 與子同袍(七)-危急時刻第六百四十八章 意外第兩百零五章 拜訪王恕(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虜策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對話第五百五十二章 駐守安排第七十一章 生員(十一)-反攻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響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麼話題第三百三十三章 試圖激怒第十二章 宮中太監(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臣請獨奏第三百四十一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四十一章 微瀾起第六十七章 生員(七)-反轉開始第五百九十一章 奴家願意第兩百九十一章 激辯(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家中收入和支出第四十二章 劉瑾的建議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他其高樓(下)第兩百六十章 王小娘子第六十章 壓制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了(上)第五百七十章 聖人抵達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第八十一章 李東陽(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齊聚阿城(上)第七百一十九章 如何掠奪第三百八十二章 查明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