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劉大戶

初秋的清晨,天矇矇亮。雄雞高鳴,此起彼伏。些許的寒意還飄蕩在南口村的樹林間。

婉兒對鏡梳妝畢,去喊弟弟虎子起牀上學。張家的院落隨後便稍稍熱鬧起來。前院的僱工們也都起來,準備下地幹活。而婦人們則準備早餐,茶水。

目送虎子揹着書包消失在鄉道中,十四歲的少女眉眼間帶着淡淡的憂愁。二哥和吳叔昨天下午就該賣掉染料配方回來,莫不是在鎮中遇到什麼麻煩?

二哥被鎮上的書院勸退,心裡怕是憋着一口氣呢。他不會是上書院理論去了吧?

婉兒一個上午都在擔心着。

臨近中午時,她正在屋裡做針線活,外頭忽而傳來一陣喧鬧聲。隨即,負責做飯的周大娘繫着圍裙小步跑進來,神色慌張的道:“小姐,劉老爺帶人來催賬。”

劉老爺就是張家二十兩銀子高利貸的債主。

婉兒聞言,蹙眉道:“之前春耕時借的五兩銀子利息有秋收的糧食可以填補。給二哥治病的二十兩銀子約定是八月中秋節前歸還本息。這還有一個多月呢。”

“周大娘,我知道了。你先去外面說一聲。我換件衣服就出來。”

….

紫禁城中發生的一幕,張昭並不知道。天亮時分,他便和吳春時帶着昨日購買好的物資返回南口村。計有:大米、白麪、酒水、藥材、調味品等。

張家只能算小地主,生活水平處在溫飽線上,距離小康還有點距離。張昭這次去青龍鎮賣染料配方的目的之一,就有想改善目前的生活。這是最基本的需求。前幾天的飯菜,他實不想再吃。

二十里的路,在張昭的思考中度過,顯得並不算遠。

昨天從書院出來,他又和董朗見過一面,該做的他已經做了。接下來就是等待。他需要招募一個機靈點的長隨,派到青龍鎮上,每日去明理書院打聽餘夫子的消息。按照書童秋哥兒的說法,大概是十天,具體要看。

這十日之內,他在家裡要好好的鍛鍊下身體。他在青龍鎮上覺得餘冠幾個童生是弱雞,但小張昭這具身板,按照現代的標準看還是偏文弱。

老吳挑着擔子,跟在張昭身後。進到東劉村的地界後,鄉道上、田間地頭便有相熟的百姓和吳春時打招呼,閒聊。

明朝基層實行的是鄉里(都圖)制度。東劉村和南口村一同被編爲:劉家裡,承擔着官府的徭役、稅糧,聯繫緊密。老吳在南口村二十多年,裡中鮮有不認識他的。

“老吳,這是要準備過節啦?哦,張小相公,你的病可大好?”鄉鄰笑呵呵的和吳春時說話,七月十五是傳統祭祖的中元節。再和張昭打個招呼。

“張少爺,從鎮上回來啦?”

讀書人,在明朝的鄉中一向很受尊重。張昭一一回應着。

小張昭以前是不大理會裡中之人。然而,在明代讀書人的關係網中:親人、老師、同學之外,鄉黨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明穿網文中,主角到京師,往往便是先找同鄉。

張昭倒不指望等他冒頭後,全裡的人爭相投奔。他是想維持一個好名聲。要知道,名利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正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吳春時樂呵呵的看着張昭和鄉鄰“應酬”,感覺肩上的擔子似乎也輕了幾分。出門一趟,明顯感覺少爺與往日大不相同,成長許多。

初秋時,上午的太陽很烈。吳春時帶着草帽,挑着擔子,抹一把汗,看着南口村東桑林後露出的屋舍,笑呵呵的道,“少爺,總算是到家了。”

張昭點點頭,走過桑林,卻聽到家裡傳來哽咽的哭泣聲,“是婉兒。”快步往家裡走去。

吳春時一愣,忙跟上張昭。家裡出了什麼事?

張昭的家是籬笆牆、土牆黑瓦的兩進院落。張昭剛進門,就見前院中站着四個壯漢,給人以壓迫感。周大娘等僕婦神色惶然的站在臺階下。

而花廳中,一名胖胖的中年男子坐在官帽椅中淡然的喝茶。這中年胖子正是劉老爺!明朝中後期流行別稱。老爺通常是舉人的別稱。

但劉老爺並非是舉人,而是隔壁東劉村的大戶,在青龍鄉中很有名。家有良田兩百餘畝,資產豐厚,奴僕數十名,交遊廣闊,便是在京城裡的宛平縣衙中也說得上話。附近鄉民都稱之爲“劉老爺”。他壟斷着劉家裡的借貸業務。

他身前,一名青衣小帽的中年長隨正和婉兒說話。十四歲的小姑娘哭的稀里嘩啦,但態度激烈的道:“我不會賣地。”

“劉老爺來我們家做什麼?”張昭心裡惱火,臉色微沉,大步流星的走進來。

“少爺。”前院裡的周大娘幾人見張昭回來,心裡頓時鬆下來,紛紛出聲。

婉兒回頭看到張昭,又驚又喜,淚眼婆娑的道:“二哥…”聲音裡充滿着委屈。

張昭走上前,輕輕的拍拍婉兒的手,將她護在身後。

喝茶的中年胖子看張昭一眼,曬笑道:“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我過來催催債不行?你就是張家的小子,一晃長這麼大。你膽子不小啊!”

長隨皮笑肉不笑的道:“張昭,你回來的正好。我家老爺仁厚,要減免你家的欠債呢。可你妹妹不同意。這不是倔嗎?”

旁邊的山羊鬍賬房熟稔的道:“張小娘子六月二十七日借我家老爺二十兩銀子,到八月中秋本息一起約是二十一兩二錢銀子。春耕時借五兩銀子,本息共計五兩八錢。抹掉零頭,算下來共欠我家老爺二十七兩銀子。小娘子,沒錯吧。”

婉兒沒理賬房,對張昭說道:“二哥,他們要我把河邊家裡十畝地賣給他。這纔算欠債一筆勾銷。還威脅我…”

剛進門的吳春時正好聽到,脫口而出道:“這怎麼行?”現在宛平縣中一畝好地要賣八兩銀子。十畝地價值八十兩。怎麼能只抵二十七兩銀子?

張昭點點頭,他知道怎麼回事了。

第七百三十八章 結束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美麗的冬季(上)第六百零二章 火(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慎守勤之死第三百四十七章 進宮第五百五十二章 駐守安排第三百二十八章 孟先生的主意第三百五十九章 悠閒半日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場轉移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閒生活(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倒劉之心第四百八十一章 交鋒(四)-劉大夏的反擊第二十二章 鄉中事了。第兩百一十五章 沒有豬一樣的敵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鋼槍如林第一百七十六章 驚聞入寇第兩百六十八章 尾聲第十章 蔣家莊第一百八十八章 進入戰區第六百一十三章 等待吧第三百八十七章 張昭的提議第五百九十二章 長兄第六百四十三章 總督制第五百八十七章 準備殺雞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滅福餘衛第兩百一十二章 小王子之心第一百一十章 推的一乾二淨第七百三十八章 結束第九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七十五章 安慰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顏衛的對策第四十四章 收、小鎮。第兩百七十一章 封爵,實至名歸!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兩百二十二章 與子同袍(四)-創造出的戰機第兩百七十三章 面聖(中)第六百七十七章 只論鹽商、鹽法第六章 未果、等待第五百七十五章 終章(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露臺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發難(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略態勢第四百五十八章 家中收入和支出第五百七十六章 終章(下一)第兩百七十五章 收穫、回府第三百零八章 廢除衛所開始第二十三章 青龍鎮中第四百一十三章 剩下的我來處理第六百七十一章 先穩着第六百一十章 此事和你無關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收穫第兩百二十二章 與子同袍(四)-創造出的戰機第五百零二章 奏章到京師第七百二十四章 物價和貨幣第四十七章 京西少年(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陽明悟道第七百三十六章 決意出兵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難題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五百三十一章 等待着第三百五十九章 悠閒半日第七百二十七章 建城、初露鋒芒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響第六百七十八章 安民告示第一百七十一章 舉薦王守仁第三百零五章 待之以友第五百五十四章 學誰?第一百五十七章 會操前(二)第五百七十章 聖人抵達第五百八十九章 昭哥第五百三十九章 齊聚阿城(下)第七百三十六章 決意出兵第三百九十四章 還未通過第六百二十二章 恐嚇第三百一十九章 結盟第三十三章 留取待春深(下)第七百一十章 溝通、落幕第三百七十九章 難堪大用第兩百七十章 將歸(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會操前(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一百七十六章 驚聞入寇第兩百三十三章 侍女們第三十六章 董朗的決定第六百四十二章 應對第三百五十八章 落幕第六百二十四章 硬頂第一百八十二章 陳康的想法第七十四章 生員(完)-口諭第六百六十五章 換你三封信第六百四十七章 救治第五百八十九章 昭哥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一百三十四章 誰比誰傻?第一百一十四章 拿到執法權第三百四十二章 結束。第兩百九十三章 允許辦報第五百三十五章 將要結束第兩百三十章 命運改變(諸位書友中秋節快樂)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戰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