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局破

十一月初十。清晨,白露爲霜。

張昭帶着長隨張泰平再次冒着寒風騎馬前往京城中。

張泰平終於忍不住,縱馬跟在張昭身邊,因口罩擋着風,嗡生嗡氣的道:“少爺,你在皇城中學宮中禮儀,什麼時候是個頭啊?這風吹死人了。”

張昭笑笑,“怎麼,這就受不了?平安,做事要有點韌性啊。”他兩個長隨,都是挑選的機靈人。陳康年齡有十五歲,他自然是精心培養。而這小黑胖子還小,固然是記憶力出色,但謀略之類的事情,他要等其長大點再教。

見張泰平情緒不高,笑道:“好了,不逗你了。今日你不用在東安門候着,在東城中打聽下哪裡有合適的小院,我們過兩天般到城裡來住。”

張泰平頓時歡呼道:“太好了。少爺,你進東宮的事定下來了?”

張昭就是一笑,並不回答。他昨日剛見完李東陽,困局已破。

平安這小子真是個好苗子啊。記憶力出衆,理解力又好。這培養出來科舉,絕對能保證一個進士!他在科舉路上走不遠,教出一個翰林來,那也很有成就感。

而且,將來可以倚重爲助力。師生關係本來就是明代最爲牢固的關係之一。

在東宮裡當差,只需應付一個被衆人包圍着的朱厚照,應該不忙。這段時間可以利用起來。

張昭從東安門進皇城。張泰平興沖沖的去找牙人看東城售賣的院落。

再一次的遇到結束早朝的朝臣們,再順着護城河抵達北花房中。走路都有些搖的王公公依舊準時的等在裡面。

張昭行一禮,“王公公,我們開始吧!”作爲一個成年人,張昭能控制住自己的行爲。他深知,在皇宮中需要謹慎。所以,他對這名老太監一直保持着恭敬、疏離。

他不怠慢此人,一切都按流程來。但也絕不和此人親近。天知道這是誰的人。他從未在此人面前說別的話。

所以,小太監羅成想要收集張昭心懷怨懟的證據的企圖只能落空。因爲這具年輕的身體裡面的靈魂不年輕啊!

王公公坐在椅中,咧嘴一笑,嘴裡無牙,道:“張舍人今日進來,器宇軒昂,一反常態。想必是進東宮的事有着落,這禮儀學不學都無所謂了。咱家年紀大了,正好休息休息。”

張昭大感驚訝,他自己感覺他今天並沒有什麼不同。

王公公眯着眼睛笑起來,“張舍人不必如此。咱家在宮中當一輩子差,乾的就是察言觀色的活兒。何況,你在我這兒學習都快半個月,這有何難?”

高人啊!張昭收斂驚訝,拱手道:“王公公厲害!在下這些日子眼拙。”

王公公笑笑,挑明道:“都是小技巧。張舍人跟着我在這裡學習十幾天的宮中禮儀,難道會是真的坐以待斃?今日不是要走了麼?”

張昭聽出點話頭來,“坐以待斃?”不是一個困境而已,需要用這麼嚴重的形容詞?

王公公道:“是內官監太監徐智將你壓在這裡學禮儀。日後東宮問起來,這事就會鬧開。我就是替罪羊,而你的名聲會受到打擊。而且,宮中之人將會看清你的根底。”

張昭恍然明白,致謝道:“謝王公公提點。”

王公公笑着擺擺手。

文華殿中。

太子朱厚照在文華殿中上課。今日又是翰林侍講學士王華的課。

在王華開講《孟子》沒一會兒後,朱厚照坐在案几前,看看忠厚老實的王華,心裡盤算着是不是可以開始裝頭疼。

王華講解完這兩句: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忽而感慨道:“殿下,十月份小王子諸部寇大同。臣聽聞殿下點名要張昭參贊軍務,然而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殿下不要信此人的那套說辭。”

朱厚照則是一愣。大同距離京師數百里。小王子諸部入寇的消息加急傳到京中,他當時都氣壞了。問張昭在何處。老劉他們說張昭還在辦理到東宮來履職的手續,他問了兩天就忘掉。不想這一耽擱,就是十幾天都過去。而張昭還沒來東宮。

朱厚照敷衍道:“王先生說的是。本宮知道。”說着,拍拍頭,叫道:“噯喲,王先生,本宮的頭似乎有點疼,本宮去後面找太醫醫治。王先生不必擔心。”

演技極其的浮誇,根本不合格。說着話,使個眼色,帶着劉瑾、馬永成等人小跑着溜出去。

大殿中,看着太子飛快消失的背影,王華忍不住苦笑一聲。得虧他上來就用孟子的話來引出戰爭這個話題。不然,還完成不了李閣老交代的“任務”。

王華在這邊哭笑,朱厚照往宮中走去,一邊不滿的道:“張昭呢?五軍都督府還沒給他辦好告身,還是印綬監沒給他辦好腰牌,叫他來見我。”

劉瑾、馬永成、谷大用幾個大太監低着頭,快步跟着朱厚照,悄然的對視一眼。

要是壓張昭二十幾天、一個月,這是鬧起來可以追究責任。時間越久責任越大。但是十幾天完全在正常流程範圍內。徐智那老小子的招被破了。

剛纔王學士在殿中提起張昭,他們就大感不妙。現在,小爺果然記起來。

劉瑾諂笑道:“小爺,司禮監那邊安排張昭學習宮中禮儀。這些天想必應該學完了。老奴找個人去問問。”

朱厚照道:“好。把他叫來見我。”

張昭在北花房中等到東宮小太監帶來的召見,和王公公告辭,走東華門進皇宮中去見太子。

小太監引着張昭走過文華殿。越過太皇太后居住的清寧宮,到一處宮門前。數名太監正等候在此處。

張昭前世裡看過故宮的地圖,大略的知道點。文華殿後面是文淵閣,就是內閣所在。而再往後就是東宮。明代叫慈慶宮,清代叫南三所。見小太監沒帶他進去,頓時微微有些驚訝。

張昭不知道的是,慈慶宮此時還叫清寧宮,歷來都是太后的住處。只是後來才改爲太子的居所。至於太子在皇宮中住哪裡,完全是帝、後說了算。只要是在東邊這片就行。

宮門前,數名太監看過來。其中爲首的中年太監笑呵呵的道:“張書生,咱們又見面了。”

說話的,赫然便是劉瑾。

第兩百五十五章 王恕的態度第一百一十四章 拿到執法權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爭債券第六八八十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七百一十四章 戰、和之論第七章 劉大戶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然增加第一百五十七章 會操前(二)第兩百九十五章 京師半日(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退讓第三百七十九章 難堪大用第一百五十六章 會操前(一)第八十二章 初見太子(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前爆發第六百三十章 誰算計誰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麼話題第三百三十九章 孟先生論史第三百六十八章 君臣論報第二十五章 影響、名聲第三百四十八章 請繼續你的表演第五百五十八章 瀋陽城中(中)第一百七十四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第五百零五章 遼東巡撫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捷(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查明情況第六百八十七章 要流血的第六百七十七章 只論鹽商、鹽法第一百七十章 忙碌的婚禮(上)第兩百八十七章 推動工業之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忙碌的婚禮(下)第四十二章 劉瑾的建議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爲什麼?第一百四十二章 看他起高樓(上)第五百五十六章 捋順第三百六十八章 君臣論報第三百三十六章 臣請獨奏第二十五章 影響、名聲第一百六十一章 鋼槍如林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自的難題第一百八十二章 陳康的想法第三百四十三章 第一紅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軍議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崢嶸(一)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來,潛憂第四百一十章 遮掩、密令第三百六十四章 韃靼之地第四百五十七章 妻妾忽至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意南下第七十五章 安慰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後日常第四百五十九章 悠閒生活(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戰而滅第六十五章 生員(五)-雨夜中第兩百五十一章 書信第一百一十九章 水泥成功第七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買賣第三十七章 兩成第一百二十二章 淬鍊(二)第五百零二章 奏章到京師第六百二十九章 張泰平的苦悶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上)第七百三十四章 殺!殺!殺!第六百一十七章 多方關注第六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七百三十六章 決意出兵第一百章 反打臉第六百八十九章 竹嫣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就是我的第四十一章 微瀾起第七百零七章 宮中(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最後的餘暉第七百三十五章 慎守勤之死第兩百一十四章 我們的淬鍊第六百九十章 故事第七百三十四章 脫離劇本第一百三十四章 誰比誰傻?第六百五十六章 醫院探視第四百九十五章 還是讀書人心黑啊第兩百七十五章 收穫、回府第五百七十章 聖人抵達第兩百三十二章 六小姐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未來的戰略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未來的戰略第兩百二十六章 與子同袍(八)第兩百七十六章 府邸位置第六百二十六章 談一談的方式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難題第兩百章 張昭的打算第六百四十九章 追查幕後者第兩百四十三章 張昭的建議(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落幕第一百六十一章 鋼槍如林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臨第五章 酒樓(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會說話的庫門第七百四十一章 陽明悟道第兩百八十三章 對錢寧的安排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