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終路(十一)

夔州城中異心暗藏,而城外卻因爲赤鳳軍的出現,令此地憑空添有幾分肅殺之氣。

一陣狂風颳過,吹的那描鳳紅旗烈烈作響,軍營之中一條長長的道路也被整出,雖是置身於酷熱炙烤之中,但分列兩側的士兵莫不是而在沉穩如山、堅若磐石,未曾有絲毫鬆懈,而在道路末端,一襲紅衣女子傲然而立,卻是在等待即將到來的貴客。

果不其然,隨着清脆馬蹄之聲,數道戰馬已然現身。

端坐其上者,正是董槐、趙葵以及陳文龍等人。

“終於來了嗎?”

赤目微睜,蕭鳳見着幾人下馬,朝着旁邊侍衛輕輕一揮。

“轟轟轟!”

數十門炮聲應聲而起,而那士兵亦是齊刷刷抽出腰身長劍,皆是斜向天空,卻是組成一道長廊。

陳文龍暗暗吃驚,低聲讚道:“好個赤鳳軍,軍紀竟然如此厲害。”

這般氣勢,可非那臨安禁軍的花樣子可以媲美的。

董槐眉峰也是皺起,卻也是略感不安。

“不過是些許歡迎儀式罷了,爾等無須擔心。”趙葵卻是絲毫不在乎,當先一步踏入劍廊之內,其餘人雖有遲疑,但也紛紛尾隨其後一起走在其中。

那長刀雖是鋒銳無比,於烈日之下,更是反照刺目之光。

但這些士兵卻是穩若泰山,絲毫不曾動彈,足見軍紀之嚴。

待到來到蕭鳳身前,趙葵當先一步,對着蕭鳳稽首敬道:“我曾聞晉王風度非比尋常,才情智略遠超常人,今日一見果真是令人敬佩。能有如此虎狼之師,難怪能夠一挫蒙古銳氣,將其逼迫至此。”

“國老謬讚了。”蕭鳳笑道:“我不過是僥倖罷了,如何能夠稱得上是英明神武?更何況國老抵禦蒙軍甚久,應當知曉那蒙軍非是尋常之法所能殲滅。正是因此,我纔會於今日宴請列位入席,一問接下來又該如何殲滅蒙軍,收復鄂州!”伸手一指身後軍帳,更是笑道:“故而在此略備薄酒,希望爾等能夠賞臉。當然,軍中物資匱乏,若是有所怠慢,還請列位海涵。”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趙葵淡然一笑,也不管其餘之人,走入軍帳之內。

陳文龍頓時踟躇,卻是拉過董槐,暗暗問道:“我看今日之局,這赤鳳軍私有不善,莫不是鴻門宴?”

“縱然是鴻門宴。但是趙葵乃我朝重臣,料想那赤鳳軍也斷然不敢做什麼。”董槐叮囑道:“你雖是才華出衆,但畢竟年輕,待會兒入席時候你卻莫要多想,知道了嗎?”想到自己當初曾經於朝中貶斥赤鳳軍以及蕭鳳,董槐自然也感到忐忑不安,不知道里面那人是否還記恨此事。

但唯今時候,當以驅逐韃子爲首要任務。

董槐自然也只有忍辱負重了!

一行人踏入其中,見到桌上僅有十數盞尋常之物,莫不是感到有些失落。

相較於衆人所吃之物,這些不過尋常人家之物,自然讓嘗久了美味佳餚的衆人略有不滿。

趙葵並未察覺,當先坐下,卻見眼前放着一塊燒餅,形成圓形,中間雜有各種素材以及肉末,外面烤的甚是酥脆,更是瀰漫着一股濃郁的蔬菜香氣,便拿起咬上一口,立時笑道:“我本以爲此物不過尋常,沒想到這一嘗之下,卻覺得別有一番風味,當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卻不知此物究竟是如何做的?”

“說來慚愧。這卻是我軍曾經無糧時候,方纔弄出的東西。本是以麪粉拌勻,然後在其中填塞各種肉末以及菜葉,然後將其覆在倒置的鐵鍋之中,然後以木炭在低下燻烤而成。因爲便於攜帶,故而流行開來。只是此物甚是乾燥,若要食用非得配合茶水,才能下嚥。”蕭鳳笑道。

趙葵笑道:“原來如此。看來卻是晉王有心了。”說着,便將那燒餅就着旁邊茶水納入腹中。

其餘人眼見趙葵如此,自是不敢怠慢,連忙將將這燒餅吃了,只是他們嘗慣了美食佳餚,驟然去吃這等粗俗之物,不免感覺口舌乾燥,難以下嚥所以臉色始終沉悶,顯然並未感覺多麼舒服。

蕭鳳也沒在意,只是在旁邊冷冷看着。

等到衆人吃完之後,蕭鳳開口問道:“爾等也知,今日我宴請各位,乃是爲了商討究竟應該如何才能殲滅蒙古大軍,卻不知曉列爲有何打算?”

陳文龍咯噔一下,頓時警覺,暗道:“終於開始了嗎?”

“稍安勿躁。此事自有國老支持,我等無需擔憂。”一邊的董槐安慰道。

隨後,兩人便聽到趙葵朗聲訴道。

“那蒙古大軍雖是厲害,但只需我等衆志成城,自然能夠將其驅逐出境。只是晉王殿下,你也知曉那蒙軍雖強,但也不過整個蒙古偌大勢力之一,於漠北之地尚有龐大力量盤踞。若是你繼續領兵再次,難道不怕關內空虛,結果被那蒙古趁虛而入?”

“噗哧”一聲,蕭鳳頓時笑了出來:“國老。你也知曉,那漠北遠在萬里之遙,若要征討實在困難。可以說,若是想要驅逐韃子、還復中華,非是一時一刻所能成功的,非得付出偌大的精力以及財力,否則難以成功。而在此刻,那敵人正在眼下,我等若是不趁着這個機會,匯聚偌大力量將其一舉殲滅,也算是削減了對方的實力,不是嗎?只是連日鏖戰甚久,軍中物資消耗一空,也只能以此物代替了。”

“晉王所言,的確有理。我等若是能夠成功,自然能夠保得住二十年無憂。”

趙葵回道:“但你也知曉,我朝之內剛剛經過一場內亂,府中資財多數消耗一空,僅僅維持我軍已然困難重重,若要滿足其餘人,卻是實在困難。”

他卻是知曉蕭鳳雖是明面上說要聯合,但是其言辭意思,卻是直接表現出來,分明就是想要從宋朝之中要求軍餉,好維持軍隊開支。

蕭鳳心中雖是惱怒,但名面上自是笑意濃濃,繼續訴道:“的確。但是你也知曉,若是不趁着此刻將這蒙軍徹底消滅,那就再無機會。若是時機,若是因爲糧餉不足而告吹,你不覺得有些可惜嗎?”

“沒錯。所以我等前來,便是想要一問晉王,不知你打算如何殲滅那蒙古大軍?”趙葵一時黯然,復有擡頭一臉無奈的懇求道。

蕭鳳心中爲之一愣,暗暗想着:“好個老傢伙,倒是開始套起我的話來了。”只是自負實力雄厚,當機回道:“那蒙軍先前經過我與餘玠等人一起配合,早已經殲滅大半。目前盤踞於鄂州城內,也不足上萬有餘。唯一可慮的,卻是軍中郭侃、八思巴以及蒙哥三人,卻並未有所折損。而我軍中高手不足,故此想要一求諸位出手,共同消滅蒙古大軍。”

“晉王所言甚是。”

趙葵讚歎不止,但卻有些遺憾的搖着頭,苦笑道:“只是你也知曉,老夫早已年邁,身軀實在難以承受,只怕難以和赤鳳軍配合。”

蕭鳳凝目一看,頓時驚住,問道:“哦?沒想到國老一身修爲,竟然是盡數消去,難不成是運起丹心之法,令此人成爲你的繼承者嗎?”側目一見陳文龍,她便從此人身上感受到了那股熟悉力量,腦中一轉便已經窺出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沒錯!日前我爲了朝廷,已將一身修爲化作丹心,交由此人了。”趙葵一指身邊的陳文龍,自是透着幾分開懷。

能夠在臨近黃昏時候,遇到這俊秀之子,卻是他此生之幸。

蕭鳳讚道:“國老拳拳之心,當真令人敬佩。”嘴角微翹,卻是忽而問道:“只是不知這位究竟作何稱呼?”

“本人姓陳,後得聖上所賜,易名文龍。”陳文龍張口回道。

“千載文淵,人中之龍?看來官家對你,倒是頗有期許。”蕭鳳笑了一笑,復有忽然問道:“既然如此,那依照你以爲,我等應當如何才能夠將這蒙古大軍徹底殲滅?”

陳文龍一時愕然,卻未想到這蕭鳳,竟然將目標轉向自己,側目看向旁邊董槐,卻見董槐一臉默然,卻似未曾聽到一般,就連那趙葵,一時一臉期待的看着自己。

“看來今日,是逃不了了。”

陳文龍哀聲一嘆,自感倒黴。

畢竟他一開始進入此地,便打着慎言慎行的心思,只求能夠混過去,但眼下蕭鳳看來,卻是知曉自己避無可避,只好硬着頭皮訴道:“依照在下以爲,那蒙哥之所以佔據此地,一者乃是希望能夠以此城糧草維持軍隊,二者憑藉堅城抵禦我扽進攻,三者卻是希望能夠等到兀良合臺抵達之後,兩者裡應外合一舉攻破我軍圍困,就此逃脫出去。”

“好!你這想法,卻是和我不謀而合,當真是俊秀之才。”

啪啪啪一陣掌聲,蕭鳳卻也忍不住讚佩道。

陳文龍卻感緊張不已,連忙回道:“晉王謬讚了,我也不過略盡綿力罷了,若要將這蒙古大軍徹底殲滅,還需仰仗貴軍纔可。”

“那是自然!”蕭鳳略有驕傲,又是略有挑釁掃過了那趙葵,訴道:“只可惜千軍易得,良將難求。若是我軍之中,能有如同你這般俊傑之才,只怕早就將那蒙古大軍徹底趕出此地,又豈容他們在這裡繼續胡作非爲?”

趙葵只覺尷尬,不免咳嗽了幾聲,就連董槐一時耳邊赤紅,只好埋首眼前菜餚。

陳文龍感覺氣氛不對,連忙道:“雖是如此。但若要理清朝中之事,也是破費心思。我相信只需肅清朝綱,定然能夠重振軍威,到時候又何懼那蒙古?”

他不說還好,然而這一說,卻也讓他人皆感懊惱,卻也無話可說。

畢竟先前若非衆人無能,如何能夠讓丁大全擾亂朝綱,進而導致今日之事?

蕭鳳笑意濃濃,繼續笑道:“沒錯。我等既然生於天地之中,便應當以天下爲己任,又豈能固守於所謂理學束縛?只需要能夠擊退蒙古,護住百姓無虞,那些旁枝末節,又有什麼需要在意?”微眯的雙眼盯着趙葵,繼續問道:“你說吧,國老。”

趙葵一時沉默。

蕭鳳之話看似謙和守度,但卻綿裡藏針,句句針對朝政。

他是應該應和也不對,不應和也不對。

“晉王此言,卻是有些荒謬了。”旁邊的董槐卻是安奈不住,訴道:“要知道那蒙古雖是強勁,但也不過數萬餘人。而我朝幅員遼闊,治下生民數以千萬計,若是我等能夠齊心,各自固守本分,自然能夠將其擊敗。”

蕭鳳笑了一聲,卻道:“庭植兄卻是想的太好。然世人莫不以利己爲能,更不知曉何處方爲邊界。你說是讓他人謹守本分,但卻不曾告訴他們,何爲本分。如此說法,豈不是爲難他人嗎?”

“晉王!你卻是不明,所謂本分儒門之中早有定論,我等只需尊崇先賢所指,自是無需擔憂。”董槐皺眉,卻感到有些棘手。

十年之前,他和蕭鳳於堂前爭辯之舉,今日竟然在這裡重新出現,當真是讓人吃驚不已。

蕭鳳輕輕一笑,嘴角之處透着幾分嘲諷,又道:“庭植。你也知曉,先賢諸聖所生之地,和我等大有不同。我等今日所面對的,乃是千年未有之變局,若是稍有不慎,便會行將踏錯,令偌大華夏淪爲膳腥之地。他們所言,尚且未曾解決彼此之事,又豈能應用於今日?更何況你也見了,我朝雖是文風鼎盛,然今日朝政頹廢已現,若是繼續尊崇下去,還有救嗎?”

那一句“還有救嗎?”,頓時讓在場的衆人齊齊愕然,皆是膽戰心驚看着蕭鳳,卻似眼前之人並非蕭鳳,而是一頭令人生怖的可怕怪物。

“晉王。你又錯了。”

董槐怒不可遏,又是強辯道:“我朝不過是爲奸邪所阻,方有此事。但是隻需朝中之人齊心對抗,區區蒙古如何能夠盤踞此地?”

蕭鳳蔑笑道:“然而我自得餘玠邀請入川以來,卻始終未曾見到朝廷軍隊。卻不知當他們揉虐時候,你口中的朝廷,究竟位於何處?”

“蕭鳳,你——”董槐更顯盛怒,又欲辯駁時候,卻見趙葵張口喝道:“我等今日,不是商量如何對抗蒙古嗎?怎生又扯到這方面來了?若是這樣,豈不是壞了商量的心思?”以目示意,卻對這董槐訴道:“如今非是爭論時候,我等當以共擊蒙古爲主,其餘的暫且擱置一邊。”

第二十八章新生第十七章新的動向第三十章泥馬走,名聲徑相傳第六十三章激鬥中常忍身死,淫威下成風帶路第三百一十七章舊人第四十九章山廟之中華夷辯,胡人豈有百年運第三百一十八章變了,變了也好第三百一十九章改朝換代第九十四章姚樞歸玄鑰被奪,兩軍動南北夾擊第六十七章兵戈起,全真制三魔第四十章心急入敵陣,妄言曲天理第一百八十二章兇案第五十二章韃子破空來,列陣穩如山第五章來自臨安的聖旨第十一章醒過來的“死人”第一百零四章鼎軒閣元兇捉拿,論緣由宗族爲罪第三百九十七章恰當的時候第一百四十六章莫須有?第四十九章深夜巡邏中,槍聲開戰鬥第九十三章暗棋出局勢再逆,奸計敗勝負已定第六十七章第五十四章議事堂羣英爭論,憶過往夙願難償第十四章聞人訊,江湖波瀾興第二百一十四章繼續前進第一百二十二章撤退第二十一章暈厥的謝方叔第二百一十八章堅持第一百三十九章榷場見聞第二百一十章抉擇第八十三章悲嘆衆生苦,兩人定計謀第四十三章做假炮只爲離間,設榜單收攏罪軍第一百三十章各方鬥意在玉璽,現殺機神獸現身第一百五十九章末途(四)第六十三章戰火紛飛、地獄同墜第一百零七章入川第二百四十四章最苦父母心第四十六章反殺第六十五章議事堂矛盾不斷,鍊鋼廠再生事端第一百六十三章終路(一)地一百五十二章逆境(二)第五十二章敵軍再臨第八十五章酒宴中聲色迷離,陰謀顯裡應外合第六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九章隔閡第三百三十七章終途第三百六十八章贈送的禮物第二十一章羣情洶洶,兩面議論第一百零八章變策略謀求合兵,四傑內矛盾驟升第三十八章鐵鎖巨石堵口子,臨將功成意外顯第四十八章織女保護法案第二十八章踢皮球第三十九章激鬥正酣暢,叢林做火海第二十章大陸澤劍氣縱橫,炫音出無所遁形第五十二章敵軍再臨第二百六十四章唯一的方法第一百零五章緊急中全真相救,成功後變化再起第一百四十三章消息傳開第二百五十一章勸說第一百零九章汴京內蒙軍撤退,城頭前兩軍交匯第一百七十二章消失的龍椅第四十章祭長生聖旗生輝,入農莊成風中計第一百六十三章火神助威第六十章探地形參謀出動,遇敵人山崖被阻第一百九十二章讓我想想第八十七章念衆生命運難斷,露身份攻勢已開第五十八章會是間諜嗎?第一百五十五章最終決戰(十六)第一百四十一章最終決戰(二)第七十六章證據確鑿遭入獄,火災之後謀復興第八章有軌馬車第二百九十七章義軍的力量第三百五十九章濺起的漣漪第二百零七章難解的疑惑第二十一章議俘虜罪軍成型,戰雖敗詭計尤存第二百三十四章進京第一百四十三章草原上衆人齊心,長生天再度降世第六十四章失良機再謀後續,知緣由赤軍出動第七十章正回去,路上遇車隊第二百一十一章師徒之戰第一百一十三章店家內解化神仙,傲徠峰玉鑰入手第一百章一石二鳥第二百三十二章註定的犧牲第四十九章怒意、妒火第一百四十三章謠言四起第兩百零九章被燒的信箋第一百九十三章漢江通行權第二十五章深夜有密談,行刑正開始第十章法相寺外訴緣由,三軍矢治共復仇第四十九章怒意、妒火第四十八章消失的人第二百八十一章奸相末路(一)第四十四章蔭城拜訪來,道盡鐵器難第七十三章龍槍碎蕭鳳得存,佛掌崩妙興有鬼第五十一章軍心難定藏邪徒,華夷之辨需謹記第三百章臨安故事第三十一章觀音憐世人,織機做保障第七十三章洛陽第四十五章星夜趕路求玉璽,仙子穩坐釣魚臺第四十三章換城之計第九章義士郭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