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儒學

待到會議結束之後,阿里不哥回到了萬安殿之中。

而在此刻,那宮人便走了上來,說是有人前來進諫。

“原來是張柔?他來此做什麼?”

阿里不哥疑竇叢生,卻想不出來張柔爲何會在此刻出現,心思一轉立刻吩咐道:“既然如此,那便見上一見吧。”

畢竟這張柔乃是漢地之中數一數二的人才,自加入蒙古之中,更是屢立戰功,若非因爲乃是漢人,其地位只怕還會更進一步。

稍等片刻,張柔便踏入殿中,緊隨其後的自然是其兒子張弘範,還有一樣來到此地的劉秉忠、赫經以及許衡三人。

阿里不哥看着張柔,心中已然生出忌憚。

張柔掌握着中原大半兵力,若是他背叛蒙古,定然會對蒙古在漢地的統治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完全是出於本能,阿里不哥直接問道:“安素公,不知您今日前來此地,究竟所爲何事?”此刻心中,已然生出除去對方的想法,若是對方繼續呆在那個位子之上。

“啓稟可汗。臣自入軍以來,已有四十餘載。如今年歲已高、更兼身軀老邁,難以行動,故此前來向可汗請辭。不知可汗可否允許?”張柔雙腿一屈,直接拜倒在地。

“辭職?”阿里不哥難掩心中喜悅,問道。

若是張柔主動辭職,那對於他掌管漢地,自然是一樁大好的事情。

張柔頜首回道:“沒錯。畢竟老臣如此模樣,只怕是難以爲可汗盡力。既然如此,臣不如告老還鄉,將那位置讓出來,讓那些年輕俊傑能夠坐上去。可汗,你說不是嗎?”

“確實應該如此。”阿里不哥笑道。

直到這時,張柔方纔回道:“只是在辭職之前,老臣還有一個不情之請。不知可汗是否允諾?”

“什麼事?”阿里不哥笑着問道。

既然對方願意親自辭職,讓出手下的權力,那他何妨大度,讓張柔能夠有所心安。

“可汗。你應當知曉漢地叛亂一事吧。”張柔面容嚴肅起來,莊重的對着阿里不哥回道。

阿里不哥點點頭,臉上生出幾分怒意,喝道:“都是那該死的赤鳳軍。若非他們刻意鼓譟,如何會發生這些事情?”

自蒙哥南征宋朝失敗之後,赤鳳軍雖是沒有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但卻暗中向曾經安置下來的中華教之人輸送武器彈藥,令他們暗中擊殺蒙古派遣的官員,以及阻撓其徵糧的軍隊等等行動。

而這些事情,也讓蒙古上層焦頭爛額,不得不任命張柔爲中原都督,負責鎮壓起義軍。

“沒錯。自天軍入中原以來,昔日百年烽火,終於消弭。誰料那些傢伙竟然不思安分,意圖掀起叛亂,甚至和赤鳳軍相勾結?這些人自然該殺!”張柔回道:“只是可汗。那些人兒藏於隱匿之地,平日裡更是不露痕跡,我等縱然是派出大軍蒐羅,實在是難以將那罪魁禍首找出來。卻是辜負了可汗的期待。”

說道後面一句的時候,張柔已經將頭低下來,臉上全都是惱怒之色。

阿里不哥安慰道:“此事非你之過,全是那赤鳳軍之錯,我自然明白。”復有感到有些好奇,又問:“只是此事和你要求,究竟有何關係?”

張柔眼見吊起阿里不哥的好奇心,直接回道:“可汗。實不相瞞,老臣曾經想過,究竟應該如何,才能夠一勞永逸,徹底解決此事。”

“什麼法子?”阿里不哥立刻問道。

若是能夠解決漢地統轄問題,他自然是欣喜若狂了。

畢竟他們目前許多資源,都只有漢人才能夠生產,若是失去了中原的話,那他們便會喪失許多的東西,這自然不是阿里不哥所想要的。

張柔嘴角一笑,一指身後三人,笑道:“說起這法子,卻並非我所想出來的,乃是他們所提出來的。而我今日前來此地,便是向可汗推薦他們三人。”

“哦?那不知你們有什麼建議?”阿里不哥越過張柔,直接落在劉秉忠、赫經以及許衡身上。

只見許衡上前一拜,直接回道:“小子許衡,叩見可汗。”其餘兩人也是一起屈身,口中訴道:“小子劉秉忠、赫經,叩見陛下。”

“我朝之內,素來寬鬆,爾等無需拘謹,起來再說吧。”阿里不哥揮揮手,示意三人站起身來。

那許衡直接站起來,便道:“陛下。依臣所見,可汗之所以難以控制漢地,實則是因爲儒學未興,若是儒學昌隆,那漢人自然能夠俯首稱臣。”

“儒學?”

阿里不哥不禁皺眉。

那儒學他自然也知曉,但因爲幼年條件有限,所以也沒怎麼閱讀,至於遵守其中戒律,更是不曾有過。

許衡頜首回道:“沒錯。那儒學自春秋以來,於漢地流傳已有千年之遙。其地百姓莫不是耳濡目染、受其薰陶。但若是有異域之人踏入其中,便有可能因言語不同、無法交流,進而產生諸多矛盾。縱然陛下有心安撫,但那百姓卻障目塞耳,又如何能夠知曉可汗之心?”

阿里不哥聽了這些話兒,心中卻是恥笑不已。

“若是這儒學當真有效,那爲何中原王朝卻被我等擊敗?”

只是他想要知曉許衡建議,以及如何鎮壓叛亂,所以才耐着性子繼續聽着罷了。

許衡眼見阿里不哥露出神色,心中一喜,連忙上前訴道:“正是如此,所以我認爲,若是能夠在諸部子弟之間,推行儒學之術,教授三綱五常之法。到時候上下知曉,自然能夠平定禍端。”

“既然如此,那我便準了。但你也清楚,我族中之人向來驍勇,你卻不許有所斥責,知道了嗎?”阿里不哥有心一試,便應了此事。

他又看向劉秉忠,又問:“你又有什麼想法?”

“啓稟陛下。雖有儒學傳播,但若要起效,卻需許多時間。故此臣以爲若要統轄漢地,非得於漢地之中建立都城,並且於都城之內部署軍隊,並且如昔日始皇所爲,將漢地豪族盡數遷入城中。那些豪族受制於軍隊之威,定然不敢罔生事端。如此,方能天下安康。”那劉秉忠叩首回道。

阿里不哥眉梢一挑,立刻問道:“都城?”

“沒錯。”劉秉忠自袖中取出一張圖,訴道:“而這個便是小子夙興夜寐,繪製而成的。還請陛下過目!”

阿里不哥難掩開心,一掃那圖案,直接道:“如此甚好。你的想法,我允許了。”

此法雖是粗糙,但卻甚是符合他的心思,更是能夠在短時間起效,自然被阿里不哥所喜。

第三十八章米鋪的變化第八十二章交鋒中鏖戰未歇,琴聲響夢魘難破第三十九章論赤賊耀卿解惑,滅赤鳳兵進靜海第八十五章可汗病羣臣騷動,元庭中陰謀涌動第二百七十二章遭逢故人第四十四章紛爭的假象第三十二章幾人相鬥不相讓,傳國玉璽終現世第兩百三十三章搶糧第二百四十五章破碎的世界第三百二十二章泉州之變(一)第三百四十七章前朝遺老第一百五十二章最終決戰(十三)第十六章囚籠漸成圍剿出,蕭鳳定計先鋒起第十一章深夜中又逢異變,湖中島殲滅水匪第五十七章生死一線間,鬼門關中走第三百九十章殺第九十章兵兇戰危第一百七十六章夜襲第三百三十九章未來之局第四十七章鑄炮名克虜,巨炮存缺陷第二百六十六章宋朝宰相第四十四章安全事宜第二十九章熊孩子,任性鬧衙門第一百二十章襲擊第一百一十五章會議(二)第一章醉香樓宴會開啓,平靜中波瀾翻涌第一百九十一章失敗的偷襲第八十四章塵劫閣現身,戰爭起變化第十六章三路鎖生死,一心破玄關第兩百零二章樊城之戰(八)第一百三十七章酒席下的真面具第三章深夜爭吵擾人夢,姻緣破碎鏡難圓第三百七十二章新的面容第三十四章很重要嗎?第二百四十六章隱患第二百一十三章刀中之狂第七十八章許州見怪人,酒酣又邋遢第一百九十章暗樁第四百二十二章承天殿第二十二章亂象第八章一朝天地驚,真鳳初登場第一百一十四章會議(一)第四十七章定計劃崢嶸初露,誘敵出火炮爲餌第八十八章朱聰巧設反間計,陳老暗中布殺手第十章法相寺外訴緣由,三軍矢治共復仇第六十七章全滅第兩百三十八章君臣相和第十六章真定府利劍出鞘,入臨城議定抵抗第三百七十八章丟官第一百三十一章石卵碎蕭鳳重生,驪山崩祖龍入世第二百三十一章議和背後的考量第四十七章定計劃崢嶸初露,誘敵出火炮爲餌第一百四十二章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第十九章新的世界第一百六十六章暗中的黑手第九十一章滅親之仇,奪弟之恨第二十章神通少人敵,不及人心毒第五十七章心難安楊禪出手,旅途中舊怨再掀第七十八章權臣第三十九章身陷軍陣中,戰意漸高漲第一百四十一章最終決戰(二)第一百四十三章謠言四起第十五章身隕開通途,如來定樂土第四十四章北伐第一百六十五章襄陽流民第一百二十章敗退第八章一朝天地驚,真鳳初登場第三十四章舊情已了新人笑,恩恩怨怨終有末第二百九十五章宋朝覆滅第三百五十四章九百文第十五章政事堂第六十三章敵人有異動,高爐終建成第三十九章再聚首,此生永相隨第六章五星戰世方現世,塵漓善語退妙興第七十章正回去,路上遇車隊第三章軍勢鎖龍城,文心閣問策第二十五章宮鬥第二十八章四方齊聚福順齋,諸位漢侯存爭執第一百四十七章最終決戰(八)第六十五章解藥出,此生隨君願第一百六十章難啊!第一百二十一章再添一人第五十九章瀝青馬路第十四章忠臣消逝第二百三十一章議和背後的考量第一百三十四章遊丹江方知偉業,建水軍謀求長江第一百七十四章終路(十二)第二十三章山峰爲封印,石牢困佛陀第五十八章天下事,羣雄紛紛出第一章兵出涉縣襲邯鄲,赤鳳意欲蝸皇宮第六十二章牢獄之災第三百四十三章我大宋,就這麼亡了?第六十章翰林學士觀沁州,軍心潰散亂象呈第兩百二十四章聯合第四十二章齊聚均州第二百八十七章來者是客第九十六章萬事定遊戲長安,解鬱悶再觀蹴鞠第一百零四章鼎軒閣元兇捉拿,論緣由宗族爲罪第一百五十八章及時傳遞出來的消息第九十一章滅親之仇,奪弟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