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兩支奇軍(上)

宣仁七年一月,由朔方李正己叛亂引發了大唐全面危機,回紇的大軍壓境、李正己叛亂使右相裴俊疲於應對,而他對崔慶功的曖昧態度又使荊襄的危機雪上加霜,一月下旬,崔慶功主力在襄陽北擊敗山南節度副使王瑁率領的五萬軍,敗軍退至襄陽,崔慶功大軍銜尾而來,十五萬大軍將襄陽城圍得如鐵桶一般。

與此同時,朱軍已攻佔房陵,止步於永清縣,崔慶功向他發出了最嚴厲的警告,若敢進入襄陽半步,他將不惜一戰。

永清縣,朱站在高高的城牆之上,望着一片灰濛濛的原野,天快亮了,天邊顯出的魚肚白,有幾顆星星在天邊閃爍,遠方,一抹羣山朦朧地聳立在灰色的天邊。

他嘆了一口氣,漢中的崇山峻嶺他已經看膩了,他喜歡的是平原,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富庶的荊襄大地水網縱橫,魚米肥美。

“王爺可是在憧憬未來?”不知幾時他的軍師齊祿出現在了身後,一撮山羊鬍更加焦黃,三角眼裡閃爍着狡猾的目光。

他見朱凝望着東南方向,便知道了他的心思,微微笑道:“現在崔慶功已圍困襄陽,大軍難以分身,所以才聲色俱厲地恐嚇王爺,他就生怕王爺南下奪了荊州,他白白給人做了嫁衣。”

“我也是這樣所想,只要崔慶功部署一旦完成,我們立刻便揮師南下。”

齊祿點了點頭,他沉吟一下便道:“有件事我想和王爺商量一下。”

“什麼事?”朱肥胖的身軀慢慢調轉,身影儼如一座大山將瘦小的齊祿完全罩住,他見齊祿欲言又止,便冷冷道:“不會是又要我愛惜民力那一套吧!”

齊祿見他眼中充滿了不屑。心中暗暗一嘆,今回又要白講了,可不講,他的心卻不甘,一咬牙便道:“王爺想過沒有,王爺爲何在蜀中呆不下去,爲何在漢中又無兵無糧,百姓聞將軍來紛紛逃不及,王爺一有動靜天下人便視爲造反。這些過失。難道王爺沒有靜下心想過嗎?”

“過失!”朱忽然暴怒起來,他一伸手掐住齊祿細小的脖子,惡狠狠道:“我有什麼過失?若不是張煥那渾蛋趁人之危,奪了我蜀中基業,又屢屢相逼,我會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嗎?天下人視我爲造反,那是我曾敗了他們幾大世家的數十萬大軍。當權者懷恨於心,如何能容我?若拿下荊襄,我立刻就將漢中人口悉數遷來,老子就是要稱帝給他們看一看。”

齊祿被他掐得白眼直翻,拼命拉扯他地胳膊,好容易他的手略略一鬆,一口氣才緩了過來。他捂着脖子,彎下腰連連喘氣。

朱心中怒氣未消,見他那般狼狽模樣,心中卻是一陣厭惡。轉身便走了,過了一會兒,齊祿終於緩過氣來,一擡頭,卻見朱已經走遠,他心中不由泛起一股深深的羞惡感,恨恨道:“豬就是豬。永遠也變不成龍!”

這時。他忽然看見兩匹快馬疾馳而來,靠近城池。騎士臉上的驚惶流露無遺,不等對方進城門,他立刻探身出城垛大聲問道:“發生了什麼事?”

馬上騎兵擡頭見是軍師,便驚惶地喊道:“軍師,不得了,張煥大軍已經佔領了漢中,上庸也被其先鋒拿下,敵軍正向這邊殺來。”

“什麼!”齊祿彷彿雷擊電掣一般,呆住了,半晌,他終於仰天長嘆,“去矣!去矣!大勢已去,我投主不智,當被天下人恥笑。”

嘆罷!他哈哈大笑,瘋瘋癲癲而去。

宣仁七年一月下旬,張煥拿下漢中,他馬不停蹄,繼續揮戈東進,西路先鋒劉帥奪下安康後,又受命拿下上庸,五千輕騎倍道疾馳,兩天後抵達上庸,上庸守將見大勢已去,遂投降西涼軍,一月二十二日,張煥大軍進入了房陵郡,消息傳到長安,朝野震動。

富水郡,這裡曾是戰國時楚國的都城郢所在,北面就是襄陽郡,西面是江陵郡、東面則是漢陽郡,漢水由北至南橫穿而過,地理位置極爲重要,此刻,在富水郡北部的長壽縣漢水碼頭周圍,逃難而來的百姓已是人山人海,數十萬從襄陽、唐城、隋縣、荊門逃來的百姓雲集此地,喧鬧震天,從高空望去,彷彿到了人的海洋之中。

漢水中,近千條大船千帆並舉,岸上百姓如蟻羣般紛紛上船,很快,一艘艘滿載難民地大船緩緩離岸,向南、向岳陽方向而去。

岸上充滿了急切地叫喊聲,人人臉上露出焦急之色,一艘大船靠岸,人羣便爭先恐後向前擁去,船邊數百名士兵在拼命拉扯推擁,防止人被擠下江去。

“大家不要慌,追兵還遠,江中有數千條大船,足夠將大家運送走。”不時有士兵大聲叫喊,穩定着百姓的情緒。

“大件物品都原地丟棄,每人只能帶十斤物品,儘量帶糧食,大家保命要緊。”

一隊隊士兵在百姓中穿行,他們手臂扎着紅巾,負責維持秩序,分發食物和水,並將病倒之人及時擡走,防止疫病蔓延。

這支軍隊自然是從長沙趕來的藺九寒部,按照原計劃,他們的任務是搶在李希烈軍之前佔領江夏,狙擊李希烈部,但就在他們即將出發之時,張煥的緊急命令飛鴿送來,改變原計劃,他命藺九寒徵集一切可以用的船隻,奔赴富水郡營救難民。

藺九寒在數十名親兵的簇擁下,在難民營中查看情況,很明顯,有了軍隊地幫助,難民極度恐慌的心開始漸漸平靜下來,已經二天了,上千艘大船已將二十幾萬難民運走,但得到消息的難民仍然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趕來。

“將軍,少說還有三十幾萬人,屬下擔心船隻恐怕不夠。”一名都尉憂心忡忡道。

“江中還有多少船隻?”藺九寒問道。

“還有大約千艘,最多還能運走二十餘萬人。”

藺九寒沉思片刻,他又擡頭看了看正在卸載物品的馬車,毅然下令道:“讓士兵給百姓講清楚情況,所有青壯男子一律不準上船,儘量利用馬車走陸路,從江陵過江。”

“遵命!”幾名親兵分頭下去傳令,約半個時辰後,家人分別的哭聲四起,開始有一批批青壯男子灑淚告別家人,或步行、或坐上馬車,走陸路向南而去。

就在太陽漸漸移到頭頂之時,數騎斥候從北方飛馳而來,他們帶來了一個極爲不利的消息,朱的前鋒約一萬人已經抵達百里之外地樂鄉縣,樂鄉縣已是一片火海。

藺九寒的瞳孔漸漸收縮成一線,百里路程,在平原上一天便可趕到,他立刻翻身上馬對副將道:“我帶兵前去攔截敵軍,你要加快速度運民上船,所有物品一律丟棄!”

“遵命!”

傳聞朱魔王的兵即將追來,碼頭上恐慌的氣氛開始蔓延,一萬士兵分成兩百隊,開始幫助民衆上船,速度明顯加快了。

很快,藺九寒率二萬軍隊向北投去。

夜幕漸漸降臨了,在樂鄉縣與長壽縣之間官道上一隊隊騎兵向南奔馳而來,幾乎每一個騎兵地身後都掛着大大小小包袱,有的馬上還綁着年輕的女人,他們目光熱切望着南方盡頭,三十里外便是長壽縣,據說所有的難民都集中在那裡。

在他們眼中,那不是什麼難民,而是一隻只待宰的肥羊,尤其從襄陽逃來之人,他們身上有數不盡的財富,還有無數年輕漂亮的大家閨秀。

這支先鋒軍是朱地精銳,也就是傳聞中以人肉乾爲糧食地惡魔,在去年冬天軍糧不繼時

三千軍婦成爲了他們腹中之食。

他們從永清出發,一路勢如破竹,各地零星守軍望風而逃,他們姦淫燒殺一路,在火燒樂鄉縣後,一路的村莊他們不再有興趣,數十萬難民纔是他們地目標。

王家的軍隊已經全部集中在襄陽,李希烈的軍隊還在千里外的江夏,這裡就是他們爲王,所有的人都必須匍匐在他們腳下,任憑他們蹂躪。

甚至連斥候都不需要,一萬騎兵象一把滴血的長刀,直向長壽縣劈去。

率領這支先鋒軍的大將叫朱雪仁,官號天鷹大將軍,是朱最小的一個族弟,只有二十出頭,年紀雖輕,行事卻最爲殘暴,動輒殺人,無論是士兵還是百姓,漢中軍人人都懼他三分,送他外號朱血人,他受朱的派遣奪取江陵,同時要掠奪青壯爲兵,以對付和崔慶功即將到來的大戰。

一切由弟自處!

這是朱在他臨走前給他的權限,朱雪仁就象沒有了束縛的惡魔,他隨心所欲地發泄身體裡的獸性,三天時間裡,僅被他姦殺的女人已不下二十人。

“弟兄們加把勁!追上難民,我們放假兩天。”

朱雪仁象狼一般地嗷叫一聲,他打手簾向遠方望去,霧靄籠罩在蒼茫的天地間,在數裡外的南方,在漸漸消融的落日餘光下,呈現出一抹濃影:那是一片黑黝黝的森林邊緣。

第385章 最後的較量(上)第391章 臨朝首日第241章 奇襲成都(下)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50章 重返巴格達.第261章 重建張家(下)第291章 漕運之爭(下)第151章 談判(下)第4章 第三勢力第37章 綁佳人(上)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77章 狹路逢第144章 使者第26章 仗刀行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290章 漕運之爭(中)第252章 兩隻狐狸第322章 安西戰略(十二)第205章 格局之變(二)第157章 崔小芙召見(下)第138章 帳篷春色(下)第87章 長孫家(上)第396章 項莊舞劍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374章 江淮風雲(上)第182章 鏖戰會西堡(中)第107章 真正的較量(上)第381章 江淮風雲(八)第29章 立奇功(下)第25章 碎葉風雲(六)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69章 射胡月(二)第26章 仗刀行第180章 磨刀(下)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231章 厲兵秣馬(四)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45章 年夜飯第3章 遲到的朝覲第123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18章 葛邏祿人的瘋狂第44章 過新年第7章 林芝堂(下)第336章 細微變化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15 章 戰爭的第一條導火線第203章 崔寧探父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11章 查舊帳(下)第17章 戰略既定第337章 兄弟不和第61章 楚尚書第402章 明遠薦賢第408章 酒樓偶遇第141章 棋高一籌第126章 魔高一丈第385章 最後的較量(上)第34章 碎葉風雲(十五)第290章 漕運之爭(中)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355章 餘震未消第245章 出其不意第342章 肅整兵部第182章 鏖戰會西堡(中)第72章 爭兵權(一)第344章 淮西有事第47章 崔皇后第100章 爭奪家主(二)第58章 小酒肆第58章 放下屠刀第14章 小聚會第121章 爾虞我詐(二)第186章 新式武器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75章 爭兵權(四)第319章 安西戰略(九)第271章 意外發生第52章 戰朝堂(一)第264章 張黨雛形第91章 導火線第333章 國事煩憂(上)第13章 重返西域第206章 格局之變(三)第136章 鏖戰會郡第15 章 戰爭的第一條導火線第18章 軟刀鋒第295章 回紇西至第52章 戰朝堂(一)第319章 安西戰略(九)第103章 爭奪家主(五)第368章 風聲再起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22章 離別日第208章 格局之變(五)第416章 筆筒案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