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

範三拔對衆人作了個羅圈揖,含笑道:“三拔見過諸位掌櫃。”

下面商人都是還禮,很多人抑止不住內心驚訝,交頭接耳起來。

久聞山西介休範家之名,彼明初便在邊塞進行貿易,傳至其父範永鬥時,己是張家口一帶有名的大商人。也是最早與滿洲人貿易的商人之一,史載其“與遼左通貨財,久著信義”,也是清初順治策封的八大皇商之一。

傳聞範家家資數百萬,糧食、棉花、食鹽、布匹、煤炭、茶葉、藥材無不經營,特別以糧食棉花爲重。族內人才濟濟,晉城、長治、祁縣,太原、大同、張家口等地無不設鋪。

他們家族精通數學、珠算、會計等計算技能,還有大量的語言天才,族內很多人通曉大明各處方言,塞外滿蒙諸語,甚至後世與俄羅斯貿易後,他們中還涌現出大批精通俄語的人才。最後貿易展到歐洲後,族內又多人精通西洋各語。

這種本事,其實當時山西各地商人普遍擁有。

範永鬥漸老,族內生意,大多由其子範三拔掌理,範永斗的孫子範毓,此時雖然年幼,但也展現出非凡的經商頭腦。

山右八大商之名,東路各商人贅是如雷貫耳,明末典型的官商一體,官便是商,商的族人便是官。在場衆商賈中,有士坤家族,有官吏家族,也有很多軍將家族,但對於範三拔的到來,各人還是恭恭敬敬。

不說八大商後臺深厚,山右,宣大各處結交官將無數,便是內閣中都有人

。對此時的大明來說,只要你有錢財,捐個官身又有什麼難事?便如大同鎮總兵官王樸,他的官位便是捐來的。八大商之的王家,與之也有密切的關係。

範三拔和氣地與衆人見了禮,他的傲氣是在骨子裡,並不在各人面前端什麼架子。

引見過範三拔後,張萬山再次呵呵一笑,他並衆人坐下,範三拔則是坐於客座的位之上。

待衆人坐定,張萬山銳利的雙目緩緩掃過各人,說道:“今日高會,想必諸位都明白來意。定國將軍要收取商稅,老夫召大家來,也是商議對策……”

他更微笑看了範三拔一眼:“很榮幸的,老夫請得範大掌櫃大駕光臨,更壯聲勢。”

聽張萬山提到他的名字,範三拔又欠身而起,對身旁各人致意。其實範家在東路的店鋪並不是很多,但在張萬山邀請其後,範永鬥召其子一番商議,範三拔便親自趕來延慶州,有範家的加入,與會商人都是“士氣高漲”

“關係到各位的經營,諸位掌櫃都可以說說,該如何應對。”

說完後,張萬山穩坐位上喝茶,一雙眼睛似閉非閉,只是窺探各人的神情。

下面各商人交頭接耳一陣,王鬥要收商稅,在場各人當然沒有一個願意。雖然他們日進斗金,但要從他們腰包中掏出一兩銀子,都沒有一個人捨得。

其實他們對王斗的憂慮不單是徵收商稅一條,關鍵還有王鬥將嚴查邊關,禁止私貿的決定。對各人來說,這比徵收商稅還嚴重。只是這條不好公然反對罷了。

畢竟自崇禎七年俺答部歸順後金後,大明朝廷就下令關閉互市,嚴禁邊貿。雖然禁令有若一紙空文,各鎮走私仍然非常猖檄。但王鬥打着這個旗號,明面上各人卻不好反對。

但這商稅與衆不同,不論是士人階層還是商人階層,都可以打着與民爭利的旗號強烈抵制。若能將王鬥壓下去,或許王鬥非但不敢徵稅,便是嚴禁邊關也不了了之。

下面各商人相互交換眼神後,一個長像頗爲文雅的商人站起來,卻是延慶州知州吳植的族人吳越。吳知州在延慶州就任後,立時雞犬升天,家族子弟紛紛趕來,購買田地,開店設鋪,諸多賺錢“潮流”他們同樣不甘落後。

吳越搖頭晃腦道:“定國將軍此舉是與民爭利,豈不聞萬曆朝商稅之禍乎?徵椎之使,急於星火,蒐括之令,密如牛毛。無賴亡命,附翼虎狼。東路本就貧困,各位掌櫃做點買賣也是不易,若定國將軍開徵商稅,只恐得隴望蜀,今日徵十文,明日徵百文,後日徵百兩,到時諸位家破人亡就在當日,此舉萬萬不可。”

下面商人紛紛贊同,見得到衆人肯定,吳越略爲謙遜狀地停下來,對衆人示意,然後眼中閃過一絲陰冷之色:“定國將軍畢竟年輕氣盛,處事有欠思慮,做下此等民怨沸騰之舉。聽聞東路士子對將要開徵商稅皆是義憤填膺,他們將聯名向兵憲進言,並聯絡東路各處儒學.集體罷亐課聲討,以示自己撻伐之意!”

如一聲驚雷,在場各商人都是興奮地交頭接耳,士人行動起來,這是好事,作爲他們家族之人,也該有所表示了。

範三拔端坐自己位子上,一直觀察各人神情動靜,此時他微笑起身,對張萬山拱了拱手,然後對衆人道:“諸位,晚輩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見他如此客氣,衆商賈忙道:“範大掌櫃請講,我等洗耳恭聽

。”

範三拔微笑道:“定國將軍大名,晚輩在山右也有所耳聞,其坐鎮東路,剿匪屯田,這是好事。百姓讚許,大夥也可安心買賣,可能是小人慫恿,定國將軍一時糊塗,做下這等天怒人怨之事!”

他說道:“飽學士子己然行動,我等商賈也不可落後,爲今後東路的太平,晚輩提議各商家集體罷市,以示我等憤慨聲討之意。

見民情洶涌,定國將軍定然換然醒悟,以後衆掌櫃又能安心經營了。”

衆人紛紛叫好,皆言範大掌櫃果然老成謀略,對他們言,商人聯合罷市,這可是一個大殺器。

嘉靖年時,政亐府曾禁止各處鑄私錢,結果各處商人聯合罷市,貨物飛漲,政亐府無奈,其禁遂廢。萬曆年,眼下的崇禎年,官府每每要從商人手上收稅時,只要商人一罷市,官府便無可奈何。

明末的工商業階層己經極爲驕橫,地方經濟完全不受中央控制,政亐府內部他充滿他們的利益代言人。可說明未的中央政亐府,己經對地方經濟沒有絲毫的財政控制權。

特別邊鎮之地,更依賴這些商人,明中葉“開中法”敗落後,官府改用折色銀募兵,支付軍餉。

有銀子不等於可以吃喝,還需要購買大批的糧食草料。相關糧草料運送,便是由各處商人壟斷,如果商人罷市,各軍缺乏糧草,將造成極爲浩大的動盪。

崇禎八年五月,祖寬等入援兵馬奉聖旨分駐東路的岔道、榆林、懷隆西關等地時。當時的宣大總督楊嗣昌就特別嚴令各兵不許騷擾,居民不許罷市,否則都要一體嚴筋,這就是商人罷市之威。

學生罷亐課、商人罷市,這股浩大的聲勢造出後,定要讓那王鬥吃不了兜着走,後悔當初起了徵收商稅的念頭。

張萬山站起來道:“好,範大掌櫃此言甚是在理,我等便選個時日集體罷市,衆商家需同心協力,共度難關。期間任何人不得私自營業,否則將受行會嚴懲。望罷市後定國將軍聞聽萬民心聲,能回頭是岸,回頭是岸。”

“有定國將軍鎮守東路,我等商家還是歡迎的,其部抗擊鞋虜,老朽也是欽佩的……”

不說張萬山等人如何謀劃罷市,具體如何執行,此時延慶州的冠山書院內也傳出一陣陣憤帆的聲音:“商稅之害,顯皇帝時己盡顯無疑,一貨一人,稅而又稅,腹膏咋髓,夫民不堪其命也…”

“東路之地,地潦民貧,豈能承此敲骨吸髓之盤錄?若當如此,定然商困人稀,民生凋零,萬曆之禍,就在眼前!”

說話的是一個書生打扮的年輕人,一身儒衫,戴着四方平定巾,長相頗爲俊雅,卻是崇禎十年與王鬥有過沖突的延慶州吳知州之子吳略。他風度翩翩不改,但原來臉上那股傲氣卻消失不少,換成了一股似乎極爲怨恨的神情。

這兩年吳略深受打擊,當年他鄉試高中解元,正是志得意滿之時,可能受紀君嬌對王鬥投懷送抱的影響,每二年的春闈會試他卻落選了,這對持才傲物的他是個沉重的打擊。

家人的失望,“情敵”王斗的步步高昇,順風順水,從當年區區操守一直爬到現在的分守參將之位,怎能不讓吳略揪心嫉恨?美人兒紀小、娘子投入王鬥懷抱,更讓他痛心疾

吳略也己成親,不過目前的妻室不論才與貌上,都與紀君嬌天差地遠。

每每想起欽慕的人兒在王鬥那匹夫身下婉轉承歡,吳略心中就怒恨如潮。

現在的吳略過得很不如意,託了父親的福,在延慶州儒學謀一教官之職,其實他身爲舉人,可以外放任某地知縣。不過大明現在實缺少,官員多,想謀一實缺哪有那麼容易?

他爹想盡辦法,只能讓吳略耐心等待。官場,情場雙雙失意,讓吳略牢騷滿腹。他持才傲物,在儒學中與同僚相處也不怎麼愉快,各人看在他老爹面子上對他客氣罷了。

但不論怎麼說,吳略是知州吳植之子,本身文采出辦,在東路士子中還是很有號召力的,近日相同的“危機“也讓他們走到一起。

在場士人云集,除了冠山書院各學正、引導與學生外,還有東路別處的士子,各城衛學中的教官與學生,集亐合了差不多有數百人。

只有保安州儒學學正符名啓等人不見身影,按吳略等人的話,符名啓甘爲武人“走狗”,純屬斯文敗類,他不來也好,免得“玷污”了衆士子“聖潔”的聚會商議。

延慶州冠山書院的學正曾尤賢,老監生出身,在冠山書院幾十年,算是“德高望重”,便是延慶州吳知州見了他,也得恭敬稱聲“曾翁“。他家族苦心經營,省吃儉用,終於置下數傾良田,還有相關店鋪十數家。

曾監生平日就苛待自己,儘量省吃儉用,雖然家業越積越多.卻捨不得稽稍奢侈一把。他這樣的人,對自已與家人都苛刻,更不願往外掏錢,聽聞定國將軍將要徵收商稅,立時氣憤填膺。

吳略一提議,正中下懷,以他的名望,輕易招集了東路各處的士子們,聯合商議對策口在吳略慷慨激昂後,他也顫巍巍地嘆息道:“萬曆朝時商稅之禍,老夫是記憶猶新。千戈載道,禍流四海,非困商,乃困民也。聖人有言,奪民之財,非牛財之道也。生財之道,生之,節之,兩端而已。加派之害不過稅計,商稅之害卻以日計。徵收商稅,乃爲奪民之財,此舉天怒人怨,大明暗無天日,東路將破壞凋零啊!”

說到這裡,他連連咳嗽。

在場各人也是你一言我一語,言辭間皆痛心疾,在場各士人學子,哪家沒有開設店鋪?東路各處商人,哪家不是他們族人親眷?王鬥要徵收商稅,便是從他們口中奪食,決不答應。

當然,他們中也有諸多貧窮士子,家內沒開設什麼店鋪的,而且王鬥在東路設立屯堡,他們也有意進入堡內謀個書吏之職,心底下認爲王鬥徵收商稅,跟他們無關。

不過此時“衆情激憤”,他們又哪敢開言爲王鬥說話?如果如此,一個斯文敗類的評價肯定是免不了的,以後他們不要想在士人中混了。所以他們打定主意兩不相幫,吳略提議整個東路士子罷亐課,他們跟在後面便可,決不當出頭鳥。

終於,衆人一至認定,王鬥此舉乃天怒人怨,不得人心的壞事,他們這些飽讀聖賢書的士人學人,朝廷的棟樑之才,有必要以實際行動向王鬥作出規勸之意,罷亐課!

這將是一場聲勢浩大的行動,學生罷亐課,商人罷市,各界紛紛響應,萬衆一心,向定國將軍王鬥施壓。最後讓他收回自己錯誤的舉動,輿然醒悟,回頭是岸。

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186章 命運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491章 攻山第675章 斯文掃地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393章 齊奔襄陽第784章 算計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624章 攻寨第534章 杖斃第793章 驚歎第209章 分兵第454章 驚聞第180章 保安州城守備官第430章 京師第551章 說服第247章 血海下第765章 國徵第784章 算計第818章 碾壓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193章 紀巡撫要見王鬥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583章 議和之謀第539章 離去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549章 處置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127章 英靈、退兵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5章 劈掛拳、梨花槍第450章 破營第799章 擋兒嶺第767章 傾國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第70章 舊日上司第313章 重新評價第109章 圍點打援第752章 憂慮第381章 決戰(上)第295章 無可奈何地退走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639章 淚水第459章 打響第729章 掌號第三聲第218章 出兵搶糧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383章 反響、去襄陽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下)第279章 強攻第59章 烏合之衆第264章 突圍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83章 家丁風波第386章 到達第628章 凹凸陣第466章 樣子貨第10章 分銀第56章 剿匪生財第793章 驚歎第13章 捷報第143章 鬧餉第611章 羽騎兵萬勝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上)第441章 前沿第436章 慘烈車營(下)第759章 陌生第489章 密信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670章 欽差大臣第793章 驚歎第49章 偶遇第474章 王鬥爲薊鎮總兵?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154章 開採、韓朝成親第324章 降而復叛第262章 決定離去第584章 鐵廠第37章 過年、李家、親戚第526章 殺人不用刀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386章 到達第808章 拉開第555章 擋路者死!第678章 交鋒第486章 激鬥(上)第625章 頭破血流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658章 構想第762章 無知第382章 勝利第627章 嚴峻第783章 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