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出征

見王鬥不語,紀世維嘆道:“你手握天下強軍,又封伯爵,朝廷沒有顧慮是不可能的,比若……聖上與諸公,扶持楊國柱等人之意,就極爲明顯……”

見王鬥面無表情,紀世維道:“定兵額就是一步,當然,也不是針對你,這其中之意……”

王鬥說道:“泰山不用說,小婿明白的。

紀世維嘆氣,心下也頗爲苦惱,雖然他與王斗的關係衆人沒有公開挑明,各官沒有用親屬迴避條例來彈劾或要求他,自己在宣鎮任巡撫穩穩當當的。但誰不知王鬥是他女婿?想高升一步,任宣大總督,談何容易?

當年本來應該他任宣大總督的,結果被張福臻搶去,朝廷這制衡之意,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雖然本兵有過承諾,但就算張福臻去職,自己想任總督,怕也遙遙無期啊。

有王鬥這個女婿,有利也有弊,不過總體而言,還是利大於弊。看看張福臻,就算三鎮總督,又哪有自己過得舒心?這都是有一個好女婿的緣故。

見王鬥明白,紀世維也欣慰,說道:“你明白就好,不過就算一萬兵額,內中騎軍三千,比起許多總兵,己經不錯。宣鎮的戶部管糧郎中與我交好,以後每年的糧餉器械,定會想方設法與你補足。”

王鬥謝過泰山大人,談起王鬥外賣軍火,紀世維高興,女婿財路多啊,光此一項,以後就可獲利不少,怪不得女婿一路之地。卻可以供養龐大的軍力。

此後二人聊些閒話。談到張國威之事時,王鬥眼中射出寒光,說道:“這匹夫好大的膽子。其實女婿要收拾他,只在反掌之間,不過出徵在即。暫且按下,以後再對付他。”

紀世維讚許:“你剛任總兵,高封忠勇伯回來,多少人目光看着你。明面上言,張國威並無大錯,張總督也重重處罰了他,現在對付他,不免有人說閒話。暫且按下是對的,待事後找個由頭。再應付他吧。”

對張國威,紀世維也極爲不滿,在鎮城時與自己唱對臺戲。經常把他激得火冒三丈。就算沒有東路之事,也對其切齒。不過紀世維任官多年。也算老奸巨猾,明白現在不是時候,免得鎮城中人兔死狐悲,對女婿不滿。

最後紀巡撫關切地道:“鬥兒,我知道你勇,不過兵兇戰危,戰場槍炮無情,介時出征遼東,不可過於拼命。你不顧自己,也得顧顧我女兒,還有你母親子女不是?”

王鬥明白紀世維是好意,鄭重謝過。

出了書房,紀巡撫又高興地見了自己女兒紀君嬌,還有外孫女王羞,父女說些私話。

見到父親,紀君嬌同樣高興,流出淚來:“父親。”

看到紀君嬌,紀世維心中一酸,差點流出眼淚,不過作爲父親,不會象母親那樣感情外露,他端詳女兒,看其容光煥發,顯然在王府過得不錯,心下稍安,問道:“吾兒可好?”

紀君嬌作爲紀家最寵愛的對象,自然有自己的手段,拉着父親的手撒嬌道:“好是好,就是常常思念父親母親大人。”

看女兒撒嬌,紀世維似乎又回到過去,女兒還在膝下玩樂情形,不由撫須大樂,指着紀君嬌道:“你啊,都做孃的人了,還象小時沒長大一樣。”

又看外孫女,看她圓溜溜兩個大眼,簡直是女兒小時候翻版,心下喜極,不過又嘆了口氣:“可惜啊,是個女兒。”

紀君嬌不滿意了,抱起小王羞道:“女兒怎麼了?女兒家更帖心,她爹啊,可喜歡得不得了。”

紀世維沉吟道:“你最好生個子嗣,這樣……”

紀君嬌搖頭微笑:“父親可要我爭寵?看來爹爹沒女兒瞭解我家男人,他啊,精得呢。”

紀君嬌笑道:“知道王鬥他爲什麼寵我嗎?就因爲我懂進退,知分寸。謝秀娘雖然粗鄙,卻是王鬥他髮妻,他們同甘共苦過來,之間感情,豈是外人能代替的?”

“夫君這人我明白,很念舊情,也很絕情,我平日撒個嬌沒什麼,若是做出挑唆之事,那就完了。就算仍在府中,也是一個漂亮的花瓶擺着,這樣的女人,夫君現在要多少沒有,哪如現在紅顏知己,心下掛懷寵愛?況且我愛他,也不想讓他爲難。”

紀世維愣了良久,看着女兒哈哈大笑:“還是吾兒曉事,吾無憂矣。”

……

第二日,兵部職方司郎中張若麒,還有員外郎馬紹愉等人,覈定了東路的兵額,就是一萬人,其中騎兵三千。

其實東路的問題,與別處不一樣,不是兵員不足,而是精兵太多。張若麒只走馬觀花看看,就暗暗心驚,心想忠勇伯之勇,確不是說說而以。對完成陳大人交託的使命,多了幾分信心。

好在對於兵額,忠勇伯沒有太多計較,只要求朝廷將開拔銀,還有糧餉儘快解決,將士們不能餓着肚子打仗。

對這問題,朝廷早有定議,就是戶部解決一部分,鎮內解決一部分,總之一次性拔髮半年糧餉下來。朝廷求着忠勇伯打仗,總不可能糧草也不給吧?

除了兵額糧草,還有靖邊軍各將封賞事宜,對這方面,朝廷倒很慷慨,出征流賊的溫方亮,高史銀,李光衡諸人,都封爲萬全都司都指揮僉事,都指揮同知不等,還有大批人升賞,王鬥報的將官名額,全部都準。

此外,張若麒還代表朝廷,向忠勇伯購買了精工鳥銃五千杆,威勁子藥十五萬發。

關於鳥銃彈藥的價格,張若麒向朝廷上報是每杆八兩,配十發的定裝紙筒彈藥,餘者威勁子藥銀錢另算。

其實是每杆七兩,餘下的差價。算張若麒等人的回扣。

面對每杆八兩的價格。日後張若麒面對各方垂詢,御史質疑圍攻,振振有詞。

精工鳥銃。大明各地打造,向來要三到五兩不等,東路火器天下聞名。自然打造難度更大,成本更高。當年徐光啓報價一副精甲預算十六兩,鳥銃一杆五兩,不見得有東路火器犀利。

而且徐光啓什麼年代,現在什麼年代?要考慮到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啊。

還有,看看這這銃口,幾乎毫釐不差,一色相同。以後東路子藥取來就用,不需打造不同鉛子,這中間。又節省多少銀錢?諸公若覺得價錢高了。大可以自己去談,看你每杆價格多少。

張若麟向來口才了得。他滔滔不絕,駁得各方啞口無言。

兵部尚書陳新甲爲他報不平,連崇禎帝也覺得每杆八兩價格實在,特地下旨:“近來言官議論太煩,大臣亦難展布。即如張若麟,有疏參其貪帛,此又言其巧卸,使人何所適從?”

最後張若麟勝利,各方偃旗息鼓,而張郎中獨戰十御史,還戰而勝之,也使旁人刮目相看,聲名遠播。

……

此爲後話不表,楊國柱,曹變蛟等人買到鳥銃子藥,急急迴轉駐地,準備出征事宜,宣大總督張福臻,宣鎮巡撫紀世維,同樣滿意迴歸。

臨行前,張福臻還千交待,萬拜託,忠勇伯一定要勞記爲國盡心的宗旨,在錦州松山,打出大明的威風,打出宣大軍的威風。

看這老頭愁苦的臉容,期盼的神情,甚至帶着哀求,王鬥只有嘆息答應。

楊國柱等人走後,張若麟一行人,卻在永寧城多留數日。

這日,張若麟拜訪王鬥,賓主一番客套後,張若麟終於按納不住心事,試探問起:“忠勇伯之軍天下無雙,不過奴賊勢大,此次王師出援遼東,你認爲有幾分勝算?”

王鬥沉吟良久,迎着張若麟期待的目光,伸出手指:“七成!”

張若麟露出喜色,不過他城府極深,只是微笑道:“還請忠勇伯爲下官解說。”

王鬥起身踱步,緩緩道:“遼東之局,竊意奴有可圖者四,我有可乘者五。”

“哦。”

王鬥說道:“我之可乘者五,一,奴從巢穴來,今經多時,四野毫無所掠,即有運送,安能足食,是其飢可圖也。二,蠢爾奴虜既以耕耘散處,所餘堪戰夷賊,要皆盼望換班,詛能死戰,是其瑕可圖也……”

王鬥又道:“三,義州城內,篙萊滿目,且烈日暑雨之下,角弓漸解,疾疫易生,是其疲可圖也。四,遼人遼兵皆被奴擄掠之,餘家仇戶怨,則怒氣可乘也……”

張若麟拈着自己一絲不亂的鬍鬚,時而閉目沉思,時而點頭讚許。

他聽王鬥侃侃而談,條條道來,面上微笑,心中暗凜:“這王鬥胸有溝壑,實不可以匹夫視之。”

在王鬥一條一條說完後,張若麟眼神閃動,忽然起身對王鬥深深一拜:“忠勇伯條條道來,皆是真知灼見,國家有忠勇伯在,東事無憂矣,此爲國家之幸,遼東之幸,百姓之幸,請受下官一拜。”

他趴在地上,看得王鬥心中一陣嘀嗒,四十好幾的人,這樣一番作派。

面上卻連忙將張若麟扶起,連聲道:“張郎中豈可行此大禮,快快請起。”

張若麟堅持要拜,王鬥堅持要扶,二人好一番禮讓,最後張若麟半推半就起身,面上還是哽咽激動的神情。

二人又坐好,不過看到王鬥銳利的目光射來,張若麟不由心中一陣咳嗽。

他重新醞釀一下感情,鄭重道:“薊遼總督洪承疇,上報了遼東方略,主張宜戰且守,不可分兵,免得被奴各個擊破。本兵陳大人,卻有不同意見,不知忠勇伯如何看待?”

王鬥心想好戲來了,這纔是張若麟前來東路的主要原因吧!

……

王鬥知道,不久前楊嗣昌病死。

對這個結果,兵部尚書陳新甲心中是暗喜的,楊嗣昌一去,他就有機會取代其在皇帝心中地位了。

所以錦州之戰,就是陳新甲重點表現時機,對此,他極爲重視。念及援兵未至,特別王鬥未到,還專門發塘報給前線的洪承疇,前後交待:“忠勇伯兵未至,不可浪戰!”

這點上,洪承疇當然明白,與陳新甲並無分歧,不過在援兵到達後的方略上,二人卻起了衝突。

洪承疇認爲,東虜乃大淩河故伎,爲免重蹈覆轍,所以決定宜戰且守,切不可分兵,以免被各個擊破。

兵部尚書陳新甲則認爲,此前遼東兵迎敵屢有截堵,銳往可乘,加之援兵多有編練新軍,戰力大有可觀。更有強悍無比的靖邊軍在,情形與往年大爲不同,所以他召集衆幕僚,制定了一套新戰術。

陳新甲的戰術,就是援兵到達後,大軍分四路進攻。

第一路,出塔山城,趨大勝堡,攻清軍西北。

第二路,出杏山城,抄錦昌堡,攻清軍之北。

第三路,出松山城,渡小淩河,攻清軍之東。

第四路,主力出松山城,攻清軍之南。

這套戰術方案,遭到洪承疇的斷然拒絕,二人公文塘報往來,鬧到皇帝那去,朝中各員,多有爭議者。

陳新甲立功心切,除遊說皇帝及各大要員外,王鬥這個強悍的大將,自然也是其重點拉攏對象,所以有了張若麟一行。

作爲本兵的頭號心腹,張若麟自然義不容辭,擔當了這個說客。

聽張若麟說完前因後果,王鬥沉吟,面對傾國而來的清兵,洪承疇持重是對的,不過持重得十幾萬人聚在一起,就不對了。

陳新甲的方略,有些冒進,不過也有可取之處。

洪承疇這人自負,對自己的謀略深有信心,但他的佈置是錯的,自己不可能按他的佈置去做,到時怕與之有衝突。

自己也不可能單幹,王鬥再有信心,還沒自信到一萬多人面對清兵十幾萬人,所以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這張若麟來日作爲監軍,是可以拉攏的對象。

想到這裡,王鬥迎着張若麟期盼目光,緩緩道:“洪督臣老成歷練,辦事實心,帶兵打仗不用說。不過一人計窮,諸人計長,思慮難免有不周之處。彼之方略,有前權,而無後守,此爲兵家大忌啊。”

張若麟大喜,王鬥雖然沒有明言,不過話中支持陳大人之意,卻明顯可以聽出。

他滿面笑容道:“好好,有忠勇伯這話下官就安心了。忠勇伯放心,來日出徵遼東,下官一定全力支持貴軍貴部。”

此後二人談些閒話,拋去張若麟私心功利不說,其精於經史之學,學識淵博,聽他閒談,王鬥還是很有收穫的。

其實大明官員能從千軍萬馬殺出,個個歷練文章都非常出色。

區別之處,在於各人,誰私心大於公利,或是公利大於私心罷了。

……

張若麟滿意的領着京師各官去了,回去還有豐厚的儀程送上,各人就更滿意了。

此後王鬥全力投入到練兵出征諸事中。

五月下,東路開始麥田收割,雖然乾旱,還是取得豐收,各地洋溢着一片歡喜的氣氛。

時間飛快的到了崇禎十四年六月。

十五日,王鬥宣佈全軍大放假,各軍士回去與家小團聚,二十日前,需盡數趕回軍營,二十一日,大軍出征!

第18章 兼任屯堡官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308章 傳說第499章 楊興嶺第38章 私人莊田第682章 不平等條約第322章 若猶怙惡不悛,殺無赦!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186章 命運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146章 嚇了一跳第631章 豈曰無衣第418章 忠義營第37章 過年、李家、親戚第773章 真男人第204章 拷問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35章 人爲財死第424章 出征第772章 到了第790章 監國第122章 防務第515章 及時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656章 費用第579章 裹脅第362章 用炮轟,用騎衝第444章 毒煙彈第338章 一舉兩得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490章 序幕第191章 紀小娘子逃婚第720章 二溝第33章 飛槍第396章 匹夫無禮!第251章 前景不容樂觀第431章 神火飛鴉第744章 發展第54章 禁私鬥、婚期第182章 巡撫陳新甲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上)第494章 調兵、調炮第457章 首級第381章 決戰(下)第441章 前沿第49章 偶遇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488章 致意第763章 惡之花第589章 所見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557章 銀冬瓜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208章 爭糧第810章 王者之師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624章 攻寨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714章 議所向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381章 決戰(下)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下)第438章 需死兩萬人!第312章 佈局(上)第542章 暗殺第222章 胡兒可敢再戰第754章 安慰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75章 新編第1章 火路墩第175章 馬上風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331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第389章 潰逃第317章 未來之對手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814章 衝陣第571章 譁然第381章 決戰(下)第786章 大略第27章 匠頭李茂森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566章 清虜第688章 先取湖廣,再奪陝西!第233章 很刺激,很陽剛,很男人第553章 血河(上)第287章 銅牆臉皮第10章 分銀第37章 過年、李家、親戚第189章 開建據點第243章 鉅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