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

如此分散闖軍的人員、幹部和實力,一旦出現大規模的士紳叛亂,散落於黃州各地的闖軍人員就會立時處於一個極其弱勢、難以保護自己的處境當中,很可能迅速被各個擊破。

實際上,後世歷史大順的敗亡,很大程度上便是因爲李自成在大順軍可靠幹部儲備尚不充分的情況之下,冒然就將這些寶貴的人力資源分散到了廣袤的華北大地之上。結果當山海關戰敗的消息傳來後,本地士紳羣起叛變,被分散開進行統治的闖軍人員,馬上就變成了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根本無法自保,大量寶貴力量就這樣輕易地葬送了。

何況很明顯的一點就是,李來亨現在收編了如此多的沈莊軍餘部和官軍降兵,這些新收編的部隊,幾乎已經在闖軍原本骨幹部隊的一倍之上。

要依賴這些和本地士紳存在密切聯繫的兵馬,去彈壓本地士紳的蜂起叛變?

這不是在開玩笑嗎?

方以仁的勸諫絕非因爲他本人出自士大夫之族,而確乎是一種中肯客觀的時局之見。

“府主心繫黔首黎民,我素知之。但也要考慮應時而變,若倉促均田改制,讓大部分士紳毫無出路,看不到一丁點希望。那麼以府主手上區區數千基幹兵馬,豈能彈壓住數萬田主的蜂起叛變?”

“樂山,先入城中再說,這些事情我均有腹稿,不必憂心。”

佔領黃麻以後,李來亨手中的資源和籌碼大大增加。他收編沈莊軍的餘部和投降的官兵以後,較保守的估計,都差不多可以將湖廣闖軍擴充到一萬五千人左右。

擁有這樣的兵馬作爲後盾以後,李來亨的氣度都顯得更爲從容一些。他對方以仁所說的這些情況有所考慮,在聽過方以仁更爲仔細的分析籌謀後,心中的腹稿藍圖也更加清晰。

起碼要給士紳一條生路。

如果真的完全趕盡殺絕、徹底解放農民,那李來亨就需要先應付一場殘酷的土地革命戰爭,這同他所設想的抗清大計又有了很大沖突。

事情終究難以兩全。

說到底,這是1641年的初冬,而非1931年的初冬。

等到李來亨的親兵兵馬全部入城以後,他並未前往縣衙設置帥府行轅,而是沿襲了沈莊軍和嚴薪的做法,將帥府行轅設置到了梅府。

梅之煥和梅增智先後亡故,曾經黃麻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已經徹底衰落,剩餘的梅家子弟缺乏具備資望或才具之人。李來亨對這些人也聽之任之,只要他們願意做闖軍溫順的合作者,他不介意在下一步的體制維新中,給予這些投機分子以一定好處。

嚴薪已等候在梅府院前,紅隊在黃麻之戰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管隊嚴薪的應急處置,也展現出了他過人的機變才能,李來亨對之十分欣賞,心裡也爲自己把艾卓替換爲騎將,而已嚴薪執掌紅隊的人事安排,感到先見之明的自負。

少虎帥將身上的輕裘解了下來,直接披到嚴薪身上,誇讚道:“你真有班超之勇,嚴薪,你有表德嗎?”

表德即表字,不過嚴薪也是河南土寇出身,雖然在升任紅隊管隊以後表現相當好學,但確實還沒有附庸風雅到取一個字號的地步。

他如實地搖了搖頭,李來亨便給他定下一個表字,叫做“仲升”,沿用了班超的表字。

一旁的方以仁心中吐槽不止,班超又不是錦衣衛一流人物,最多襲殺匈奴使團一事能和嚴薪的所作所爲扯上點關係,但絕大多數時候不都是將這個典用在邊功方面嗎?

何況仲升仲升,伯仲叔季,嚴薪又不是在家族中排行第二,硬凹一個仲升,是不是太尷尬了?唉,府主不讀書,不學、不學呀!

等衆人入座以後,李來亨終於便看向還擔着營田使一職的白旺,笑道:“老白,樂山對均田一事很有意見,你可將我們的謀劃細細說來。”

這段時間白旺已不怎麼參與作戰,而是把精力都花費在了隨州田制改革上面。當其他人忙着討平山寨、激戰官軍的時候,白旺則帶着一批掃盲成績比較好的闖軍老卒,一個村落一個村落地探訪。

他頂着日頭和風雨,不辭辛勞,挨村查看,儘量將着佃交糧、均田免賦落實到實地上。這中間雖然也不免發生了一些佃農爲了避租而僞稱爲自耕農的事例,也撞見了一些不法士紳發起的譁變。

所幸白旺是一員智勇兼備的將領,又是闖軍諸將之中難得的經營家,他巧妙地處理好了各方的矛盾和不滿情緒,對於直接以武力抗衡隨州新體制的不法分子,也勇於、敢於採取斷然的武力彈壓。

白旺的營田效果,讓李來亨大感嘆服。雖然還達不到孫可望後來在雲南所做出的那種成績,可是隨州本身的社會經濟、農耕生產水平就要遠高於落後貧瘠的雲南,只要能夠迅速穩定本地的生產秩序,重新恢復其應有的生產力,就足以支撐闖軍的軍事行動。

白旺不僅做到了這一點,還在簡單的恢復生產、維持秩序之上,更進一步,做到了利用佃農被解放的機會,組織他們修復和建造水利設施,令隨州的農業生產,在很短時間內就出現了相當可觀的進步。

這些事情都聚焦在細節和微處,不比李來亨的征戰顯眼,但這卻意味着闖軍正在具備統治的能力。

白旺也從這段時間的“營田”工作中,積累出了豐富的行政經驗——而且不僅僅是他一人,還有他麾下的許多闖軍老卒,都正在成爲闖軍之中的第一批“官吏”。

李來亨在確定利用沈莊軍事變圖取黃麻的戰略目標後,就和白旺做了很深入的討論。在下一步佔領黃麻地區以後,如何將隨州新體制、新田制複製到黃州府呢?

簡單粗暴的直接複製顯然是不可行的,就像方以仁所說的那樣,大規模的着佃交糧和均田免賦將使得本地士紳毫無出路,激起極大規模的叛亂情況來。

闖軍現在正在吸收沈莊軍和官軍的餘部,實現一次大規模擴軍,李來亨的根基已處在一個極度不穩定的狀態中,他更加不能冒險行事。

可是難道就要放棄體制維新,保持黃麻舊有的統治體系?

那闖軍起兵又是何苦?

豈非可笑?

梅府中收藏有許多湖廣一省的地理圖形,方以仁對圖書收藏本就有極大興趣,所以他入城以後最關注的就是收集士紳們所藏的古籍圖志。

現在桌上擺放的數冊地圖,便是方以仁從梅府中翻出來的。

白旺用手指劃出了隨州、應山縣、黃安縣、麻城縣,闖軍眼下的一州三縣控制區域。此外黃、麻南面的黃陂、羅田、蘄水三縣,以及黃州府府城黃岡,都已沒有兵馬守禦,闖軍也隨時可以攻取。

漢水流域東部的德安、黃州二府,絕大部分地區,都可以說已經或即將處在李來亨的控制之下。

“德安、黃州二府,以方書記找出的圖籍來看,百姓民戶已有上百萬之多,據有較大田產的富戶數量也遠非隨州一隅之地可比。若直接照搬着佃免糧、均田免賦之策,確實可能激起大規模的叛亂,使得闖軍疲於應對,而錯失了有利的擴張時機。”

白旺一邊在地圖上用不同顏色的線條,劃出李來亨的控制區,一邊分析道:“節帥其實在隨州時便做好了打算,着佃交糧本就是過渡之策。只等闖軍中認識文書的人數增多,便可以推行新制。”

李來亨和白旺私下商議,準備在新的控制區中推行新田制的事情,還未向衆人公開,所以諸將都大感詫異。方以仁更暗自爲李來亨沒把這種機要之事告訴自己這個掌書記,而感到有些憤憤不平。

“我早有大改田制的打算,闖軍中多是秦人,或許不知道江南永佃一說,亦不完全清楚田皮、田骨的差別。”

李來亨徑直說出了自己準備大改田制的想法,而方以仁是桐城人,自然對江南一帶田皮田骨之說有所瞭解,他立即答道:“田皮田骨,或稱田底與田面,或稱大苗與小苗,都是一種意思。田骨者,田產之根本,士紳擁有田骨,便可永收地租;田皮者,佃戶之所有,經營耕種所得即歸田皮。”

所謂“永佃制”,顧名思義,就是說佃戶享有永遠租佃耕種地主田地的權力。

具體說來,就是將傳統的土地產權分成兩份:地主一方享有田地的所有權,稱爲“田骨”;佃戶一方享有田地的使用權,稱爲“田皮”。

在這種制度下,地主和佃戶都享有獨立自由處分其產權的權力,佃戶可以自由買賣、贈予、典押自己擁有的“田皮”,地主也可以自由買賣、贈予、典押自己擁有的“田骨”。

這種制度,一定意義上保護了佃農的權益。但是它還侷限在租佃體制發展特別發達的江南地區,而且因爲田皮和田骨各自獨立產權和價值的區分困難問題,而存在大量無法徹底解決的缺點,也就難以在多數地區推行下去。

但李來亨的意圖,便是在“永佃制”的基礎上,加入闖軍的角色,加入政府的力量,將地主和佃農的雙邊關係,變成地主、佃農、闖軍的三邊關係,維繫平衡、保護弱勢,在不增加百姓負擔的情況下,更好、更直接地直接吸納控制區的物質力量。

這就是“營莊制”了。

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八章 英雄氣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四章 於大忠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三章 李天下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