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厚黑之術

沈忠仁對鄭勳睿的態度有所改變,畢竟在乾清宮的表現,衆人都可以看見。

從這件事情上面,鄭勳睿看出來了,沈忠仁的確是忠厚人,內心沒有那麼多的花花腸子,這樣的人放到翰林院負責還是不錯的,鄭勳睿的判斷,與皇上的想法不謀而合,七月初二,皇上下旨,沈忠仁出任禮部右侍郎,兼任翰林學士。

這說明沈忠仁坐牢了翰林學士的位置,這個位置是爲皇上提出建議意見的,最爲需要的就是忠誠,不能夠陷入到朝廷的黨爭之中去,沈忠仁雖說在乾清宮的建議不行,但誰都可以看出來,他不偏向於任何的一方。

接了聖旨之後,沈忠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調整了鄭勳睿的職責,負責史料編修的同時,還要負責起草制誥文書,這可不是小的職責,制誥文書牽涉到方方面面,包括皇上的聖旨,還有朝廷的敕書,負責制誥文書的事情,可以瞭解朝局的諸多動向,包括各地的奏摺等等,對於個人的發展來說是非常有利的,而且這也是翰林院最爲重要的職責之一。

制誥文書的起草,責任重大,而且在起草文書的時候,也可以加進去一些自身的認識和觀點,文字上面的遊戲,朝廷任何人都是知道的,文字表達意思的輕重,在聖旨或者是敕書裡面,能夠有着明確的反映。

雖說這是沈忠仁作出來的調整,可誰都知道,做出這樣的調整必須是皇上同意的,所以鄭勳睿在翰林院的地位迅速得以提升,應該說他比陳於泰差不了多少了。

楊廷樞恭喜了鄭勳睿,可鄭勳睿自己卻不是很在意,若是按照常規發展下去,參與制誥文書的事情,三五年之後,他很有可能進入六部,或者是都察院,一個左右僉都御史的官位是跑不掉的,那可是正四品的官階,要知道他那個時候的年紀,也不過二十出頭。

朝廷之中的爭鬥,鄭勳睿隱隱有所瞭解,這樣的地方,的確不是他能夠呆的地方,就算是十年之內成爲內閣大臣,他也做不了任何的事情,唯有在權力博弈之中周旋,大明的問題,已經深入骨髓,絕不是他一個人所能夠解決的。

七月初五,沈忠仁和鄭勳睿再次來到乾清宮。

這一次討論的事情,是舉薦內閣大臣的事情,也稱之爲會推內閣大臣,崇禎元年曾經舉行過的枚卜大典,就是這樣的形式,朝廷四品以上的官員悉數都參加會推。

此次可能被推薦的人選,說來與鄭勳睿有着直接的關係,就是被火速提拔爲詹事府少詹事的姚希孟,姚希孟本來是從六品的左贊善,直接被提拔爲正四品的少詹事,這表明了皇上的態度,諸多的文武大臣也是能夠看出來的。

之所以會推內閣大臣,是因爲原內閣大臣袁崇煥被磔殺之後,位置一直都是空缺的。

討論如此重大的事情,要鄭勳睿參加,讓衆人對他刮目相看。

進入乾清宮的時候,鄭勳睿的內心是異常複雜的,他與姚希孟之間有着親戚關係,但是卻格格不入,到如今,文震孟和姚希孟之間的關係,也出現了裂縫,可以說姚希孟是完全偏向於東林黨的。

若是姚希孟成爲了內閣輔臣,直接收益的就是張溥和吳偉業等人了,吳偉業無所謂,這段時間在翰林院,和他的關係還是不錯的,但張溥就不一樣了,可以想象,一旦張溥回到京城,進入到朝廷之中,將是他的死對頭。

可參加這樣的討論,鄭勳睿不能夠隨便開口,不管是贊成還是反對,他需要提出明確的理由,否則就是胡言亂語,會遭受到訓斥的,他進入翰林院不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對朝廷大臣根本不瞭解,更不用說對姚希孟了。

更加要命的是,皇上是看上了姚希孟的,想在討論的過程之中,提出來反對的意見,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內心裡面,鄭勳睿是絕不願意讓姚希孟得到提拔的。

會推剛剛開始,左都御史陳於廷就舉薦了詹事府少詹事姚希孟,理由是很充分的,什麼中正直爽,什麼學識不凡,什麼爲人清廉等等,陳於廷說完之後,不少人跟着附和,認爲姚希孟是很不錯的。

皇上的臉上露出了笑容,看來對這樣的推薦很是滿意。

殊不知這個時候,反對的聲音出現了,內閣輔臣、吏部尚書閔洪學堅決表示反對。

鄭勳睿感覺到了頭疼,這次的會推,好像變成了周延儒和溫體仁之間的較量。

陳於廷是周延儒一邊的人,閔洪學是溫體仁一邊的人,既然兩邊開始了博弈,那肯定不會客氣,你贊成的我就要反對,反正不會讓你得逞,至於說皇上賞識的事情,暫且放到一邊。

閔洪學的態度非常堅決,理由一樣充分,根據吏部對官吏考覈之意見,姚希孟爲官這麼多年,沒有提出什麼真正的意見建議,能力堪憂,這樣的人不能夠成爲內閣輔臣。

雙方的爭執就此展開。

這樣的爭執是毫無意義的,爭來爭去,根本就不是爲了朝廷考慮。

皇上終於忍不住了,開口詢問內閣次輔徐光啓的意見。

徐光啓在內閣之中的份量很重,很多時候可謂是一錘定音,可惜因爲過於操心登萊新兵訓練的事宜,導致身體出現了問題,一段時間甚至不能夠上朝了,曾經寫出了辭呈,可皇上沒有同意,說是朝廷有重大的事情討論,請徐光啓參加,其餘的小事情就不要麻煩了。

這一次徐光啓的態度,讓皇上頗爲失望,因爲他說一切憑皇上做主。

周延儒和溫體仁之間的爭鬥,徐光啓豈能看不出來,他無心也無力捲入到這樣的爭鬥之中去,他已經是七十歲的人了,早就看穿了一切,身體每況愈下,除了關心登萊新兵的訓練情況,其他的事情基本都不過問了。

“鄭修撰,說說你的看法。”

鄭勳睿本來是站在最後面的,絲毫的不起眼,這表示他沒有發言的權力,會推內閣大臣畢竟是朝廷四品以上官員的事情,他來參加,等同於觀摩。

想不到皇上這個時候點他的名。

鄭勳睿慢慢走出列,來到了前面。

“皇上,臣對姚大人不甚瞭解,無法評價,可臣對會推閣臣有看法。”

四周迅速安靜下來,看着鄭勳睿,沒有人想到鄭勳睿會說出來這樣的話語,這會推閣臣可是皇上親自提出來的,誰要是反對,那就是對皇上不敬,難道這個鄭勳睿,頭腦出問題了。

“閣臣乃是朝廷柱石,關乎朝局之安穩,若是用人不當,造成之危害巨大。”

就連皇上的臉色都有些變化了,他想不到鄭勳睿會說出來這樣的話語。

“上至閣臣,下至知縣、縣丞、主薄,都是代表朝廷治理天下,都是爲皇上盡忠盡職,奈何官吏數目繁多,皇上之精力難以企及,故而吏部代表皇上管理天下官員,予以考評,定下優劣,供皇上擢升罷黜。”

“臣記得貞觀年間,御史大夫杜淹曾經上奏太宗皇帝,言諸司衙門的文書,恐怕有差誤,懇請讓御史逐一檢查,糾正其中的偏差,丞相封德彝當即奏報皇上,言設官分職,各有權限,違法亂紀之情況出現,御史自應彈劾,可若是御史遍查諸司文書,查找其中紕漏,可能過於的繁瑣,杜淹聽後沉默不語,太宗皇帝詢問原因,杜淹回答,天下之事,各有其理,若是正確,就應該聽從,封德彝所言,符合執政之要求,讓他心服口服,不敢妄自評論。”

“臣以爲,各司其職乃是朝廷各部門之本分,該是皇上決策之事情,就算是皇上想着集思廣益,讓下面發表意見,朝中大臣也要依照各自之職責來回答,選用德才兼備的賢良,去除害政誤國的奸佞,創造集思廣益、同舟共濟之局面,這是最佳之局面。”

“朝中閣臣,理應是皇上決定,閣臣代表皇上管理朝政,六部以及都察院等諸多的部門,按照內閣之要求行事,府州縣乃至於諸省三司按照朝廷之敕令署理政務,這纔是朝廷之規矩。”

“文武官員按照各自的本分來做事情,職責範圍之內的事情做出決斷,朝廷重大事宜,內閣商議之後,供皇上最終決策,如此才能夠讓官員盡忠職守。”

“至於說有官員貪贓枉法,或者是干涉其他部分的事情,自有都察院彈劾。”

“基於以上理由,臣以爲,會推閣臣頗有不妥,此乃是皇上乾綱獨斷之事,若是吏部不能夠爲皇上提供朝中大臣之優劣,皇上自可責罰。”

鄭勳睿說完之後,四周鴉雀無聲,應該說鄭勳睿的這番話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拿出了貞觀年間的例子來說明,誰不知道唐太宗是後世敬仰的皇帝,誰都想着學習太宗皇帝,都想着創造貞觀之治的繁榮景象。

果然,皇上看着鄭勳睿,微微點頭。

諸多大臣明白了一切,今日會推閣臣的事情,應該是不了了之了,日後怕也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了。

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826章 建議引發靈感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746章 這就是人心第217章 不好的苗頭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11章 家務事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228章 蛇鼠一窩第548章 盼望的戰機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81章 說親第47章 震撼第67章 鄉試解元第796章 心願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635章 發難第377章 湯若望和薄玉第106章 授官第871章 歸宿(1)第871章 歸宿(1)第127章 血腥屠殺第393章 利誘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194章 精準的分析第254章 側重點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188章 計謀第333章 讓你選擇第803章 算是安心了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571章 京城故事(5)第910章 漂亮的巷戰第27章 亦師亦友第594章 自我陶醉第354章 不可大意第538章 狂妄的代價(2)第124章 徐光啓第842章 落井下石第232章 曹馳歸順第239章 震怒與輕視第458章 洛陽古城第875章 高起潛的貢獻第716章 朱仙鎮之戰(6)第930章 輿論的徹底轉向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951章 最爲精確的部署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384章 淮安火器局第961章 終於引爆第402章 水落石出第861章 紅顏禍水第362章 撤兵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736章 衰落的前兆第383章 祭拜河神第359章 血戰(3)第15章 新鮮的玉蜀黍第202章 洪承疇的命令第474章 巡按御史第662章 朝廷的反應第129章 暮氣第111章 陰影第501章 袖手旁觀?第183章 徐望華第238章 真正的聯合第102章 用人三法第122章 勸阻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565章 必須放棄第69章 鹿鳴宴第468章 同心第739章 自找的第309章 寒心第264章 不高興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595章 周延儒的無奈第844章 難得的大勝第617章 賭贏了第713章 朱仙鎮之戰(3)第611章 以退爲進第338章 周延儒的要求第457章 輕而易舉第254章 側重點第9章 教諭先生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835章 潼關之戰(1)第818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1)第43章 理想與現實第918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4)第355章 驕狂第5章 父子長談第525章 認清事實第30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554章 交換的決定第59章 陳子龍第957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