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算是智慧

朝廷之中的暗流,文震孟不可能不知道,但作爲內閣次輔,他必須顧全大局,有些時候就必須讓鄭勳睿忍受委屈了,幾年時間以來,鄭勳睿的所作所爲以及取得的成績是擺在眼前的,文震孟很清楚,鄭勳睿的能力比他強太多,可惜這樣的人才,註定是要遭受打擊的。

浙黨和東林黨之間,已經有聯合的味道,這主要是內閣首輔溫體仁在盡力的拉攏人才,穩固自身的地位,譬如說在洪承疇負責剿滅流寇的事情上面,就是東林黨的提議,得到了溫體仁的贊同,要不然皇上也不會下旨。

不過朝廷之中,東林黨和浙黨之間的鬥爭還是存在的,可一旦牽涉到某個方面的利益,兩方面往往能夠找到一致之處,聯合起來發力,對待鄭勳睿的態度,就是最好的說明。

其實鄭勳睿的能力,溫體仁也是認可的,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鄭勳睿與東林黨勢不兩立,也不願意攀附浙黨,這就註定在朝廷之中成爲孤獨的一派,遭遇兩方面的打壓,東林黨和浙黨都很清楚,一旦鄭勳睿真正的強大起來,他們都討不到好,所以還不如趁着現在,狠狠的打壓鄭勳睿,讓鄭勳睿在朝廷之中沒有出頭之日。

這是一種很可怕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也促使文震孟深思,他以前所奉行的道理是不是正確的,也正是因爲這樣的反思,讓文震孟對鄭勳睿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鄭勳睿不攀附任何人,更是不願意加入到所謂的東林黨和浙黨之中,這是很難得的選擇。

最讓文震孟寒心的,還是姚希孟的變化,兩人本來是情同手足的關係,可以說是無話不談,可因爲鄭勳睿的事情,兩人之間的關係出現了裂縫,更加零文震孟沒有想到的是,姚希孟竟然加入到對付鄭勳睿的隊伍之中,究其原因,無非是自身的顏面受到了不值得一提的傷害,到了這個時候,文震孟對姚希孟那種迂腐的態度,已經非常不滿了,他甚至認爲,姚希孟當年所謂的和閹黨做鬥爭,是不是也包含有其他的味道。

當初討論讓洪承疇負責剿滅流寇的時候,姚希孟是大力支持的,而且是沒有什麼緣由的支持,可是看看如今的結局,南陽府城被攻陷,曹文詔戰死,三千關寧鐵騎被斬殺,如此慘烈的結局,姚希孟這個時候不說話了。

張溥、楊彝、張採、吳偉業、吳昌時、龔鼎孳等人,都是當年被文震孟看好的,特別是其中的張溥和吳偉業等人,可是看看他們進入到朝廷之中的表現,文震孟唯有感慨自己看錯人了,偌大的年紀,見識還不如鄭勳睿。

出於性格上面的原因,也處於根深蒂固的認識,文震孟不願意和他人爭執,在他內心裡面,還是有着讀書人爲上的認識,不管是浙黨還是東林黨,都是讀書人,既然大家是讀書人,那就要顧及到自身的顏面,至於說和閹黨之間的鬥爭,文震孟是不會客氣的。

內閣討論洪承疇奏摺的時候,文震孟沒有發表什麼意見,他不想讓鄭勳睿撿這個爛攤子,崇禎元年至今,流寇一直肆掠,唯有鄭勳睿出面的時候,徹底壓制了流寇,讓流寇四散而逃,面臨被剿滅的結局,可就是這種大好的局面,卻被朝中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

文震孟認爲,這個時候鄭勳睿不能夠參與到剿滅流寇的事宜之中,這明顯就是渾水,若是鄭勳睿立功了,明顯會遭遇到不少人的嫉恨,若是不能夠徹底剿滅流寇,朝中某些人更是有話說,所以最爲明智的選擇,就是繼續擔任陝西巡撫。

內閣討論完畢,文震孟就給鄭勳睿寫信了,這一次寫信,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他將自身的分析,以及朝廷裡面的諸多情況,全部都寫出來了,如何判斷這些局勢,如何做出選擇,文震孟沒有在信函裡面表露,他相信鄭勳睿自身能夠做出最好的選擇。

文震孟也感覺到了溫體仁的進攻,好幾次在皇上的面前,溫體仁毫不客氣的彈劾了他,只不過皇上沒有聽從,溫體仁在內閣首輔位置上面,接近兩年的時間,勢力慢慢的建立起來,態度和以前也不一樣了,如此情況之下,文震孟不知道自己還能夠在內閣次輔位置上面多長的時間,必須趁着這個機會,將所知道的情況告知鄭勳睿,讓鄭勳睿做好一切的準備。

最爲氣憤的要算是楊廷樞了,他和鄭勳睿之間的關係,誰都是知道的。

出任詹事府少詹事,接近兩年的時間,期間內閣曾經提出建議,讓楊廷樞到南京去主持翰林院的事宜,這個建議被內閣次輔文震孟否決了,這表明不僅僅是有人想着對付鄭勳睿,也想着對付和鄭勳睿關係最好的他了。

剿滅流寇的大好局勢毀於一旦,楊廷樞感覺到憋屈,可惜他無能爲力,退出應社之後,很多的壓力讓他喘不過去來,被提拔和重用的事宜,也看不見苗頭。

這一次,楊廷樞忍不住了,直接給皇上奏摺了,矛頭直接指向了張溥和張採等人,說兩人身爲監察御史,不能夠全面瞭解情況,貿然提出了彈劾奏摺,致使朝廷誤判,導致剿滅流寇的事宜,遭受了巨大的波折。

寫出這個奏摺,表示楊廷樞和張溥、楊彝、張採、龔鼎孳、吳昌時、吳偉業等人的矛盾公開化了,也等於是和東林黨的爭議公開化了。

楊廷樞已經無所謂了,有些時候過於的維護團結的局面,得到的只是打壓,關鍵的時刻必須站出來反擊,鄭勳睿遠在陝西,不好提出來彈劾,那麼他就來做這些事情。

楊廷樞彈劾的奏摺,在朝中引發了共鳴,儘管很多人都知道,讓洪承疇負責徹底剿滅流寇,不是張溥等人能夠決定的,但彈劾奏摺是張溥和張採等人首先提出來的。

一場辯論在早朝的時候展開,楊廷樞義憤填膺,絲毫不顧及張溥等人的顏面,一連串的詰問,讓張溥等人無法自圓其說。

可惜皇上最終還是沒有責罰張溥等人。

但楊廷樞的作爲,爲他贏得了讚譽,這些話有人早就想着說出來了,致仕考慮到實際的問題,沒有說出來罷了。

內閣的意見終於出來了。

皇上的聖旨,讓所有人吃驚。

五省總督洪承疇繼續負責剿滅流寇事宜,延綏巡撫盧象升出任湖廣巡撫,協助洪承疇剿滅流寇,左僉都御史馬士英,兼任延綏巡撫,原河南巡撫王鐸調到南直隸,出任南京右副都御史,詹事府少詹事楊廷樞,敕封左僉都御史,出任河南巡撫,原湖廣巡撫唐世濟,出任都察院右都御史。

這裡面的馬士英和王鐸兩人,無疑是受到責罰的。

馬士英在都察院多年,而且是實際負責都察院事宜的左僉都御史,按說下一步就能夠成爲左右副都御使的,或者是成爲六部的侍郎,如今卻被派遣出任延綏巡撫,這可不是什麼好差事,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恐怕是承擔了都察院當初彈劾的失誤。

其次就是王鐸,出任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表面上看成爲了三品的官員,可實際上就會排斥出核心圈子了,到南京都察院,等同於養老,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的,如此的安排王鐸,肯定是牽涉到南陽府城被流寇攻陷的事宜,這等於是王鐸承擔了責任。

至於說唐世濟、盧象升和楊廷樞等人,都是受到提拔或者重用的,唐世紀不用說了,成爲了二品的高官,不如到朝廷核心圈子裡面了,盧象升出任湖廣巡撫,比較之前的延綏巡撫,責任完全不一樣了,至於說楊廷樞,出任河南巡撫,已經是封疆大吏,職責更加重要了。

唯一讓人看不懂的是洪承疇,沒有遭受到任何的責罰,穩如泰山,有人認爲,這可能是洪承疇在剿滅流寇的戰鬥之中,表現很是不錯,戰略部署沒有出現什麼失誤,曹文詔的隕落,責任沒有怪到洪承疇的頭上。

皇上的聖旨,在朝廷之中引發了一些私下裡的議論,但這些議論在很短時間之內就消除了,畢竟私下裡議論這些事情,若是被皇上和內閣知曉了,那是要遭受到責罰的。

楊廷樞到河南省上任之前,文震孟專門找到他了,兩人進行了一次長時間的交談,交談結束之後,走出來的楊廷樞,臉上帶着震驚和恭敬的神情,通過這一次的交談,楊廷樞明白了很多,當然也清楚今後該怎麼做了。

離開京城的那一天,楊廷樞經過了仔細的思考,給鄭勳睿寫去了一份長信,今後他也難以給鄭勳睿說京城裡面的情況了,此次離開京城,短時間可能不要想着能夠回到京城,再說河南處於剿滅流寇的漩渦之中,他上任之後,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

楊廷樞曾經對朝廷沒有要求鄭勳睿再次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耿耿於懷,可是通過一番交談之後,他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感覺到自身的認識不夠深入,沒有能夠認真分析朝廷如今是什麼局面了。

第859章 堅定目標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195章 絕望的戰鬥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880章 登基稱帝(1)第404章 欠債還錢第226章 死牢第390章 煽風點火第933章 封鎖爲主第266章 需要小心第223章 文震孟的努力第447章 一萬對十一萬第366章 拉攏和挑撥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71章 憂慮第705章 局勢的突然變化第392章 報復第542章 狂妄的代價(6)第451章 突然而來的變故第232章 曹馳歸順第779章 閃電戰(9)第368章 暗中運作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46章 有容乃大第102章 用人三法第696章 終於立功第151章 巡撫大人來了第253章 暫緩反擊第644章 秦淮河的聚會第337章 新的考驗第914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60章 儒學教授第386章 精細分工第554章 交換的決定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50章 壯士(1)第320章 阿炳爺第674章 矛盾重重(1)第32章 府試案首第667章 二十四旗並立第983章 戰遼河(5)第723章 沙盤演練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786章 單項選擇第375章 皇太極的睿智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138章 設伏第804章 你儂我儂第686章 張獻忠的能力和野心第530章 高陽之戰(3)第95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4)第567章 京城故事(1)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967章 鄭芝龍的“私心”第527章 羣英會(2)第316章 親戚第248章 動手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256章 不幸言中第143章 緊急奏摺第248章 動手第49章 徐州第4章 退婚第543章 狂妄的代價(7)第279章 預料之中第189章 太過分了第458章 洛陽古城第846章 暫時的穩定第447章 一萬對十一萬第403章 桃花運第124章 徐光啓第555章 覈查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105章 恩榮宴第197章 望洋興嘆第245章 安心發展第85章 相互考證第537章 狂妄的代價(1)第379章 議和第272章 老回回第338章 周延儒的要求第366章 拉攏和挑撥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684章 誤判?第895章 朕爲主宰第271章 慘敗第60章 儒學教授第914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977章 多爾袞的勝出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199章 親兵營第243章 暗流第720章 上下不一致第493章 統戰對象第397章 大膽的決定(2)第537章 狂妄的代價(1)第821章 無條件的服從第877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2)第897章 理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