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貿易順差

尤其是崇禎的嘴角微微上揚,閃現出的那一抹笑意,更是讓畢自嚴驚異不定。

經過一年多的推行,大明寶鈔已經在絕大多數地區取代了白銀,作爲百姓日常的支付手段,更是朝廷諸多政策的紐帶,聯繫着許多的重要決策。

難以想象,一旦大明寶鈔的紙幣政策爲之崩潰,那將是什麼樣的後果?

此刻,想到這些的畢自嚴,心存疑惑之下,忍不住地暗自猜測,究竟是爲何,皇上會有這樣的表情,讓他怎麼的寬心,一點也不顧慮寶鈔的因由,隨時都有可能bēng pán?

然而,相比於畢自嚴的疑慮重重,崇禎心裡想得卻是另一件事情。

在這個時代,在現在這個世界之上,沒有人比他“崇禎”更清楚,明朝中後期,尤其是明末的時候,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銀在中國,隨着海上貿易的越來越繁盛,隨着世界各國對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趨之若鶩,大量的白銀涌入中國,使得歐洲各國都產生了恐慌情緒。

深深的擔憂,一旦本國的白銀過少,將會發生難以想象的嚴重後果,國內的民生經濟將會被破壞,商業也會爲之大幅度倒退。

不難想象,歐洲的商品在中國賣不出去,卻要採購大量的生絲、絲織品、天鵝絨、綾絹、綢緞、棉布、麻織品等等,自然而然地,白銀也就只有輸出而沒有輸入,只會越來越少。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可以說,歐洲人開闢了新航路,來往於世界各國,商船停靠五大洲,這一切的一切,反而成就了中國,使得中國成爲了最終的受益者,爲中國的日用消費品獲得了廣闊的國際市場。

畢竟,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使得白銀幾乎沒有外流的可能,近乎於只有輸出,就像是鴉片戰爭之前的清朝,中國對外的貿易。

因此,這也造成了一種現象,中國的巨大貿易順差,換來了大量的白銀涌入,堪稱是勢不可擋!

即便那些歐洲國家,基於白銀的貨幣屬性,幾乎是絕大多數國家的貨幣,因白銀大量的外流,引起的恐慌情緒,不得不xiàn zhì白銀外用額度,西班牙的國王,更是三度下達了敕令,xiàn zhì白銀的外用最大額度,然而,最終卻只是成了一紙空文。

僅此一點,足以說明,明末時期,中國雖然處於戰亂的年代,但在對外的貿易之中,依舊保持着巨大的貿易順差,大量的白銀涌入中國,更是勢不可擋的趨勢!

也就是說,隨着東南海禁的逐漸解開,對外貿易越來越頻繁,大明的白銀儲備,只會越來越多。

這個時候,陷入深思中的崇禎,有一絲明悟,愈發地相信,鄭芝龍歸順大明之時,將福建的災民移民到tái wān島,每人三兩銀子,這件事情是真的,鄭芝龍有絕對那個財力。

大量的白銀涌入,而鄭芝龍又是近乎於東南沿海的海上霸主,即便是均分,落到鄭芝龍手中的白銀,那也是極其驚人的。

何況,鄭芝龍亦商亦盜,不僅僅海上的強盜那麼簡單,還幹着商人的買賣,通過黑市,私下將中國的商品賣給洋人,也能掘取驚人的財富。

否則的話,那次的向tái wān遷移災民,鄭芝龍也不會那麼得闊綽,一次就拿出了幾十萬兩白銀,作爲災民的安家費,以及在島上安家立命的本錢。

“皇上,推行大明寶鈔的政策,真得要放緩嗎?”

不得不說,除了崇禎以外,相對於其他的衙門以及主事的官員,在整個大明的朝堂之上,沒有人比戶部更加體會到大明寶鈔的重要性,所帶來的種種好處,畢自嚴更是深有體會,知道寶鈔的妙用,已經不僅僅是充當貨幣那麼簡單,忍不住地催促了一句,雖然是在詢問,但卻是滿滿的擔心之意。

“不~”

出乎畢自嚴的意料,崇禎的回答,居然是他最想要的答案,而後者慢悠悠地繼續說道:“畢尚書,不用擔心,儘管按照正常的進度,繼續推動和發行寶鈔的應用,爭取在最短的時間裡,完全取代白銀的貨幣作用。”

“至於作爲擔保信用的白銀,雖然大明的白銀產量極低,但是,會有人爲咱們提供的,會有源源不斷的白銀涌入咱們大明,足夠大明使用,作爲儲備。”

這個時候,似乎想到了什麼,崇禎的話語微微一頓,神色也變得鄭重了許多,認真地說道:“畢愛卿,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嚴重,寶鈔的發行,作爲保證金的白銀儲備,並不是像你想象的那般簡單,並不是一對一,而是有着一定的比例。”

“比如說,發行一百兩面額的大明寶鈔,並不一定非要有一百兩的白銀保證金,五十兩就可以,甚至於更少。”

“畢竟,根據目前的狀況,大面積推行寶鈔的地方,除了特殊情況,鮮有大量使用白銀的事情,一般情況下,在大明的許多地方,寶鈔早就取代了白銀的作用,百姓多是用寶鈔買東西,而非是白銀之類的。”

似有所感一般,畢自嚴如被點撥的輕輕點頭,面露深以爲然之色,緊接着附和道:“皇上所言甚是,是臣過濾了。”

“如今之時,隨着朝廷的各個政策推行天下,幾乎斷絕了白銀與黃金作爲貨幣的可能。不然的話,若是使用兩者作爲貨幣,用於支付和買賣,繳納賦稅之時,就要繳納火耗銀。”

“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那些富商巨賈,亦或是勳貴,使用寶鈔的話,不僅可以節省不少的銀子,攜帶起來,也會更加的方便,遠比那些銀票方便的多,有着朝廷作爲擔保,更有信譽。”

“而且,上到富甲一方的權貴與商賈,下到黎民百姓,即便是對金銀有着莫名的崇拜與信任,但家中存儲的現銀現金,也不可能太多,否則的話,只會招賊。”

“所以啊,實際之上,朝廷並不需要太多的白銀儲備,作爲發行寶鈔的保證金,維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就行。”

3

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八)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貞營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八)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二百六十八章 以蒙御蒙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六百一十九章 改得面目全非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四百三十章 輿論壓力第二章 決定(求收藏求推薦)第四百九十九章 賣個人情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軍事演練第三百五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六)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五百二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二百七十七章 機會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四百二十一章 昭然若揭第二百三十二章 熱門話題第五百八十八章 繪製地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繫之處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六百二十九章 摻沙子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六百三十二章 爲大明培養女官?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對立面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銳第四百八十七章 低聲下氣第八十章 化名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二百九十九章 伴君如伴虎第一百九十六章 令人振奮的消息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軍事演練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三百九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九)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二百五十七章 “活體”試驗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五)第五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虛而入的機會第五百九十八章 拿來主義第六百零二章 啓動後手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三十二章 取消兩京制第五百一十四章 庫爾纏的猜測第二百六十七章 孫祖壽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續(上)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無絕對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五)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四百六十六章 郭懷一第一百九十章 沒落的大明海軍第六百一十六章 天人交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出條件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四百六十五章 籌碼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五百一十章 失態的畢自嚴第一百七十五章 監軍的弊處第三百三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個名額第十一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一場豪賭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二百九十三章 馳道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六百二十章 國情不同第三百三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銳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商機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