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

當然,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隨着儒家文化涌入女真族,尤其是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以來,漢家文化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尤其是一些風俗,涉及到統治的一些說法。

因此,受到漢人的習俗影響,女真族,尤其是愛新覺羅氏,也逐漸重視起祖先的墳塋,相信先人的墳墓位置,“居住”環境的好壞,可以影響到後世子孫,給他們帶來好運。

也就是說,祖墳的風水好壞,關係到以後的發展。

但是,後金還沒有迷信到那種程度,真的就相信,祖先“睡”的地方,將會決定未來的走向。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女真族只是將風水一說,當成了一種精神寄託,不甘於漢人之後,但在本質上,對於這種說法,莫說是雅希禪,就是庫爾纏自己,恐怕也不是很相信,更像是一種心裡慰藉,一種自我安慰,希望事情沒有那種糟糕。

這一刻,兩人的內心都很沉重,有着莫名的壓抑感,實在是,庫爾纏和雅希禪的心裡都很清楚,即便是後金渡過這次的難關,可以應對多方之敵;即便皇太極的改國號和改族稱順利進行,能夠緩和漢人對女真人的不好印象,但以後的情形,也是不容樂觀。

蒙古族中的盟友越來越少,不是倒向林丹汗,臨陣倒戈,就是爲其所吞併,或者是投奔以兀魯特部落爲首的科爾沁部,亦或是歸順大明,未來的滿清處境都是不容樂觀。

尤其是,一旦東北的形勢完全穩定下來,形成四方格局之態,其中又以大明最強,滿清的情形只會越來越不妙,成爲一個偏安一隅的微末小國。

東臨鯨海(日本海),南面與大明的遼東接壤,東南是朝鮮,西面是科爾沁部落,西南是林丹汗的察哈爾部,北方是茫茫蠻荒之地,天氣極其惡略,再加上女真族本身的人口數量過少,實在讓人想不出,未來的滿清,發展的方向在哪裡?

前途堪憂啊~!

一時間,想到這些的庫爾纏和雅希禪,有一些迷茫了,深深地知道,只要東北的局勢沒有重大變化,東西兩面都是交好大明的勢力,滿清終將沉淪,再次成爲大明的疆域之一。

也就是說,在不遠的將來,奴兒干都司將會再次重現~!

文華殿....

傍晚之時,晚霞嫋嫋,將大殿裡映照地一片通紅,而崇禎依舊是端坐於上放,而下方站着的卻是盧象升,後者滿臉的疑惑之色,尤其是崇禎拋出的一個問題,愈發使得他很是不解,有一些摸不着頭。

“象升,朕準備廢除遼東的衛所制,實行和關內一樣的郡縣制,你覺得如何?”

儘管心中疑惑,但聞聽此言,盧象升還是心中一驚,面露難以置信之色,有一些呆呆地看着崇禎,轉瞬又恢復了正常,沉聲迴應道:“皇上,臣以爲,如果邊疆也推行郡縣制,而廢除衛所制的話,實在有一些不妥。”

“這樣做的話,雖然能夠提高地方的自給自足能力,降低軍隊對關內的過於依賴,朝廷的財政壓力也能少許多,但同時,也削弱了邊境的軍事化管理,相應的總體作戰能力。”

“如若再有外敵大舉進犯,邊軍的阻攔能力,勢必會有所大幅度的降低,無法像過去那般,衛所之間,形成聯防機制,無法快速地進行軍事化部屬。”

“因此,臣覺得,可以暫時保留衛所制,同時推行郡縣制,兩者並舉,吸取各自的優點,從而加固朝廷的邊防能力,等到邊防完全穩定之後,再考慮裁撤衛所的問題。”

顯然,崇禎早就有所預料,盧象升會有類似的回答,等到對方說完之後,再次問道:“可是,象升,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是這樣的話,在遼東同時推行兩種制度,勢必會造成衙門過多,職權的交織與重疊過於嚴重?”

“如此一來,先不說造成巨大的浪費,朝廷在遼東的財政開支將會大幅度增加,用於各種俸祿撥付,單單是各個衙門的辦事效率,由於職務的重疊性,也會是極低。”

“因此,你的這種提議,看似汲取了兩種制度的優點,卻也使得遼東地方衙門的辦事效率降低,各個機構種類繁雜過多,事情反而不美。”

有着地方的治理經驗,當過大名府的知府,盧象升又豈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兩種制度的並存,勢必會導致一些機構的職能重疊,沒有必要存在,顯然,盧象升提出這樣的建議,有着試探之意,對於崇禎的這番話,自然而然地,反應也很平靜。

“皇上,如果這樣的話,裁撤衛所制,實行郡縣制,勢必要將那些衛所軍納入城防營之中,接受州府縣的官員轄制,這樣一來,恐怕會引起一些邊境將領的牴觸情緒。”

“像那些實行衛所制的邊境地區,或者是東南之地,或是整個北方邊境,亦或是西南邊陲,雖無大的戰事發生,如果貿然撤銷衛所制,恐怕會引起邊防的動盪,給敵人以可趁之機,騷擾邊境。”

“而且,裁撤衛所制,乃是一個浩大的軍事改革工程,若無詳細的計劃,若無足夠的人力、無力和財力,恐怕所有努力將會功虧一簣,付諸流水。”

......

在盧象升滔滔不絕的時候,崇禎想得卻是另一件事情,裁撤衛所制,只是他的意圖的第一步,真正的目的所在,就是將軍事與行政完全切割開來,成爲兩個獨立的存在,互不干涉。

也就是像後世的那般,軍隊只負責防禦,更加的純粹,或者對外戰爭,武將不得干涉地方的行政,只聽命於最高長官,高官,相應地,地方的官員也沒有軍權。

自然,如果真得這樣做的話,進行軍事改革,皇帝當然兼任高官,也就是古時候的太尉,明清沒有這樣的官職。

換而言之,未來的大明朝廷,在崇禎的改革計劃裡,不管是總督,還是巡撫,權力都將得到極大的xiàn zhì,要麼是地方的官員,要麼就是統帥軍隊的將領,而非是兼而有之。

從後世的各個國家的情況來看,之所以國家穩定,鮮有出現內亂,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在於,軍政的完全隔離,互不干涉,而又互相掣肘與監視。9

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第三十一章 勢大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氣魄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二百七十七章 機會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八)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五百六十八章 聚變第三百八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繫之處第二百四十一章 貨幣戰爭(六)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一百零六章 丘兆麟的重要性(三更)第六百一十九章 改得面目全非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雙收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三百四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錢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應求第五百一十章 失態的畢自嚴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四百一十三章 真實意圖第六百三十章 無形的氣機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摻沙子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興有望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簡陋的互市之所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三百八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八)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第二百六十六章 簡陋的互市之所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五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六十三章 蒼白的安撫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五百二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十)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倆(一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六)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薦)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爲合適的處理方式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二百零三章 恩威並施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現第三百二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第一百四十章 格外的平靜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氣魄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六百二十章 國情不同第三百零一章 勝者王侯,敗者寇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六十四章 被束縛的兩大特務機構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五百四十一章 配合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四百八十章 真正的漁翁得利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八十七章 可以!第五百零五章 人爲刀俎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十七章 兩成佣金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軍的一大弊端第一百一十章 醞釀陰謀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六百零五章 第一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