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難題

呼——

孫祖壽暗暗長鬆了一口氣,以此平復內心的起伏的情緒,沒有了後顧之憂,不在擔心種痘無效的問題,心情也就隨之輕鬆了許多,臉上漾出一股淡淡的好奇之色的同時,有一些突兀地問道:“田國丈,鞏駙馬,眼看着互市就要開始了,感染天花的蒙古人也是越來越多,你們準備怎麼賣出那些藥草啊?”

此時,英國公張維賢也幡然醒悟了過來,神情的變化也是差不多,緊跟着問道:“是啊~皇上之所以賣出一部分藥草,就是爲了穩住蒙古人,不至於讓他們將天花帶入關內,四處傳播。若是價錢過高的話,恐怕許多蒙古人都買不起,皇上的這一目的很可能就會大打折扣。”

“若是將價錢定的太低,一來,朝廷存儲的藥草,恐怕根本就不夠,何況,咱們也要留一些,防患於未然,做兩手準備;二來嘛,藥價太低,恐怕根本就收不回本錢。”

“呵呵....兩位大人所言甚是,多謝關心!”

田弘遇大笑一聲,顯得是那麼的自信而從容,沒有一點擔心的樣子,弄得張維賢和孫祖壽爲之一愣,滿頭的霧水,不等他們反應過來,說些什麼,進而補充道:“兩位大人,儘管放心,關於這個問題,皇上早就有了交代,在收回成本的基礎之上,還要有所獲利的同時,雖不能保證每個蒙古人都有藥草,卻能保障感染天花的蒙古人有藥可吃,及時地遏制天花的蔓延,防止這一瘟疫再傳播下去。”

瞬時間,除了鞏永固以外,張維賢和孫祖壽的神情都發生了變化,臉上那是滿滿的好奇與疑惑,暗暗猜測,就是怎樣的方法,可以解決這麼一個大難題?

畢竟,由於種種的原因,蒙古人的富人並不多,再加上有着半奴隸社會的性質,許多人並沒有什麼私產,不管是放牧的那些牲畜,還是那些放牧人,都是頭人或者部落首領的個人私產。

因此,若是感染了天花,更多的可能是被拋棄,那些“奴隸主”不可能浪費太多的錢財,去爲奴隸治病。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兩人還未來得及深想,猜測什麼,田弘遇就已經給了他們準確的答案。

“皇上說了,那些藥材的藥價,還是按照正常的市價走,進行定價,那些有錢的蒙古人自不必說,至於那些沒錢的蒙古人,卻是有着兩種解決方案,一是,以他們的牛馬羊等牲畜抵扣;二嘛,那就更簡單了,只要充當苦力兩三年,到關內幹活,用勞力還錢,期滿之後,自可以任意去留......”

這個時候,聽着田弘遇的講述,兩人暗歎崇禎的好算計之時,有着商人的精明,不管是什麼時候,都能夠想到賺錢,將利益最大化。

毫無疑問,這種近乎於趁火打劫的交易方式,獲取的利潤最爲豐厚,相應的勞力也最爲廉價,同時,那些短期mài shēn的蒙古人,獲救之後,還會滿懷感激。

畢竟,相比而言,活着最爲重要,自己的生命最值錢!

同時,心裡有着這番的感慨之時,暗歎崇禎的好算計,衆人不禁又有着新的疑惑油然而生,難道皇上就不怕太多的蒙古人遷入關內,鬧出什麼亂子嗎?

而且,最爲關鍵的是,如今之時,大明各地,尤其是北方,投入了大量的錢糧,雖然正在興修水利,疏浚河道,工程極多,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

然而,相比於漢人的龐大基數,大明有着近兩億的人口,這些工作崗位根本就滿足不了需求,皇上又要這些蒙古人苦力幹什麼?

畢竟,在這種情況下,就算蒙古人的勞力再廉價,但相比於漢人的吃苦耐勞而言,最擅長學習一些東西,幾乎是一學就會,蒙古人就顯得笨拙了許多,總不可能都讓他們放羊牧馬吧?

大量僱傭蒙古人的廉價勞動力,這樣做的話,儘管可以加強蒙古人與漢人的交流,可以間接地削弱蒙古人的威脅,從內部瓦解他們,但並不能夠真正的解決問題,還是存在着非常大的隱患。

畢竟,如果有太多的蒙古人進入關內,聚集在一起,在中原的某個地方生活,那可是很容易出亂子的,這絕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着前車之鑑,巨大的歷史教訓的。

西晉的滅亡,就是因爲過多的遊牧民族內遷,尤其是關中等地,最爲巔峰之時,少數民族的人口占據了總人口的一半左右,這也就爲五胡亂華埋下了禍根。

否則的話,如果沒有人口的優勢,五胡亂華之時,那些胡人又怎敢以漢人爲食?又怎敢大肆滅絕漢人?

可以毫不客氣的講,由於政策的不完善性,毫無節制地內遷北方遊牧民族,那就是一種近乎於愚蠢的行爲,很有可能給華夏民族再次帶來滅頂之災!

因此,自西晉以後,中原的王朝,對於內遷北方遊牧民族的政策,都是極其謹慎而小心,幾乎是避之唯恐不及。

即便是以民風最爲開放的大唐盛世,對於這一點,也是慎之又慎,輕易不會嘗試,內遷北方遊牧民族,充實關內百姓,緩解人口稀少的問題。

有着這樣的歷史教訓,兩人不明白,更多的還是好奇,隨着越來越多的遊牧民族內遷中原,皇上又如何應付這個問題?解決其中暗含的隱患?

五胡亂華的慘痛教訓,熟知這一歷史的那些文官,又怎麼可能坐視不管?又怎麼可能會答應?皇上又怎麼面對他們的諫言?

畢竟,縱觀歷史,縱觀歷朝歷代,大明言官的不怕死,敢於直諫,都是古今罕見的,史上罕有的。

無巧不成書,就在這個時候,在文華殿上面,崇禎就在與兵部尚書霍維華、戶部尚書畢自嚴和商部尚書林宗載討論着這個問題。

“還請皇上三思,前有五胡亂華之鑑,晉朝因其而衰,那些遊牧民族靠不住,萬萬不能將其內遷,根本就無法予以教化,只會禍亂中原,成爲dòng luàn的根源,野性難馴,朝廷很難予以有效的管理......”

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最糟糕的情況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十五章 遙遙跟隨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軍的一大弊端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三百九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九)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面子工程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十一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皇明祖訓沒有那麼大的約束力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二百四十一章 貨幣戰爭(六)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七章 莫名的慶幸之感(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零一章 勝者王侯,敗者寇第十五章 遙遙跟隨第五百一十章 失態的畢自嚴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務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絕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家三兄妹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四百九十八章 架空那些首領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四百零八章 諸多因由第七十六章 皇家軍事學院第三百一十一章 沒有絕對的信任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七十六章 皇家軍事學院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五百九十一章 最糟糕的情況第二百四十章 貨幣戰爭(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第五百六十三章 突然到來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誘人的條件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二百七十六章 敏銳的洞察力第六百三十二章 爲大明培養女官?第五百九十三章 雙喜第六百一十一章 正主來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五百八十章 也有一個條件第三百七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八)第四百零五章 東南沿海商道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六)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九)第三百三十一章 設立商館第六百一十一章 正主來了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二百三十七章 貨幣戰爭(二)第六百三十章 無形的氣機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六十九章 明之滅亡,在其自己第四十一章 扣下茅元儀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協”第一百一十五章 成熟與穩重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三百零一章 勝者王侯,敗者寇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三百四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四百二十二章 膽小的朱由棷第二百六十六章 簡陋的互市之所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二章 決定(求收藏求推薦)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二百八十七章 戰鬥力飆升五倍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八)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九十八章 剎那的共識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五)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最合適的人選第十五章 遙遙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