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

當然,崇禎的心裡也很清楚,再擔心也沒有用,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現在只能看老天爺的了。

畢竟,就算自己大明的主宰,也不可能左右這樣的事情,不可能想讓火車的試運營成功,它就能夠成功,還是要交給那些工程師來做。

“好了,回宮!”

文華殿,崇禎剛剛返回後殿,屁股還未坐熱,順手剛從厚厚一摞的奏摺中抽過一本,還未來得及翻看,就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自門外傳來,緊接着,就是冷曉磊快步走了進來。

“皇上,好消息!”

“好消息?”

崇禎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眉頭微微蹙起,隨即舒展開來,眉梢更是輕輕上揚,喃喃般的繼續反問道:“這纔過去沒多久,火車應該還在半途,還未到大名府,所謂的好消息,應該是其他事情吧?”

“皇上英明!”

冷曉磊已經來到了近前,先是恭維了一句,隨後從衣袖裡取出一本奏摺,雙手捧着遞給崇禎的同時,語帶興奮之意,朗聲說道:“皇上,潞王連同其弟寶丰王,聯名上奏,請求朝廷收回藩王稱號和封地!”

聞聽此言,崇禎的面色就是一喜,心中暗歎,果然是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心裡這樣想着的時候,崇禎已經接過了奏摺,迫不及待地就想要展閱一下,想要看其中內容的同時,更是爲了最後的確認,儘管知道冷曉磊還不敢糊弄自己,謊報消息。

忽然間,似乎是想到了什麼,崇禎手上的動作爲之一頓,擡頭再次看向了滿臉笑容的冷曉磊,朗聲說道:“去~曉磊,將周閣老給朕請過來!”

“是,皇上,末將領旨!”

儘管心中疑惑,有一些不解,爲何現在要召周道登前來,一點也不奇怪崇禎對他的極爲客氣,還是連忙答應了一聲,轉身之間,擡腿就往外走,直奔文華殿南院的內閣而去。

“有些意思——”

崇禎很寬就看完了潞王朱常淓的奏摺,一臉的意味深長之色,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容,合上奏摺的那一刻,猶如呢喃一般,忍不住地讚歎了一句,透過窗戶,深邃的眸子更是看向了遠方。

顯然,從這一系列的表現來看,崇禎早就將主意打到了朱常淓的身上,將其作爲自己削藩的下一個對象。

正如朱常淓所分析的那般,崇禎之所以瞄向他的原因有二,正是那兩個,一是老潞王的累累罪行,搞得百姓怨聲載道,陵墓的規格完全超出了一個親王應有的標準,絕對是師出有名。

其二嘛,自然是因爲潞王這一脈和皇室的血脈最爲親近,動起手來,那種震懾效果更強,更能讓天下諸王有那種壓迫感和危機感。

就在崇禎思緒翻飛之時,在冷曉磊的帶領之下,周道登很快就來了,像以往一樣,先是一番的寒暄與客套,再就是賜座,最後纔是主題。

“閣老,對於這件事情,你怎麼看?”

崇禎直視着剛剛看完奏摺的周道登,神色很是鄭重,似乎是覺得自己的問話過於模糊,進而又補充道:“你覺得,對於潞王和寶丰王,朕該如何處理?給他們怎樣的一個待遇?”

顯然,周道登沒有想到,崇禎問得如此直接,問得如此迫切,幾乎沒有留給他多餘的思考時間,因此,周道登也沒有立即作出迴應,而是面有思索之色,短暫地沉默了起來。

片刻之後,略微沉吟了一下,周道登雖然開口了,卻並不是回答崇禎的詢問。

“皇上,恕老臣直言,對於天下諸王,您有一些過於苛刻了,幾乎到了十分嚴厲的地步,是歷朝歷代所沒有的。”

崇禎的眉頭微蹙,隨即舒展了開來,出於君臣的一種默契,並未插話,而是平靜地看着周道登,他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場白,對方後面還有話。

“像蜀王、秦王、唐王等藩王,屬於皇族極爲偏遠的分支血脈,皇上這樣嚴厲的苛責,尚還能理解。可是,像福王、瑞王等人,都是聖上的親叔叔,若還這樣苛責的話,就顯得有一些不近人情了。”

似乎是看穿了崇禎的心思,心裡想得什麼,想要反駁的理由,就是在這個時候,周道登忽然轉移了話風。

“當然,像福王這樣的藩王,禍害一方,爲禍百姓無數,使得百姓怨聲載道,那樣處置的話,並無不可,確實可以讓人拍手稱快,一正天下風氣,震懾其他藩王。”

“可是,福王世子雖有一些罪責,卻也不至於被剝奪爵位,以及那些福王子嗣,更不該深受福王連累,應該予以他們寬大處理,從而彰顯聖上對皇上的寬大之心,那份血脈親情。”

聽到這裡,崇禎終於有一些不耐煩了,對於周道登的這種說法,持有了這種觀點,心裡越來越牴觸,不僅是因爲,從靈魂上來講,他並不能算是朱家人;

主要還有就是,“崇禎”的個人遭遇,就是被一羣叔伯之類的所謂親人害死。

更何況,有着後世歷史學家的靈魂印記,崇禎更加的知道,明末農民起義之時,天下到處都是亂軍之際,這些所謂的“皇室宗親”,天下諸王,沒有一個伸出援助之手的。

面對朝廷的財政拮据,軍餉都發不出來,那些富得流油的天下諸王,沒有一個慷慨解囊,幫助朝廷渡過難關,任憑那些糧食黴爛在倉裡,就不肯拿出來,一解朝廷燃眉之急。

因此,對於周道登的這套說辭,崇禎很是不感冒,頗爲的不以爲然。

然而,就好像沒有察覺到崇禎的神情波動一般,對於自己的言論嗤之以鼻,周道登的面色如常,依舊在侃侃而談,述說自己的觀點。

“所以,老臣覺得,就算是要削藩,要懲治天下的藩王,那些皇室宗親,朝廷完全可以採用更加柔和的手段,更加平和的懲治措施,就拿潞王和寶丰王來講,鑑於兩者的良好主動態度,王府可以收,封地也可以收,但完全可以保持爵位,成爲一個徒有虛名的親王......”

漸漸地,崇禎的神色變得平和了起來,更是眼前一亮,猶如呢喃一般,近乎於是在一字一頓,複述了“徒有其名”四個字,腦海裡一抹靈光閃過。

與此同時,崇禎對於周道登的觀點那種牴觸心理也隨之消失不見,輕撫下巴間,不時地輕輕點頭,以示贊同之意。

對於那些不是罪大惡極的藩王,如果只是保留爵位,徒有其名,沒有任何的親王待遇,崇禎還是能夠接受的,畢竟,對於朝廷而言,並沒有任何的實際損失,只是爵位變得有一些氾濫而已。

第四百零八章 諸多因由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四百零八章 諸多因由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癒天花的藥方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一百八十三章 積分制比武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國公第一百七十五章 監軍的弊處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五百三十六章 煙鬼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癒天花的藥方第七十六章 皇家軍事學院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六百零二章 啓動後手第四百二十七章 兩百萬兩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五百六十八章 聚變第二百五十八章 沒有一點負罪感第一百九十七章 早有圖謀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貞營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四百八十七章 低聲下氣第七十九章 荒蕪的良田第五百八十五章 決心第四百四十六章 沸騰了起來第六百二十四章 狠辣勁兒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二百零零章 沒有後路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四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收藏求推薦)第四百三十章 輿論壓力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務第四百七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九十一章 最糟糕的情況第一百四十章 格外的平靜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軍的一大弊端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倆(一更)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五百九十二章 兩碼事兒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六百一十九章 改得面目全非第三百八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八)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張彝憲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六十四章 被束縛的兩大特務機構第九十三章 東南捷報第二百零一章 援軍到來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五百六十章 流言滿天飛第三百三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簡陋的互市之所第六百二十一章 牴觸與親近第三百零四章 暗流涌動第六十九章 明之滅亡,在其自己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三百八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第六十章 喜訊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四十三章 立軍威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二百零一章 援軍到來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二百零三章 恩威並施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七十五章 武科開試第五百二十六章 遲則生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物極必反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化之策第二百五十七章 “活體”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