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十面張網

劉之綸和方正化率領人馬回京後得到了厚賜,劉之綸高升禮部尚書兼職文淵閣大學士入閣了。

兵部尚書一職委任給了崇禎無比欣賞的楊嗣昌,這一次不是虛銜而是實授。

因爲崇禎跟楊嗣昌討論當前局勢之時,楊嗣昌奏對“四正六隅、十面張網。”

四正六隅是以陝西、河南、湖廣、江北爲四正,這裡的江北跟後世不同,是指中都鳳陽北,四位巡撫責任到人負責進剿。

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爲六隅,這裡的江南乃是中都鳳陽南,沒有過大江,負責這六個地方的巡撫以守好轄區爲第一任務,在做得到的情況下協剿。

四個主攻、六個主守加起來正好是十個巡撫協同作戰,是謂十面之網。

三邊總督洪承疇、五省總制盧象升兩位能打的封疆大吏隨賊所向,專司征討,中心思想是將流動作戰的農民軍堵截幷包圍,然後加以消滅。

這個辦法一經楊嗣昌提出,崇禎當即便拍板同意了楊嗣昌的這個計劃,拉着他的手感嘆道:“朕用卿恨晚矣!”

於是乎,楊嗣昌上奏崇禎,想要完成四面張網圍追堵截流寇的大計劃,還得增兵十四萬,加餉二百八十萬兩。

崇禎就是個頭腦容易發熱的年輕人,他信任誰那是真掏心窩子,認爲楊嗣昌才幹堪比黃漢,就不遺餘力進行扶持,當場答應了加派剿餉,沒幾天就下旨安排實施。

大明全境“因糧均賦”,每畝加派米六合,以每石折銀八錢徵解,另每畝又加徵銀一分四釐九絲,田賦加派達三百三十萬兩。

楊嗣昌有才華嗎?他的執政措施正確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楊嗣昌不足以使得大明擺脫內憂外患走向中興,連穩住局勢都夠嗆。

他的才能太具備侷限性,因爲是官僚世家出身,楊嗣昌從小錦衣玉食,眼睛裡瞧不見升斗小民。

他根本沒有意識到流寇之所以屢剿不止的根本問題是農民活不下去了。

他提出增加剿餉,短期內大明增加了兵馬錢糧能夠打好幾仗,如同垂死之人打了一針嗎啡,可以使得幾個月內貌似形勢一片大好。

過了藥效後,大明過不下去的農民會更加多,納稅人大批逃亡,大明稅賦大量減少會更加虛弱。

大明財政要收到手剿餉加派的三百三十萬兩白銀,地方官府不加收雙倍以上根本無法完成這個任務,大地主、達官貴人不買賬,加稅會分攤到已經難以爲繼的自耕農手中。

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更多青壯年鋌而走險殺官造反,流寇接下來會更加壯大。

還有一條也很重要,楊嗣昌此人不識人,更加談不上知人善用,他居然舉薦大忽悠熊文燦取代皇帝已經不信任的盧象升爲五省總督。

能打有擔當的盧象升被明升暗降,當上了雲南承宣布政使司從二品左布政使,沒幾日就遠赴大西南任職。

承宣佈政使絕對是個文官,掌管一省的財政、民政,由此可見崇禎極度不滿盧象升對待唐王的態度,再也不肯他領兵。

把盧象升放去雲南擔任地方官也是因爲鎮守雲南的沐家對大明忠心耿耿,徵南將軍黔國公沐天波麾下有精兵猛將。

中都、河南戰場將要換上的剿寇主將之一是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吹牛者熊文燦。

此舉真是害人害己,害己乃是因爲熊文燦主撫,跟楊嗣昌對待流寇要強硬,寧可殺錯覺不放過的方略背道而馳。

楊嗣昌不相信流寇,一定要殺之而後快,原因是當時擔任總督陝西三邊軍務的老爹楊鶴採取“招撫爲主、追剿爲輔。”的策略以失敗告終。

流寇都是混賬王八蛋,他們欺負老實人,在被官軍打得難以爲繼之時騙取楊鶴信任接受招撫,恢復元氣後又紛紛揭竿而起,使得楊鶴因爲圍剿流寇不力,被崇禎下獄論死。

老爹的前車之鑑,楊嗣昌豈肯重蹈覆轍?對付流寇就是一個字“殺!”。

然而他不會用人,推薦的第一大員熊文燦就跟他唱反調。

歷史上直接的惡果就是張獻忠得到了喘息之機,降而復叛,使得直接十面張網計劃付之東流,使得熊文燦因此被朝廷緝拿下獄最後殺頭。

用人應當如履薄冰,知人善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崇禎被袁崇煥忽悠委以重任就是害人害己,楊嗣昌在大明最重要的節點舉薦大忽悠熊文燦擔任五省總制,害人害己還誤國誤民。

楊嗣昌接下來還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重用左良玉給予了“平賊將軍”頭銜,使得左良玉在幾十、上百總兵官中脫穎而出,成爲了大明僅有的八個掛將軍印的總兵官之一。

左良玉有多壞衆所周知,彈劾他的摺子多不勝數。

不識人的楊嗣昌根本漠視左良玉殺良冒功、燒殺搶掠乾的壞事比流寇還要多,委以重任。

而歷史上,就在十面張網的關鍵時刻,左良玉收受賄賂故意放跑了張獻忠,導致楊嗣昌苦心經營的十面張網計劃功虧一簣。

這纔有了以後的張獻忠奇襲襄陽,使得心力交瘁的楊嗣昌又驚又氣死於任上,這又是用錯人害人害己的經典案例。

總而言之,現如今的大明有“紅旗軍”接管了山西、宣大四百餘萬饑民,京畿之地沒有被建奴再次禍害,大明朝廷的日子比歷史上好了許多。

只不過因爲缺席了孫傳庭,高迎祥和他的主力還在,這彪鐵甲騎兵的奔襲能力遠強於內地明軍。

直接導致襄陽、南陽過早的被流寇鑽了空子,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纔等等得到了大量錢糧、武器、金銀財寶和十幾萬體力不錯的青壯年。

流寇的實力遠強於歷史,現在正兵分四路攻城略地,張獻忠再次越過大別山地區往中都突進,已經接近到了揚州西一百餘里的儀真縣。

故土難離的高迎祥又率領主力進入陝西,一直打到漢中現在正在往川北挺進,意圖禍害天府之國。

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險地第六百零六章:分兵定所向第四百零六章:毛承祿第七百二十一章:安有人在第三百一十九章:北上第四百一十一章:氣餒了第五百九十三章:同室操戈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第六百一十九章: 歸師勿掩第三百四十八章:不等不靠第四百八十三章:鋤奸去惡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援軍第二百八十章:燧發槍第五百七十六章:感動崇禎第七百八十一章:體面的投降第四百零九章:弱肉強食第八百六十四章:趕盡殺絕第七百三十三章:無賴精神第六百二十一章:亢奮第二百六十七章:征服與掠奪第五百八十四章:敗北第五百一十八章:營嘯第八百零九章:崇禎十一年第八百二十六章:廝殺一番第四百八十七章:微服私訪第九百一十四章:召喚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譁然第七百一十二章:窩囊廢第六百六十四章:大行天下第三百九十章:控制寧遠第四百零八章:海上獵場第八百五十七章:一舉拿下瀋陽第六百六十二章:雁門關第五百五十一章:殺奔荊州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見天日第四十三章:以戰養戰第七百四十四章:鄭芝龍第七百四十八章:實業興國第二百三十六章:巍然不動第五百四十章:一針見血第五百二十一章:罪莫大焉第八十六章:帥第四百五十五章:燕北大捷第六百七十六章:膽寒第七百九十二章:徵西將軍第八十六章:帥第二百零一章: 滲透第二百二十六章:生死攸關第五十一章:先聲奪人第七百零二章:忍氣吞聲第四百六十八章:皇帝的臉面第六百一十九章: 歸師勿掩第一百零五章:投名狀第四百五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八百六十五章:海西四部第九百章:三叩九拜第七十三章: 分麾下炙第二十七章:遇敵第六百零六章:分兵定所向第九百二十五章: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第三百一十一章:憂思鬱難排第三百七十七章:無往而不利第四百六十六章:夜奪登州城第五百五十三章:江心洲第六百八十七章:大決戰第二百二十一章:草原廣闊第八百零五章:功虧一簣第二百六十八章:好爲人師第四百七十五章:囚籠戰術第六百三十九章: 沐猴而冠第八百七十五章: 男兒應是重危行第八百七十二章:壓寨相公第七百二十三章:排兵佈陣第六百二十六章:連搶帶賺第七百五十八章:遼海繁忙第二百零六章:爲人民服務第四百八十二章:權衡、制衡第五十七章: 遵化大捷第五百三十五章: 權衡第五百零一章:出工不出力第二百零八章:貴人來第七百四十二章:誤會第一百九十三章:豐收在望第二百三十七章:以血還血第九百二十四章:禪讓第一百一十五章:一個蘿蔔一個坑第九百四十五章:整編錦衣衛第六百一十三章:一鬨而散第六十五章: 打哭了第四百四十五章:五搶行動第四百九十五章:寧死不從賊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譁然第七百三十一章:心有餘悸第五百一十四章:人善被人欺第一百四十五章:拼爹第一百九十一章:一聲嘆息第七百七十四章:聽天由命第八百五十九章:利國利民第五百一十二章:好快刀!第四百一十四章:烏德沃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