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勢大難制

黃漢決定在沒有徹底打敗建奴的情況下,暫時不考慮發動主力進行剿寇。

在做不到全部依仗“紅旗軍”將士們對流寇形成圍殲的情況下,不在黃河沿線跟流寇進行城池保衛戰。

爲何要強調全部依仗“紅旗軍”圍殲流寇?

那是因爲歷史經驗告訴黃漢,太多明軍將領有養寇自重的嫌疑。

他們極有可能在關鍵時刻放水導致流寇生力軍逃之夭夭,直接導致辛辛苦苦佈置的彌天大網毀於一旦。

因此必須等完成五年平遼後,才能夠集中優勢兵力徹底解決流寇問題,現在只能採取守穩一地保一方平安,導致漢民族人口損失儘可能減少的情況作部署。

這裡當然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在黃漢承包了五年平遼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流寇禍害大明,導致朝廷不斷加派稅賦引得更多連鎖反應,威逼崇禎讓權有可能嗎?

在崇禎死抱着皇權不撒手的情況下,如果大明海清河晏,黃漢還有機會玩顏色革命推翻“朱明”建立“黃漢”?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黃漢發展到這一步不僅僅擁有了幾十萬麾下,幾百萬軍民,還有“謹慎曉鑫”四個兒子和閨女川川。

這時就不得不爲了體系內軍民和自己的親人謀劃,也得對得起忠心耿耿追隨自己的文官武將。

很明顯做大明的臣子是做不下去了,即便自己真選擇忠於大明也無濟於事,誰信啊?

崇禎皇帝肯定不會相信!他只會相信一個沒有兵權,能夠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黃漢,不可能相信擁有千軍萬馬足以滅了大明的徵虜大將軍。

走到這一步,唯有一直向前,想做個富家翁不問政治過着錦衣玉食的日子了此一生,沒有這樣的可能性,那是自廢武功,純粹找死。

不僅僅是自己找死,還會拉上父親、三個兄弟、兩個妹夫、四個兒子,如今徐妙茹也懷上了,如果生下兒子,那就是五個。

一個現代人的靈魂,自然具備自己的命運自己主宰的覺悟。

沒有條件還要創造條件,如今具備這樣的條件不去爭取簡直是暴殄天物,黃漢不僅僅預謀迫使崇禎失去皇權,也已經在謀劃以最少的傷亡取代“朱明”建立“黃漢”。

和平演變改朝換代不是做不到,比如武則天取代大唐建立大周,王莽篡漢建立“新”朝,他們都成功了,只不過因爲後勁不足最後失敗。

黃漢自信滿滿,八幾年不遺餘力教書育人,接收新學教育忠於自己的知識青年幾萬十幾萬,手裡有如臂使指的“紅旗軍”。

只要和平演變獲得成功,黃漢就不可能讓新政執行不下去,只要在“黃漢”新朝新氣象下百廢俱興,老百姓日子蒸蒸日上,江山社稷就是鐵打的,誰也奪不走。

張獻忠、羅汝纔等撤離南陽後又鑽入大別山,沒幾天躥出湖廣與號稱革左王營的左金王、革裡眼合兵一處。

賊兵一時間連營百里勢大難制,瞬間拿下潛山縣城殺率領軍民進行抵抗的知縣趙士彥直逼安慶。

由於在襄陽留下了人馬,剛剛回到安慶的“紅旗軍”正兵沒多少,還好周邊的老百姓信任“紅旗軍”不肯從賊。

裴元武及時組織了一萬五千鄉勇配合堅守屯墾區。

安慶有“紅旗軍”衛所軍三個千戶、再有三個把總步兵外加一個把總騎兵的正兵,接近兩萬人開拔到了屯墾區邊緣準備跟獻賊部硬碰硬。

張獻忠這小子識字,這段時間繳獲了不少大明邸報和“紅旗日報”,知道當下的“紅旗軍”如日中天,連建奴都想着向徵虜大將軍稱臣就可見一斑。

他自認爲集中所有的人馬跟來迎戰的“紅旗軍”幹一場未必就會輸了。

但是可以預見打贏了也一定會傷筋動骨,還有一點很重要,如果一戰真殺了成百上千的“紅旗軍”,徵虜大將軍豈肯善罷甘休?

“紅旗軍”人馬多達幾十萬,主力在遼東跟建奴幹仗,內地只有爲數不多的偏師衆所周知。

要是徵虜大將軍得知被他張獻忠打掉了不少人馬勃然大怒,放着建奴不去打,專門來尋他老張報仇雪恨就麻煩大了。

這個王八蛋很光棍,他還讓麾下的狗頭軍師給裴元武寫了信,言辭鑿鑿“紅旗軍”跟明軍不是一回事,明軍燒殺搶掠專門欺負老百姓,義軍一定殺之而後快。

“紅旗軍”餓死也不搶掠老百姓,每到一地就會安定一方,咱們義軍敬佩這樣的仁義之師,不會行不義之事,絕不跟“紅旗軍”交鋒,立刻離開安慶往別處殺官造反去。

張獻忠派出的信使一路上還大張旗鼓向老百姓宣傳義軍不肯跟“紅旗軍”爲敵的原因,得到了不少老百姓的讚許。

接到書信的裴元武哭笑不得,什麼狗屁“義軍”,一羣血債累累的流寇而已,可是連流寇都知道耍離間計了,真是見了鬼。

流寇人馬太多了,裴元武也僅僅能夠守土,帶着兩萬人追擊根本不現實,首先一萬五千三天一練的鄉勇民壯就不見得肯隨軍作戰。

他們之所以肯拿起武器對抗流寇,是因爲擔心自家五十畝田地被流寇禍害沒了收成有使得一大家子走上餓着肚子流亡的老路。

鄉勇沒有兼濟天下的覺悟,得知流寇給了“紅旗軍”面子主動撤退後一個個歡呼雀躍,也慶幸用不着爲了保衛家園跟流寇拼命。

如果此時裴元武下令越過安慶府地界追擊,士氣恐怕會一落千丈,甚至於有些鄉勇還會埋怨主將不懂得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流寇給了“紅旗軍”足夠的尊重,言明不跟“紅旗軍”爲敵,坦言殺官造反的原因乃是官逼民反。

人家都退避三舍,如果還不依不饒就沒意思了,裴元武只能選擇坐看流寇往東而去。

他把張獻忠的書信連同自己的書面報告派遣信使呈送徵虜大將軍,請示以後面對流寇的離間該如何應對。

黃漢遠在漢城,如今的通訊無法快捷,以“紅旗軍”體系的效率,裴元武接到徵虜大將軍的回覆也得十天之後。

第九百三十四章:臺灣島納入版圖第三百八十九章:沸沸揚揚第六百一十七章:三年不殺第六百六十一章:聲西擊東第八十二章:廣渠門第二百六十章:掐時間第七百五十四章:形勢一片大好第十五章:戰馬第一百二十三章:南門有活路第五百二十七章:滅了朝鮮第五百二十章:何以爲報第二百四十章:追殺卓爾畢第八百五十七章:一舉拿下瀋陽第二百六十一章:說走咱就走第六百五十二章:朔州城第一百零六章:抓舌頭第五十一章:先聲奪人第六百七十章:陽方堡第六百六十八章:人馬越打越多第七百章:束手就擒第九百四十六章:人盡其才第一百章:步步爲營第八百四十一章:心如止水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禎痛哭第三百四十章:挨天譴第九百一十九章:最漫長的一夜第五百七十四章:封閉內三關第一百二十二章:假戲真做第四百三十五章:拉出去見見血第二百零八章:貴人來第三百八十一章: 東平侯第四百九十七章:雲山霧罩第四百一十四章:烏德沃特號第五百一十五章:流寇大爆發第五百二十章:何以爲報第一百五十二章:殺祖大樂第三百四十八章:不等不靠第六百三十五章:要挾朝廷第一百三十三章:點將第三百二十七章: 鳳凰堡第三百二十七章: 鳳凰堡第七百九十一章:狗咬多鐸第七百九十九章:窮兇極惡第一百四十六章:出風頭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廣渠門第二百二十八章:韃子第五百九十五章:歸來第四百九十七章:雲山霧罩第二百八十五章:弗朗機教官第六百一十二章:兵丁鬧餉第五百七十一章:京師再次戒嚴第四百一十三章:施大瑄第八十六章:帥第八百九十一章:暗藏殺機第八百五十一章:迫在眉睫第四十八章: 奔襲第四百四十八章:征途第五百零九章:餓殍枕藉第九百一十二章:放手一搏第一百八十六章:躺着中槍第一百八十二章:推廣第五百二十三章:至死不渝第四百九十三章:幻想第九百三十二章:廣左福地第五百三十九章:大事第五百八十章:騎兵奔襲第八百九十一章:暗藏殺機第五十四章:坐地分贓第五十八章:皇帝長了面子第一百四十八章:打祖可法第五百二十四章:忠義堡第一百九十六章:莫以惡小而爲之第八百七十章:傷筋動骨第九百一十三章:人比人氣死人第三百零五章:復州攻防戰第二百六十四章:陰霾散去第二百七十章:飽以老拳第八百零一章:暗自提防第四百一十七章:對轟第一百四十三章:捨我其誰第五百七十四章:封閉內三關第四百四十九章:煙塵第二百九十五章:互相支持第二十八章:襲擊第一百二十八章:圈套第二百一十一章:佳期如夢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懷鬼胎第四百四十三章:戰死沙場第五百九十二章:守望相助第二百一十二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五百九十一章:義州燃起戰火第六十四章: 破網第二百六十三章:神佛庇佑第一百七十八章:拷餉第四百二十三章:旅順號第二百四十四章:屈人之兵第三百四十五章:鷹巢墩第八百五十五章:垂拱而治第五百三十六章:狗第三百九十六章:“官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