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葫蘆案

一番長談,陳越把自己的治國構思向坤興公主和盤托出,坤興公主由一開始的迷惑變得目光漸漸清澈了起來。

“總而言之,大明要想真正中興,不是剿滅了流賊、驅逐了滿清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真正的國富軍強,而不是現在國家貧困百姓更加困苦不堪。然而土地財富總是有限,士紳們佔得多了,百姓們佔得就少,所以士紳一體納糧也是必然。

不過現在大明內憂外患,不得不暫時安撫他們,不得不虛與委蛇。”陳越嘆道。

坤興公主點點頭:“沒關係的,慢慢來就是,咱們都還年輕。”

“可是有件事情我想請你諒解,便是鄭家之事。

韓贊周已經交代,是他把三皇子的事情泄露給鄭家,導致三皇子被殺,所以鄭家已經犯下了十惡不赦之罪,可是公主你也知道,現在的鄭家盤踞在福建省,鄭芝龍又是福建總兵,手中軍隊十多萬,戰船上千艘,勢力龐大的很。

若是公佈了三皇子被害的真正原因,肯定會逼反鄭家。

鄭家雄踞東南,水軍強悍,想平叛並非容易的事。鄭芝龍本就是海盜出身,若是其帶着手下揚帆出海,再次爲盜襲擾我大明海岸,其麻煩不亞於西賊之亂。

所以我想密不公開三皇子的死因,把這一切都歸在滿躂頭上,還請公主你能諒解。”

對坤興公主來說,最恨得當然是害死她弟弟導致父皇中風的人,韓贊周是一個,而直接害死三皇子的卻是鄭家,陳越不希望她產生誤會。

坤興公主卻很冷靜,“阿越你準備怎麼辦?”

“在陛下中風之前,韓贊周曾誣陷李國輔勾結滿躂害了三皇子,咱們便按照韓贊周的說法,把罪名推在滿躂身上,然後公佈天下,如此鄭家便和殺害三皇子的事情無關。

而鄭芝豹出兵與我交戰本來就是奉史可法的命令,現在我既然和史可法和解,沒必要再針對鄭芝豹,所以過上幾日便把鄭芝豹等人釋放掉,鄭芝龍自然不會懷疑。

雖然我和鄭芝龍有些過節,那不過是海貿生意上的競爭,沒到你死我活的程度,現在我已經封王,和你的關係有天下皆知,鄭芝龍必然不敢再和我爲敵,多半會想法和解化解掉過去的恩怨。

等到恰當的時機,我會以朝廷的名義,召集天下所有總兵進京述職,到那時再趁機把鄭芝龍拿下,然後以大軍攻打福建,徹底摧毀鄭家,爲三皇子報仇!”陳越把自己的計劃向坤興公主合盤托出。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一些時間本宮還等得起!”坤興公主點點頭,同意了陳越的計劃。

......

翌日,史可法向監國公主啓奏,說眼下內閣只剩下他一人,請求監國公主同意,補幾個閣臣好協助自己處理政務。經歷了唐王之亂,閣老王鐸心灰意冷害怕受到牽連,已經上奏請求致仕,坤興公主見王鐸堅持便同意了其致仕的請求。

而次輔錢謙益因唐王之事,自感有罪,便止足家中,上疏請朝廷查明己過。而史可法的意思錢謙益有功無罪,理應繼續入閣理事。

監國公主准奏,派人去請錢謙益回內閣,同時同意了史可法再推選幾位閣臣的請求。

按照朝廷慣例,入閣大學士推舉必須有一名三品以上的官員提名,再由六部九卿朝廷所有三品以上的大員進行廷推,只有得到半數以上大員們的同意,纔有進入內閣的資格。

前大學士路振飛、戶部尚書高宏圖分別得到了數名三品以上官員的舉薦,這兩個名額自然是史可法和陳越博弈後的結果。

廷推的結果不出意外,路振飛和高宏圖分別得到了半數以上朝廷大員支持。於是史可法便讓人把廷推結果報給監國公主知曉,請求監國公主允諾。

監國公主很快批覆下來,同意了廷推上報的內閣增補人選,然而讓衆人意外的是,在路振飛和高宏圖的名字後面,監國公主又增加了一個人名,卻是兵部尚書王寅!

廷推入閣是大明朝廷的慣例了,但除了廷推以外,還可以中旨入閣,也就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內閣大學士,而監國公主代行皇權,自然有任命大學士的權力。

當然,對於有骨氣的大臣們來說,很多人以中旨委任爲恥,遇到這種情況多半會力辭不做這個大學士。可是對王寅來說,他本身便只有舉人的功名,按照明朝非翰林不得入閣的慣例,若是走正常途徑,他這一輩子也別想入閣。而王寅本身也不在乎什麼顏面不顏面,他緊跟着陳越之後早晚會和東林黨這幫文臣們爲敵,又豈會在乎他們的看法,於是便高高興興的進入了內閣,成爲排在史可法、錢謙益、路振飛、高宏圖之後的第五順位大學士。

內閣補足了五位閣老,各閣老各司其責,朝廷的政務也步入了正規。戶科給事中熊汝霖上奏,針對唐王之事,應該組成三法司進行會審,共同釐定唐王謀亂之舉。

經內閣討論之後,同意了熊汝霖的上奏,宣佈正式組成三法司,由刑部、督察院、大理寺共同審理唐王之亂。而與此同時,錦衣衛也把抓捕的一干人犯唐王、鄭芝豹、方名夏、劉孔昭等移交給了刑部,而意外的是,罪犯韓贊周在獄中突然暴斃,據傳是咬舌自盡......

於是便有御史上奏彈劾錦衣衛指揮使劉能,說錦衣衛草菅人命嚴重失職,致使重要人犯竟然死在了錦衣衛詔獄中,劉能卻大大咧咧的反駁,稱這些年來死在錦衣衛大牢的罪犯沒有一千也有八百,死個鳥人算什麼事情?更何況錦衣衛已經錄過了韓贊周的口供,人是死是活沒有多少干係。

有了錦衣衛提供的口供,在加上三司會審審訊的結果,唐王一案是罪犯劉孔昭夥同韓贊周趁着崇禎病重之時,試圖謀奪皇位。很多大臣們不明真相受到了矇蔽,所有的罪名都由韓贊周和劉孔昭頂了,而韓贊周已死,劉孔昭下落不明,目前朝廷已經下發了海捕文書,全天下通緝劉孔昭......

第560章 含淚別公主第593章 李國助第900章 縱橫家範天宇第328章 兵臨城下招兵忙 (第四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震驚的崇禎帝第423章 無題第469章 揚州城已經做好了準備第六十四章 “激戰”第234章 自縊(第二更)第434章 途遇滿韃第一百五十九章 瓜分戰利品第二十九章 擴大規模第582章 原來是他第1000章 被迫第240章 崇禎病了第230章 金蟬脫殼第五十三章 情挑吳婉兒第956章 戰正酣第568章 陳越言志(下)第1029章 一路向西第四十章 差距第553章 諡號“忠武”第779章 改旗異幟第333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一十九章 收復房山第944章 峰迴路轉第303章 坤興公主的心事第六十七章 城門難進第四十章 差距第787章 消除鄭家之隱患第526章 制衡第829章 我要看看明軍還有多少花招沒用!第374章 步入正規第946章 安排(加更)第974章 君臣博弈第716章 火光沖天第588章 發了第520章 世代都是大明的忠臣第一百七十五章 火銃和工匠第959章 和盤托出第346章 兵圍魏國公府第659章 閻應元守吉安第四十三章 大戰鐵獅子(上)第921章 事急從權,何罪之有第八十四章 募兵第688章 張定國親征第294章 序幕第227章 鐵獅子倒戈第620章 荷軍來攻第192章 青石口第1005章 情況變化第845章 糧餉危機第一百八十章 出城第865章 阿拜的戰略第九十四章 考覈(下)第916章 巍然不動第366章 監視第1019章 誰嫁給誰?第226章 絕望的崇禎第333章 破家爲國劉孔昭第658章 賞與罰開個單章,說一下吧第277章 君臨(第一章)第702章 擁立哪位藩王?第四十一章 黑夜中的殺戮第1001章 離開西安府第536章 風雨欲來第481章 焦躁第488章 輝煌的戰果第一百一十八章,何祿歸明(第三更)第993章 不欲趕盡殺絕第515章 勸說第一百五十四章 陰謀第845章 糧餉危機第648章 安排第971章 究竟是爲什麼?第一百三十一章 回京(第五更)第775章 牀榻上的君王第315章 瓜洲渡大軍過江第963章 祭奠第371章 朱國弼的禮物第510章 凱旋入京城第620章 荷軍來攻第197章 馬匪第633章 大明之強你們紅毛鬼無法想象第885章 局勢第285章 絕望的史可法第1033章 鄭森和陳永華第959章 和盤托出第343章 入宮第五十章 洗腦和編組第628章 潮汐第827章 明軍攻城第614章 山東遷民第195章 養軍難(兩合一的大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襲第897章 初步戰果第597章 顧君恩的建議。第423章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