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范文程的計策

距離聊城一百里臨清州,因其位於運河邊極佳的位置,在大明朝成爲一個運河邊的都市,其繁華之處不亞於省城濟南。

作爲漕運的中轉站,每年都有數百萬擔的糧食經臨清轉運北京,在臨清設有常盈倉常年儲藏糧食達數十萬擔之多,又設有鈔關對運河上來往商船徵稅。無數的商人蜂擁而來,在臨清開設店鋪經營生意,臨清也因此成爲運河畔繁華大邑,常駐人口達三十萬之多。

而臨清州經歷了永樂年間的擴建之後,新城老城連接一起方圓二十里,從規模上也遠比一般府城大的多,聊城根本無法與之相比。

當然經歷了明末的亂局之後,常盈倉的倉儲早已當然無存,昔日的繁華也蕩然無存。大明失去了首都,自然也不用再向北方運送漕糧,運河也失去其意義,而沒了漕運,臨清州便迅速的沒落下來,只是兩年時間,昔日熱鬧景象已經不再。

856

原本聊城相對濟南已經靠北,臨清更是太過靠近天津,會使後勤補給線拉的太長,所以陳越一開始就沒有做攻佔臨清的打算。

滿清朝廷決定主動攻擊明軍之後,便迅速的出兵南下,以臨清爲大本營,和明軍對恃。

臨清州的百姓全部被清軍驅出,騰空了城池作爲大軍的駐地。每日都有百姓哭哭滴滴的攜家帶口往四下鄉野遷移,臨清到聊城之間百里的道路兩邊到處都是倒伏的屍體。

清軍主力佔據了臨清城,三萬騎兵數萬匹戰馬卻不易呆在城內,於是城關的房屋也均被清軍徵用,闢做大軍的營房,整個臨清州完全成了一座大兵營。

而大軍的主帥正是滿清攝政王多爾袞。

形勢總是變化的太快,讓人反應不及。兩年多以前,大清的形勢還無比的好,那時清軍破關而入輕鬆佔據北京,擊敗數十萬闖軍把李自成趕得丟掉老巢南竄,兵不血刃攻佔數千裡的土地,大明軍隊官員紛紛來投,阿濟格多鐸兩路大軍飲馬長江,滅亡大明一統天下彷彿指日可待。

可誰曾想,轉變總是來的太快,兩路大軍竟然被南明殘軍以水攻之策打了個落花流水,數萬八旗勇士沉屍水底餵了魚鱉,這也使得大清國力銳減。

大清立國之基便是十餘萬精銳的八旗兵,而南下伐明時動用了三分之二的八旗主力,在揚州、蕪湖兩場大戰,八旗主力折損了四分之三,一半的八旗精銳葬身沙場,這對大清來說是難以承受之劇痛!特別是其中更有四萬餘滿洲八旗,個個都是征戰沙場的精銳。

伐明失敗後,滿朝大震,放棄北京撤回關外的甚囂塵上,好在很快,豪格和博洛鰲拜等將率領兩萬餘八旗輕鬆擊潰了二十萬北伐的明軍,降者大半。這讓滿清朝廷意識到明朝還是那個明朝,孱弱一如既往,前兩次的失敗只不過是八旗兵不習水性中了奸計罷了。撤退關外的呼聲才漸漸停止。

入關以後,見識了關內的繁華,已經沒有多少人願意回到遼東那種苦寒之地。而且即便肯回去,收復舊土之後的明朝就能夠放過大清嗎?還不是繼續陷入無休止的苦戰?而失去了關內的土地人口,滿洲貴族又不得不過以往那種苦兮兮的生活,這種情況沒有多少人願意。

所以很快滿清朝廷便統一了認識,那便是繼續留在關內,即便攻滅不了大明,至少也得像幾百年前宋金時那樣佔據北方!

然而打擊總是一波接着一波,在多爾袞夥同孝莊太后挫敗了豪格的奪權之後,原本想着能夠重整旗鼓繼續伐明。誰知道察哈爾蒙古又起了變亂,滿清朝廷夥同親附滿清的科爾沁蒙古合力把叛亂鎮壓了下去。而就在此時,山東暴民在前明士紳的煽動下暴起,各路暴民紛紛而起殺官造反,山東大部分城池很快淪陷。

八旗主力需要留在北京震懾蒙古,滿清不得不派明朝降官洪承疇爲督師,統領各處綠營兵鎮壓叛亂。好在這個時候南明也出現了變故,順賊和西賊合流出川,湖廣江西各地陷入烽火。

洪承疇還算給力,率領吳三桂、唐通、白廣恩、馬科等降將,率領漢軍旗以及十多萬綠營兵橫掃了黃河北岸,鎮壓了山東各處叛亂,只有登州一隅未曾收復,其他北方各處重歸大清治下。

然而誰曾想到,南明崇禎竟然重新啓用了守孝的陳越,而陳越一出山很快便平定了西賊之亂,斬殺了匪首張獻忠。然而竟然趁着冬天突然出兵北伐攻入山東。而偏偏這個時候,綠營降將姜瓖造反,山西的前明士紳百姓紛紛暴起,山西一省糜爛。剛剛解決了蒙古的滿清大軍在多爾袞的帶領下攻打大同,試圖平定山西之亂,根本無法及時支援山東的綠營兵。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陳越指揮的明軍戰鬥力十分強悍,先後收復了山東各府縣,陳越率領一支偏師入膠州,逼降唐通解了登州之圍。而洪承疇在濟南犯下了致命的失誤,致使濟南丟失十多萬綠營兵孤立無援陷入崩潰。大好的山東局勢一朝盡喪。

明軍佔據了山東,招降了大量的綠營兵兵力擴充到二十多萬,虎視眈眈窺視着北京滿清的老巢。

此時,對於滿清朝廷來說,局勢之惡劣已經無以復加。若是不能迅速擊潰山東的明軍的話,等來的會是越來越多的叛亂。

面對着外部強大的威脅,面對滿人生死危亡的局面,滿清朝廷內部迅速放棄以往的矛盾達成了一致,那便是要擊敗山東的明軍。

山西山東兩路明軍相比,山東的明軍纔是滿清最大的威脅,山西叛軍不過是疥癬之疾。

只有迅速擊敗山東明軍,才能使大清轉危爲安,接下來便可以和南明朝廷進行談判,爭取進行劃河爲界。對此時的滿清朝廷來說,已經失去了滅亡大明一統天下的信心。

山東明軍兵力衆多戰力極強,爲首的又是大明唯一的名將、曾經擊敗多鐸阿濟格兩路大軍的齊王陳越。爲了擊敗山東的明軍,多爾袞調動了滿清大部分軍力,除了留下兩三萬軍隊鎮守北京威懾山西以外,其他滿八旗漢軍旗以及蒙古騎兵悉數帶到了山東前線。總兵力達八萬之多,僅次於剛入山海關時。

爲了擊敗明軍,爲了大清的國運,以多爾袞爲代表的滿清朝廷已經孤注一擲。

臨清城內,攝政王多爾袞中軍大堂。滿清攝政王多爾袞,博洛、勒克德渾、滿達海、瓦克達、嶽樂等滿洲貴族中年輕一代的勇士悉數在場,另外還有石廷柱、佟養甲、鰲拜等八旗重將,以及祖大壽吳三桂等降將匯聚一堂。

多爾袞坐在大堂正中,身邊距離他最近的卻不是滿洲貴族博洛等人,而是漢官范文程。

在投降滿清的明朝儒生之中,范文程投降滿清最早最受重用,說是漢臣之首也不爲過。皇太極改國號大清一戶,對范文程極爲倚重,凡討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員、進攻朝鮮、撫定蒙古、國家制度的建設等等,范文程都參與決策。

滿清定都北京,百務廢弛,社會混亂,人心波動。范文程晝夜操勞,佐理國政。儘管當時頭緒紛繁,京畿剛剛得到平定,各地都有戰事。所以發佈文告,發給軍需等事項,事無鉅細,都要范文程來處理,可見其在滿清朝廷之地位。

而此次多爾袞率領清軍南下和明軍決戰,關係着大清的國運,關係着大清能不能在關內立足腳。這個時候,多爾袞急需要范文程爲其出謀劃策,便讓他隨軍南下。

而現在,大軍駐守臨清,如何擊敗明軍急需要拿出一個辦法。

明軍剛剛擊敗十多萬綠營兵收復山東一省士氣正宏,卻又擺出一副死守聊城濟南一線的架勢。哪怕清軍佯作後撤,也無法吸引明軍來攻。這讓清軍諸將都犯了難。

明軍二十多萬死守聊城濟南,又有着爲數衆多的火銃火炮,反觀清軍,以前繳獲自明軍的紅衣大炮在南伐中損失殆盡,便是鑄造也不是短時間能夠做到。想靠着這八萬餘大軍攻下聊城或者濟南簡直不可能。

而且明軍的野戰能力也非同一般,不久前五萬明軍硬是抵擋住了三萬八旗騎兵的襲擊,當聊城的明軍主力出擊支援後害怕陷入兩面夾擊,清軍騎兵不得不後撤。

當然,在所有滿清將領的眼中,雖然明軍人數是己方兩倍以上,野戰中擊敗他們卻不成問題。畢竟八旗兵無敵並非虛言,在過去一場場和明軍的戰鬥中得到過驗證。可是明軍擺出龜縮不出的架勢卻也讓人頭疼。

貝勒博洛提議,可以效仿以前多次入關之時,放過聊城濟南不攻,而是大軍向西繞過大名府,攻打開封歸德府。開封府歸德府是中原之地,從開封歸德往南便是南明江淮重地,南明朝廷斷然不會看着清軍攻城略地,必然會令山東的明軍回師增援,如此八旗兵便可利用自己騎兵的高機動性,把明軍分割圍殲。

博洛的計策看起來很好,可以充分發揮清軍的高機動性優勢,得到了很多滿洲將領的支持。然而攝政王多爾袞卻不置可否。

“攝政王,端重郡王所言甚是,我軍不能乾耗在臨清啊。”貝勒勒克德渾向多爾袞道。博洛因爲在南伐中保住五千八旗精銳,是南伐諸將中唯一手下軍隊沒有折損的將領,又和鰲拜等人擊潰了路振飛二十萬明軍的北伐,被封爲郡王。

“端重郡王的計策是好,卻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考慮。明軍統帥是齊王陳越,是現在的南明監國公主未來的夫婿,在南明朝廷中說一不二,並非以往那些明朝總兵將領可比。若是陳越不聽南明朝廷的旨意率兵回援怎麼辦?”多爾袞沒有說話,一旁的范文程笑呵呵的發言道。

“陳越不回援?那咱們就索性殺入江淮,攻打鳳陽揚州,鳳陽是朱家皇帝祖陵所在,揚州是天下有數的繁華之地。只要打下這些城池,搶掠糧食財富,招降納叛,我大清的實力會迅速膨脹。到時由不得那陳越不回兵!”勒克德渾不屑道。

“呵呵,”范文程搖頭苦笑不已,“貝勒爺有沒有想過,在我大軍攻打江淮之時,咱們的後方會是何等的空虛。若是陳越所部明軍不管不顧,徑直揮師攻打北京,咱們數萬大軍的老巢,那時怎麼辦?北京雖然還有兩三萬軍隊,又如何會是十倍於我的敵人對手,明軍紅衣大炮數以百計,可以輕鬆轟破北京的城牆。到時咱們的家屬都會被明軍俘虜,大清會真的亡了!”

“啊!”勒克德渾張大了嘴巴,再也說不出話來。

“我有些欠考慮了。”博洛搖頭道,“不解決山東的明軍,大軍確實不宜輕出。”

大堂中諸將議論紛紛,卻也都拿不出太好的辦法。

“範學士,不知你有什麼好主意?”勒克德渾斜看着范文程,冷聲問道。你他孃的光會挑刺,倒是拿出一個好辦法啊!

范文程道:“可能有句話諸位王爺貝勒不愛聽,自從伐明失利之後,明強我弱已經是事實,主要原因就在於我滿洲一族人口太少,到現在才四五十萬人口。而明國人口億兆,隨時能夠招募大量的兵員。

而我軍想要擊敗明軍,光靠臨清這八萬軍隊實在不夠,必須得找外援!”

“外援?從哪裡來?蒙古人已經援助我們兩萬騎兵,再找他們恐怕很難吧?”博洛問道。

“我說的援軍自然不是蒙古人,而是另有其人。”范文程笑道,也不賣關子,“我說的援軍是陝西的順賊!”

“順賊?”勒克德渾哈哈大笑了起來,“範學士,你莫非搞笑不成?順軍是被我大清從北京趕出,順帝李自成的大軍在長江邊被英親王阿濟格擊敗,李自成因此送命。順賊和咱們大清有滅國之恨,殺君之仇。如何會襄助咱們?”

第778章 朝廷誰主?(第二更)第670章 反間計第580章 俘獲第六十六章 慘勝第三十九章 比鬥第366章 監視第643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666章 覆滅第533章 斷了滿韃後路第984章 且看他自食惡果第五十三章 情挑吳婉兒第377章 朝廷大事(4000字大章)第280章 形勢第967章 挫敗感第一百四十章 下一步的去處第544章 無題第一百五十四章 陰謀第214章 興奮無比的陳越第544章 無題第738章 內閣的決定第257章 銀錢炮彈第524章 盤算第五十三章 情挑吳婉兒第491章 暴怒的多鐸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車對滿韃騎兵第一百一十章 野心家就不能心善第六十一章 清兵入關!第584章 給誰賣命都一樣第648章 安排第652章 君與臣第286章 弘光第699章 西軍攻打九江之始第311章 將功贖罪猶未晚第874章 彈指間,三百韃騎灰飛煙滅第614章 山東遷民第344章 戰後第481章 焦躁第五章 陳越的報仇方式第293章 劉良佐和高傑第321章 南京攻略(2)第247章 面見李自成第575章 寇白門買舟去杭州第874章 彈指間,三百韃騎灰飛煙滅第279章 輩分亂了第952章 緩緩?緩個屁第439章 清軍南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242章 荒誕第1021章 陽光無限好,總統日遲遲第1014章 鄭森要復仇第896章 勝利的微笑第363章 出手第二十四章 大明第一隻蜂窩煤球的誕生第733章 哪吒斃命第311章 將功贖罪猶未晚第196章 局勢已經十分緊張強推感言第839章 完了第878章 絕望的穆爾察第519章 唯一親人第962章 談笑間第243章 忠臣和識時務者第586章 海上第277章 君臨(第一章)第988章 羞憤的錢謙益第876章 騎兵衝營第478章 李自成之死(4000字大章)第434章 途遇滿韃第236章 李自成(求訂閱,求收藏,求推薦,求打賞)第395章 恐慌第1018章 君臣交心第466章 接應第663章 各有盤算第893章 吳三桂馬踏八旗軍陣第912章 攻城第七十九章 狠中更有狠中手第348章 無可奈何的史可法第314章 錢楓林議設幕府第486章 追與逃第945章 以待來日第812章 得民心大事可成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872章 清廷失去了信心第668章 劉能獻計第777章 趨炎附勢者(第一更)第519章 唯一親人第246章 決策第一百七十九章 救兵第280章 形勢第一百八十一章 狼狽第一百二十三章 陳青天第362章 幺蛾子第857章 狡兔三窟第1003章 鎮江第377章 朝廷大事(4000字大章)第963章 祭奠第274章 抉擇第859章 勸降吳三桂?第661章 攻佔湖口第247章 面見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