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

天津軍器廠的業務,雖是包括石油加工業,更包括火槍、火炮、火藥在內的各種火器。這裡面,國資委作爲天津軍器廠的主要出資方,而工部則提供合格的工匠和技術人才。

明朝的武器製造來源比較繁雜,各地衛所、營鎮皆設立軍器局。

其中隸屬工部的南京軍器局、北京軍器局,規模最爲龐大,生產的武器佔據明軍所使用武器的五成以上。

工部旗下的北京軍器局,就有兩萬多名專業打造各類兵器的工匠。可以說,工部稱得上是17世紀世界最大的兵器製造機構。北京軍器局下屬的王恭廠,曾經有9000多名手藝最精湛的火器工匠,專門負責給大明朝製造槍炮。

天啓年間曾發生了一起“王恭廠大爆炸”事件,造成工部火器製造能力元氣大傷。

關於“王恭廠大爆”,史載明朝天啓六年五月初六,端午節第二天上午九點多鐘,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廠火藥庫附近區域發生的離奇爆炸,造成半徑達750米、面積達2.25平方公里的爆炸範圍及2萬餘人的巨大死傷。其中,數千人被衝擊波掀上半空,磚石碎片甚至砸死皇宮中數千人,天啓皇帝的太子,也因爲火藥爆炸而夭折。後人估算,王恭廠大爆炸的威力約爲1至2萬噸當量的TNT**,相當於廣島原子彈核爆的當量。

從王恭廠大爆中,可見明朝後期工部的火器製造產能。何等的驚人。不過,同樣是天啓年間的那場爆炸,損失了工部的元氣,使得工部至今未恢復火器生產的產能。而依靠朝廷撥款,工部的製造能力永無恢復全盛時期的可能,這也是劉遵憲同意與國資委合資的原因。

作爲國資委與工部首個合資經營的企業,天津軍械廠是一個**的企業編制。負責製造火槍、火炮、火箭、火藥等等各種火器,與此同時,也從事石油化工業。從石油中提煉猛火油、石蠟、瀝青等等產品。

整個天津軍械廠,實行股份制。

國資委投資300萬兩資本,佔據51%的股份。而工部則出1萬名技術工人。佔據49%的股份。

作爲一個企業,天津軍械廠肯定是自負盈虧。與此同時,實行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制度。管理層和職工,基本工資並不是很高。但是訂單完成順利,以及研發項目有了新的進展,則能夠獲得績效工資。

劉遵憲聞言讚許道:“勝過工部體制多矣!”

肖圖白笑道:“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壤壤,皆爲利往。’又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以利誘之。讓員工能夠通過努力,而獲得更好的待遇。而殘酷剝削,工匠無望通過努力獲得更好的待遇,自是要懈怠。”

劉遵憲聞言不由深思,大明朝廷的體制之。官員靠着俸祿,並不能夠獲得很高的待遇。因此,官員大多數損公肥私,在朝廷的公事上敷衍,而積極利用手中的權柄爲其私人家族牟利。

現如今,朝廷整個體制已經病入膏肓。絕大多數的官員,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非東林黨,皆貪腐。少數的清官,也不過朝廷的遮羞布。

當然,劉遵憲是溫體仁的黨羽。相比較東林黨人的貪腐,溫體仁一黨相對比較清廉一些。畢竟,溫體仁以身作則,劉遵憲之類,也皆是比較清廉。但是,溫體仁一黨的相對清廉,往往被東林黨人攻擊,認爲其故意做出姿態,用以奉迎崇禎皇帝。

“難啊!”劉遵憲不由的苦笑道。

“國家弊病叢生,我輩當迎難而上。太平盛世的官員,只需能力平平即可,亂象叢生,撥亂反正,方顯英雄本色!”肖圖白笑道。

劉遵憲心中不由一顫,道:“肖大人,說的是!”

————————

明朝的翰林編修姜日廣曾說:“建州之有東江也,猶人身之有蚤蝨也。撮之則無處著手,聽之則吮膚而不寧。”

但是,東江鎮設立以來,卻是一代不如一代。最初,毛文龍時期覈定東江鎮編制是20萬人,崇禎初年認爲編制太大,覈定爲10萬人。再後來,沈世魁擔任總兵時期,東江鎮兵員被覈定爲兩萬八千人。

毛文龍時期,東江鎮時常登陸遼西腹地,進行打游擊戰。而黃龍時期,也能夠炮轟建州的軍事重地,將遼西漢人引渡回明境。沈世魁時期,只能困守皮島,還時刻要地方滿清旅順水師的襲擊。

最初,黃龍戰敗,旅順失陷後,東江鎮震動,沈世魁打算要放棄皮島,西逃回大明腹地。島上數十萬軍民聞訊,紛紛請求道:“老爺平日以大將處島中,今日獨自西歸,吾屬將奈何?俺等當先自殺!”

沈世魁不得已,繼續留在島上,穩定人心。但是,自此之後,東江鎮對於滿清的牽制能力越來越低,反倒時常被滿清的旅順水師,截斷了糧餉、補給。

鄭芝豹率領福建水師和天津海防水師的力量,以奉旨增援東江鎮的名義,支援皮島東江鎮後。整個遼西的戰爭態勢,開始有着巨大的改變。

首先,鄭芝豹的船隊,帶來的10萬石糧食,大爲緩解皮島上的糧食危機。穩定了軍心、民心。

除此之外,交付給東江鎮官兵5萬套衣甲、軍靴等等物資,讓島上軍民,能夠禦寒。

軍器中,30門紅衣大炮、以及400多門各類小炮、百虎齊奔箭300具、火銃6000杆、火藥40萬斤,毫無疑問讓島上的防禦能力大增。

還有30萬兩的銀子,也被下撥到島上,用以作爲過年的一些餉銀。

鄭芝豹拿着一封聖旨宣佈後,說道:“沈總兵,這些物資由天津特區支援前線所撥出的款項。因爲,獲錦衣衛密保,韃子今年年底和明年之間,可能會對朝鮮和皮島動手。早點佈置,做好準備。”

沈世魁幾乎有點哽咽道:“朝廷還是沒有忘記島上軍民啊!”

這些年,朝廷補給時斷時續,加上滿清經常偷襲截斷海上補給船隊,所以皮島上20萬軍民的日子可想而知。

哪怕是皮島水師時常出海捕魚,用以獲取一些食物。但是,小小的皮島上,除了官兵之外,更有20萬難民。困守孤島,食物來源有限。所以,皮島上每天都要餓死幾十人......

鄭芝豹看着島上的衆人,面帶菜色。一些兒童,甚至餓的像骷髏一般,不僅嘆息道:“沈大人,島上無法耕耘。加上海上補給困難,爲何不將民衆疏散回內地?”

沈世魁苦笑道:“島上能長途運輸的大船,時常因爲與韃子作戰而不斷損毀。此時,島上400料以上的大船,只有17艘。各類不堪作戰的小船,也纔有100來艘。一次性能運輸千把人,還要擔心韃子海上偷襲。如果不是受困於此,島上難民誰不想回到大明腹地?”

鄭芝豹默然,半晌後道:“沈大人,本官奉命來此。主要是伺機而動,干涉遼地的戰局,不讓韃子輕易的攻皮島和朝鮮。與此同時,也奉命疏散島上的老弱婦孺。如果沈總兵信得過在下,我倒是可以嘗試疏散一些老弱婦孺!”

沈世魁遲疑道:“將島上的老弱婦孺,遷移到哪裡?”島上的很多老弱,多是躲避韃子的奴役,以及逃避遼西的戰亂,才躲到皮島上的。

過去,將部分的皮島難民,安置到關寧軍下轄的遼東地區。

但是,那邊也是時常遭韃子殘酷屠殺、劫掠。東江鎮的很多軍民,也並不願意遷到遼地。

鄭芝豹說道:“遷回天津這麼樣?”

天津的繁華,可比江南普通的縣鎮。若是將經濟特區考慮進去,甚至比江南地區還要繁華。

沈世魁點頭同意道:“天津可以,桃源勝地啊!不過,運輸軍民,必定會受到韃子旅順水師的偷襲,鄭將軍有何辦法?”

鄭芝豹自信笑道:“先給韃子一點教訓,擊沉韃子的一些軍艦,讓他老實一點。”

沈世魁忽的咬牙切齒道:“旅順那邊的水師,原是東江鎮的精銳。由變節貳臣尚可喜率領。其手下,炮船有70多艘,其餘的小船超過五百艘,實力非常強橫!鄭將軍可千萬不要輕視之。”

鄭芝豹笑道:“何懼之有?原本東江鎮水師的主力皆是廣東、福建等地水師抽調而去的。我鄭家未接受招安之前,可是經常敗福建、廣東的水師官兵。而招安之後,我家的水師,更已是橫掃南方海域,令難免海盜幾乎爲之一絕!尚可喜算什麼東西?”

沈世魁一愣,才意識到,這個鄭芝豹的家族,以前可是縱橫南方,無人能制的海上一霸。崇禎年間接受招安之後,鄭家更是擊敗了各路著名的海盜,而且連敗紅毛荷蘭人。

南船北馬,能在南方海域稱雄的,如何會懼北方的水師?

“鄭將軍,既你有意出兵擊韃。我東江鎮水師,自會鼎力配合!”沈世魁忽然涌出一股豪氣。

數年來,龜縮在皮島,不能自由的憋屈,一下子爆發出來了!

擊敗了尚可喜的水師,東江鎮必能恢復往日的輝煌,從遼西打游擊獲得物資,以及與朝鮮貿易,獲得海量財富、金銀。這是往日東江鎮實力強橫的緣由。而如今,困守島嶼,既不能登陸,又不能貿易,如何不窮?

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239章 問策(一)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78章 創刊(二)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47章 收容難民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178章 風俗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44章 虜退(一)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39章 絞肉機(二)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26章 拜年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04章 總督(二)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34章 佈局(一)第66章 傳教士(一)第43章 新軍醫院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55章 黨報(二)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9章 皇家新軍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139章 絞肉機(二)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75章 糧商(一)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46章 聖旨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81章 虜變(三)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176章 買辦(二)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141章 勝了(一)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74章 赤字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124章 班師第183章 暗流(四)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