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

南京,三月煙雨籠罩。

崇禎望着雨景,頗爲閒情逸致。

“崇禎”,不,實際上應該是肖圖白!隨着時間的演化,崇禎原本的意識已經越來越淡薄,剩下的基本是肖圖白的意識。

而肖圖白感覺自己也越來越容易將意識降臨到分身體內。這個感覺,有點像後世,互聯上的一些民頻繁換id賬戶一般。通過操縱不同的id,扮演不同的身份。

明面上肖圖白在天津,但實際上他隨時可以將自己的感官切換到分身體內,體驗別樣的人生。

崇禎皇帝現在最大的作用是,平衡朝廷勢力,爲天津的發展創造環境和空間。所以,自從遷都至南京後,崇禎可不像歷史上那麼“勵精圖治”,反而大量的放權給文官集團。實際上,卻是更隱蔽的抓實惠的權柄。

比如,在南京推行工商改革,額外選拔一些傑出的商人,擔任皇商。皇商的作用,主要是皇帝出資,令其經營實業賺錢。尤其是抓住南京的地理優勢,建立了“金陵航運公司”,用官督商辦的方式,經營長江流域的內河運輸業務。

除此之外,南京建立了黃埔軍校和皇家新軍第二師,從頭打造一支精銳的部隊。這支部隊的建設由孫承宗負責。孫承宗在明末是一個相當開明的統帥,對於火器、騎兵、車陣等等方面,有着獨特的法。

而抓工商財政和軍權後,皇帝在朝堂中則變的比較寬鬆了。

崇禎皇帝在北京時,幾乎每一篇重要奏摺都要嚴格批閱,每天忙到半夜,曾經在一名閣臣的票擬中,到飽讀詩書的內閣大臣居然將別人奏摺中的“何況”這個詞,疏忽當成了人名,崇禎發現了後非常生氣,立即召見之,對之進行嚴厲批評。

其他的。奏摺中的錯別字之內的問題,以前皇帝也經常不留情面的提出批評。

駕馭下屬過嚴,反而不是好事。

因爲這樣一來,內閣、六部的大臣們會將避免犯錯誤當做頭等大事,而沒有勇於任事的精神。

歷史上。很多的明君。都有容人之量,懂得包涵下屬的小錯誤。

一個嚴厲、剛愎自用皇帝,未必能真正的將權利抓在手中。畢竟,皇帝屬於孤家寡人。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通過整個體制去運行的。整個體制聯合起來,有意識的架空皇帝,也是非常容易的。

因爲,明朝有一堆的祖宗制度。對於皇帝權柄做了一堆的限制,讓文官集團甚至繞開皇帝,也並不影響體制的正常運作。

這種情況下,明朝皇帝真正把握在收裡面的權利,其實是宮廷宦官們掌握的二十四衙門和京營軍隊。

簡單說,明朝皇帝相對於一家企業的大股東,朝廷相當於管理層,整個天下相當於一家公司。許多的既得利益集團相當於小股東,無數的小股東串聯起來。可以架空皇帝這個並不能完全控股的大股東權柄。

太倉國庫的收支,相當於企業的業績。

天下太平,朝廷財政收入景氣的時候,太倉國庫會撥一點收入給皇帝,相當於公司給大股東發放分紅。而有時候。這個企業遇到困難,太倉連連入不敷出時,則需要大股東用自己的錢財補貼公司的虧損。

而官宦集團,是皇帝的家奴。靠皇帝私人小金庫養活。因此,太監們纔是皇帝如臂使指指揮得動的勢力。

——————

此時的“崇禎”。將大量的奏摺草草閱覽,卻是飲着一壺茶,欣賞着田貴妃所繪製的《羣芳圖》。

“愛妃的畫技進步了,可惜只有朕一人能欣賞,否則愛妃的才藝之名,會傳揚天下……”崇禎微笑的說道。

“皇上,盡會哄人家!臣妾這些微末之技算得了什麼!”田秀英眼波流動,微微的欣喜。

崇禎微微一笑,拖着她的香腮,道:“天下最有才的佳人比不上秀英貌美,而天下最貌美的美人,又比不上愛妃有才。”

如果說崇禎皇帝最寵哪一位妃子,毫無疑問是田貴妃。因爲田貴妃不但是相貌絕美,更重要的是多才多藝。

田秀英舉止嫺雅又多才多藝,文武雙全,她琴棋書畫無所不精,蹴鞠騎射無所不能,至於裝飾居室、刺繡烹飪、改進宮中儀制等,她也樣樣出手不凡……

她的字宗法鍾繇、王羲之,已臻能品之境。“凡書畫卷軸,上每諭田妃題鑑之”。她善花卉,所畫《羣芳圖》,被崇禎置於案頭,時常展賞。最爲出衆的還是她在音樂方面的造詣,她善彈琵琶,又吹得一管好笛,崇禎稱讚她的笛曲有“裂石穿雲”的效果;撫琴更是她的絕技,聲遏行雲,繞樑三日。崇禎喜歡琵琶的哀婉,笛曲的悠揚,尤其喜歡琴曲的古雅,還自己作過琴曲“訪道五曲”——《梧桐吟》、《崆峒引》、《敲爻歌》、《爛柯遊》、《參同契》,逢有空閒時就聽田妃演奏。素以刻畫美人出名的吳梅村,在其《永和宮詞》中爲田妃留詩:“雅步纖腰初召入,鈿合金釵定情日。丰容盛鬋固無雙,蹴鞠彈碁復第一;上林花鳥寫生綃,禁本鐘王點素毫。楊柳風微春試馬,梧桐露冷暮吹簫。”田秀英能夠單足立於馬蹬,百步穿楊,就是錦衣衛們都禁不住連聲喝彩,感嘆道,“田貴妃若馳騁疆場,定然巾幗不讓鬚眉。”

歷史上,崇禎爲天下局勢忙的焦頭爛額,對於後宮的幾個妃子都很一般,唯獨寵愛田貴妃,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了,崇禎的後宮,也着實人才輩出。周皇后擅長詩詞,袁貴妃擅長騎射武藝,田貴妃則是文的武的,什麼都喜歡玩。這種天真爛漫,貪玩的妞,天生就是做得寵小妾的料。事實上,田妃年幼的時候,也是被作爲將來嫁給貴人的小妾培養。田妃的父親田弘遇,原是娶了一名江南名妓爲妾,生下一名更勝其母的女兒。於是。田弘遇自幼就聘請名師,去培養成多才多藝。而多才多藝,自然是爲了婚後取悅丈夫用來爭寵的。

歷史上,田弘遇獻女給信王朱由檢,原僅是投一點富貴。誰料到。朱由檢居然天降大運。繼承了帝統。此後,田國丈也逐漸藉着皇親身份經商,成爲了身家數百萬的鉅富。當然了,田國丈是最明白一身富貴來自崇禎皇帝的道理。歷次皇帝趙勳貴大臣們借錢,也只有田國丈慷慨解囊捐獻過幾十萬兩資金。

從某種程度上講,此時崇禎想要搞皇商制度。由皇帝出資金和政治資源,與商人合夥經營生意,賺取的利益。按照約定的比例分成,其靈感也是來自於田弘遇。

田弘遇雖然沒有明確與皇帝分紅的文書,但是,每每皇帝遇到財政問題,需要借錢時,田國丈可能是唯一有所響應者。

半晌後,崇禎忽道:“王承恩到了嗎?”

侍立在旁的小太監說道:“皇上說在文華殿召見國丈,所以他早在那邊候着呢!”

崇禎點頭,又問道:“田國丈呢?”

“已經派人去宮外召見田國丈了。估計他也快到了。”

崇禎點頭,說道:“起架,去武文華殿!”

文華殿、武英殿等等場所,一般是明朝皇帝招待大臣的宮殿。南京、北京的皇宮,皆有類似的宮殿。

能夠在文華殿召見。也屬於莫大的殊榮。

到了文華殿外,就等的王承恩,叩拜道:“奴婢王承恩恭迎聖駕!”

崇禎點了點頭,令他起來。問:“承恩這段時間,代替朕四處巡視。可是非常辛苦。起來吧!說一說,近期你的各項進度……”

王承恩說道:“奴婢奉命去發給各鎮兵馬糧餉!奴婢親自監督,務必將每一筆錢糧,都送達軍中,令將士們感受皇恩浩蕩。此外,在江南等地置辦實業,安置一些退伍十足,也是在做!”

“奴婢所見所聞,士卒們實在太寒酸了。大多數士卒,軍餉只能領到兩三成左右,家中根本無以爲繼,尤其是軍戶,賣兒賣女,妻子在外做暗娼才能養活一下人。非明察暗訪,難以曉得,底層軍戶的艱苦!”

崇禎道:“底層的官兵,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都是朕失職啊!”

王承恩猶豫半晌說道:“奴婢發現,底層官兵困苦。除了因爲朝廷財政困難之外,更多的因素是軍屯多被軍官們私吞了。還有,軍官夥同地方的大戶,將屯田賣給地方大戶。官府、軍官、豪門們夥同起來欺壓底層軍戶。而朝廷剝下的餉銀,層層都要扒皮。到了基層士兵手中,只剩下一兩成左右。”

“還有就是藩鎮總兵要麼吃空餉,要麼超編。比吃空閒更令人髮指的是超編,比如劉澤清、左良玉之類的總兵,編制只有兩萬多人,每年撥款給他們的錢糧也是按照此編制。但實際上,劉澤清手下有十多萬人,大多數是山東的土匪流寇。而左良玉更令人髮指,裹挾大量的流民加入軍隊,將軍隊擴張到50萬人之多。而如此多的人數,無論是靠着朝廷撥款,還是地方屯田,都不現實。所以,他們也也直接的和流寇一樣,靠着洗劫百信維持隊伍。說句不好聽的,左良玉就是流寇!有這種流寇作風的總兵官,哪怕是澆滅了當地的其反賊,我大明官軍的名聲,也被其敗壞了!”

崇禎說道:“左良玉暫時不能動他的,如果動了他,左良玉作亂,他就是下一個闖王!”

“劉澤清可以動一動?”

“讓劉澤清的隊伍縮減編制,山東是養活不了十萬大軍。他十萬人最多有三萬能打仗,其餘的人不如解散,讓其生產!”崇禎說道,“如果劉澤清不願意縮減編制,那麼,就是有心謀反。到時候,拿他開刀,殺雞儆猴吧!”

明朝的各方面都存在問題,軍隊人數太多,這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不精簡軍隊,那麼財政不寬裕,軍人都過不上好日子。精簡軍隊,讓一部分軍人失業,而沒能夠妥善的安置,等於逼他們去造反。

一般的情況下,軍餉時斷時續,能夠讓一部分的軍人安穩,雖鬧餉但是不會直接造反。

崇禎登基初期,改革過於急躁。比如,爲了降低百姓負擔,就要降低財政壓力,爲了降低財政的壓力,幾年前在北方裁掉了大多數的驛站系統,讓幾十萬的驛卒們失業。失業人員中,包括了陝西的李自成。

結果,大家都知道……

裁撤驛卒的初衷好啊。因爲,驛站不但負責養馬,傳遞情報,更重要的是,驛站還要免費招待過往的官吏。於是,大量的官吏抱着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的心理,在驛站中大吃大喝,這些全部都需要朝廷財政買單!

裁撤驛站,雖然減少了一些鋪張浪費,但也斷絕了幾十萬驛卒的生計。結果,出現了衆多像李自成、張獻忠一般的人物。

因此,對於舊軍隊的改造,不應該是粗暴的裁撤,而是應該學習宋朝的經驗,將不能打仗的臃腫部隊,用於勞動生產中。

很多人批評宋朝,認爲宋朝軍隊臃腫,釀酒的、織布的、修水利的都算成軍隊編制。但實際上,這是宋朝用經濟手段,來穩定天下局勢的手段而已。

將大量流民招募到軍隊,如果真讓他們成爲職業軍人,軍費的開支會是非常恐怖的。但是,僱傭一批流民,讓你們民意上是軍人,實際上種田、挖河道、修路、做工、經商,從事各種生產活動。這樣,哪怕這些生產是稍微虧損的,但是也比養活失業軍人省錢。

以工代賑,就是投資00萬讓人做事,最後整個項目完成後,虧損了0萬兩。一些所謂的“納稅人”罵娘了,說明知道項目虧損,爲什麼還要做?問題是,大量的失業流民,你要不要養活、救濟?不養活,他們就是李自成、張獻忠,就是陳勝、吳廣。

直接出錢養活他們吧,給吃給喝可能會花費三五十萬兩開支,耗費是在太大。

現在,投資00萬兩,實際上虧損0萬兩,但是等於是用0萬兩救濟了原本需要三五十萬兩救濟的人口。從大局穩定上考慮,以工代賑,或者是將一些沒有戰鬥力的部隊轉爲工程、營造方向,是非常划算的事情。。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ps:ps:感謝“zmingl”月票支持。

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36章 送別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75章 糧商(一)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70章 豐收(一)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55章 黨報(二)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76章 買辦(二)第183章 暗流(四)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37章 探病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72章 豐收(三)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19章 整風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74章 搶修棱堡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49章 皇家布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68章 傳教士(三)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74章 赤字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11章 射擊訓練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71章 豐收(二)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54章 黨報(一)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47章 收容難民第9章 皇家新軍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67章 傳教士(二)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91章 鎮壓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239章 問策(一)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98章 情報第54章 黨報(一)第34章 陰謀第79章 虜變(一)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84章 獨石口(二)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161章 自由民第80章 虜變(二)第43章 新軍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