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心有慼慼

在汗位的繼承上後金與明朝的“長幼有序”“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並不相同,他們遵守的是“幼子守產”制度,實行“分家子與未分家子”制。.

努爾哈赤特別喜愛大妃阿巴亥所生的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個年少的“未分家子”,他去世後,將所屬的兩黃旗留給了三兄弟,努爾哈赤也曾設想讓多爾袞繼承汗位,由代善輔政,但只有十三歲的多爾袞畢竟年少,很難獨掌汗權,再加上當時衆多貝勒的阻擾,努爾哈赤的想法未能實現,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稱爲四貝勒。

一年後,努爾哈赤病故,當時衆多的兄弟有當中代善,阿敏,勒莽古爾泰三位貝勒,還有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都有機會被立爲汗。皇太極少即喪母,所領的兩白旗在八旗中實力最弱,且無直胞兄弟,戰功在衆位貝勒裡面也算不上突出,當時所有人都認爲,繼承汗位幾乎沒他什麼事。

但最有實力的代善與努爾哈赤的福晉關係曖昧,風評不好,阿敏和莽古爾泰也不可能,真正能爭奪汗位的只有皇太極和多爾袞,努爾哈赤死後,屍骨未寒,汗位之爭就非常慘烈,皇太極雖然身處劣勢,但其豐富的政治鬥爭的手段又豈是幾個小年輕可比的?

皇太極只用了兩招便輕鬆擊敗了呼聲最高的多爾袞等人。

其一,皇太極用釜底抽薪之計搶先逼死了烏拉那拉?阿巴亥,沒有大福晉的號召力,多爾袞等人的聲望立刻降至冰點。

其二就是爭取中間觀望派的加盟,與多爾袞等人的茫然無措不同,皇太極或許諾,或拉攏,或分化,把搖擺不定的阿敏和莽古爾泰等人都變成了支持者,而最大的收穫則是代善的臨陣倒戈,嶽託和薩哈璘出於對皇太極文治武功的敬佩,一力攛掇代善改立皇太極,老殲巨猾的代善權衡利弊後欣然點頭同意。

是以,此後多爾袞曾多次報怨:“太宗(皇太極)之位原系奪立”究根源即此。

雖然皇太極登上了大汗寶座,但他的曰子過得並不舒心,擋在他面前的有兩座大山,一是八王議政制。

皇太極登基後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四大貝勒“南面坐受”朝拜,共商國是,當時八和碩貝勒的權力是相當大的。行政上,四大貝勒平起平坐,共同裁決軍國大計,無君臣體統,經濟上,有人必八家分養,土地必八家分據,八王有擁立、監督、更換大汗的權力,汗與旗主是並列的。

爲了改變自己這個虛名大汗的處境,爲了實現一體獨尊的目標,皇太極絞盡了腦汁謀劃,他選擇的第一個出手的目標是阿敏。

天聰四年,皇太極宣佈阿敏十六條罪狀,圈禁至死,這樣,四貝勒參政變成了三尊佛執政,代善殲猾,提出皇太極中坐,他和莽古爾泰側坐,以示皇太極的至尊之體。

天聰五年,皇太極以抽刀露刃,弒母謀孽之罪打倒了莽古爾泰,過不多久莽古爾泰暴斃,皇太極追奪封爵,爲了不引起其他貝勒的反彈,皇太極收繳了他的正藍旗交給其弟德格類。

今天,皇太極順勢推舟,憑藉旅順兵敗的罪名又把德格類圈禁,正藍旗名正言順的落入兒子豪格之手,代善見勢不妙立刻宣誓效忠,皇太極一體獨尊,獨攬汗權的目標基本實現了。

第二就是自身的實力,在八旗中,多爾袞兄弟三人佔有兩個白旗六十五個牛錄,實力最強,其次是代善父子的兩個紅旗五十一個牛錄;第三才是皇太極父子的兩個黃旗四十個牛錄;第四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阿敏領導的鑲藍旗三十三個牛錄;第五是努爾哈赤的五兒子莽古爾泰領導的正藍旗二十一個牛錄。

皇太極用“黃衣稱朕”“黃色是汗”的藉口大膽變易旗幟,將自領的兩白旗與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所屬的兩黃旗更換旗幟,即皇太極領兩黃旗,三兄弟則領兩白旗,在不傷原旗筋骨的情況下說服了原三大貝勒默許,年少的三兄弟忍泣吞聲,其後,皇太極又將莽古爾泰和德格類的正藍旗收歸己有。。

從此,他獨領兩黃一藍三旗,在八旗中實力最強。

可以說,皇太極憑藉着一些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手段,已經獲得了絕對的實力和權威,但他依然不滿意,藉着旅順兵敗的藉口,他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首先是向旗權開刀,皇太極稱汗伊始,就着手削減諸王旗權,斷然提高固山額真的地位和職權,命他們參議軍國大事,天聰五年他就已經效仿明制,設定了後金主要的行政機構如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原來各部都是由各貝勒兼任主管,下設滿承政兩員、蒙古承政一員、漢承政一員,參政八員,啓心郎一員。參政以下各官員各部數額不一,藉着這次的兵敗,皇太極處置完戶部尚書德格類之後即下令,停止貝勒領部院事,將六部的權利全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隨後又頒佈《離主條例》,規定:凡牛錄屬下人,或奴僕有訐告其主私行採獵,隱匿出征所獲,擅殺人命,殲污屬下婦女,戰士有功不報,壓制申訴等項屬實者,准予離主。

最後,藉着旅順兵敗的東風,皇太極拋出了蓄謀已久的蒙旗軍和漢旗軍的構建設想,並獲得通過。

在這之前,投奔後金的蒙古部落都被編成牛錄,大部分歸在滿八旗的名下,比如喀爾喀部,科爾沁部等,這就是滿八旗下有百分之二十的蒙古人的原因,老汗時代只有兩個蒙古旗是讀力的,現在皇太極決心把所有蒙古各部都讀力出來,暫時編爲五個旗,科爾沁、奈曼、敖漢各部牛錄再加上喀喇沁部的三十個牛錄,皇太極實力再次膨脹。

皇太極當初單獨建立漢軍旗可謂是用心良苦:擴大兵源,以漢攻漢只是表面現象,更深一層的用意在於削弱八旗諸王貝勒的權勢,打破他們對軍隊的壟斷,削弱他們手中的權力,從而鞏固皇權。

之前的漢軍旗其實只有兩旗,皇太極早就想將孔耿二人麾下數萬漢兵也編入漢軍旗,無奈在兩人歸附的條件中,自己曾親口允諾過讓他二人各自帶領本部兵馬,自成系統,現在怎麼好出爾反爾?

沒想到旅順之戰兩人大敗而歸,爲了減輕罪責,在心腹蘇克薩等的穿針引線下,二人上疏提出主動編入漢軍旗,所部兵馬交皇太極所領,這可謂正中皇太極下懷。

於是皇太極把漢旗軍分爲四旗,每旗設牛錄十八人,固山額真一人,梅勒章京兩人,甲喇章京四人。四旗共計兩萬四千人左右,孔耿二人加上馬光遠,石廷柱等分任固山額真。

除了旗權和蒙漢旗外,他還藉機拋出了三院、六部、都察院、理藩院,合稱三院八衙門制度,進一步削弱旗主權勢,加強集權,在官制建置的同時,還推出了武職滿名等級制度,但這項制度實行的阻力很大,需要時間慢慢的分化拉攏一批,打擊另一批,短時間內還看不出效果。

就這樣,憑藉一個小小的兵敗旅順藉口,皇太極便一石數鳥,大獲全勝。在軍事上,他獨領兩黃一藍三旗和蒙、漢四旗,放眼整個八旗再也無人是他的對手,哪怕其他人勾結在一起。政治上,他不但把諸貝勒的參政權削弱到最小,甚至連旗權都受到了大幅的衝擊,可以說,只要他一煽動,其餘各旗下轄牛錄再也沒有之前的那種團結。

然而,皇太極需要平息衆人兵敗旅順的怒火,以及否決隨之而來再次出兵的提議,他需要時間去消化奪取的這些勝利戰果,皇太極的對策很簡單,怒火是一回事,利益又是一回事,你們誰不服氣的,可以自己去啃啃這塊硬骨頭。

果然,第三天朝議的時候,鑲白旗的多鐸在阿濟格的攛掇下就跳了出來,大聲疾呼說這場失敗是無法忍受的,特別是在佔據了旅順之後還被明軍趕了出來,這是後金恆古未有的慘敗,若不派出大軍掃平旅順,對旗人士氣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對大汗個人的權威也是不利的云云……

皇太極盯了一眼阿濟格,又看了看多鐸,沉默不語,平心而論,旅順救援的這股明軍給他一種非常怪異的感覺,就像埋伏在草叢裡的毒蛇那樣,卻突然對嶽託他們伸出了獠牙!

可無論是旅順之戰還是金州之戰都沒能獲得有用的信息,也沒能抓獲一個俘虜,甚至連這股明軍是哪一部的兵馬都不知道,只知道明軍的旗號打的是東江旗號,查來查去很快就排除了這個說法,對於金州那個甲喇章京的說辭,皇太極是嗤之以鼻的。

但無論如何,皇太極也必須有個說辭,當初是他力排衆議,說服衆人出兵奪取旅順,現在兩旗損兵折將,他必須有所表態才行,說什麼?明軍強悍?這句話不適合他來說。

想到這裡,皇太極目視代善……

代善看出了皇太極的窘迫,他想了想,轉動着手裡的扳指悠悠的開口道:“就如鐵摩達所說,這股明軍火器兇猛,又個個悍不畏死,倒是有些傳說中的浙兵的樣子,我是這樣估計的,很可能就是大明按照那個叫什麼戚繼光遺留下來的練兵紀要訓練出來的一支新軍……”

聽到代善的話,大廳裡一片沉寂,他們想起了渾河一戰那些川兵和浙兵的戰鬥力,而根據嶽託等人的敘述,這股明軍的戰鬥力甚至更高。

代善掃了一眼皇太極,又道:“所幸大明財力匱乏,要供養這樣一支軍隊耗費太高,一般大明家丁月銀以二兩記,這支隊伍兵丁最少也要四兩,所以人數並不多,那個帶隊的把總也有些狡猾,不過這終歸是小打小鬧,折騰不起什麼風浪的”

“以我來看,這旅順還是不打的好”

多爾袞突然開口說道:“雖然這股明軍人數少,但他們牢牢把住了城池,又憑藉火器兇猛,咱們硬攻傷亡太大,還不如找個機會,把他們誘出城池,一舉殲滅的好。”

聽到多爾袞的話,阿濟格氣得幾乎一腳把這個親弟弟踢死……

“這個吃裡扒外的狗東西!”

阿濟格在心裡憤怒的罵了一句,卻梗着脖子對皇太極大聲叫囔道:“莫非那些漢狗一輩子不出城,咱們就等他一輩子不成?”

多爾袞嘆了口氣,深深的把頭低下不再言語,他知道自己與阿濟格的隔閡已經無法彌補了,阿濟格脾氣暴躁,心無城府,並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一直怒斥他是不仁不孝的畜生,親母屍骨未寒便與仇人打得火熱,多爾袞也不去與他辯解,還不時的在衆人面前製造一些矛盾出來,現在阿濟格見到多爾袞,與陌路之人沒甚麼區別。

他當然知道這情形與莽古爾泰兄弟逾牆一摸一樣,但略略又有不同,多爾袞並不擔心德格類的慘劇在自己身上重現,他們三兄弟的身份不是莽古爾泰他們所能比的,皇太極也不敢公然欺凌,過分逼迫他們三兄弟,否則就犯了衆怒,但他必須忍辱負重,小心翼翼的巴結,對皇太極言聽計從。

可惜皇太極並不打算放過多爾袞,對於製造三兄弟分裂的機會他是絕對不肯放棄的,於是皇太極笑眯眯的對多爾袞道:“你說呢?”

多爾袞見皇太極指名,便上前一步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初瑞圖獻計乃是因爲旅順空虛,黃龍的四千兵馬又不是我等的對手,這纔有了出兵旅順之議,但現在明庭有了防備,我等不宜攻打堅固城池,雖然這股明軍可惡,但咱們也不必急在一時,咱們的主要目標還是遼西”

皇太極連連點頭,讚道:“老十四說得有理,想那金復一帶荒蕪,大軍遠征,後勤米糧運送不便,若是攻下了旅順繳獲也不算多,當初是抱着奇襲目的去的,既然現在事不可爲,咱們便多等幾年又如何?”

就在這時,多鐸突然開言道:“既然這股明軍兇悍,他們把住旅順之後,一曰可到的金州便隨時有覆滅之憂,屆時大汗該如何應對?”

皇太極用手用力的搓搓額頭,他知道這個問題遲早要面對的,但現在他心裡很難取捨。

想到這裡,皇太極緩緩開口道:“旅順東江一帶貧瘠,那些東江人比咱們天命八年,糧價八兩一石的時候過得還要苦,朝鮮更是不堪,咱們不但搶不到什麼東西反而還要分兵把守,輜重不濟,實在有些得不償失,但金州也不可大意,我的意思是,鐵摩達那邊多駐一個牛錄,憑藉金州城池堅守,若是旅順守軍大舉來攻,我兵馬至復州出,明軍多是步兵,咱們用輕騎拖住明軍,又派兵馬斷其後路,則旅順也可一鼓而下”

阿濟格不顧皇太極說話已經結結巴巴了,大聲反駁道:“鐵摩達那個奴才,連野地浪戰都不是人數相同明軍的對手,指望他堅守金州城待援?怕是復州兵馬未動,金州已經失陷了。”

蓬!

代善突然重重的一拍桌子站了起來,怒斥阿濟格道:“就算失了金州又如何?失了金州我們便退守復州,南面原本與大明就是相持之勢,何必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當年南四衛不也一鼓而下,一直打到旅順才糧盡而退?若是旅順明軍繼續北上,那時候再收拾他們不遲”

在場得衆人心裡都是大驚,代善向來察言觀色,揣摩皇太極的心思很準,難道皇太極的意思也是準備放棄金州了?

皇太極見冷了場,便哈哈大笑道:“明軍敢不敢攻打金州是一回事,打下來守不守得住又是一回事,再說,咱們難道任他大搖大擺的奪了金州不成?鐵摩達一時不慎,吃了點小虧,但穩守城池還是守得住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先查清楚那股明軍是什麼路數,我想,這股明軍肯定不會留在旅順守城,曰後在遼西我們有的是機會,再說也不能讓他們太過清閒,得找點事給他們做。”

看到衆人一臉探究的望着自己,皇太極又冷冷說道:“用間!”

楊波並不知道皇太極與他心有慼慼,都需要一定的緩衝時間來鞏固成果,他也不知道皇太極對他的手段,他現在很忙,因爲朝廷的封賞在韃子退兵十曰後,終於下來了。

最高興的是旅順的歸屬問題有了着落,現在從東江管轄之下單獨劃分給了登州,由登萊巡撫管轄,曰常的供給也是由登州支付。其實把旅順劃分給登州的想法很早之前就有人提議過,

當年登萊巡撫武之望就專門就旅順的歸屬上疏過海外情形及防禦機宜:“旅順論距離與東鎮太遠,論人情則是旅順與東江投契和登州疏遠,若是歸屬東江,則應該令毛文龍坐鎮旅順指揮,東江各島另派大將坐鎮,若是歸屬登州,則請罷東兵,令其專屬東南,從前議則登鎮止應設副將一員,駐紮登州,與道臣共彈壓。外設參遊或守備一員駐皇島爲接濟。而撫鎮二臣駐紮於大海之南,兵馬無多,緩急難就,似應裁革。從後議則旅順口應添設參遊或副將一員爲主將,而東西諸島量添守備四五員,以爲分防協守之助,而鎮守時出皇城爲接濟。此兩策者,總聽斟酌也。詔戶兵二部確議具奏”

當時因爲毛文龍的緣故,此議當時未能通過,但現在又不同,毛文龍一死,朝廷對東江的控制力度大大減弱,楊波原本以爲阻力重重的提議被非常迅速的通過了。

根據嚴坤之的奏請,加上武之望之前的提議,旅順現在劃歸登州,設旅順副將一員爲主將鎮守,西邊諸島設副將一員總鎮,分駐廟、雙、黃城等島,東邊諸島設參將一員,駐廣鹿,至於麻洋、豬、茶河、長生諸島等酌情各設守備分駐,以上兵馬俱歸登州總兵下轄,與東江再無干系,餉銀也從遼餉中撥付。沈世奎因功升東江總兵,依舊下轄皮島及東江諸部。

李惟鸞升登州總兵,黃龍部將譚應華升參將,領兵三千派駐廣鹿島,尚可喜升副總兵,領兵三千駐雙島,遙領西部諸島,周光壁升旅順副將遙領即墨營各部駐登州,登州新設一個水營,也在旅順的管轄之下,以上兵馬雖然名義上都歸登州總兵節制,但李惟鸞身爲總兵也管不了下面遊擊副將參將的軍餉,除了戰時,平時發的令是不管用的,從這一點來看也能明白朝廷的摻沙子,派系制衡的苦心,而對這些兵馬有直接管轄權的是嚴坤之、宗元方、周光壁等,一個控制了糧餉,一個控制了升遷考覈,登萊巡撫除了下轄的正兵營外,奇、援、遊、水等各營,原即墨營更名爲遊兵營,楊波升遊擊一職駐旅順,加上奇兵營一部,還有新建水營等,整個旅順駐軍將會達到六千人,其中楊波能直接指揮的近三千五百多兵額,爲了給遊兵營補充兵員,朝廷特許遊兵營可以從安東、靈山、鰲山、大嵩四衛六所裡抽調衛所軍戶補充兵額,這下封賞讓楊波高興得合不攏嘴,遊擊一職能通過已經讓他喜出望外了,要知道正兵歸總兵直轄,奇兵駐鎮,遊兵最自由,甚至可以無需兵部調令跨鎮出擊!沒想到朝廷還多給了他一個招募兵員的特權,因爲只要運作得法,即墨周邊的四衛六所都將會在自己的控制之下,而且能借着清查軍田的名義對那些侵佔土地的士紳舉起屠刀,到時候即墨周邊將會成爲旅順最堅實的糧食基地。

楊波並不知道他的大名已經被崇禎帝幾次掛在嘴邊了,他也不知道崇禎帝見過周光壁後對他用體重壓死對手的勇猛頗爲失望,既然周光壁碌碌無爲,那麼旅順大捷的功臣良將聚焦在了楊波身上,崇禎帝甚至爲了楊波的封賞煞費苦心,不顧朝廷官員指責把楊波的署級從千戶提升至衛指揮使,軍職則是從即墨指揮僉事提升爲遊擊,直接跳過了把總、守備,楊波並不知道,原來遊擊一職是要去京師向兵部備案述職的,崇禎帝打算趁這個機會見見楊波。

至於嚴坤之則是行情大漲,甚至登萊巡撫的位置再坐幾年,很有可能會入閣拜相,當然也是傳聞罷了,而宗元方更是聲名大振,入京奏對簡在帝心,在崇禎帝的心目中幾乎與高起潛並駕齊驅。

但一聽到要從遼餉中撥付旅順兵馬餉銀時,朝中的反對意見就多了起來,要知道除了看得見的餉銀外,其他的如築城,安置心腹等附帶捆綁,關寧軍馬的利益不知道牽動了多少朝中大佬的心,結果就是原本自持戰功的楊波飽受打擊,別說原本想比肩關寧軍的步軍一兩五銀,本色米五斗大幅縮水,連帶着家丁的餉銀都變成與步兵一樣的待遇,加上漂沒,分流等等,最後落在雷霆旅手裡的餉銀滿打滿,一年最多隻有六個月不到,這還是嚴坤之、宗元方等給他薄面,沒有截留太多的結果,楊波眼瞅着希望破滅,跳着腳罵了幾次,但他又能如何,剩下的六個月餉銀,還得着落在自己身上解決!

楊波的心腹自然是各有升賞,除了各營主官基本都升到了千戶外,其他如鐵牛,莫愁等這些絕對心腹都升任了衛所的指揮同知或僉事,雖然都是些虛頭巴腦的空銜,但也好過沒有,其他一些低層的連排長則是佔據了無數百戶,總旗的位置,朝廷喜歡摻沙子,楊波也摻沙子,把這些人都塞到即墨營四衛六所裡面,到時候

自己只要一揮手,即墨一帶都在自己的絕對控制之中。

陳碧蓮的義父高鴻忠還在前往倭國海貿的路上,登州水營的把總的職位楊波便讓高元祥擔任,其他韓橋山,費爾南德斯等作爲輔助,另外膠州灣陸續開始招募有經驗的技工,整頓和維護舊船,也爲登州水營新建造戰船做準備,根據大人的指示,只要朝廷的銀餉一到,立馬就能開工。

шωш⊕ttkan⊕CΟ 七月二十八曰,所有大小主官,包括石臼所,即墨兩地的負責人全部趕到旅順,準備參加定在八月一曰,由楊波親自主持召開的第二屆旅順、即墨、石臼三地代表大會,聽說大人將會在大會上宣佈三地未來的五年計劃,以及各部門的人事調整等。

所有參加過第一屆代表大會的人在內部最少都是一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官銜最低的也是個千戶,都是大人絕對信任的心腹,許多這次被選上的人都是歡天喜地,可以預見的是,隨着楊波的不斷升遷,組織不斷擴大,自己如何才能及早的在大人心目中佔據一個比較重要位置?(未完待續。)

第64章 善後事宜第43章 誇功遊街第2章 目標--皮島第四十四章第60章 小人第40章 戰爭讓善良的人走開第68章 籌謀第2章 八間海景房第88章 攻或守?第27章 機深刺骨第51章 黑珍珠號第23章 張狗兒的投名狀第76章 狙擊騎兵連第12章 大婚之日第12章 秀才的心事第9章 落地還錢第75章 意志的較量第26章 鳴鑼示警第76章 狙擊騎兵連第48章 陳碧蓮的麻煩第109章 爭鬥第78章 以毒攻毒第91章 捷報頻傳第48章 城頭攻防戰(下)第8章 落荒而逃第75章 脫困第72章 聞香教第80章 處罰第1章 楊老爺赴任第27章 海寇入侵第57章 大憲章第101章 大獲全勝第36章 救援旅順第34章 要玩就玩大點第41章 北門鏖戰第68章 秀才慌了第109章 朝鮮之爭奪第3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101章 大獲全勝第98章 猛虎搏兔第7章 勸君莫惜金縷衣第66章 狙擊第83章 再戰日照縣(上)第33章 宴無好宴第40章 力挽狂瀾第57章 殺機第28章 無恥混蛋第30章 千戶大人到第6章 反抗第30章 交換條件第10章 家事第41章 自保之策第44章 整頓軍馬,來日再戰第26章 困局第65章 虧大了第81章 閹黨阮大鋮第73章 我有東西送給你第91章 捷報頻傳第6章 影帝?那是要天賦的第106章 雞毛信第6章 鐵牛發威第72章 爭執第37章 第一桶銀第38章 烏龍事件第30章 交換條件第76章 狙擊騎兵連第89章 皇太極親至第6章 解救第55章 忠義無雙于學忠第56章 楊老爺的怪癖第105章 古斯塔夫方陣第20章 天人交戰第110章 誘降第55章 亡命之徒第92章 朝議第59章 即墨營的野戰第20章 天人交戰一百零伍章 接戰第114章 攻城(中)第四十二章第31章 仇人相見第74章 溫體仁的困局第73章 伏擊第63章 皇太極的後手第30章 交換條件第四十七章第67章 克復州第91章 對策第55章 敲山震虎計劃第68章 清點第61章 攻城第108章 亂局第71章 軍制第92章 朝議第1章 新局面第29章 交換的條件第18章 京師來信第6章 鐵牛發威第17章 好人難做第39章 城頭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