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雄軍的安置是個問題,爲此朱家父子還專門商議了這個事情,現在朱萬武、朱萬傑也已經到開封任職,他們一個是兵房侍郎,一個是陸軍總監,可以說重要的軍權還都在朱家手中。
因此,朱萬武、朱萬傑也經常參與討論,對於這個問題,朱萬武說道:
“再組建一個師也是可以的,一萬人的糧餉不是問題,問題是軍火不足,暫時就不能武裝他們了。另外,現在也沒有用兵的方向,陝西、河南、山東有三個師,還有三個超員的武警師部隊,已經夠用了。”
朱大典說道:“現在有一個用兵之處,需要大量的兵源,那就是黑龍江流域,但是中原人覺得那是苦寒之地,他們願意去嗎?”
在現代,黑龍江那可是中國的大糧倉,絕對是好地方。可是,這是大明的年代呀!
其實這是個誤區,因爲中原人很少有人到過黑龍江,天雄軍在宣化、大同駐了兩年多,那裡的冬季和黑龍江大部分地區差不多。當然了,黑龍江北部的漠河一帶,或者到了興安嶺以北確實是過於嚴寒了,哪裡的冬季,零下四五十度是常事,關里人的確受不了。
朱萬化說道:“用兵之處還是有的,老哲布尊丹巴圓寂了,他的轉世靈童也應該開始籌劃了。這個過程我們要積極參與,而不是坐等。活佛的產生,在宗教方面有很多規矩,我們也要尊重宗教,不能全面的推翻這些規矩。完全按照我們的需要操作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該改的規矩也一定要改。現在,尋找靈童就要改一改,其中加上一條:必須有我聯省督軍府的認可,要求不算太高,這一條一定要加進去,若是不同意咱們就動武。下一步還有靈童的教養培育問題,我們也要想出介入的辦法,介入的程度。這可是關係到外蒙古的安危,是國家大事,爲此,殺幾個不聽話的活佛喇嘛也是正常的。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靠軍隊,用天雄軍的兵源組建一個師,進駐青海,爲此沿途的天水、定西、蘭州等這一路都要駐軍保持補給通道,一個師也很寬裕了。”
朱萬傑說道:“這一個師只是駐防在青海,沒有太多的任務,好像人數多了一點。青海也屬於地廣人稀之地,他們的敵人就是蒙古的騎兵,所以組建騎兵應該更合適,能否改爲騎兵團,人數少了後勤也簡單一些。”
朱萬化想了想也就同意了,並且他補充說道:“這個團的任務就是守住青海城,保持我們在西北的存在,是一股威懾力量,並沒有出擊的任務。此外就是配合外蒙古,尋找哲布尊丹巴的轉世靈童。因此這個團可以暫時沿用騎兵的小編制,就是一個團兩個營,每營兩個連,需要的時候再擴充。”
大都督府給出的番號是獨立第六騎兵團,採用小編制。
朱萬化開始考慮西北問題了,起碼青海的核心地區先控制起來,畢竟到青海距離還不算太遠,努力一下還不太困難。
明代的甘肅的大部分還在官府的控制之中,但是甘肅的西部、青海、新疆實際上已經失控了。所以國防軍過了蘭州就進入了蒙古人的地盤,這些蒙古人是不聽朝廷指令的。走過去,並且在青海駐軍,這就需要動武了。對於蒙古朱萬化一直不想大動干戈,和平處理最好。辦法有兩條:一是利用宗教;二是大批的移民,同化這一地區,讓各民族都認同大中華。所以動武只能是局部的。
朱萬化又說:“東北人口太少了,擴建的第五師已經一年了,依然缺員嚴重,我們還是在天雄軍中動員一批兵源爲好,可以增加一些士兵的優惠條件,例如允許帶家屬什麼的。”
作爲軍人要服從命令,不能太矯情了。所以,一方面朱萬化親自做盧象升的工作,通過盧象升做動員。另一方面也準備了一些黑龍江的有關資料,印發下去,實際的說明情況。此外就是提高待遇,軍餉有定數,不能隨便增加,可以給高寒地區補貼嗎?可以帶家屬,軍營旁邊就修建家屬住宅區,將來有的士兵能夠定居東北地區就更好了。多方努力定會有好結果,能動員出一萬人就是勝利!其他的就可以在二線部隊以及退役返鄉等方面安排了。
對於天雄軍的改編工作還算順利,首先動員到東北的兵源,三萬人的隊伍動員出一萬三千人的合格兵源送往遼寧,已經超出了預期。東北
太缺人了,所以動員出來的全部送往東北,充實那裡的第四師、第五師,和兩個武警師,爲遼寧解決的大量的合格兵員。
東北之地人口太稀疏了,組建部隊也不容易。
還剩下接近一萬六千人,數量還是不少,足以選拔出一千優秀兵源組建新的獨立第六騎兵團。考覈選拔的標準主要是騎術。
第六團將在河南組建、訓練,包括軍官的軍校學習。計劃夏季過後即可開赴青海。
再剩下來的天雄軍士兵還有一萬多人,且部分是老弱病殘,從中又爲武警選拔了部分兵員和警官教導隊的學員,其餘的就只能是回鄉和就業兩種安置了。
......
新年過後,澳王國國王高迎祥派來的使者也回來了。他們也到了開封覲見聯省督軍朱萬化,隨後進京覲見皇帝,獻上貢品,貢品中比較特殊的就是澳國的有袋動物,像什麼袋鼠、袋熊之類的,求得大明皇帝的冊封,確立屬國地位。
崇禎皇帝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只是應付而已。
......
在新的一年裡,清國的人口已經輸送完畢,遼寧全境已經被國防軍接收,熱河的蒙古人也已經遷移完畢。在這種情況下,清國征服東瀛的消息就不應該再隱藏保密了,於是朱萬化制定了一個逐步公開消息的計劃給中華日報,讓他們逐步的在報紙上透露出去。配合這些消息,也要發表一些評論,評價它的意義。
頭一批就是評論東瀛數百年來對於中國的臺灣以及東南沿海地區、對琉球、對朝鮮的侵略戰爭和騷擾。分析其緣由,介紹東瀛的社會,說明其侵略本性來源於他們以武士爲主體的國家結構。
同時也介紹清國的情況,同樣也分析他們的奴隸社會的構造,漁獵民族的經濟結構,他們的掠奪性、擴張性的由來。
然後提出幾個問題:可不可以讓清國人登上東瀛列島呢?大明開國以來就沒有非朱姓的王爺,那麼女真族的王爺能在大明存在嗎?何況他們還是佔據的大量的土地,有自己政權的王爺。
這樣的評論只是引起一部分人的關注,思維敏捷者就已經覺察到這些評論不一般,再結合遼東的形勢,他們就有所預感了。當然了,最關注的還是政治精英們,他們的注意力已經被吸引了過來。
過了幾天,爆炸性的消息就出來了。中華日報公佈了:崇禎六年六月,首批清國部隊在國防軍的協助下登陸東瀛的九州島!首戰成功,佔據了一片地區,站穩了腳跟。
這一下大明天下震動了,東瀛成了第一話題。
茶館裡又熱鬧起來。
“你聽說了嗎?金國的韃子去了東瀛!韃子和倭寇玩命去了,也不知道誰能拼過誰?”
“那韃子們可是狠吶!崇禎二年冬天,在京城外,他們殺了多少人吶?哎,可憐的百姓啊!”
“狠點好啊,到東瀛狠狠地殺倭寇,這也是好事嗎!”
“管他誰殺誰!不過這一招好,以毒攻毒!也不知道是哪位大老爺想出來的辦法?好好好!”
“花皮唄,這一招就是花皮想出來的,報紙上說了,可是花皮的兵艦送他們過去的,那是幾千裡的大海呀!沒有大兵艦過得去嗎?”
“......”
朝廷的大佬們比較鬱悶,這麼大的事,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年,朝廷居然不知道?
以下是溫體仁與大臣們的對話:
溫體仁說道:“雖說是好事,但是這麼大的事情他朱家就擅自做主了,他們眼裡還有朝廷嗎?還有皇帝陛下嗎?是不是太狂妄了?”
這個指責也是對的,朱家對朝廷隱瞞確實有點欠妥當。但是就事論事,此事真要是徵求朝廷、皇帝的意見,還不一定會生出什麼枝節來。朝廷之中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物大有人在,生出意外的事端也是極正常的。如此大事,朱萬化可是不願意橫生枝節。
戶部尚書侯恂說道:“想想朝堂上的事情,多少事議而不決,決而不斷。那清國去海外征討,事務定然繁雜,倘若今日放在朝堂上,能決斷嗎?想必朱家也是顧慮於此吧?”
侯恂是個運氣欠佳的官員,本事能力如何不好說,至少沒有太大的建樹。也可能是人緣差點,他
曾經兩次遭人誣陷被下獄。不過他今天說的話的確是朝廷的弊病。
溫體仁又說道:“朱家勢力漸成,如今又搞什麼聯省衙門,這就是和朝廷唱對臺戲了,與造反何異?他們今天擡出此事就是爲了掩蓋他們的僭越之罪,給自己建聯省衙門找理由,收買人心。”
吳宗達說道:“哎!要說朱家還真是做了不少好事,於國、於社稷建樹良多。可是他們也的確不忠君啊!有幾分像曹操啊!”
溫體仁接過話頭說道:“對!就是曹操!大奸臣!妄圖篡位!”
吳宗達的一句話,給溫體仁點明瞭方向,從此,溫體仁就用曹操比朱家。
其實崇禎同志早就自比漢獻帝了,那朱家不就是曹操嗎?
進一步的消息在中華日報上逐漸披露出來:清國已經佔領了整個九州島,改名爲南滿島,建立南滿省,並且去年又佔領了四國島,把四國島更名爲中滿島。並且已經登陸本州島,佔領了本州島的大部分地區,日本人的都城也被清國佔了;清國已經舉國遷移到東瀛;科爾沁蒙古也追隨清國舉族遷移,祖大壽的關寧軍佔領了科爾沁,所以纔有後來的熱河建省,天下人這才搞明白熱河的由來;國防軍進駐遼寧、吉林、黑龍江;並佔領了海參崴、廟街、興安嶺。大明人還是知道的,那裡就是努爾幹都司,是明成祖(朱棣)建立的邊疆軍鎮。可是,那是久遠的過去了,大明人都快忘記那裡了。
這一切來的是那麼的突然,都是爆炸性的消息,讓人目不暇接,反應不過來,全國的百姓都沸騰了,民族主義的情結古代人也是有的。大明的北方疆土一下子擴大了這麼多,有點像做夢一樣。
清國近期的形勢在此也簡單記述一下:
崇禎八年的新年過後,清國繼續進兵接收了京都、江戶地區,向北一直到仙台,已經全部被清國佔領。
日本的黃巾軍和江戶幕府的戰場就移到了本州島的北端和北海道,並且主戰場逐漸向北海道偏移。
對待新佔領之地,清國依然是先“減丁”,建立政權,更改地名,分配奴隸。因爲皇太極決定清國定都江戶,因此,京都、江戶地區更名爲東京。本州島被更名爲滿洲島。
滿洲島上的日本人的確太多了,人煙稠密,殺到手軟也是殺不完。所以這一次,清國主動向國防軍提出,他們可以大量的供應日本的青年男子、女子,數量不限,越多越好,價格從優!
是啊,上一次國防軍要了5000人的精壯勞動力,清國覺得太少了,不解渴!
盛情難卻之下國防軍又要了男丁一萬,用於東北的基本建設,那裡人口還是太少,但是這些人用完之後不能安置在東北,應該另外選擇其他地方分散安置,不要使其日後成爲一個特殊的羣體。女人要了兩萬,主要是給澳國的,國防軍自己也擇優留下一部分,分配給大齡的軍官。結果清國買一送一給了三萬青壯男子,五萬年輕女子,搞得朱萬化哭笑不得,只得在陝北煤礦、青海(修路)、南交口(開荒種地)等地分配苦力。另外給羅汝才準備了兩萬日本女人,這纔算勉強消化掉。
......
接下來在中華日報上,大力的號召各地民衆向東北移民,給出了很多優惠的辦法,最吸引人的就是土地!在東北官府用極低的價格出售土地,並且是低息貸款,分十年用農產品償還,比地租還低呀!種上十年,土地就是你的了。
於是,中原上失去了土地,活不下去的人們開始了“闖關東”。但是這次的闖關東可沒有歷史上闖關東那麼悲壯。這一次是有官府資助的,行路有官府照顧,到達後有官府組織安置。住房、防寒衣服被褥、糧食、土地都有安排。
在大明民衆的眼中,那裡就是遼東,並非苦寒之地,原來就是大明的大好河山,只是多年的戰亂讓人們遠離了遼東,多數人都知道那裡土地肥沃,是個好地方,因此動員移民的難度不大。
爲了便於協助移民,移民行走的路線都是沿着陸路到達山東登州,用船隻轉運的營口登陸。這一批移民,一年之內就達到了四十多萬,極大地緩解了東北的人口需求。
給各位讀者拜個年,馬年吉祥!
--- 第354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