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化最關心的還是步槍,因此,他們兄弟找到孫和鬥,一同來到兵工廠的步槍試製場地。
左輪手槍的樣品已經做出了兩隻,已經試過槍,有效射程70米,最佳射程30米,作爲防身武器夠用了。有效射程是指在這個距離上能達到預期的殺傷力,射擊精度稍差;最佳射程是指最高的命中率和最大的殺傷力。
朱家兄弟和孫和鬥來到靶場,準備試用一下。靶子距離20米,朱萬文請大哥先打,朱萬化瞄了又瞄,終於打了一槍,“碰!”的一聲,後坐力使槍口向上擡起。看向靶子,好像沒有反應,於是走到專用看靶的望遠鏡前,仔細觀看,還是沒有彈着點。朱萬化笑了,把槍放在桌子上說:“脫靶了。”
“大哥,權當是玩了,把這六顆子彈打完吧。”
朱萬化無奈的拿起槍,這回快了,“碰!碰!”聲不斷,剩下的五顆子彈全部打完,這回也不看靶了。跟班小廝朱三順,眼睛好,在旁邊叫到:“打中了!大爺打中了!”朱萬化用望遠鏡看了看,居然中了三槍,最好的打了五環。
朱萬文也打了六發子彈,槍槍中靶,基本在四五環以內,看來沒少練,真是難爲這個書生了,他居然對手槍有興趣。孫和斗的槍法好多了,每槍都八九不離十。
朱萬文說:“大哥還要多練一練,這亂世中防身還是必要的。”
“等給我配了槍再說吧。”看來朱萬化並不在意。
朱三順也混着打了幾槍,興奮的手舞足蹈。
......
步槍的很多零件已經制造出來了。最重要的當然是槍管,因爲槍管和子彈膛是連在一起的,所以槍管的形狀像個鼓槌,或者說像個特長把的手榴彈。大的一頭就是子彈膛,這個整體結構,保證了子彈發射時的密閉性能。膛線四條,右旋,是擠壓拉制出來的。槍口的錐面和圓弧倒角都作的十分精細。其他部件很大一部分是衝壓件,它的關鍵在沖模的製造。
子彈生產線正在調試。孫和鬥說,估計最多十天就可以試槍。朱萬化喜出望外,自己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造出了自己的步槍。鍊鋼、軋鋼、金屬加工機牀、雷汞等等,這一切努力今天終於見到成效。
朱萬化對孫和鬥說:“鏡之老弟,步槍試槍時不能用人操作,要防止炸膛,我對材料還是不放心,如果發生炸膛,可以採用加厚槍管,或者加套筒的辦法。”朱萬化想起了舊中國的漢陽造,別名叫做老套筒。它就是因爲槍管材料不過關,又加了一層套管得名‘老套筒’的。
說到老套筒,就不由得是人想起後世中國的重工業和製造業。新中國建立時,中國的重工業、製造業幾乎是零。真的是一窮二白,一張白紙,什麼也沒有了!接着就是抗美援朝,在朝鮮的戰場上所用的軍火都是蘇聯提供的,中國沒有自己的軍火工業。按道理說,中國出人出軍隊,蘇聯出軍火出物資,援助
的是朝鮮,當時的朝鮮更傾向於蘇聯,金胖子就是蘇聯一手扶植的。可是戰後,這些軍火要中國買單,因爲槍炮是通過中國人的手打出去的?沒道理呀!對於一窮二白的中國真是雪上加霜啊,生活在50年代的人都知道,被稱作災荒年的淒涼景象。那裡是天災?其實是人禍呀!
滿清懦弱無能,被列強欺負割地又賠款。但是,中國畢竟是個大國,清末民初時期,中國的鋼鐵、重工業、製造業還是有一定規模的。步槍、機槍、大炮、坦克、戰車、槍彈、炮彈還是可以生產的。汽車、火車、甚至飛機中國也是能製造的。這一切都毀於接下來的軍閥混戰、八年抗戰和後來的解放大戰。蘇聯出兵東北,把東北的重工業連根拔起,全部運回蘇聯,後來部分設備有用援助的名義‘賣’給中國。
一句話,中國本不該窮困數十年,雄厚的家底被列強毀了,也被自己人毀了。沉痛啊!沉痛的教訓!
話說遠了,還是回到我們的故事。
朱萬化拿起步槍配置的刺刀,它有點類似於後世五六半自動步槍的刺刀,寒光閃閃。是能從槍上取下裝入刀鞘攜行的分離式,刀背刻有鋸齒。刀長八寸。以朱萬化裝備部隊的火力,對冷兵器的敵手,戰士們拼刺刀的可能性非常小,只是防備特別情況而已。刺刀的更多功能是威懾,就像動物遇到敵人時的呲牙。
兵工廠裡還有一個小一點的生產車間,它是製造手榴彈和地雷的。朱萬化設計的手榴彈類似於後世的木柄手榴彈,只是個頭稍大,因爲黑火藥的威力小。彈體是鑄鐵的,鑄造了花紋,是爲了容易炸成破碎的小塊。同時生產了一批教練彈,就是不裝火藥,訓練使用。手榴彈的重量是個學問,主要的指標是要保證一般的士兵都能夠投擲40米左右,這就需要試製一批不同重量的教練彈,送到部隊裡試驗。在重量和爆炸力上取得一個較優的數據。
地雷是常見的圓柱形鑄鐵外殼,同樣鑄造了花紋溝槽,比手榴彈略小。引爆方式既可以壓發,也可以拉發。這個地雷是小了點,朱萬化考慮的是便於攜帶和佈設,它的殺傷力相當於一枚手榴彈就可以了。地雷小可以用數量補充。
在這個生產車間的角落裡,有一臺水壓衝壓設備,和兩臺鑽牀,兩臺砂輪機,他們是生產鋼盔的。作爲士兵的防護,朱萬化設計了一種兩毫米厚的鋼板衝壓製造的鋼盔。但是明代人頭上都有一個髮髻,所以這個鋼盔的頂部就要局部加高,像一個饅頭放在頭頂上。加工成型的鋼盔塗上防護漆後送到被服廠,安裝內部懸空襯裡,同時在鋼盔外部加上一個迷彩的布罩面,這是爲了防止金屬反光,很有一些後世的現代頭盔的味道。
本來爲了防護弓箭,打算製造前後胸的護甲,但是製造出來試穿一下,對士兵的身體活動有極大的妨害。人的身體前後背上一個硬殼的確很不方便,並且笨重,於是就放棄了作爲部隊的制式裝備的打算。只要
自己的火力強,進攻能力強,那就是最好的防禦。但是,爲了適應特殊需要,還是生產了一批,放在倉庫裡備用。
在歷代王朝中,對統治者而言,護甲這東西比刀槍更敏感。因爲在冷兵器時代,穿上一身好的盔甲,就相當於近代戰爭中的裝甲車了。在萬軍從中,刀槍不入。比如長阪坡的趙子龍,單槍匹馬殺入敵軍,如入無人之境。這一身的好盔甲就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未經允許私藏盔甲,就是造反的證據。歷史上因爲私藏盔甲,或者被誣陷私藏盔甲,而被殺頭的不在少數。努爾哈赤13副盔甲起兵造反,也是記載在歷史上的。盔甲是爲當權者忌諱的敏感裝備,所以朱萬化在使用護甲上比較小心。
......
用於發報的手搖直流發電機已經做好了,它體積重量都不大,一個人可以輕鬆攜帶。朱萬化特意設計爲脈衝直流波形,目的是用耳機可以聽到“嘟!嘟!”聲,但是,實際效果不好,不是悅耳的“嘟!嘟!”聲,聲音倒是有,沉悶不好聽。如果提高脈衝的頻率,電機每轉一圈,發出4個脈衝,也許聲音就好聽了。但是,不好聽總比沒有強,試驗還要正常進行。
現在由於有了橡膠,可以生產掛膠的電線了。這樣的電線可以在戰場上拉臨時線路,意義重大。
電報的試驗是在基地與造船廠之間進行的,這兩地距離不到10裡,立電線杆拉線即可。當電波通過線路,到達對方耳機,傳出清晰的嘟嘟聲時,電報提前兩百多年在中國大地上誕生了。它將對中國的經濟、軍事、文化產生重大影響。這一天是崇禎二年的四月初五。
同日軋鋼廠用冷拔低碳鋼絲製造了鐵絲網,採用衝壓加刺的方法。
鐵絲網廣泛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它是阻止敵人步兵騎兵衝鋒的利器。鐵絲網與機槍是最好的陣地防禦搭配,鐵絲網使敵人行動遲緩,並集中到一些打開的缺口處,這爲機槍火力提供了良機。
......
四月初十,試製的步槍首次在靶場試槍。
二年式步槍,口徑7.9毫米,使用7.92毫米圓頭型步槍彈,標尺射程2000m,5發固定彈倉。配上刺刀,甚是威武。
天氣晴好,非常適於打靶。首要的測試目的是槍管的強度,因此靶子安放在50米的位置,槍支用繩索固定,用繩子遠程擊發操作。五支槍未加套管,五支槍加套管。
試驗結果是:未加套管的槍支,射擊20發之內全部炸膛,加套管的也有一支炸膛。
測試失敗,但是也在預料之中。
提高材料強度需要研製的時間,目前只能加厚槍管和套管,修改尺寸再重新制造樣槍。現在加了套管的槍已經有七、八斤的分量,雙臂舉槍已經很困難了,再加厚套管不知道有多重!這還是步槍嗎?
--- 第 36 章 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