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楊威天下_第433章:進駐陽泉



上一回說到了國防軍爲解救災民進入了山西。

他們行進的沿途每隔四五十里,就要建饑民的轉運接待站,接待站總要有人守衛,維持秩序,所以每個營都帶上了臨時營,這樣就會人手多一些,便於執行附加任務。

沁河這一路是第九師的第八十二營,帶隊的一團教官石懷亮(政治性很強,所以是教官帶隊)。他們進入山西就到了陽城縣境內,剛過境就見到了山西官軍的哨卡。

山西臨近河南,雙方的官軍都是瞭解的,有不少還是當初離境的河南官軍,兩年前河南進入憲政,河南的營兵(僱傭軍)隨總兵劉永福撤出了河南,去了直隸,但是也有部分來到了山西。所以雙方是比較瞭解的,因此山西的官軍也不會與國防軍刀槍相見,他們知道自己不是對手,何況一個哨卡能有多少部隊?

國防軍前出的特種兵戰士遇到哨卡,就責令他們撤卡回營,今後也不要再來了,如若不從,就解除武裝驅散他們。

哨卡上的山西官軍望着遠處過來的大隊國防軍,不管聽話的還是不聽話的,一律老老實實的走人,誰敢留下繼續站崗?根本用不着戰鬥,邊境的哨卡就解除了。

附近就有被堵截於此的饑民,都招呼過來,給予安置,安排他們上路,去河南境內的接待營地。

國防軍一路行軍,一般是不會進入縣城的,一律繞城而過。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兼做守衛關口的城池,是繞不過去的,只能進城,穿城而過。爲了保護道路暢通,這種城防就需要駐軍守衛。

遇到這樣的城池,那就需要喊話、張貼布告,責令官軍讓路,讓出城防。真有不聽話的就打上幾炮,嚇唬一下也就過去了,還沒有需要擺開架勢打一仗的。

這就叫不戰而屈人之兵!

山西官軍也有不服氣的,但是沒有反抗的膽量。何況他們也知道,只要互不干涉,大家都相安無事,國防軍不會傷害他們,更不會傷害百姓民衆,事情過去了,他們也會撤走。對於這樣的國防軍他們也沒有必要反抗。

第82營從沁河進入山西,然後到臨汾、運城等於在山西南部走了半個圓圈,有必要走那麼遠,走那麼多的路嗎?

還是有必要的,山西既然攔截饑民,就不光是出省的問題了,很多縣,甚至村鎮都會限制災民的行動自由,把他們禁錮在原地。如果本地有救助措施還好,若是沒有救助,或者救助不利,就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事實也是如此,特別明顯的就是縣城的周圍,饑民的第一個逃荒的目標當然會是本縣的縣城,一般的縣,當官府遇到災荒年,都會加強城門的管理,以防止大批的乞丐入城,攪亂城內的秩序。好一點的,會在城外設立粥棚,以避免大批的餓死饑民。

眼下山西又實行了防止飢民流動的政令,於是很多縣城周圍就出現了類似難民營的營地,還有官兵、衙役看押,也類似俘虜營了。

營地中一旦管理不好,不但能大批的死人,還可能造成瘟疫,事態是很嚴重的。

因此,國防軍每到一地都能解救大批的饑民,凡是願意進入河南避災逃荒的,一律送走。這些前往河南的人中間會有願意移民的,不移民的,渡過災荒還可以再返鄉。

國防軍是不能在山西的每個縣城常駐的

,他們還要去很多的地方,因此,每一地駐留的時間都不多。國防軍走了之後,不願意離開家鄉的饑民就很難辦了,他們能否得到良好的救助,實在沒有保證,大部分會失去管理,後果就難於預料了,國防軍也不能強迫他們去河南,更不能強迫移民。

事不如意十之八九,國防軍盡心做了,也不能解決所有人的難題。不願意走的人,自有其道理,不能強人所難。

國防軍也是要找到當地的官府,當面講清:如果因爲禁錮饑民出現災難性的後果,國防軍是要追究責任的。

這種話說了,可以起到一些作用,真的有大批的餓死人的事情,國防軍也未必能及時的知道,所以作用是有限的。國防軍也會到處派出偵察人員四處瞭解情況。若是真的被國防軍知道了有惡性事件發生,國防軍還是真的會處理的,山西的官員也一樣可以交給軍事法庭審判。非聯省的官員處理上也會沿用朱萬化制定的原則,適當的放寬尺度,原則上不能判死刑。

國防軍的這幾路部隊基本上能把山西的主要地區走一遍,雖然不是面面俱到,遺漏之處也就不多了。

在山西的國防軍對於官府的一方,無論是官員還是官軍都是沒有威脅性的,即便他們有劣跡有罪行,國防軍也不會管閒事,雙方當然是相安無事,過不了多久國防軍就會撤離。這種情況表面看什麼事情也沒有,但是,對於山西的官員來說還是有一個很大的危機,什麼危機呢?

國防軍在朝廷的眼裡幾乎就是敵軍,是眼中釘肉中刺,國防軍的大隊人馬在山西全省如入無人之境,山西的官員將擔當什麼責任?這個危機是隱形的,不知道那一天鼓包冒出來,山西的官員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第83營沿着漳河進入山西,帶隊的是第九師的師教官朱長泰。因爲這一路的重要目標是太原城下,極有可能與山西官府打交道,還有一個陽泉,也是很特殊的地點,所以師教官親自出馬。

當他們來到陽泉時,陽泉的知縣親自出城迎接。陽泉與國防軍可是多年的老關係了,他們與國防軍的交往之中收益良多。由於地方經濟狀態好,本地的饑民救助解決的也要好一些。縣城周圍有幾處粥棚,在山西就算是比較不錯的了。

朱長泰來過陽泉縣,當年的吳知縣他是認識的,可惜現在已經卸任了,新任知縣姓姚名賢,依然沿襲了與國防軍的良好關係。因此,朱長泰也就進入縣城中,陽泉縣的士紳父老都出面設宴招待國防軍的軍官們,並且有食品送到軍營勞軍。

朱長泰在城中還是看到了一些變化,商業比較繁榮,小的工場作坊也不少,有這麼多的作坊商鋪,自然就會解決不少人的吃飯問題。當然了,像減租減息、一體納糧等新政他們是不能實行的。在山西,能到這個程度就不錯了。

其實還有一點朱長泰是看不到的,那就是在貿易中他們獲得了很多高質量、先進的農具、工具、種子,這些都是提高生產力的手段,生產力提高了,經濟狀態自然就好。

在縣衙門裡,朱長泰對知縣姚賢說道:“姚知縣,我聯省和國防軍有一個要求,我們打算在陽泉城內或者城外選擇一塊地方建一個兵營,以便常駐此地。我們常駐的目的就是監督山西不要再發生類似今年這樣的事件。請您放心,我國防軍軍紀嚴明,

絕不擾民。這個要求請您考慮。”

姚賢很痛快地說道:“朱將軍,這可是我陽泉求之不得的好事啊!去年下官接任本縣之時,前任吳知縣告訴過下官,說他幾次請求貴軍留駐本縣而不得,是他的遺憾。你們能常駐本縣,下官定然修書感謝聯省衙門!好事啊!

至於駐地,下官建議你們留駐城內,對於貴軍,對於本縣百姓都有好處。陽泉縣城有四個城門,貴軍選擇一個,防務全部交到貴軍手中,這樣大家各自方便。朱將軍,這樣可好!”

這可是一拍即合。有國防軍駐在這裡,陽泉的安全就高枕無憂了,此外就是商貿,定然更加的繁榮,農業生產上,聯省也有很多好辦法,好經驗。這就叫:近水樓臺先得月!

還有一層,現在大明的官員有很多人都盼着與聯省拉上關係,甚至是跳槽。有這麼多的好處,他做知縣的怎麼能不樂意?

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第二天,朱長泰就派人選擇地點,賣地皮,開始籌建軍營。

這個事情是大都督府的命令。五年前國防軍曾經考慮在陽泉駐軍,那時國防軍的勢力範圍還在山東,力量也小,在陽泉駐一支孤軍,後勤補線太長,不得不放棄了。現在情況大變樣了,河南近在眼前,駐軍陽泉的條件成熟了。

陽泉的地理位置有三個優勢:第一,從河南安陽到此地補給線不長,這條路,由於國防軍與陽泉的多年聯繫貿易,已經修得很好了,交通不成問題。第二,它距離太原不遠,只有一百五十里路,並且是平原,交通沒有障礙,國防軍駐在陽泉就等於駐於太原城下,隨時可以控制太原,乃至山西全省。第三,它是山西、直隸之間的交通要道,重要的娘子關就在陽泉東側,控制了陽泉就等於控制了娘子關,也就就等於控制了直隸京畿地區的一半。

從軍事上說,山西是華北的屋脊,控制了山西就控制了華北,因爲出娘子關向華北進軍,是一馬平川,沒有天然的屏障。出了娘子關就是石門(石家莊)。歷朝歷代石門都修建有最堅固的城池,城牆是石頭壘砌的,所以才叫做石門。其原因就在於這裡是出娘子關的要衝之地,平原之上唯一的辦法就是建築堅城。石門的城牆極堅固,用現代的火炮攻擊石門城牆都很困難。

這個要點朱萬化早就看中了,藉此機會進駐陽泉,就完成了華北地區的大布局。

山西還有一個要點,就是大同,大同是向北防禦綏遠蒙古的前線,在明代,它屬於邊關,就像山海關、錦州一樣,因此,大同是山西之地,卻不屬於山西管轄。國防軍如果駐軍大同,則察哈爾、綏遠的蒙古之地就被熱河、外蒙古和大同三面包圍了。收復這兩部分國土(現代屬於內蒙古),甚至不需要動刀兵,派一個使臣就夠了。

朝廷在北方就剩下山西和北直隸了,這兩個省也有各自的官軍,有衛所兵也有營兵。這裡還有一支朝廷的強軍,那就是大同宣化的邊軍,眼下的統帥是楊嗣昌,他現在的官銜是宣大總督,節制山西、直隸兩省。原本他是山海關巡撫,後金的威脅解除之後改任宣大。他應該是大明朝廷的最後一位邊軍將領了,宣大也是朝廷手中的最後一個邊關。

大同是軍事要點,國防軍一直盯着它,朱萬化在等機會。

--- 第433章完 ---

(本章完)

卷五:縱橫天下_第398章:聯宗卷五:縱橫天下_第411章:用火炮偷襲卷七:巍巍中華_第539章:糧荒卷二:初露崢嶸_第103章:友好貿易卷七:巍巍中華_第572章:蘇伊士的故事卷三:嶄露頭角_第170章:大海戰(一)卷七:巍巍中華_第554章:訪問清國卷三:嶄露頭角_第226章:修河堤有飯吃卷三:嶄露頭角_第218章:攻克赫圖阿拉卷三:嶄露頭角_第214章:大淩河卷四:九州風雲_第330章:清國版閃擊戰卷一:藏龍臥虎_第39章:拉毛文龍一把卷二:初露崢嶸_第78章:氣球的威力卷四:九州風雲_第282章:滎陽大捷卷二:初露崢嶸_第94章:不戰而屈人之兵卷六:楊威天下_第439章:欣欣向榮卷七:巍巍中華_第535章:夾擊卷二:初露崢嶸_第96章:水火無情卷七:巍巍中華_第532章:火攻之烏龍卷三:嶄露頭角_第221章:黃河河務卷四:九州風雲_第300章:武勝關卷五:縱橫天下_第372章:進軍雅安卷七:巍巍中華_第523章:突發事件卷二:初露崢嶸_第57章:新武器新裝備卷二:初露崢嶸_第140章:國家利益是準則卷六:楊威天下_第506章:決戰烏里雅蘇臺卷三:嶄露頭角_第164章:朝鮮軍收復江界卷四:九州風雲_第311章:南京救災卷五:縱橫天下_第408章:調整戰役目標卷七:巍巍中華_第565章:森林城市卷六:楊威天下_第463章:一算嚇一跳卷六:楊威天下_第507章:刺殺卷五:縱橫天下_第394章:北海道的內鬥卷四:九州風雲_第319章:遼寧怎麼了?卷四:九州風雲_第278章:入川卷四:九州風雲_第313章:種草卷二:初露崢嶸_第106章:佔領宜蘭卷三:嶄露頭角_第213章:救援錦州卷四:九州風雲_第322章:首戰嶽西軍卷六:楊威天下_第449章:建設錫蘭府卷三:嶄露頭角_第148章:那個字不講理卷六:楊威天下_第473章:高速雙體船卷五:縱橫天下_第350章:孫傳庭卷二:初露崢嶸_第128章:遼寧建省卷四:九州風雲_第329章:清軍登陸本州島卷七:巍巍中華_第549章:崇禎的苦衷卷三:嶄露頭角_第208章:和談卷四:九州風雲_第240章:政局大變卷二:初露崢嶸_第118章:平臺奏對(一)卷三:嶄露頭角_第166章:興旺的工業園區卷三:嶄露頭角_第187章:陽泉的自保策略卷六:楊威天下_第463章:一算嚇一跳卷六:楊威天下_第434章:太原城下卷二:初露崢嶸_第127章:收復鎮江卷六:楊威天下_第512章:準格爾的出路卷七:巍巍中華_第571章:靠山吃山卷四:九州風雲_第320章:爲國爲民卷一:藏龍臥虎_第15章:火燒海盜船(二)卷七:巍巍中華_第572章:蘇伊士的故事卷四:九州風雲_第301章:殺富濟貧卷四:九州風雲_第274章:官軍對陣卷二:初露崢嶸_第141章:南洋貿易卷七:巍巍中華_第577章:海戰續卷二:初露崢嶸_第87章:夜襲輜重營卷一:藏龍臥虎_第6章:組建軍隊和通信(二)卷二:初露崢嶸_第98章:初辦郵政卷四:九州風雲_第286章:奇怪的民俗卷四:九州風雲_第269章:找一條路卷五:縱橫天下_第394章:北海道的內鬥卷四:九州風雲_第318章:澳王國卷五:縱橫天下_第392章:提前防災卷五:縱橫天下_第338章:闞城謀略卷七:巍巍中華_第550章:又一個聖親王卷七:巍巍中華_第561章:官軍初戰左良玉卷三:嶄露頭角_第171章:大海戰(二)卷二:初露崢嶸_第64章:永平府攻略卷五:縱橫天下_第399章:美人計?卷四:九州風雲_第247章:剿滅水匪卷二:初露崢嶸_第86章:三屯營失守卷六:楊威天下_第498章:國旗國歌卷三:嶄露頭角_第158章:譚鎰來訪卷二:初露崢嶸_第63章:遵化戰的攻略卷一:藏龍臥虎_第50章:金州送信卷五:縱橫天下_第351章:聯省衙門(續)卷五:縱橫天下_第360章:過一把火車癮卷六:楊威天下_第430章:進入廣東卷六:楊威天下_第428章:衙門裝電話卷三:嶄露頭角_第213章:救援錦州卷五:縱橫天下_第409章:包圍之勢卷二:初露崢嶸_第118章:平臺奏對(一)卷二:初露崢嶸_第133章:收復臺灣(二)卷五:縱橫天下_第351章:聯省衙門(續)卷四:九州風雲_第262章:保安鏢局卷五:縱橫天下_第365章:反攻倒算卷七:巍巍中華_第536章:遭遇戰卷四:九州風雲_第305章:灩澦堆卷六:楊威天下_第477章:遇到左良玉卷三:嶄露頭角_第227章:陽泉城下卷六:楊威天下_第461章:糧食戰略卷二:初露崢嶸_第120章:平臺奏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