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是個公認的功底深厚的學子,他寫出來的“朱公論政”也是文采飛揚,有理有據,頭頭是道,條目清晰。以朱萬化的言行爲依據,從土地、社會財富、民生、農工商各業這些基層的經濟論述,直到國家之事,民爲重君爲輕,以及議會、憲政等等都是全面的論述。他還對聯省範圍的各種治理給予評論,對於“朱公”大加頌揚。
僅以鐵路爲例,他不但列出促成鐵路從無到有的朱公的業績,還對鐵路在國民運輸中的重大作用給予分析,還具體的分析朱公規劃的青西鐵路對於天下的益處,在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如何發揮巨大的作用都說的很清楚明白。
錢謙益洋洋灑灑的數萬言,奠定了朱萬化前無古人的高大聖人形象。無異於古代樹立一個什麼“子”,現代樹立一個什麼“主義”的作用,不妨叫做“朱萬化主義”吧!
在明代,信息的傳播速度遠達不到現代的高速度,東林黨人著書立說的信息還是由中華日報傳遞過來的。其緣由就是錢謙益要求在中華日報連載他的著作“朱公論政”,並且是他本人來到青島,帶來了文稿,當面交涉。
中華日報報社原址在威海的劉公島上,當時設在哪裡是爲了安全和交通便利。現在的形勢變化了,在青島同樣安全,並且由於鐵路的修建,青島的海路交通均便利,爲了報紙快速發行的要求,報社於崇禎九年夏季,遷移到了青島。報社的遷移定然是要登報的,不然作者如何與報社聯繫?所以錢謙益也是知道的,他就徑直來到了青島。
錢謙益對於聯省的瞭解認識全靠報紙上的信息,這一次他親自到了青島,藉此之便他也遊歷了不少地方,無論是火車輪船的交通便利,還是災荒年中不但沒有蕭條,反而農工商市面更繁榮,所有的這些都更直觀的加深了他的印象。具體內容我們就不表述了。
錢謙益的文章非同一般,直接論述督軍憲國公的言行,報社是不敢造次的。於是連同文稿就上報到了聯省的禮房(新聞、宣傳之事歸禮房管),然後就逐級的呈報到了督軍府。
如果不是這個過程,朱萬化或許還要晚幾個月得知東林黨人的這一動向。
在朱萬化的書房裡,朱大典、朱萬化父子議論的就是這一話題。他們父子見面越來越容易了,他們的書房裡有直通的專線電話,因此,隨時可以說話、見面,會面的地點可能在督軍府,也可能在大都督府,偶爾的也在朱家巷的國公府。這幾處距離都不遠,步行也沒有幾步路。
書房的八仙桌上擺放着一盤切開的西瓜,父子二人一邊吃着西瓜,一邊談話。
現在是數九寒冬,竟然有西瓜吃!這完全得益於溫室技術的推廣。開封是聯省衙門的所帶地,達官貴人、富庶的人家自然不少。冬天的西瓜必然是高價的奢侈品,在開封城卻不愁銷路,做溫室種植的定是大發其財了。
朱萬化說道:“父親,這個錢謙益也有意思,我說過的話多數還是日常的白話,很少幾句文言,典故也不多。到了他的筆下,就成了出口成章的學問家了,四六駢文也不少,抑揚頓挫的還很上口。比如這一句‘朱公曰:私聚之業,神聖之如天地,無端犯之,則人神不容。’我的原話也不是這樣啊!”
四六駢文也稱作四六文,或駢四儷六。文章的關鍵之處,有很多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的句子,也像吟詩作對一般,對仗工整,合轍押韻,念起來抑揚頓挫的很莊重有力。一般多用於祭祀大典,莊重公開的場合。例如現代人熟知的“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就是駢句,文中的“者”字起到斷句的作用,就是標點符號,用逗號代替是完全可以的:“犯我大漢,雖遠必誅!”你讀讀看,很有力度的!著名的唐代王勃所作的“滕王閣序”,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查閱一下,那是很有氣勢的文章,四六駢句很多。全文從略,但是經典之處還是忍不住要引用一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句子多美!千古佳句!
鶩,讀音wu,就是野鴨子。
“私聚之業,神聖之如天地,無端犯之,則人神不容。”這一句的原話是“私有財產神
聖不可侵犯。”這話已經不能算是白話了,但是老學究還是不願意這樣說。文言一般比較簡潔,但是有時候也羅嗦,這句話就是不如白話簡潔了。
作者藉此機會也發一份感慨:我們說的是明朝的故事,如果朱大典說出這樣的話:“利用民間資本,開發農業技術,發展國民經濟。”那樂子就大了,嚴重穿幫!這話看着沒有毛病,可是三句話九個詞個個都是十九世紀之後的詞彙,明代人物絕對說不出來,除非是有意的調侃。在歷史的長河中,漢語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我們今天用的詞,古人則完全不用。所以寫到對話的部分就很吃力,特別是典型的老夫子人物,務必讓人讀起來像那麼回事,可是還要讓年輕人看得懂,半文半白的寫着也很吃力,嚴格的說很多對話也是穿幫的,不要太明顯就是了。例如“發展農業生產”六個字三個現代詞彙,到了崇禎的嘴裡就要說:“鼓勵農桑”,這樣說看起來就沒有毛病了,其實還是穿幫,因爲“鼓勵”一詞也是現代詞彙。現代的人們離開了現代的詞彙就無法開口說話了,這就像現代的將軍們,離開導彈、電子通信他就不會打仗了。
......
朱大典笑道:“文人嘛,做起文章來,就忘乎所以了,總要賣弄自己的文采。再說了,文人做學問,寫歷史也都是這樣。例如司馬遷的史記中引用陳涉的話,陳涉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當時陳涉只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民,他的原話絕沒有這麼簡潔精練,不過是黎民之粗話而已,司馬遷寫歷史就要潤色了,於是也就成就了陳涉的一句千古名言。
這位‘水太涼’還是有真才實學的,他的這部書應該是不朽之作,流傳於後世也是經典啊!”
“水太涼”的典故,很多喜歡讀書的都知道,所以我們就從簡敘述幾句,避免重複:
清軍兵臨城下,南明政權不保,當時錢謙益是南京小朝廷的禮部尚書,他的小妾柳如是(名妓)勸他投湖自盡。錢謙益試了試,說道:“水太涼!”後降清。
朱大典對於明清交替的這一段歷史已經讀的滾瓜爛熟了,這些故事他當然知道。但是,這些故事也不會再發生了。
朱萬化說道:“在中華日報發表錢謙益的著作對於天下之勢還是有用的,現在我們需要這種理論,也需要樹立權威,對於我大明走向憲政是有利的。但是,在有些時候,過於神化,過了頭的權威也會危害社會。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啊!控制不好就會傷人、也會傷到自己。”
朱萬化的這些話,到不是多麼的偉大,而是後世經驗的總結。
朱大典肅然說道:“我兒能在盛名之下保持清醒,實在不容易啊!有你這份清醒在,我相信不會出大亂子。
還有一層我兒也要想到,文人是不能輕易得罪的。他們在百姓中影響很大,特別的是這一批東林黨人,錢謙益就是他們的領袖。引導得法是我們的助力,稍有處置適當之處,危害也不小啊!”
朱大典是老於世故的,對於大明的文人、官僚們,他知之甚深,對於這些人的確不能等閒視之。
“父親教訓的是,我記住了。東林黨人剛正不阿,與魏忠賢等閹黨的鬥爭也是可歌可泣的(死了不少人),但是他們陷入黨爭之後往往忘記了求真求實,變成了對人不對事,這就失去了求真的本性。從這點說,我們還要引導他們走向正途。特別是我們的議會制度,如果把議會變成了黨爭的論壇,他就適得其反了。”
朱大典說道:“議會不能避免黨爭,但是要禁止同黨伐異,所以就要立下規矩,這也是未雨綢繆啊!”
朱萬化說道“是的,議會不能禁止黨派,也難免有黨爭,確實要立下幾條規矩,避免黨同伐異。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解除議員直接參政的權利,議員絕不允許有其他的職務,政界、軍界、工商界都不允許,必須是純粹的議員。家裡可以有產業,但是議員本人不得經營。議員若尋求其他的職務,就要辭退議員的資格。”
朱大典說道:“這些規矩,要發佈到報紙上,讓百姓們人人都知道。也不要怕多次重複,還要寫一些分析的文章,解釋這些規矩的作用。”
在現代,我們曾經聽到過當選的人民代表有這樣的感言:“我在本職工作中做出一些成績,那是應該的,組織上卻給了我這麼大的榮譽,讓我當上人民代表,我一定要......”
說這種話的人,可以是模範,也可以是其他的什麼身份,就是不能做代表!因爲他不知道代表是幹什麼的,他不懂得代表是重任在肩的。代表就是議員,不是榮譽,不是官,是代表他的選民參與國事的。說句粗俗的話,議員是代表選民,在議會裡罵人的,是罵人專業戶!只會吹捧不會罵人的就別做議員了,哪涼快哪呆着去。
幾天之後,錢謙益的“朱公論政”在中華日報上開始分段連載了。報社也組織了一批文章,針對“朱公論政”展開討論,發表不同的見解。古代的朱萬化主義就這樣慢慢的形成了,古人是不會叫什麼“主義”的,只有簡潔的兩個字“朱子”。就像“孔子”、“孟子”那樣,在古語中就是聖人的職稱了。
......
在崇禎九年底,聯省的官府又進行了調整改革,第一項就是聯省衙門的各房全面升格爲部。原來只升格了工部,現在吏房、兵房、戶房、禮房、刑房全部升格爲吏部、兵部、戶部、禮部、刑部,各房的侍郎也全部升格爲尚書。第二項,把原附屬於工部的曙光銀行獨立出來,成立中央銀行,首任行長是原曙光銀行總掌櫃朱安才,中央銀行行使金融管理職能,原曙光銀行作爲營業的官方銀行繼續保留,聯省衙門用債務買下了曙光銀行的五成股份,變成了官府控股。今後根據需要也可以再成立其他的銀行,銀行可以是國家控股的,也不禁止純私營的銀行存在,例如各地的票號,但是都要接受中央銀行的領導和管理。最重要的貨幣發行權收歸中央銀行,由中央銀行分配給各個銀行執行,貨幣的名稱仍爲曙光幣。
工部暫時沒有劃分,依舊管理農業司、工業司、商業司、交通司(通信),四部分。
最後一項就是設立都察院,聯省衙門成立之後,由於都察院的名字太招搖,因此,都察院並不存在,但是存在着科道、巡按御史,他們暫時由執政官管轄。現在隨着聯省衙門的完善,也由於聯省無需太多的避諱,該出手時就出手,所以都察院也應該建立了。
明代的都察院屬於監督、審查的部門,它本來就應該獨立於官府衙門之外的,明代的都察院就是直接向皇帝負責的,並不歸屬於內閣,也不歸屬與六部。在聯省朱萬化就規定它向議會負責,與大法官、大都督府相同,也是獨立的機構,設都御使一名,副都御使兩名(三名主官利於監督)。
御史制度在中國始於秦代,之後代代相傳,一直保持着其制度,只是名稱有所不同,明代稱之爲都察院。它的職責就是監督百官,這些我們前面都有介紹,這裡就不重複了。
正副都御使是高官,品級爲二或三品,但是都察院中的御史品級都不高,像各科給事中,各省的道御史、巡按一般都是七品。
首任都御使由朱萬化提名,議會通過,任命的是原山東巡撫盧象升。
都察院的職責除了上面說的監督審查各個官府衙門、官員之外,有記錄歷史的史官,還有對於交通、水利、通信、大工程、軍隊等等國家要害部門、事務臨時派員審查。
盧象升的改任使得山東巡撫出缺,於是,原山東布政使朱家棟繼任山東巡撫,提拔舊官僚出身的現任濟南知府楊觀光繼任山東布政使。
楊觀光是山東改制時留任的舊官僚,幾年來政績斐然,也是步步高昇,這次又被任命爲布政使,也算是聯省的大員了。
楊觀光也是歷史留名之人,他比較年輕,也有點憤青,對於朝廷、社會的弊端多有批判,最“光彩”的一筆就是他打開北京的城門,迎接李自成進北京。也許他認爲李自成來自農民軍,定然會關心民衆的疾苦,革新政治。這也說明他太偏執了、太憤青了,對李自成完全沒有調查,就盲目的投靠過去。其實李自成豈是爲民請命的主,他純粹就是個巨匪大強盜,是極端自私之人。於是楊觀光也就成了悲劇的人物。
--- 第438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