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軍佔領了徐州、鎮江兩個要地,到十二年的年底,沿着運河,陸續佔領鎮江以北揚州等地,沿着長江,佔領了鎮江到上海這一片地區,但是沒有對南京地區採取軍事行動。
連省一方似乎是在等待,等待什麼呢?
他們等來了朱萬化的傷勢好轉,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現在等待的就是督軍大人的康復,然後儘快的恢復建國日程。只有新皇登基,頒佈憲法之後,天下之事纔可以謀定。
......
朝廷在八月中旬覺察到了糧價過低的危害,當然這是聯省傾銷政策造成的。朝廷方面採取了一些措施,主要的一項就是動用國庫庫存白銀收購糧食,用於提高國庫的糧食儲備,同時擡高糧價。此外,還有對糧商課以重稅,邊境設卡徵收糧食貿易稅等等措施。
朝廷的官僚機構辦事效率低,從決策動用庫銀收購糧食到實際的拿出銀子來收購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已經是絕對的高速度了,這還是在楊嗣昌的親自督促之下才出現的高速度。但是,到了九月中旬,由於駱養性、張彝憲的刺殺而導致雙方大打出手,主要交通線全部中斷。朝廷一方充其量纔有半個月的收購時間,力度的大小還很難說。因此,這一項最爲有力的應對舉措就等於流產了,完全沒有效果。
現在,戰端一開,聯省的一方立即掐斷了糧源。聯省用於限制糧食貿易的邊界哨卡已經建立了兩年,大小路口已經沒有疏漏,機構管理也是成熟的。現在只要下達一個命令:禁止出口糧食!當然也會禁止其他的貿易。只需要一天的時間,糧源、貨源就全部中斷。再加上幾條主要航運線路全部被戰火中斷,朝廷一方就立刻陷入了糧食短缺的危機之中了。
朝廷一方的各個省份,持續了兩年的糧價下跌,使得所有的經銷商都不敢囤積糧食,存糧大戶也不囤積,就連普通百姓家也是現用現賣,誰也不存糧!原因非常簡單,囤積的糧食,只要一降價就賠本,而降價又是頻繁的,一兩個月就降價一次,從來就沒上漲過。市場上糧食多得很,永遠不愁買不到,誰還會囤積糧食?這個狀態套用一句俗語,那就是:“家無隔夜糧”!
大明的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吃自家生產的糧食,是自給自足的農戶,他們不需要商品糧。
農民自己吃的糧食,他們還是會耕種的,但是買部分商品糧,或者完全靠商品糧爲生的也不是沒有,畢竟糧食太便宜了。這就擴大了吃商品糧的人口比例,這就讓斷糧的威脅就雪上加霜了!
如果農民手中糧食富裕,官府可以“橫徵暴斂”,總會得到一批糧食。現在的情況,想“橫徵暴斂”也有難度——農民手中的糧食也不多,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由此可知,糧源一旦中斷,那就是空前的大糧荒!比嚴重的自然災害可是厲害多了。縱有家財萬貫,沒有糧食,你總不能吃銀子!現在是九月中旬,江南天氣再好也要明年五六月才能收穫夏糧,這八九個月如何度過?
糧價的變化已經不能用“飛漲”二字來形容了,現在是有價無貨!
糧價是多少?
我們可以舉一個極端一點的例子:在現代,長春四平一帶曾經連續鏖戰數月,交通貨物完全斷絕。東北大地可是糧倉啊!長春就是糧倉的中心。可是,長春城裡一個糠窩頭價格是多少?是等重量的黃金!銀元都不好使!要金條!並且還難於買到,一條狗腿可以換一處不錯的宅子,寵物們可就悲劇了。
這不是聳人聽聞,胡說八道
,是事實,可以問一問,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應該知道的。其實在歷史的長河裡,這種事情多了去了,戰爭是殘酷的!
當然朝廷治下的地區還沒有嚴重到這個份上,還不至於黃金換糧食,但是糧價的直線飆升是民衆無法接受的。
自從浦口之戰一打響,糧價就是一天一個樣了,只是幾天的功夫,大批的糧站關門了,有糧食也不敢賣了,誰知道明天什麼價?物以稀爲貴,不到十天,糧價突破了三兩大關,所有的糧店全部關門,鄉下農民愚鈍,他們手中缺銀子,銀錢對於他們很金貴,於是,一升一斗的糧食拿到市場上換銀子,然後去購買布匹、茶葉、食鹽等,這些生活必需品是農民的奢侈品,現在居然也可以用糧食換了。
但是好景不長,瘋長的糧價,讓再愚鈍的人都捂緊了自己手中不多的糧食。
一石稻米三兩五錢、四兩,真不知道要漲到什麼價?
徐州到鎮江這一帶的百姓是幸運的,在最後的一刻,他們上了聯省的車,躲開了這個可怕的大饑荒!
市面上大恐慌!朝堂上更是恐慌!怎麼辦?
外來的糧食是進不來了,打開官倉平抑糧價?
這幾年官倉確實充盈,遠不是當年鬧民亂,後金韃子扣邊關那時候的情況了,那時候官倉裡的老鼠都餓死了!現在官倉有糧食,但是奸商們的欲壑難平啊!多少糧食能填平糧商的胃口?糧價高,大家必然屯糧。再者說,現在是戰端已開,正是用兵之時,沒有糧食那裡有可用之兵?
因此,開官倉的決心誰也不敢下,誰也不想擔這個責任。
......
糧食的問題讓崇禎去發愁吧,我們該看看波斯灣了。
第五艦隊在波斯灣建立了三個基地,守住霍爾木茲海峽的霍城是主要的基地,也是第五艦隊在波斯灣的大本營。另外兩個,一個叫做北岸,位於波斯王國的一側,另一個叫做南岸,位於海峽南側的沙漠中。南岸暫時封存了,只留下一個像哨卡一樣的碼頭,保持佔領的狀態。北岸駐紮了一個營的兵力,並且有礦場有僱員,已經開始採油,並且向臺灣輸送。在臺南有新建的煉油廠,已經開始生產石油產品了。
佔領北岸有半年多了,已經有了堅固的防線。防線是藉助地形地貌修建的,起到保衛防禦的作用。但是防線不是邊界,在這幾個月裡,大明的領地,或者叫做領土還是不斷的擴張,只要沒人管,交通還算便利的地方,巡邏隊都會過去,打上界樁,宣誓主權。因此,領地的範圍已經有了三四百里,相當於一個比較大的縣的面積。
要說明一點,現在對海外的宣傳已經不用大明帝國的名稱了,改用中華帝國,界樁上也是“中華帝國”四個字,使用漢字、阿拉伯文字雙語標註。
這些界碑,每隔三五日就會有巡邏隊巡視一遍,目的是檢查界碑,宣示主權。
在防線以內的核心地帶也有方圓幾十裡,這個地區已經修建了完備的公路,按照汽車行駛的標準施工,至多到明年初,第一批汽車將運到這裡。這裡的地域大,人員少,更重要的是此地寸草不生,沒有草料,就不能使用馬匹,因此就特別的需要汽車。
修建公路的勞動力,起初就是國防軍的士兵,爲此,特意的調來兩個營。但是,現在有了免費的勞動力,那就是海盜。
有大海的地方就有海盜,波斯灣也不例外,並且他們受到歐洲人的影響,國王也使用國家的財力建設海盜船隊,只要掛上國際標準的骷髏海
盜旗,那就是海盜,見誰搶誰,只要胳膊粗、拳頭硬、船堅炮利,槍誰的都有理。這個時代海盜是公開的,是人人羨慕的英雄。因此,第五艦隊到達波斯灣,就不得不首先清理海盜。
海盜船畢竟不是正規的艦隊,在海船上裝上幾門炮,有的甚至只有一門炮,或者沒有大炮也敢做海盜的生意。他們那裡是國防海軍的對手?波斯灣又是一個死葫蘆的地形,只要堵死霍爾木茲海峽,任何船隻休想逃脫。因此,幾個月下來,這裡的海盜被一掃而光,連同海峽的外面,也絕了海盜的蹤跡。
對於俘獲的海盜則區分首領、首惡,全部槍斃,其餘的就是服苦役的苦力,這一批人現在就有六百多人,絕大部分是附近的阿拉伯人,也有歐洲人,並且以後數量還會增加。現在第一個需要的就是修路,以後還會有水利工程,礦場的勞工,總之需要苦力的地方很多。
進入了十月,已經是初冬的季節,但是這裡是沒有嚴寒的冬季的,只是雨水少了,天氣涼爽而已。波斯人終於來了,當然來者不善,是來找麻煩的。
國防軍在這裡圈了方圓幾百裡的一塊地方,儘管沒有人煙,但是波斯王國的人口不少,總會有人來到這個地方,看到界碑,遇到巡邏隊。在大海上更是沒得說了,國防海軍是公開存在的,並且對海盜猛一通的收拾,波斯籍的海盜必然是多數,波斯人哪能不知道?
今天來的這一隊,就應該算是波斯王國的官軍,起碼也是一方政權的武裝,領頭的叫做賽義德,在阿拉伯人中間,這個名字太普通了。
他們幹什麼來了,目的爲何?
應該說不是爲了領土,這個時代,除了他們居住的城池,人們還沒有領土的概念。無人之地,他們不會看做是自己的土地。說好聽的,他們是來打秋風的,看看能佔點什麼便宜?說不好聽的,就是看看能不能搶一把,殺人放火也在所不惜。
波斯是文明古國,也是這一地區的大國,其軍事實力,歐洲人也是不能小視的,歐洲人有的先進武器這裡都能有,這個時代的代表裝備——火炮、火銃他們都會有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騎兵。
這是由於此地盛產阿拉伯馬,這是世界極的優良品種,特點就是高大強壯,騎手不借助工具都上不了馬背。現代的中國人都知道小日本軍官騎的“大洋馬”高大威猛,那就是阿拉伯馬。
剛纔說了,國防軍的界樁立的很遠,那裡平時是沒有人的。再者說,就算碰上了國防軍的巡邏隊,也不會與他們交戰,巡邏隊才幾個人?賽義德可是帶來了兩百多騎兵的。
不過,只要過了界碑,就已經有了修整過的道路,主幹道上寬敞平整,波斯人看着很新鮮,這種路他們沒見過。
他們徑直來到防線才被攔截。通過翻譯,他們說要見這邊的頭領。
北岸駐在的是陸戰隊一團一營,營長劉十三。
得到通報的劉十三自然要前往處理,這是大事,很多原則都是有明文規定的,政策性很強,他必須親自出面。
從核心駐地到邊界也有三十多裡,這裡沒有馬匹,汽車可以有,但是現在真沒有。他怎麼過去,總不能走路吧?
是的,劉營長不需要走路,他是騎着自行車過去的,平整的馬路,騎自行車走三十里不算什麼。當然,他的衛士也是騎自行車。這裡自行車很多,出動一個自行車連都沒問題。
預知他們談判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第539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