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

錢謙益說道:“陛下起於草莽之間,身經百戰,乃有今日,大夏的局面是陛下一手打下來的,上下臣僚,乃至淮安王,閩王這樣的外藩,也一一臣服,不敢有絲毫放肆。大夏局面,陛下可一言可決。只是殿下自比陛下如何?”

“不如也。”羅玉龍的語氣有些苦澀。

這一點卻是確定無疑的。

羅汝才幾十年打出來的名頭,名聲之大,不僅僅在大夏之內,即便是在大夏之外,也有很多關係。而羅玉龍離開大夏,誰知道他羅玉龍是誰。

最少他現在遠遠比不上羅汝才。

“而今陛下將去,殿下首先要做的是收兵權。亂世之中,兵權爲重,而大夏大軍,可以分做幾派,第一乃是殿下親信,南京以及江南各處駐軍。”

羅玉龍也不是一點本事沒有的,在羅汝才西征的這一段時間之內,早已將,江南,乃是南直隸一部分都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這一部分乃是羅玉龍的直屬人馬,人數雖然不多,但也有十幾萬,只是分駐各地,羅玉龍帶在身邊的,只有武昌駐軍數萬人馬而已。

“第二,乃是曹營各路兵馬,如襄陽之戰各部,寧國公各部。這些人各有分歧,但是有一點殿下要抓緊,那就是陛下中軍,萬萬不可落入鄭國公手中,臣固然知道鄭國公乃殿下至親。只是大權旁落,卻非社稷之福。哪怕是爲了鄭國公着想,也應該速速將陛下中軍調入武昌。”

羅玉龍說道:“這個好辦,如果僅僅是中軍的話。”

羅汝才的中軍,畢竟是羅汝才的中軍,並非張軒嫡系,羅玉龍是羅汝才的兒子,中軍很多人都是羅汝才的死忠,就認這一條,故而想奪回中軍很簡單。

但是即便羅玉龍奪回中軍之後,在整個大夏軍事力量之中,也不佔據絕對優勢。

不過,羅玉龍雖然有些擔心,但是對於坐穩這個位置還是有信心的。

羅汝纔在數年之前,就在爲羅玉龍登基做準備,可以說曹營上上下下都認可了羅玉龍的地位,雖然羅玉龍對曹營各部的指揮,或許比不上羅汝纔在的時候,但是也絕對不至於指揮不動。

“第三,就是外藩各部了。”

“淮安王高傑,閩王鄭芝龍,衛國公袁時中,這三部,可以視爲藩鎮。”

“不錯,這兵權如何收?”羅玉龍問道。

錢謙益說道:“臣請立樞密院,令各將分領樞密院之職。”

羅玉龍微微皺眉有些不明白,說道:“有什麼用?”

錢謙益說道:“陛下在時,征伐大事,由陛下召集諸將面議,而後一言可決,而殿下與陛下不同,殿下初掌此事,一旦出了什麼紕漏,容易影響殿下權威,故此,臣請設樞密院,掌控天下兵馬,戰事。執掌軍機要務。收兵權於樞密院。爲了防止諸將反對,可以令諸將入樞密院任職。此事,陛下早已有意,只是沒有來得及做而已。陛下封閩王爲樞密院副使,其意何在?就在此。”

“那外鎮諸將怎麼辦?”羅玉龍問道。

“加銜。”錢謙益說道:“凡是總鎮一方,有便宜行事之權,皆加樞密院銜。或爲樞密院使,樞密院同知等銜。”

“凡軍國大事,有樞密院加銜的諸將,皆有言事之權。”

“另,殿下可令外鎮諸將,入內主持樞密院,如此數年,再調任出外,如此一來,數年之後,兵權盡入樞密院,而陛下掌控樞密院,自然能掌控天下局勢。”

“且,臣建議設樞密院也是當務之急。”

“我大夏,數年之來,固然皆有大勝,然每次大勝,皆納降軍入軍,軍中魚龍混雜,早已染上前明積弊,不得不整治。”

“一曰:空餉。”

“臣查過,一年以來,征戰頻頻,常常戰死之人無暇勾畫,照常發俸,爲軍將所奪。”

“二曰:私兵。“

“明有養家丁之弊,而今將帥縱然調任,也帶着麾下軍將而行,各部軍將只知將主,不知大夏。”

“三曰:老弱。”

“軍中降軍日多,這些降軍多有老弱,今日我大夏與襄陽不如東虜,就是明證。大量傷員傷愈之後,也無處安置。越發影響軍心士氣。”

“四曰:軍紀。”

“軍中紀律不統一,有軍紀嚴如鄭國公者,鄭國公爲人剛直,從不徇私,犯法者斬,然後鄭國公之軍紀,不能用於中軍,中軍之軍紀,不能用於寧國公軍中,雖爲大夏之中,彼此有天壤之別。”

“好了。”羅玉龍皺眉說道:“我大夏雄師,在你看來,就這麼不堪嗎吧?”

“非臣如此看,而是事實如此。故此,臣才請設樞密院總領天下兵馬,收將權,專事權,一軍紀。如此纔是大夏鐵軍。”錢謙益說道。

錢謙益所說的事情,存在不存在。

存在。

曹營擴軍太迅速了,闖營失敗的原因,就有擴軍太快,根基不穩一條,這一點也同樣適應於曹營。急速擴軍之中,有很多問題,比如張軒與清軍作戰的時候,居然有左良玉降軍陣前倒戈之事發生,就可見一斑了。

很多軍隊,根本沒有怎麼消化,僅僅是換了一面旗幟而已。

但是凡是挑毛病任何的很,想挑毛病,任何人都能挑出好幾個。錢謙益之所以這麼賣力,就是他深刻的認識到一點,他的權力是與大夏中樞的權力結合在一起的。

大夏那些驕兵悍將,懟文官不是一日兩日了。

錢謙益想出來的解決辦法,就是設立樞密院。將這些將領納入體制之中。不是錢謙益看不起這些武將,而是很多歷史證明過了,武將與文官玩政爭,決計不要想得勝。

錢謙益就是要將這些驕兵悍將拉入他熟悉的領域,然後用他辦法打敗他們。

當然了,錢謙益不會那麼心急。

反正他敢肯定樞密院這些武將也玩不轉,錢謙益就能往裡面安插人了。先是小吏,然後是再是副職,最後樞密院就掌握在文官之中了,大明前期,文官對勳貴的進攻就是這樣來的。

甚至錢謙益樞密院這個名字,就能表露出他的野心。

爲什麼是樞密院,而不是明初大都督府。就是樞密院建立在唐後期,其實剛剛開始是一個臨時機構,分宰相之權而已。在宋時,很多文官擔任樞密院使,成爲文官體系的一部分。

羅玉龍思來想去,遲遲不能下決定。

羅玉龍接管曹營已經很長時間了,大夏的種種權力,特別是在民政上的權力,早已過度到了羅玉龍的手中。唯獨是軍權,纔是他剛剛接受的。羅玉龍聽的很明白,不管錢謙益說的多好聽,其實也就是承認現狀。

原本大夏的兵權看似分散在很多人手中,但是實際上羅汝才都能掌控的了,而如今,羅玉龍是將這個權力分散到各將手中,雖然在他手中統合在一起,但是意義上是完全不同的。

不過,政權交替之時,維持穩定是最重要的,雖然羅玉龍暗暗下定決心,這兵權他一定會收回來的。只是如今,只能先這樣了,說道:“如此,就讓張軒回來掌控樞密院吧。”

錢謙益一聽,說道:“殿下,任何人都可以當樞密院使,唯獨鄭國公不行。”

羅玉龍問道:“爲何?”

羅汝才的叮囑還在耳邊,錢謙益就這樣說了,羅玉龍心中不由想錢謙益是不是有別的心思,語氣就有些不善了。畢竟當初張軒與錢謙益的恩怨,他可是在場的。

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二十章 伏擊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六章 匠作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四十章 瑣事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四十章 奪門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三章 搶飯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十五章 夜宿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十章 收兵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