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熊延弼和王化貞的矛盾早就有了,前文早就已經說過,王化貞坐擁數萬大軍,而熊延弼手下僅僅有一萬不足的殘兵敗卒。

而到了現在,各地援遼兵馬抵達,再加上王化貞招募訓練士兵,現在廣寧已經擁兵十三萬有餘。而熊延弼雖然兵力增加了不少,不過是萬人出頭。

但並不僅僅因爲這個,熊延弼剛剛赴任就已經和王化貞爆發矛盾了。當時王化貞沿遼河設六營,每地置參將一人,守備二人,畫地分守。分別扼守西平、鎮武、柳河、盤山等要害地方,各置戍設防。

熊延弼知道後,勸說王化貞,你這樣做不行的。

王化貞不聽,熊延弼也怒了,我這個經略使還指不了你?熊延弼乃上疏曰:“河窄難恃,堡小難容,今日但宜固守廣寧。若駐兵河上,兵分則力弱,敵輕騎潛渡,直攻一營,力必不支。一營潰,則諸營俱潰,西平諸戍亦不能守。河上止宜置遊徼兵,更番出入,示敵不測,不宜屯聚一處,爲敵所乘。自河抵廣寧,止宜多置烽堠;西平諸處止宜稍置戍兵,爲傳烽哨探之用。而大兵悉聚廣寧,相度城外形勢,掎角立營,深壘高柵以俟。蓋遼陽去廣寧三百六十里,非敵騎一日能到,有聲息,我必預知。斷不宜分兵防河,先爲自弱之計也。”

熊延弼奏摺上的話,大意就是:這河狹窄,這堡壘又小,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集中兵馬固守廣寧。如果駐兵在河岸,那就把力量分散了。敵人可以派輕騎兵偷偷渡過遼河,直接攻打一營。一旦一‘營’潰敗,其他營都會潰敗的。西平堡等第,也不能夠守得住。

河邊應該是派輕騎兵巡邏,好發出警示。不應該屯兵一處,讓敵人有機可趁。將大軍盡數集中在廣寧,在城外找險要的地方駐紮。護衛掎角之勢,挖壕溝,修木柵。用以低檔敵人。

皆因遼陽到廣寧三百六十里,敵人的騎兵不可能一天就到達,有聲息,我們一定會知道的。斷不能夠分兵防守遼河。先用了削弱自己的計策。

朝廷對熊延弼的奏摺大爲讚賞,王化貞大爲慍怒。雖然陽奉陰違了,但多少也撤了一下兵馬。王化貞感覺自己被熊延弼落了面子,兩人關係更加緊張。

這還不算,王化貞將那些來支援遼東的軍隊。悉數改軍號爲‘平遼’。遼東百姓多爲不悅。熊延弼又上疏,說這樣不好的,遼東的百姓又沒有叛亂,何來‘平’一說啊?應該改爲徵遼!

朝廷也感覺熊延弼的話有道理,點頭認同了。

王化貞心裡面恐怕都把熊延弼的祖宗十八道都問候了一遍了。

而現在王化貞要求出兵,熊延弼認爲不可,說先守着吧。去年才大敗,現在不好打。

王化貞卻不是這樣認爲。他認爲這次攻打遼東有三勝!

一勝。建奴連年征戰,士兵都已經疲倦了。但我大明則不同,國力強大,你看!這不又調集了上十萬大軍!

二勝,我大明朋友多!林丹汗那裡應該應該可以派四十萬大軍過來助戰!還有朝鮮和東江鎮!這麼多人足夠讓建奴不知道防守那裡了。

三勝,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在敵人那裡策反了總兵官李永芳!熟悉建奴的情況,而我自己的情況我還不知道嗎?這不是知己知彼嗎?

你信不信?熊延弼不信。不過朝廷那幫大老爺們真的信。特別是兵部尚書張鳴鶴,史書上如此寫道:“尚書鶴鳴深信之。所請無不允,以故廷弼不得行其志。廣寧有兵十四萬,而廷弼關上無一卒,徒擁經略虛號而已。延綏入衛兵不堪用,廷弼請罪其帥杜文煥,鶴鳴議寬之;廷弼請用卜年,鶴鳴上駁議;廷弼奏遣之垣,鶴鳴故稽其餉。”

大意就是說,王化貞要求的,一律答應。熊延弼要求的,一律反着來。比如熊延弼要懲罰一個叫杜文煥的傢伙,張鳴鶴就說,你應該寬於待人!熊延弼要一個將領,張鳴鶴則‘駁議’對待。

爲此在張鳴鶴的推動下,朝廷還下詔書,逼熊延弼配合王化貞。熊延弼滿心的憤慨,但還是不得不派部將劉渠帶兵五千前去幫忙。

夠悲催不?熊延弼一共也就那麼一萬人出頭,還要防守好幾處地方。這還有熬擠出五千人去幫助王化貞,熊延弼真是想有什麼作爲,都只能夠有心無力。

王化貞意氣風發,自己率領六萬大軍坐鎮於廣寧,以中軍遊擊孫得功爲先鋒,廣寧總兵劉渠、中軍遊擊祖大壽、指揮同知祁秉忠領兵和孫得功匯合。

雙方在平陽橋遭遇。明軍這個時候還算不錯的,擺開架勢,準備開戰。

不想孫得功和參將鮑承甫一交鋒即行叛變,率領兵馬從兩翼撤退。劉渠、祁秉忠也的確有本領,二人迅速穩住軍心,領兵作戰。其中祁秉忠更是身先士卒,身中三箭兩刀,士兵這纔沒有崩潰,明軍邊戰邊退。

孫得功這傢伙不是一般的可恨,他見到這個情況,帶兵在後面大喊:“明軍兵敗!速逃啊!”

明軍軍心動亂,這個時候恐怕孫武白起來了,也是無力迴天了。劉渠、祁秉忠二人戰死,祖大壽敗走覺華島。

孫得功爲什麼這樣做呢?這事情還得從王化貞派人去策反李永芳說起來。這個被派去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孫得功。孫得功沒有策反得了李永芳,反而被李永芳策反了。這真是莫大的諷刺啊!

孫得功又率軍返回廣寧,詐開城門,在城中作亂,城人驚潰。城中士兵不明真相,也爲止譁變。有的逃跑,有的趁機搶掠,廣寧亂成一片。

而王化貞呢?

王化貞這時還在牙帳中整理文書,參將江朝棟等人推門而入。大喊:“事急矣,請公速走!”

王化貞大驚失色,當真是文人性格。坐擁城中六萬衆,卻第一時間選擇放棄廣寧逃亡。王化貞途中在大淩河遇到熊廷弼,王化貞禁不住仰天大哭。

熊廷弼既笑且憤,質問王化貞:“六萬衆。一舉蕩平竟何如?”

王化貞羞愧難當,化貞提議收集殘兵力守寧遠及前屯。

廷弼卻說:“嘻,已晚,惟護潰民入關可耳。”

將自己手下的五千人交給化貞殿後,將沿途。這一年來積聚的輜重糧秣都焚燒了。

十月二十六日,大軍護送着百姓入關。

兵備道參政高邦佐獨自赴松山,長嘆:“不能存廣寧,何顏入關!”遂自縊而死。

在二十三日廣寧尚未完全失守之際,熊廷弼竟未率軍入城進行殊死戰,盡守土之責,只是消極退至山海關。放棄廣寧,乃至於放棄山海關以外的所有土地。熊延弼此舉也爲他日後種下了被閹黨斬殺之口實。

在前往山海關的道路上。沿途饑民哀號。哭聲震野。黨爭之禍,卻是讓遼東百姓來全盤承受,悲哉!哀哉!

不久投降努爾哈赤抵達廣寧城,孫得功這狗奴才當的還真不是一般的無恥和徹底啊!派士兵趕着華麗的馬車,敲鑼打鼓,士兵拿着繳獲的大旗和大旄迎接努爾哈赤入城。

努爾哈赤第一個想法不是驚喜或者興奮。而是懷疑。爲什麼懷疑呢?自然是感覺這勝利來得太過容易了,乃至於努爾哈赤不敢進入廣寧城內。

最後派兒子皇太極代爲入城。大軍扼守城內各處要害,努爾哈赤這纔信了。真的拿下廣寧城。不知道朝廷上的那幫大老爺知道了這事情後,會作什麼感想呢?

努爾哈赤緊接着又攻陷義州、平陽橋、西興堡、錦州、鐵場、大淩河、錦安、右屯衛、團山、鎮寧、鎮遠、鎮安、鎮靜、鎮邊、大清堡、大康堡、鎮武堡、壯鎮堡、閭陽驛、十三山驛、小淩河、松山、杏山、牽馬嶺、戚家堡、正安、錦昌、中安、鎮彝、大靜、大寧、大平、大安、大定、大茂、大勝、大鎮、大福、大興、盤山驛、鄂拓堡、白土廠、塔山堡、中安堡、雙臺堡等40餘座城堡。

努爾哈赤下令把遼河以西的百姓,驅趕到遼河迤東盡行屠戳,慘絕人寰。

東江鎮自然沒有被建奴入侵了,在開戰之初,阿敏就已經離開。沒有多長時間,夜不收和錦衣衛就打探到,所謂的一萬大軍,其實大部分都是漢人降兵組成,再加上一二千牧民和幾百名真正的鑲藍旗士兵罷了!

只是唐繼光高興不起來,不僅僅是因爲遼東淪陷的事情,還因爲朝鮮的事情。

光海君這傻瓜最後還是沒有反應過來,李適、申景禛率領大軍和李貴匯合在一起,金鎏也到了軍中。這個時候兵馬強壯,還兵力衆多。一舉擊潰了光海君派去擒拿李貴的軍隊。

光海君這個時候才反應過來,不過已經晚了,金自點和沈器遠已經溜之大吉了。

大軍在漢城外推舉李適爲大將軍,因爲之前一部分兵馬被擊潰,漢城的兵力更加薄弱。綾陽君率領心腹私兵在內部發起進攻,奪下城門。大軍如同洶涌的潮水,浩浩蕩蕩的涌入城內。

光海君也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將武器發放給太監、宮女,廣發賞金。宮中士兵士氣大震,人數雖然只有八百多人,但卻擋住瞭如同潮水般進攻的大軍。

不過到了晚上,仁穆王后出馬了,在宮中讓心腹放火,宮中效忠光海君的軍隊登時大亂,有的人去救火,有的人不知所措。

而綾陽君已經帶着軍隊再次發起進攻了,在內外夾擊之下,王宮沒有多長時間就被攻下。

仁穆王后對於光海君的仇恨就不用說了,本來想殺了光海君的,但因爲大臣再三勸說,這才作罷。不過女人的心胸你可別指望寬得那裡去,特別是光海君殺了仁穆王后唯一一個兒子,外加老爹的情況下。

仁穆王后大罵光海君一頓,再用石灰燒瞎雙眼。那種痛苦就不用說了,可見女人毒起來,比任何生物都要讓人不寒而慄。

大北派的李爾瞻、鄭仁弘等被賜死,二十八歲的綾陽君李倧即位。光海君則是被流放到江華島。這個島嶼著名啊!當初朝鮮歷史上第一個被罷廢的國君燕山君,再到被光海君流放的仁穆王后兒子都是流放在這裡。

唐繼光這個時候只是剛剛拿下開城,距離漢城近一百二十里而已!這個距離,如果步兵急行軍,大半天足矣!

綾陽君連忙派使者來唐繼光這裡,大意就是說,多謝上國了!不用麻煩你們,光海君這個賊子我們已經解決了,你老慢走啊!

顯然綾陽君把唐繼光當是一般明軍了,這個時候明軍往往代言詞就是大好人。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爲人傻錢多。

當初幫朝鮮抗擊日本,都沒有要一分錢,這次在綾陽君看來,肯定不會要錢的了。

唐繼光卻不是朝廷上那幫站着說話不腰疼的大老爺,他更不是‘人傻錢多速來’的代名詞。唐繼光黑着臉給使者說,這事情你們說了不算,得我看過了才行。

使者也沒有多想,便點頭答應。

不想第二天唐繼光帶着大軍去看,使者登時不願意了,剛剛開始還挺牛叉的,和唐繼光將儒家經義。唐繼光一個大巴掌扇過去,那使者立刻明白,唐繼光不必那些傻乎乎的明軍。阻撓?使者看着那些明晃晃的長槍,沒有這個膽子了。

使者無奈騎着快馬去綾陽君那裡通報,綾陽君也蒙了,朝鮮滿朝上下也蒙了。這真的是明軍嗎?你不會看錯了,是建奴吧?

那使者立刻指天發誓,其實朝鮮滿朝文武百官也知道使者不敢在這事情上說謊,只是二百多年來明朝的形象已經在他們心中根深蒂固了,一時間感情上接受不了。

只是他們感情上剛剛接受得到,唐繼光已經率領一萬大軍兵臨城下了。兵馬雖然連綿不絕,但盔甲明亮,列陣整齊,士氣高漲。

朝鮮上至國君,下至不入流的官員,都心中叫苦。

第314章 建奴兵駐鎮江第119章 密議(上)第320章 薪金第31章 神蹟!媽祖之子!(上)第46章 暴風雨亦成爭議第299章 鐵林義從第9章 質子第382章 南關大捷(上)第47章 松江徐家,徐學海第364章 破虜堡大戰(5)第273章 寧完我第365章 破虜堡大戰(6)第395章 沉船第381章 獅子開大口第115章 ‘好’兄弟第239章 鎮江大捷(上)第400章 針鋒相對第379章 破虜堡大戰(20)第224章 國分川會戰(2)第45章 我特意讓海盜來搶的第202章 大阪評定第54章 軟硬兼施拉人手第202章 大阪評定第271章 熊延弼第382章 南關大捷(中)第14章 無事獻殷勤第23章 娶個老婆也不容易啊!第386章 朝鮮軍議第116章 德川幕府的反應第38章 誰是獵人,誰是獵物?(3)第351章第50章 絲綢第364章 破虜堡大戰(5)第227章 國分川會戰(5)第303章 背水死戰(8)第61章 小胖子豐臣秀賴第407章 漳州海戰3第64章 和茶茶不得不說的故事第304章 遼東劇變第244章 震懾第43章 莫師爺第156章 萬曆四十四年(上)第99章 外圍攻防戰第303章 背水死戰(1)第121章 單幹第330章 建奴出兵了第373章 破虜堡大戰(14)第305章 西平堡第142章 決戰彥根城(8)第12章 暴富第367章 破虜堡大戰(8)第298章 三必敗(下)第178章 鳥未盡,弓已藏第350章 在京中第195章 開花彈第354章 主動出擊第171章 官學第150章 扯虎皮第60章 竹蜻蜓第131章 十級軍功制第392章 再見阿國第166章 東海錢莊第395章 沉船第314章 建奴兵駐鎮江第43章 莫師爺第223章 國分川會戰(1)第66章 綜藝在古代第153章 勘合貿易(下)第374章 破虜堡大戰(15)第371章 破虜堡大戰(12)第398章 雨夜第305章 西平堡第114章 算計不成。反被算第200章 預先佈局(下)第4章 打白旗第388章 耀武揚威漢城外上第66章 綜藝在古代第224章 國分川會戰(2)第247章 陶郎先第249章 開鎮東江第217章 四國攻略第118章 醞釀中的風暴第245章 守財奴第64章 和茶茶不得不說的故事第312章 教堂巧遇第16章 田川刀劍屋第51章 招攬人手第357章 下馬威(上)第140章 決戰彥根城(6)第204章 唐繼光之左臂第83章 那一夜第146章 搶親(上)第325章 出兵朝鮮第169章 千金買馬骨第271章 熊延弼第409章 出兵澎湖第7章 燕返第295章 王安的阻撓第401章第396章 生死時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