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東又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極大的振奮了來廣東的商人。而最大的一個事件,便是最近出臺的一個關於商人利益的《廣東商法典》。
《廣東商法典》一出來頓時引得廣州城乃至整個廣東極大的震動。因爲這部《廣東商法典》裡面的內容,基本上涵括了基於商業交易的不同環節,然後做出了這些環節的基本規範。
《廣東商法典》分爲11篇,以總則和各分則的形式,在實踐中的商事規則和慣例進行了歸納和體系梳理,涉及貨物銷售合同、消費租賃、融資租賃、商業票據法、銀行存款單據、資金轉移、信用證、倉單、提單、投資證券和擔保等方面的法律。在結構方面,廣東商法典由兩部分組成:法律條文和附註於條文的官方釋解;後者意在闡述法條的背景和原理,其重要性不亞於條文本身。
這一法典出來,便是引得商人紛紛討論,不,甚至引得整個廣東各界討論,有贊成的,更是有着抨擊的,總之衆說紛紜,一時間倒是吵得不可開交。不過,廣東的主流媒體《廣東商報》卻是大幅度的讚揚這法典對於廣東商業的重大作用,同時更是大幅度讚揚商業商人對整個社會的重要作用。
一時間,伴隨着《廣東商法典》的出現,引得整個兩廣地區一片譁然,整個思想家都受到震動,這種影響甚至直接擴展到江南地區,然後朝着更北的區域而去。
而且商法典規定了商品徵稅的原則,只要印了廣東財政廳和稅務部門的印花稅的商品,可以在整個兩廣通行,而不用再次納稅,剪除了以前各地設卡苛捐雜稅的由頭,這樣一來,至少剷除了商品流通方面在官府這邊設置的最大障礙,更是刺激了廣東商業還有手工場業的發展。
要知道以前一件商品從佛山運到北面的韶州,至少經過數個州縣,每個州縣設置一處徵稅卡點,那就需要繳納數次稅,而執行了新稅收之後,只需要繳納印花稅,便可以暢行無阻。這樣,不但減輕了商人納稅負擔,更是加快了商品的流通速度。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件事情,便是廣東稅務,當然,是張翼主政之後廣東的賦稅政策。
廣東稅收收入包括兩大類,一類便是農業的收入,便是執行明朝正德年間的“一條鞭法”稅收政策,畢竟這是大明朝規定的徵稅政策,除非張翼打算造反,不然還是得徵稅的。而這主要就是徵收農民的農業稅,但張翼剪除了人頭稅。
除此之外,張翼在執行這種農業稅政策的時候,已經下調了賦稅稅率,甚至上書京師,讓崇禎免徵了廣東北部數個州縣的農業稅賦。而此時廣東所行的農業稅賦稅率也非常低,三十稅一,極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這樣的賦稅政策比其他省份要至少低了一半以上。
因爲調低稅率,廣東農業稅今年大約只一百萬兩銀子入庫,佔到了廣東全部賦稅的百分之十幾,然而其他省份,農業稅幾乎佔到了那些省份賦稅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而廣東省只佔到了百分之十幾,而且還是逐年降低。這足可以看得出廣東近年來發展情況了。
除了向農民徵收的農業稅之外,廣東賦稅的另外的收入便是商業稅,商業稅主要包括關稅以及印花稅。而這兩種稅收,佔到了廣東賦稅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中關稅佔了一半以上。
關稅也是張翼上臺之後,將原來的明朝廣州市舶司改造擴大而成,也算得上世界上第一個真正設置關稅的地方。沒有辦法,廣東地區的海外進出口貿易實在是發達,不設置關稅,張翼就是傻子了。當然,現在爲了刺激經濟發展,張翼執行的稅率還是比較低的,但關稅佔賦稅收入卻依然還是大頭。就算張翼將關稅的平均稅率設置在百分之十左右的低稅率,但龐大的商品進出,讓這關稅收入確實成爲了廣東賦稅主要稅源。
今年廣東賦稅預計收入超過一千萬兩銀子,關稅便要超過五百萬以上。張翼將關稅還有各種商業印花稅設置那麼低,自然是一開始想要促進整個廣東商品經濟快速發展起來,如果未來情況變得好,這稅率要是提上去之後,這稅收至少也要往上翻。
畢竟,現在的低稅率,特別是關稅稅率太低,並不是一個長久的事情,不符合商品經濟的發展,只是權宜之計,等到條件成熟,這稅率自然會跳到合適的水平。
但就算張翼執行的是低稅率,不管是商業印花稅關稅還是農業稅,這幾年的賦稅收入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成迅猛姿態極具增長,幾乎是連年翻番。從接手廣東開始的三百萬兩銀子的賦稅,兩年便要超過千萬兩銀子了,這或許是誰也想不到的。
因此,商人看到商法典出來之後,看着商法典明確規定了保護商人的利益,倒是歡呼起來,而最近更是好事連連,一些商人終於有意向參與張翼大修鐵路的計劃。
其實就算不修鐵路,伴隨張翼主動的機器革命,已經大大的影響了整個地區各個行業了。因爲隨着海外市場不斷擴大,加上國內市場特別也逐漸擴大,在張翼大力鼓勵商業發展的時候,大量的工場被建立起來,就連許多原本保守的鄉紳,似乎也將自己的銀子開始投入到各種實業裡面去。
鐵路建立起來之後,特別是運行了一段時間之後,人們已經開始認識到這種新交通工具的好處,也慢慢的接受了這種新事物。人們的恐懼來源於自己的未知,當一件事物被人們逐漸認知之後,這種恐懼便會縮小,然後被接受,再然後便可能大大的促進這種新事物的普及。
所以,在廣東政務衙門牽頭再次舉行進行鐵路招商募股的會議之後,一些有眼光的商人紛紛投入了自己極大的熱情,加入這項事業來。
只用了短短一個月,廣東鐵路公司再次籌集到了九百萬兩銀子,其中四百萬是從香港銀行貸款所得,兩百萬爲廣東財政廳賦稅撥入,另外的四百萬兩銀子,便是廣東諸多商人出資,加入張翼的大修鐵路計劃裡面。
有了這樣一筆強大的資金注入,至少已經爲兩條鐵路籌集了大半資金,已經足夠讓這鐵路計劃開始實施。港島鋼鐵廠二期已經擴大,就算佛山也新建立了一個鋼鐵廠,足夠支持鋼鐵所需,有錢有技術還有人力,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做的呢?
因此,後來遠在武昌的張翼得到這個消息之後,便是立即批准了廣東鐵路公司的計劃,同意開始上馬修建計劃中的兩條鐵路,同時開始讓人押送在黃陂戰場上俘虜的數萬“免費”勞工開往修路地點。
有着這這數萬專職的修路“工人”,便是讓整個鐵路計劃再一次加快速度,兩條鐵路長達上千裡遠,但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便完成了。
雖然鐵路才第一次出現,技術並不是很成熟,可正是因爲技術不成熟,建造的鐵路自然會相對簡單一些,追求的各種技術都不需要和後世那樣高,也不需要後世那種安全規格,只要修好地基,鋪上鐵軌可以通車幾乎都差不多了。
當一年後這兩條鐵路通車,甚至兩年後,幾乎由商人全部出資修建的一條從廣州到江西吉安,梅州到福建中部,誰也不知道,這將會給整個大明朝帶來怎麼樣的變化。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