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

“長伯,前面就是登州地界了。”

一名約三十多歲,頭戴襆巾,身着圓領褂衫,讀書人模樣的文士,指着面前的官道,向旁邊一名青年將領,朗聲說道。

“哈哈,獻廷啊,我們跑了兩天,總算到了那李嘯的地盤了,走,跟本兵直去登州城,會會那唐國公李嘯!”

那頭戴青玉束金冠,身着一身銀白色高級武官官常服,披一件暗紋織花紅綢披風的青年將領,朗聲笑着回道,隨及大喝了一聲駕,縱馬前馳而去。

通往登州的官道上,一行人馬縱馬奔行,揚起一路煙塵,徑往東而去。

指路的這名文士,是遼東巡撫方一藻之子,名叫方光琛,字獻廷,時年三十多歲,爲人機敏,善謀略,後與吳三桂交好,入其帳下效力。

真實歷史上,方光琛一直爲吳三桂鞍前馬後,盡忠效力,屢屢爲其出謀畫策,是其帳下的頂級謀士。因其多智而忠心,吳三桂對他頗爲信賴,與他關係極好,二人之間,不稱職名,卻皆以名號直呼。

吳三桂死後,方光琛糾集一衆親信,擁立其孫吳世璠即位,改元洪化。康熙二十年(1681年)吳世璠敗亡身死,方光琛束手就擒,被凌遲於市。

而他旁邊那名青年將領,則是在明末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吳三桂。

吳三桂,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南直隸高郵(今江蘇高郵),是原遼東總兵吳襄之子,也是前鋒營總兵祖大壽外甥。對於其爲人衆知的著名歷史,各位讀者基本皆已盡知,本文在此就不在多述了。

此時的吳三桂,剛剛二十七歲。他又於年初,在其義父監軍高起潛,與遼東巡撫方一藻的共同舉薦下,接替其父吳襄,續任爲寧遠團練總兵,可謂少年得意,意氣豐發。

坐在一匹高大雄俊,全身上下無有一點雜色的白馬上的吳三桂,身材雄壯,氣宇軒昂,白晳英俊的臉上,額骨豐隆,耳廓鮮明,濃黑入鬢的雙眉下,一雙亮如秋水般的丹鳳眼,配上他高挺的鼻樑,棱角分明的嘴脣,真是好一個雄俊勇武,姿容俊美的青年公子!

他臉上唯一的缺陷,便是鼻子上那道不太明顯的疤痕。

這道疤痕,是他早年時,爲了救出陷在陣中的父親,被一名清軍所砍傷。

據說,吳三桂只要心情不佳或言語不合之時,便會下意識地撫摸這道疤痕,“自捫其鼻”,故後來他的同僚與下屬,只要見到他這個動作,便知道這位平西王不高興了,從而立刻知趣告退。

這次入援山東的戰鬥中,吳三桂與祖大弼一道,從遼西調往山東。他與山東總兵劉澤清,前鋒營副總兵祖弼三人,皆被安排駐守在魯中一帶。

到了山東後,吳三桂主要提出,要率本部兵馬駐守濟南,守衛省城。卻不料,那濟南,已被山東總兵劉澤清視爲禁臠,豈容他人染指。最後兩人言語相激,鬧得十分不快。

最後,在山東巡撫顏繼祖的調濟下,由劉澤清駐守濟南,祖大弼駐守兗州,而吳三桂則駐守在濟南北部的濟陽縣,纔算解決了駐防的矛盾。

安頓了營伍後,由於清軍還尚未進入山東,吳三桂及其下屬的兩千兵馬,在濟陽縣守得百無聊賴。

於是,他決定,在尚未有大的戰事到來之前,先去登州,拜會一下那位已是是天下知名的唐國公李嘯。

說起來也巧,那李嘯,今年也是二十七歲,剛好與自已同庚,只不過,現在李嘯已是國公爵銜,可比自已這個子承父業的寧遠總兵,要強太多了。

吳三桂等人一路策馬而行,一入登州,便覺登州之地,處處與山東其他地方,大不相同。

此時已是六月底,官道兩旁,那些規劃得整整齊齊的田畝中,高梁杆子已長得老高,放眼過去,有如一片碧綠的海洋,在熾熱在夏風中,搖曳擺動,掀起一陣陣綠色的波浪。

見到這無邊無垠的高梁之海,吳三桂與方光琛兩人心下,皆是十分感慨。

他們這一路行來,看到在這大好的初夏天氣裡,從濟陽前往登州的官道兩旁,卻有大片的田地拋荒,時時可見沿路倒斃卻尚未掩埋的屍體。從魯中到膠東,皆是村居寥落,人口稀疏,偶爾可見的村鎮百姓,皆是衣衫襤褸,面帶菜色。一路看去,皆是一片蕭條破敗的氣象。

“長伯,想不到這唐國公李嘯,身爲武將出身,竟將這登州之城,治理得這般有生氣,此人着實不可小看哪。”方光琛捋着鬍鬚讚歎。

吳三桂臉上閃過一絲隱隱的嫉妒,亦嘆道:”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李嘯治下的登州鄉野,可比山東他處的州縣要強上太多。這倒是愈發讓本兵想去好好見見他了。“

方光琛一笑,又道:“長伯,據在下聽聞,唐國公曾向朝廷奏稟,說希望由他一力主導山東局面,統領各部入援軍兵,來抗擊入寇的清虜。你可知,朝廷卻是作何反應?”

吳三桂輕輕一笑,便道:“此事我亦已知,李嘯這條建議,已被朝廷委婉駁回。只讓李嘯負責其部下唐軍的行動與安排,而山東入援兵馬,因盧總督已然戰歿,故朝廷安排首輔劉宇亮,來負責調派指揮。”

說到這裡,吳三桂臉上浮起輕蔑的笑容,複道:“劉宇亮爲人庸鄙,素無膽氣,更無統帥治軍之能,朝廷派這樣的人來山東,除了只會添亂與瞎指揮外,復有何用?且這般無能之人,下面的一衆軍將,又有哪個能服他?”

方光琛捋須笑道:“長伯,據學生知聞,那劉宇亮,雖被任爲名義上的山東入援兵馬總指揮,但僅僅剛出京師,此人聽到清軍正在靜海至滄州一帶大肆擄掠後,頓時嚇得面無人色,遂大哭而返,實實可發一笑矣。”

吳三桂搖頭嘆道:“唉,這等庸人,如何可委以軍國大事!朝廷用人失當,所託非人,只會更失大明官軍效國之心矣。”

方光琛亦嘆道:“是啊,這劉宇亮既不敢來山東,山東之地,卻也不能羣龍無首。朝廷無奈之下,只能讓山東巡撫顏繼祖,代爲掌管入援兵馬,也算是病急亂投醫吧。只是那顏繼祖,亦是一名從未上過戰場之文官,從無領兵打仗之經驗,讓此人帶統領兵馬,以學生觀之,卻實是堪憂矣。”

吳三桂苦笑回道:“罷罷罷,休談國事了。朝廷如何安排,我等下屬軍將,但行聽命便是,又何需多言!唉,現在大敵臨頭,我大明官軍卻還是一盤散沙,各懷心思,這山東之戰,實是前途莫測啊!本兵也不指望能立甚戰功,只希望能早日結束這山東戰事,復返遼東,便是心願足矣。”

兩人一路言談閒話,不覺之間,便到了登州城外。

見到面前的這座高大寬闊,周長達二十里的巨大城池,兩人皆不覺發出一聲驚歎:“好一座雄峻之城!”

隨後,吳三桂等人便速速命人,前去城內通稟。一行人下得馬來,在城外靜候。

不多時,便有一名文官過來,來到吳三桂等人的隊伍前,向吳三桂等人施禮拜見。

“學生乃是唐軍贊畫陳子龍是也,見過寧遠總兵。”

“哦,唐國公可在城中?本兵此來登州,可是專爲拜會李大人呢。”

“唐國公剛於前兩日,從北直隸返回登州,吳總兵與各位倒是來得及時,且隨學生入城便是。”

“好麼,看來我等,來得正是時候呢。“吳三桂臉上顯出燦爛笑容:”那就請先生前面帶路。”

在跟着陳子龍,步入登州城中後,這一路上,兩人又好好地看了一番,這宏闊而嶄新的登州城。

他們看到,整個登州外城,極其宏闊,初步估計,周長約有二十里之巨,卻可足與那省城濟南比肩。

而登州四面城牆,皆極寬厚,全是設計成馬面寬6米,城高達15米內裡夯土爲基,外包青磚爲面的建築樣式,相當結實耐用。

除了通往北面水地的北門外,登州東、西、南三處城門,皆在城門之外修建甕城。而城牆之上,諸如雉堞,女牆,角樓、堡樓、羊馬牆,炮臺,射孔等防禦措施,統統按制修建,一應俱全,城牆的防禦能力相當可觀。

而在整個登州城的外部,在東、南、西、三面城牆外,環挖了一道護城濠,因爲整個登州城呈現南高北低之勢,正好利用登州城東面的黃水河和南面的平暢河,從中引入河水,灌入護地壕中進行填充,使其環城而過,匯入到水城中的海水裡。

見識了登州城精巧而結計的設計後,兩人讚歎連連。

隨後,在經過城門月道時,他們又看到,這登州的城門,外表與普通城門無異,但內裡卻是爲設計成暗藏千斤墜的方式,這種極爲精巧又十分花錢的機關,在守城之時,卻可相當有效阻隔內外敵軍,便於將其分割消滅。

吳三桂心下暗歎,這個李嘯,爲把這登州城弄得固若金湯,倒還真真花錢如流水啊。

進得登州內城來,兩人又看到,這登州內城的結構,倒卻與大明其他州縣完全不同。

整個登州城中,規劃了四條寬闊筆直的中央大道,這四條中央大道,把整個城池規劃爲東北,西北,西南,東南四個大區。

東北區與西北區,皆爲唐軍水師所用,其中西北區爲水師營地,東北區則是一座極爲醒目的大型船廠,可隱隱看到,裡面大批工人正在緊張而忙碌地搭架龍骨,刨制船板,編織船帆,刷塗桐油,看上去倒是十分有秩序。

而在登州城的西南區,則是修建了各類諸如修建營房,馬廄,校場,武庫等軍營建築,有大批的唐軍軍兵在其中吶喊操練。

至於整個東南區,則建有武器庫、盔甲庫、火藥庫及巨型糧倉,皆有軍兵嚴密看守。望着這些外型高大,又門戶緊閉的倉庫,吳三桂心下暗道,這李嘯有這麼多的物資儲備,若是據城而守的話,怕是守個幾年,都沒問題吧。

在陪着吳三桂一行人在登州外城轉了一圈後,陳子龍便帶着他們,進入李嘯軍的核心地帶,登州內城。

這是一座周長2裡的內城,城牆規模與外城一樣,亦同樣建設有各類防禦措施。

隨後,一衆人等步入內城中,吳三桂看到,內城中修建有據地極廣的國公宅府、各類官署、以及銀庫錢倉等重要官府機構,有許多衣冠各異的文武官員,在內城中穿梭奔走,辦理事項。

“李嘯僅憑一已之力,便建得這般雄壯城池,又能組建象唐軍這樣強悍軍伍,吳某與其相比,豈非微螢之比皓月乎?”吳三桂心下不停地感嘆。

就在他不勝感嘆之際,李嘯已帶着數名親隨,笑吟吟地從國公府邸走出,向他們緩步走來。

見到身着蟒袍玉帶的李嘯行近,吳三桂與方光琛二人,慌忙跪下行禮。

“在下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見過李大人。”

“學生寧遠團練帳下幕僚方光琛,見過唐國公。”

“二位不必多禮,快快請起。”李嘯微笑着虛扶起二人。

見得英俊勇武,狀若翩翩美少年的吳三桂,這個歷史上十分著名的大漢奸,帶着一臉恭敬之色地站在自已面前,李嘯心下,有種極爲怪異的感覺。

對於吳三桂的著名漢奸歷史,李嘯在前世,當然也對他那段不光彩的歷史頗爲了解。

只是,李嘯也知道,現在的自已,卻不能再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這個明末的著名人物了。

畢竟,自從自已來到這個明末世界,這些人的命運,皆已漸漸加以改變,再不會與原來歷史完全相同,而是會走上一段全新的歷史軌跡。

如果現在,硬要把與自已同齡,剛剛當上寧遠總兵的青年吳三桂,強行代入真實歷史,把他當成已引清兵入關的滿清平西王來看待,那未免犯了形而上學的可笑錯誤。

想到這裡,李嘯輕咳一聲,微笑道:“本公向聞人言,長伯智勇雙全,英武非凡,最是少年英雄。今日得見,誠不餘欺也。”

吳三桂見李嘯這般誇讚自已,心裡油然一陣喜悅,遂拱手大聲道:“在下粗愚之輩,唐國公這般謬讚,何以克當。”

李嘯大笑起來,緩步過去,對二人微笑道:“二位千里遠來我登州,本公着實歡迎。現在本府已備薄宴,請二位速隨本伯入席,今天卻要與二位痛飲一番,以盡本公待客之道。”

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八百七十五章 雨夜血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將雄心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