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擴軍平南鎮

李嘯主意既定,便立刻開始下一步行動。

他傳下命令,把現在的平南營,擴軍三倍,成立平南鎮。

這平南鎮,也與興中鎮一樣,下轄三營,每營三哨,共有盾兵135隊共13770人,槍兵270隊共27540人,玄虎重騎總2500人,飛鷂子總2500人,橫行總2500人,輔兵3000人,火銃手2000人,火炮部隊500人。總兵力達到54310人。

所有擴充所需要的兵力,大部分從臺灣當地的移民家庭中選入,還有一小部分,則是從勞改完成的漢軍與流寇軍兵中補充。

李嘯在平南鎮中,作出一項重大改變。

那就是,從唐軍序列中,徹底取消滿州騎兵與步兵的編制。

李嘯一直認爲,專門編制滿州部隊,其實也只是帶有試驗性的過度性措施。

從長久來看,這樣專門編制的,帶有強烈民族特性的部隊,一定會不斷強化那些本已漢化的滿州軍兵的自我認同,對唐軍將來的發展,其實是十分有害的。

象現在,諸如額弼綸、薩穆什喀等人,雖對自已十分忠誠,可謂手指臂使。但這世間人心是最不足恃之物,如果長久地保持一個由專有民族組成的軍隊,這些人肯定會有意無意地抱團,並且強化自身屬性,這樣無疑是在自已內部埋下不可預測隱患。

所以李嘯要做的,就是把隱患消滅在萌芽中。

在額弼綸等人對自已還是十分忠誠之際,在滿州部隊,還沒有形成獨立的山頭,擁有獨有的歸屬感與相關利益之時,那由自已親手來改變這原有的編制,讓這些漢化後的滿州人,徹底淹沒同化在漢族的洶涌人海中,是十分必要,也十分緊迫之事。

再說了,如果單單爲漢化的滿州軍兵成立專門部隊,那將來投降的蒙古八旗也多了,是不是也要專門成立蒙古部隊呢。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時不我待,這是一定要立刻加以改變的地方。

在這個亂火紛飛的動亂年代,一個領袖,一個民族,一種思想,卻是一個部隊強大作戰能力的基礎保證。

於是,李嘯一聲令下,各地的唐軍中,原有的滿州部隊全部分拆,分別補充到玄虎重騎、飛鷂子、以及橫行總之中。

另外,由於現在魯密銃還在研發階段,火器之數尚是不足,故李嘯下令,將原由興中鎮管理的2000人的火銃手和500人的火器部隊,全部劃拔到平南營下,讓這些火器部隊能在東南亞再建功勳,不至於在現在局勢平定的山東里,無所事事。

接下來,李嘯開始任命平南營的主要將領人選。

原平南營營長李定國,提爲平南鎮鎮長,原副營長羅正,提爲平南鎮副鎮長。

平南鎮甲營營長,由鎮長李定國兼任,副營長則爲最近剛投靠李嘯的原遼東援剿總兵祖寬。

平南鎮乙營營長,由副鎮長羅正兼任,副營長則爲原興中鎮滿州騎兵總的額弼綸。

平南鎮丙營營長,由剛投效李嘯的原陝西總兵官曹變蛟擔任,副營長則爲在彰化城守衛戰中,立下大功的原流寇大將李萬慶。

平南營的監撫司司長,則依然由原先平南營監撫司司長趙文采擔任。

從以上的人事安排可以看出,李嘯的用人原則就是,表現忠誠,又有能力,便立刻加以重用,對於出身與過往等等,李嘯反而並不看重。

所以,纔會在唐軍中,出現了各種不同來路的軍隊將領濟濟一堂的大好局面,這些不同層級的將領,有從流民百姓中提拔的,有原先的明軍將領,有招降後的流寇大將,還有來自投降的滿州兵,蒙古兵,漢軍等等將領。

而且,因爲這些將領,只有訓練與作戰權力,其餘的軍兵教育,戰功審覈,薪酬發放等等,皆由監撫文官負責,且有安全司的密探人員,在暗中監查將領的舉動,故這些將領,在軍隊中的影響力,其實是很有限的。

李嘯這套借鑑了拱軍軍隊的管理模式,在這個明末時代,完美實現了對軍隊的強力管控和深層控制。

對手下軍隊的實際控制力,李嘯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手下的唐軍,甚至比一些近代軍隊,都有過之而不及,更不用說與明軍和清軍這樣的古代軍隊相比了。

現在,這平南鎮中,聚集了李嘯軍中最爲精銳能戰力的各類將領,可見李嘯對這支軍隊的期望有多高。

李嘯下令,全鎮的擴充與訓練工作,最遲要在三個月內完成,然後便要開始,向呂宋進攻,要把整個西班牙控制的菲律賓,全部奪佔,爲當年慘死在西班牙人屠刀下的華人報那血海深仇。

平南營的擴軍命令,傳到臺灣後,從南到北的臺灣的移民家庭,皆是踊躍報名入伍。

在各個村鎮府縣的徵兵報名處,大批的青年排成了長隊。

相比在臺灣老老實實地耕地種田,或是進廠做工,成爲一名光榮的唐軍士兵,更是每名適齡青年的最大夢想。

唐軍待遇極好,保障齊全,退伍了還有大把的安置費,社會地位也是極高,這種種好處,無不強烈吸引着臺灣的移民子弟們入伍參軍。

而且,如果自已將來在戰場上立下戰功,甚至被提拔爲軍官的話,那更是讓全家人都在十里八村中,名聲大顯之事啊。

由於報名人數踊躍,李定國的平南鎮,竟在短短五天之中,就全部名額皆已招滿。

而由於可挑選的軍兵充足,那各地徵兵處的軍官,更是精挑細選,優中選優,從而保證了所招軍兵都是精幹而強壯之輩。

當然,在招兵工作完成後,成功入伍的青年自是喜笑顏開,而大批未被選中的青年卻是十分失落,抱怨連連。

幸得監撫文官和地方官員大做思想工作,向這些落伍的青年保證,將來軍隊再度擴招的話,他們還是有重新被選上的機會的。

招兵工作完成後,李定國下令,全體新兵加緊訓練,務必要在兩個來月後,就要熟悉掌握相關的戰鬥技能。

李嘯規定的時間是新兵三個月訓練完成,而李定國給手下定的時間卻是兩個多月,由此可見,作爲主將的李定國,比唐國公李嘯心情更爲迫切,也更希望早日開始征伐呂宋的戰鬥。

炎炎夏日裡,李定國在加緊訓練新兵,而李嘯在安排完平南鎮擴軍事項後,又開始親自監管濟南城的重建工作。

這一天,李嘯正在府中核算,濟南城重建所需的各類費用,忽有軍兵來報,說是有一位名叫張煌言的年輕人,想來投靠唐國公。

“哦,快快有請!”

聽到張煌言來投的李嘯,臉上是忍不住的喜悅之色。

前世讀過明史的李嘯,自然對這位在明末鼎鼎有名的抗清英雄,有過一番詳細的瞭解。

張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號蒼水,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漢族,南明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一直堅持抗清鬥爭,前後將近二十年。

直到1664年(康熙三年),隨着永曆帝、監國魯王、鄭成功等人相繼死去,張煌言見大勢已去,復明再無希望,遂於南田的懸嶴島解散義軍,隱居不出。後被叛徒告密,是年被俘,後遭殺害,就義前,賦《絕命詩》一首。諡號忠烈。

李嘯知道,在真實歷史進程中,現在的張煌言,應該是在家中緊張備考,然後,於崇禎十五年,張煌言才考中舉人。

卻沒想到,在這個被自已改變的時空裡,這位滿懷抱國之志,時年不過20歲的張煌言,竟從浙江千里而來投靠自已,倒是大爲出乎李嘯的意料。

李嘯方步出唐國公府的大院之中,一身布衣卻精神抖擻的張煌言,已由軍兵引領,款步來到了院子之中。

“張先生,這位便是唐國公李大人。”

張煌言一怔,立刻對面前蟒袍玉帶,一臉笑容的李嘯,納頭下拜。

“學生張煌言,拜見唐國公。”

“張先生不必客氣。快快請起。”李嘯快步上前,扶起張煌言。

張煌言見李嘯親自出迎自已,又這般謙恭下士,不由得心下十分激動,他拱手道:“張某是浙江鄞縣人,字玄著,號蒼水,乃是一介白身。沒想到,卻得唐國公這般盛情相迎,學生心下,何其惶愧之至。”

李嘯大笑道:“玄著,有道是,有才豈在年高,本官用人,向來不拘一格,但憑才能與品德爲用,張先生就不必過謙了。外面天熱,不是說話之地,請玄著隨本公一同入客廳敘話。”

很快,二人入得客廳,分別看茶後,李嘯注意到,張煌言似乎有語想對自已說,但目光卻又不時朝丙旁的侍僕身上瞟去,李嘯會意,急急屏退左右,獨讓他與自已二人,在這客廳中細談。

“玄著,現在房中只有你我二人,你若有話,但講無妨。”李嘯直視着張煌言的眼睛,輕聲說道。

張煌言放下手中的茶杯,他那年輕的臉上,卻有着與他年紀完全不相同的沉重之色,他壓低聲音道:“李大人,以您看來,我大明,還有救麼?”

聽張煌言這般發問,李嘯臉色不覺一凜。

好麼,這張煌言,剛來投靠自已,便來問自已這一出,倒是什麼用意。

“這個問題麼,依玄著你看來,卻是如何?”李嘯把皮球踢回給了張煌言。

張煌言眨了眨眼,便道:“學生以爲,我大明已所以淪落至此,卻是缺少忠臣良將之故。若有李大人忠心輔國,剷除流賊與韃虜,則我大明亦可中興,我華夏必可重振。”

聽了張煌言這般書生意氣的話語,李嘯輕輕地搖了搖頭。

“李大人,您不認同在下的看法麼?難道,以你看來,我大明已不可救藥,只會繼續這般沉淪下去麼?”張煌言面帶窘態地輕聲問道。

李嘯以一種複雜地眼神,看着面前的年輕的張煌言。

看到張煌言探詢的目光,他本有心把前些日子對陳子龍與姜曰廣等人說過的話再說一遍,只是,在這時,他突然感覺,對這個年輕人說這些話還是早了些。

此人雖有才學,但年紀尚輕,一直在家中閉門苦讀的他,對朝廷對現狀還多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那麼,在正式任用此人之前,讓他先自已去各地瞭解一下實際情況,可能會更好些。

“玄著,有句話叫百聞不如一見。又有句話叫,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依本公看來,你年紀尚輕,雖有才學,但社會歷練畢竟不足。很多事情,本公現在跟你說了,怕你也難於理解明白。”

“李大人,你的意思是……”

“本公之意,便是你先不用急用在我軍中任事。可先去大明各地遊歷一番,再去本官治下看看,兩相對比,你就會知道,本公爲何會持這般態度了。”李嘯平靜地說道。

張煌言低垂下頭,對李嘯的這番話,他在內心雖多有意見,卻也不好反駁,畢竟自已一直以來,都是在家中閉門苦讀,雖有才學之名,便對於真實社會是何形狀,卻還真是瞭解不多。

“好,那學生就依唐國公之見,先去各地考察巡遊一番。”張煌言最終點頭同意了李嘯的話。

李嘯點點頭:“很好,張先生既同意本公之建議,那本公可再資助你一大筆盤纏,讓你這一路旅途,順順利利,不會爲錢犯愁。”

張煌言站起身來,慨然道:“多謝唐國公,你伏放心吧,最多過個一年半載的時間,待我各地考察完畢,一定再來唐國公處任職。”

“很好,等張先生考察回來之後,本公一定爲你接風洗塵。”李嘯大笑道。

張煌言走後,又過了兩天,李嘯接到了一封家信,是他的那名蒙古小妾英格瑪寫來的。

信中,英格瑪用潦草的漢字,向他報告了一個喜訊。

那就是,自他離開登州後,自已已經一個多月沒來好事了,看起來,應該是懷上了。

英格瑪這封信,讓李嘯十分喜悅。

他心下暗喜道,現在的自已,已有一男二女,現在英格瑪又懷上了,看來,自已的第四個後代,又快要來到人世間了。

李嘯心下暗想,也許,離開登州已有一個來月的他,雖然諸事繁忙,卻也該抽空回去登州,去和自已的妻妾們,好好聚一聚了。

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決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八百八十章 奇恥大辱的議和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九百五十章 北門失守,退守內城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四百四十五章 野味家宴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危局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二十章 突襲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五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十四章 考校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