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

新幾內亞平定後,李嘯立即安排,在當地成立了新幾省,省府則是位於,新幾內亞島上最好的港口莫爾比茲港處。

李嘯打算,在這個將來繼續往南進攻的重要港口處,興建一座大城,也就因港起名,叫莫爾比茲城,作爲這新幾省的省府。

至於這新幾省的省長,李嘯則讓現在的呂宋省副省長華允誠擔任。

他相信,這華允誠做事認真細緻又有條理,又有在呂宋省做過實事的經驗,一定能把新幾省建設得井井有條,各類開發工作也能有紊不亂地順利進行。

接下來,李嘯開始對現有的兩鎮兵馬,興中鎮與安東鎮,同進進行整編。

因爲現在魯密銃技術,在不斷地試驗與改良後,已經成熟,已到了可以在軍中大力推廣使用的程度,李嘯認爲,在將來的戰鬥中,這種可以對一百五十步外的敵兵進行準確射擊的武器,一定會成了唐軍中的新式主力。故李嘯決定,把現有的軍鎮結構,重新加以整改。

李嘯的計劃是,將興中鎮與安東鎮現有的甲乙丙三營兵馬中,每個營的丙總兵馬,全部改成火銃總,裡面的士兵,都是由手持魯密銃的火銃兵組成。

這樣的一總火銃手,每總4500人,下分三哨,每哨1500人,下面再分成10隊,每隊150人。

這樣一來,這甲乙丙三個營中,每個營都有強大的火器部隊,從而可以對敵軍進行極其有效的遠程打擊,真正實現進可攻,退可守的作戰目的。

至於從興中鎮與安東鎮撤調出來的傳統槍盾部隊,則正好用於給現在徵西營與定北營進行擴軍。

李嘯下令,從現在開始,徵西營與定北營,同樣擴軍爲鎮,徵西營改爲徵西鎮,定北營改成定北鎮。以應對越來越強大的流寇的威脅。

其中徵西鎮鎮長爲原徵西營營長安和尚,副鎮長爲原徵西營副營長莫長榮。另外,安和尚還兼任徵西鎮甲營營長,莫長榮則兼任徵西鎮乙營營長。

定北鎮鎮長爲原定北營營長段時棨,副鎮長爲原定北營副營長劉文秀。其中,段時棨兼任定北鎮甲營營長,劉文秀則兼任定北鎮乙營營長。

這兩處新鎮的編制,也與安東鎮與興中鎮一樣,分爲甲乙丙三營兵馬,也是甲乙兩總爲傳統槍盾戰兵部隊,而丙總也與興中鎮和安東鎮一樣,編制爲火銃總。

從興中鎮與安東鎮中,調出的傳統槍盾戰陣兵馬,共有六總,正好全部擴充到徵西鎮與定北鎮中,這兩鎮軍兵,也只需要再擴招火銃手就可以了。

因此,每個鎮中,總共要擴充三總的火銃手,是13500人,那麼四個鎮加起來,總共要擴軍的火銃手是54000人。

由於到了現在,其實每鎮之中,平均已有兩千多人的魯密銃手,故整個擴軍計劃,只要四萬多人便可。

這些所需的火銃手,主要是從山東當地以及南洋各省中募兵,按李嘯治下的現有人口數量,以及百姓踊躍參軍的表現來看,這五萬餘人的兵馬,可能最多也就是十天半月便可招齊。

在李嘯的計劃中,這些部隊在招齊後,全部集中在山東登州,進行各類相關訓練,最終再下分到各個軍鎮中。

與此同時,象山東鐵龍城的火器廠,以及臺灣彰化的火器廠,這兩處李嘯最爲重要的火器生產基地,則是在加班加點,工人三班倒二十四小時不停地,加速生產已成制式武器的魯密銃。

在李嘯雄厚的財力與人力支持下,兩地的魯密銃產量加起來,達到了每月將近兩千杆。生產出來的魯密銃,正源源不斷地,送到正在山東操練的火銃新兵之中。

當然,這個數量,對於李嘯要安排的火銃手來說,還遠遠不夠,故李嘯要求這兩處火器廠,還要加大產量,提升速度,爭取每個月所能產出的魯密銃,接近三千杆。

自此開始,李嘯手下,將會擁有五大軍鎮的兵馬,每鎮兵馬基本都是近6萬人,足以獨擋一面,而李嘯的全部兵馬加起來,已有實打實的30萬精銳兵馬,在明朝國中,可謂天下第一,睥睨羣雄。

李嘯給這項軍改的計劃是,這四鎮兵馬的整改,興中鎮與安東鎮要首先完成,然後,徵西鎮與定北鎮再接着搞掂。最多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全軍的軍改工作,要完全結束。

李嘯相信,等到全軍的軍改完成後,一個全新的火器時代,就要到來了。

在李嘯的軍改措施下達的第三天,一路從宣府鎮金湯城南下的高傑一行人,也終於來到了濟南城中。

見到隨高傑而來的邢氏時,李嘯不由得在心下感嘆,看來這高傑,還真是與歷史上一樣的原因,因爲偷了李自成的老婆,才前來叛變投靠呢。

只不過,李嘯沒想到的是,高傑竟然不在就近投靠,而是不惜遠路遠跑到陝西,然後再來投靠自已,這一點,倒還真是出乎了李嘯所料。

接下來,李嘯自是對他們熱烈歡迎,熱情地款待了高傑等人。

在席間,李嘯與高傑等人喝到興頭,一臉醉色的高傑,低聲問道:“李大人,卑職此番來投,卻不知道,李大人打算如何安置我等?”

他這話一說,一旁的李成棟也不覺放下了酒杯,一臉莫名之色地望向李嘯。

李嘯輕輕一笑,卻並沒有直接回答,他輕咳一聲道:“二人,你們願意來投我,本公自是歡迎。但有一點,本公也要跟你們說在前頭。那就是,自投我軍者,雖可既往不咎,但從此以後,皆需努力改過自新,遵守我軍的制度與法規,若有不法或叛逃行爲者,本公必不輕饒,這一點,還請高將軍謹記於心。”

李嘯這暗藏殺機的話語一出,高傑與李成棟皆覺全身一凜。

彷彿在這盛夏天氣中,自已被投入冰庫之中一般,讓他們全身上下,從頭涼到腳。

高傑吶吶道:“貴軍法度嚴厲,治軍整肅,卑職已然領教。我軍兩名大將,吳勝兆與李本深,就是因爲在金湯城想私下逃跑,被貴軍拿獲,已送至金湯城硫磺礦處挖礦勞改,也算是對他們的一點懲戒吧。反正請李大人放心,高傑往日雖多有跋扈之舉,但既在貴軍效力,這一切規章制度與法律條令,都會切實遵守的。”

李嘯微笑道:“高將軍既有這般認識,本公心下甚慰。那在宴後,本公自會給你們安排具體的職務與去處,這一點,高將軍卻不必擔心了。”

高傑抱拳拱手:“高某全憑唐國公裁處,若有異心,天誅地滅!”

見高傑這般諂態表忠,李嘯心下,卻在冷笑。

哼,你這個給李自成戴了綠帽的傢伙,只怕這天底下,再沒有哪一部流寇能再容忍你了吧。你不投靠明軍,難道還有別的出路麼?

而現在,自已手握天下至強之軍,各路明軍對自已無不畏服,這高傑,縱然想叛逃到他處明軍去的話,只怕也沒人敢收留他。

李嘯心下雖這般想着,臉上去笑容可掬地說道:“好,今後就看高將軍表現了。若從今後,能爲本公盡心效力,且能作戰立功的話,本公也絕對不會吝於賞賜的。”

高傑聞言大喜,復與李嘯交杯結盞,賓主之間,十分盡興。

不多時,歡迎宴會結束,李嘯邀請高傑等人入客廳繼續聊天,最終在這裡,給他們定了今後的安排。

考慮到高傑等人原先作惡多多,流寇積習深重,在歸順本軍後,還有叛逃行爲,李嘯決定,對他們進行降一級使用,以觀後效。

反而高傑等人已無路可去,自已卻也不怕他會心存不滿。這於這樣畏威不懷德的流寇分子,李嘯也是端的心狠。

最終高傑,被任命爲興中鎮甲營乙總副總長。

李成棟,被任命爲安東鎮甲營丙總丙哨副哨長。

至於吳勝兆與李本深二人,李嘯則打算,讓他們先在金湯城勞改半年,再看看他們的表現,然後就在定北鎮中,給他們二人安排一個職務便罷了。

至於高傑等人帶來的兩千餘人的流寇軍兵,考慮到他們惡習多多,難於管束,李嘯則令他們就地遺散,並分配田土,分散安置在山東各地,成爲普通百姓。

高傑與李成棟等人,對李嘯的這個安排,頗有微詞。且對於自已未能成爲真正的領軍大將,也感覺有些失落。但二人皆在想着,反正現在剛來李嘯軍中,唐軍中又人才濟濟兵精將銳,自已一介流寇,想要立即得到信重,也確是不可能之事。但只要自已表現努力,將來還是大有出頭機會的。

畢竟,這樣的提拔,在唐軍中早有先例,象那定北鎮的副鎮長劉文秀,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此人原先也曾胡作非爲,還是張獻忠的義子,現在不也一樣在李嘯手下混得風生水起,成爲了鎮守一方的大將了麼?

安排完高傑等人後,李嘯一個人在濟南的唐國公府中靜坐,心下卻在思量着,接下來要自已要開始的行動。

那麼,自已接下來,真的要遵從皇帝的意思,和那些流寇開戰嗎?

李嘯經過仔細考慮,在心裡否定了這個想法。

李嘯認爲,從現在到將來的一段時間裡,這些在明朝國中四處攻城掠地的流寇,還會成爲自已的有效助力,自已對他們,還只能採取默認與容忍的態度。

因爲,現在的流寇,每次攻下明朝的城池後,所俘獲的明朝百姓,基本都會全部賣給唐軍,然後,這些被流寇俘獲的百姓,便成爲了唐軍現在開拓南洋的主力移民。

除此之外,這些流寇,還有一點十分重要的作用便是,他們在無意中,摧毀了各地的財主與富紳,讓財富盡喪人脈皆失的他們,只能和普通民衆一樣,乖乖地接受前往南洋墾殖開發的命運。這一點,是李嘯想做,卻礙於身份無法做到的。

再說了,若是這些地方的鄉紳與財主,其龐大而錯綜複雜的勢力,皆被流寇摧毀了的話,李嘯將來再來開發這些無主之地,卻是要容易得多。

反正得罪人的惡人,都給那些流寇已經做了,那麼到時的李嘯,完全可以打着義正辭嚴的秩序維護者旗幟,將這些無主的田地,合理合法地重新佔有。

最後,這些有如蝗蟲一般的流寇,在把這一片又一片的明朝國土變成縹無人煙的無人區後,其實最終也會限制了他們的自展。畢竟,殺雞取卵到了最後,那將是什麼都沒得吃了。從這一點來看,流寇的勢力,絕不可能得到無限制地擴充。

當然,現在正在四處肆虐的流寇,暫時還沒想到這一點。也許,等他們想到這一點時,只怕已是遲了,李嘯可不會給他們後悔的機會。

李嘯現在,最看重的,便是南洋各地的開拓情況。

現在,在南洋地區的菲律賓各省,從去年到現在這段時間以來,已然安排了三百多萬人。若按李嘯原先所定的計劃,這菲律賓三省之地,還可再安排六百萬人。

而唐軍在南洋,依然凱歌高奏,又拿了下巨大而豐饒的新幾內亞島,那麼在這塊太平洋最大的島嶼上,至少還可以再安置五百萬人。

若是將來,再拿下整個澳洲,新西蘭,以及珊瑚海的諸多島嶼的話,李嘯再往這些地方安置個一千餘萬百姓,完全不成問題。要知道,現在的澳大利亞,全國人口2500萬,還是世界上,除了南極外,最爲地廣人稀的大陸呢。

另外,除了這些南洋獲得的土地,李嘯新得了山東全省,在土地清查結果完成後,哪怕只開發現有的土地,于山東當地,安排的三百萬流民,亦是完全可以辦到的。

這樣一來,李嘯現在的人口缺口,將近兩千五百萬人,也就是說,在明末人口的四分之一數量,還可被李嘯移民到海外去安置。

這樣的話,加上早先移民的臺灣與濟州、蝦夷、庫頁等地的漢人移民,李嘯預計,全部的移民總量,可以達到四千多萬!

要知道,在真實的明末歷史中,全國總人口也就一億五千萬人,李嘯能把三分之一的國人轉移到海外去,對於奄奄一息的明朝,幫忙實在太大了。

在明末的資料中,有記載的被屠殺餓死的百姓數量,就多達了四千多萬人。從這一點上來說,李嘯可謂是不折不扣的萬家生佛,把這些必死於明末血火刀兵之下的百姓,從死亡的邊緣解救出來。最終這些百姓,非但得以活命,並且還成了中華文明的種子,被他撒播向海外各地,讓那無數荒涼蠻瘴的海外領地,自此成爲中華永遠的固有領土,再不會失去,從這一點來說,李嘯對於華夏文明的保護與拓展,可謂功莫大焉。

當然,對於這些流寇,李嘯也不會永遠地放任下去,畢竟真到了流寇完全壯大後,再想消滅他們,恐怕會麻煩得多。故而李嘯打算,最多再過個一年半載,自已就要對他們動手了。

當然,若只過了這麼久,這海外領地,可能移民的數量,還遠遠不夠,但李嘯也只能兩害取其輕,先把日益壯大的流寇遏制並消滅,纔是最爲重要的事情。

這拓展海外安置流民,與剷除流寇防止其壯大,皆是需要仔細操控好的事情,絕對不能馬虎,也絕對不能懈怠,李嘯相信自已,一定能把這項工作做好。

李嘯在濟南呆了一個多月後,安東鎮鎮長武壯,從黑龍江入海口的廟街堡,給李嘯飛鴿傳送了一封信來。

他在信中告訴李嘯,就在前幾天,有一批俄羅斯的商人,來到廟街堡,希望與唐軍展開貿易與合作。

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三十五章 心聲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五十一章 鬥將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調兵,北求援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六百五十四章 擴軍雄心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三百七十章 兵臨復州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羅網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羅網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十一章 酒樓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