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

“唐王,不好了!不好了!”

時近過年,江南一帶天氣寒冽冷風蕭蕭,這身形瘦削的左懋第,卻是跑得一臉熱汗,氣喘吁吁地從乾清宮宮門急急跑入。

端坐於乾清宮花木楠椅上的李嘯,手捧清茶一盞,正在細心吹拂,忽見左懋第這般匆忙跑來,不由得眉頭頓是一皺。

“仲及(左懋第字),何事這般驚慌,嗯?”

“稟大人,不好了!現在南京城中的孔廟中,一大幫書生士子,正在那裡聚衆哭廟呢!”左懋第跑得氣喘如牛,一臉急色地對李嘯大聲稟道。

“哦,竟有這種事?”李嘯的臉上,驟然凝重。

“唐王,你可能不知道,這哭廟,是我江南一帶特有的習俗呢。”左懋第見李嘯一臉嚴肅,以爲他還不明白哭廟是怎麼回事,遂又急急解釋道:“這哭廟之事,在南京蘇州這一帶,是流傳已久的習俗。我江南之地,經濟發達,人文薈萃,那些來自殷實之家資財豐厚的讀書人,尤其是復社中人,常常聚衆清談,評述時政,倒是成爲一股重要的社會力量呢。”

見李嘯聽得仔細,左懋第又稟道:“唐王,這些復社學子們,每當官府有不法之事或不當之舉,那士子們每每聚集文廟,作《卷堂文》,向祖師爺孔聖人哭訴。更有甚者,隨即召集民衆,向上級官府申告。要知道,在這江南一帶,,這人多勢衆的讀書人“哭廟“申告,往往能令官府不敢小視而被迫採納呢……”

左懋第絮絮叨叨地低着頭說到這裡,他完全沒有注意到,此時的李嘯,已是面如冰霜一般寒冷。

“你直說吧,他們此番哭廟,就是對本王之新政大爲不滿吧。”李嘯打斷左懋第絮叨的稟述,開門見山地發問。

見李嘯說得這般直接,左懋第有如一隻被捏住了脖子的兔子一般,瞬間失言,他畏懼地望着上頭的李嘯,嘴巴囁嚅地不敢再往下說。

“唐王,這,這……”

“從實說來!”

“大人,正是如此。”左懋第一咬牙,抹了把額頭的冷汗,又繼續道:“唐王,請恕在下言語不當。當日,你的告示一發,立刻就在整個江南,引發了強烈的反響與騷動。那江南各地的官紳人家,對於唐王要收士紳稅賦一事,皆是極爲不滿。更對你將田土中的富餘田加收十倍重稅之事,深深懷恨在心。故而,那些富戶地紳中那些已有功名的士子,便想了個法子,要聯合起來,給大人你一個難堪……”

“所以,他們就齊來南京的文廟,向孔夫子像一起嚎哭,以此方式,來向本王表達不滿,宣泄仇恨,是嗎?”李嘯冷冷回道:“那他們哭完之後,接下來,該是要鼓動不明真相之民衆,一齊來向本王發難了,是不是?”

李嘯的話,直接而犀利,讓左懋第不覺渾身一顫。

一時間,他愣愣地站在原地,不知道要如何回話。

李嘯直視着他閃爍的眼神,又問了一句:“仲及,本王且問你,你對本王這項政策,卻是作爲觀點?”

李嘯的問話,讓左懋第的神色頓時更加難堪。

從後世穿越過來的李嘯,自然知道,這位原弘光僞朝的兵科給事中,後被自已提拔爲應天巡撫的左懋第,是個什麼樣的人。

左懋第,字仲及,號蘿石,山東萊陽人。在正史上,他曾擔任南明赴清談和使者,後被清扣押,寧死不降,最後被多爾袞斬殺於菜市口,後人稱“明末文天祥“。

也正是因爲,看到此人身上,有如此剛正不阿一腔正氣的可貴品質,李嘯平定江南後,立即將他從一個小小的兵科給事中,給大力提拔爲應天巡撫。

而左懋第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他曾是文社山左大社(復社分支)的主要成員。據《萊陽縣誌》記載,山左大社91名成員,萊陽人佔了十之六七,而左懋第與堂兄弟左懋泰、左懋芬、左懋桂、左良輔等,則爲其翹楚。他們經常參加交遊聚會,切磋學問,評說時局,可謂指點江山,文名遠揚。

也正因爲他的復社身分,他在弘光僞朝中飽受打壓,鬱郁不得志,算是弘光一進的邊緣人物。、

在正史中,也正是因爲這個復社成份,被馬士英阮大鋮等人深爲忌恨,後來,便被馬士英等人指派爲與清廷談判使者,派去清廷送死,實行見不得人的借刀殺人之策。

因此,李嘯詢問左懋第之意見,實際上也是想了解這位曾經的復社骨幹,對自已所施行的政策的真實想法。

左懋第躲避着李嘯犀利的目光,他在心下緊張地盤算,看看自已到底該如何回答,方爲合適。

最終,他咬了咬牙,拱手稟道:“唐王,微臣竊以爲,大人此項計策,太過操切,實有不妥。”

“哦?你且詳細說來。”

“唐王,你這項政策,雖有諸多好處,但你這般實施,實是撼動了江南一帶的大地主們的根本利益呢。”左懋第一臉憂色地說道:“想來我大明開國至今,向來優待士紳,安有這般通過大量加稅,而從其手中強奪田土之事乎?縱然官府可按市價贖買,但土地乃是大地主大豪紳們的存身根本,若皆被大人以這般手段奪了去,卻是又如何甘心。”

“是嗎?連你都這麼看的話,那些大地主豪紳,可是打算與本對抗到底了麼?”李嘯的聲音,有種說不出的冰冷。

“唐王,事情尚未至此。”左懋第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又急急言道:“現在復社諸生,尚且只在文廟中發泄不滿,事情並未發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只要唐王能及時收手,暫緩實施這項爭議極大的奪田措施,相信那些復社學子也會明白大人的苦衷,從而……”

“夠了!”李嘯打斷左懋第的話語;“哼,本王此舉,乃是多日熟思之策。你以爲,只是本王一時閒得無聊,隨意想出來的麼?本王還沒無聊到消遣度日自尋煩惱的地步!”

“唐王……”

“仲及,現在江南的嚴峻局面,難道你這個應天巡撫真不清楚嗎?”李嘯神情十分峻厲:“現在整個江南,雖被我唐軍大部平定,但各地的土地兼併情況極其嚴重,失業民衆以及外地流民遍佈州縣街巷,這些人簡直就是一捧捧堆在一起,隨即可以燃起沖天大火的柴草啊!之所以到現在爲止,還未發生大的動亂,完全是因爲本王的軍隊在各地強力彈壓,流民畏我軍之勢,方未遍起騷亂。只不過這樣的局勢,若不盡快改變,又豈得長久?!”

李嘯頓了下,又繼續道:“而本王之策,總的來說,便是損有餘而補不足,讓那些大地主大豪紳,分出富餘之田,安濟流民與失業百姓,從而消彌社會不安定之因素。此爲安定社會的根本之策,豈可因那些地主豪紳的反對而加以更改或暫停?更何況,本王能出比市價更高的價錢,來贖買他們的田土,他們又有什麼實際的損失呢?難道一定要吃相這麼難看,把所有的東西都一個人全吞入肚,不給他人半點殘羹剩飯,要讓整個社會日漸糜爛,讓整個國家矛盾不斷尖銳深化,纔是唯一的出路嗎?真真豈有此理!”

說到這裡,李嘯亦開始動氣,他恨恨道:“這些書生,白讀了一肚子聖賢書,卻全不爲國家爲百姓考慮,實是可恨。他們出於一已之私,爲了自已家業不受半點損失,便來鬧這哭廟之事,真真成何體統!這般私心自用,不顧民生,這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他們也不想想,若流民起事,江南動盪,他們的家業,縱是現在的千倍百倍,又能保全幾何,只怕到時後,連這卿卿性命,亦是難保呢!”

聽李嘯說完這裡,左懋第已滿頭是汗,他唯唯諾諾,再不敢與李嘯對視。

見李嘯終於不再說話了,左懋第才一臉猶豫地擡起頭,向李嘯問道:“唐王,那現在的局面,卻該如何收拾,方爲合適?”

李嘯沉默良久,便緩聲道:“仲及,你去文廟之中,把那幾個帶頭的,帶到宮中來,本王要親自接見他們。”

“唐王,這……”

“不必多說了,你且去便是。你放心,本王縱說不過他們,亦要分化瓦解他們,令他們再難抱團。”李嘯嘴角,泛起了一絲淡淡的微笑。

左懋第點點頭,隨即轉身離去。

約過了一個時辰,左懋第帶着一衆書生,來到乾清宮外。

望着宮門口那些影影綽綽的書生人影,李嘯不覺一聲冷笑。

左懋第撇下衆人,首先急急入宮,他拭着汗水回道:“大人,這差事可真難辦哪。下官剛到文廟外,還未入其中,便在文廟門口被複社的黃宗羲等人給攔住了。這傢伙厲聲質問在下,說我此番前來,是不是要來拿人。還說什麼若要拿人,就先把他一人帶走便可,不必連累他人。“

”哦,這個黃宗羲,竟是這麼膽大麼?要知道,此人才被本王從監獄裡放出來不久呢。”

“是啊,微臣見他挑頭阻攔,心知他必是這羣書生中的帶頭之人,便立刻對他解釋道,本府此來,不是前來拿人,而是奉唐王之命,特別帶他們幾個帶頭的,去宮中見唐王,與唐王當面議事。”

未等李嘯回話,左懋第又道:“下官這般一說,黃宗羲立即表態,願意隨本官去見唐王。而文廟中的那一衆讀書士子,亦是人人踊躍,叫嚷着皆要入宮去與唐王論談。一時間,人聲鼎沸,喧囂不已,就連附近的百姓與流民,亦是紛紛跑來看熱鬧,倒把文廟前的大半條街都堵滿了。”

“哦,竟是如此……”

“下官見人愈來愈多,爲恐人多滋事,便對黃宗羲說,由他挑出幾個讀書人作爲代表,與下官一同入宮與唐王敘談便可。不料,下官這條建議,遭到了一衆學子的堅決反對,他們表示,要去同去,要死同死,皆是要一齊來見唐王,方可罷休。”

聽左懋第講到這裡,李嘯捋須不言,臉上卻是泛起淡淡微笑。

左懋第抹了把滿臉的汗水,又稟道:”只是這文廟之中,至少聚了百餘名士子,如此勢衆,焉可盡帶之入宮。故下官好說歹說,又讓那黃宗羲代爲勸解,才從其中挑出十七名領頭的士子,令他們隨本官入宮而來。我等一走,那其餘的士子與一衆圍觀百姓,方漸漸散去。現在,這十七名學子,皆在宮門外等候,唐王你看……”

李嘯點了點頭,便對左懋第道:“既如此,就讓他們一齊進來吧。”

左懋第略一猶豫,便立即應喏,隨即轉身外出,將門外那一衆士子,帶到唐王李嘯階下。

“拜見唐王!”

左懋第首先跪下,那一衆書生略一遲疑,亦紛紛在階前下跪。

端坐花楠木椅上的李嘯,緩緩地看了一遍,下面那呼啦啦跪了一片的士子書生,心裡卻是莫名的感慨。

從前世穿越過來的他,當然知道,這個復社,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說白了,所謂的復社,只不過是東林黨後期的一種更爲有效的組織方式罷了。

要知道,僅在南京城中,有名有姓的復社人員,便是有數百人之多,而無名無姓的底層東林復社黨人員,則足有數千之數。

他們當中,九成以上江南本地的士紳地主出身,多半又有秀才或舉人的身份,他們平時雖然有不少是品行不良的浪蕩公子哥兒,不過也有相當一部分有學問又能潔身自好的儒士,所以在南京和江南等地都有極好的名聲和威望。

而且可以說,在整個江南地區,東林黨極大,相比其他政治勢力,他有三項十分巨大的優勢。

第一,東林黨人中,多爲在朝中任職的官僚成員。雖曾被馬士英阮大鋮等人大力打擊,朝堂之中的官員被黜職查辦了許多,但在朝堂之外,依然有大量的秀才舉人做爲梯隊準備,這樣強大的官場力量,絕對不可小看。

第二,則是東林黨經營多年,在江南之地,擁有強大的財力物力和聲望,諸如錢謙益徐允爵之類,在這裡有威望有人脈,在官場更是有同年有同黨。在正史上清兵南下之際,東林黨們一呼百應,常常一豎義旗,就能召集起幾千農兵出來,雖然這樣的業餘隊伍沒有什麼戰鬥力,不過也能看出來,東林黨與復社人員,在江南地區的影響力有多麼龐大。

第三,便是東林黨自成立以來,有幾十年無數先輩在與各種黨派鬥爭時積累出來的豐富鬥爭經驗,小則扣帽,大則人身攻擊,定要讓對手身敗名裂,難以翻身。從東林者,便爲同道,不從者,便是仇敵。這可東林黨這幾十年來,百試不爽的妙招。

而就在李嘯尚在沉吟之際,下面一個聲音,已是朗朗響起。

“唐王,學生黃宗羲,此番入宮,實有番內心之話,要對唐王直說。”

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六百二十九章 復有何路可走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廷遣使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十四章 考校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夾擊,一鼓而滅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二十二章 總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第五百三十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八百九十三章 寧爲雞頭,不爲牛後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