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

多爾袞的急令,立即被親信的巴喀什兵,以最快的速度,送達了遼南的三順王之處。

自上次李嘯派出豪格部衆,在遼南大肆襲擾卻最終敗退回國後,整個遼南重新恢復了平靜。

這近兩年的時間裡,三順王在遼南的生活尚是平靜,基本沒有什麼太大的波折,處於較爲平穩的休養生息狀態。

這三位在皇太極時代倍受重視的三順王,依舊亦如先前一般,依照清廷劃分的區域,分駐於遼南各處。其中戰鬥力最強,兵力最爲雄厚的恭順王孔有德部,派駐在離復州最近的莊河一帶。戰鬥力與兵力次於孔有德的智順王尚可喜,則派駐在蓋州衛一帶。這戰鬥力和兵力最爲差勁的懷順王耿仲明則派駐在離復州最遠的岫巖一帶。

在收到多爾袞的緊急來令後,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皆是大吃一驚,對時局的變化震驚不已。不過,三人接下來的應對,卻是各不相同。

諸如孔有德與耿仲明二人,因爲豪格部兵馬曾殺其親人,滅其城池,可謂與唐軍有不共戴天之仇,故接了多爾袞之令後,孔有德與耿仲明皆未猶豫,立即傳令全軍,拔營起程,全軍從遼南離開,急急前往遼陽駐守。

而只於處於蓋州的尚可喜,在接了多爾袞之令後,卻是動了另一番心思。

昏暗的客廳中,尚可喜將兒子尚之信喚來,父子二人,開始在搖曳的燭光下,秘密商談家族的命運與未來。

“父親,多爾袞派人傳令,要我部兵馬一兵一卒也不留,全部儘速撤返遼陽呢。據悉,孔有德部與耿仲明部,皆已是拔寨起營,紛紛往遼陽開拔。以父親之意,我軍接下來卻該如何行事,方爲妥當?”良久的沉默後,尚之信終於開口發問。

他聲音低沉,目光急切,一副着急不已的模樣。

尚可喜木然呆立,神情陰冷,卻沒有回話。

這近兩年的時間裡,雖然再無甚大的戰事發生,倒這位智順王尚可喜,卻是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蒼老,頭髮花白了許多,臉容也愈發地憔悴。

這位飽經滄桑,先投明後投清的智順王,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一直在來密關注南方的局勢。

當他了解到,現在的唐軍已然其本掃滅了弘光僞朝的勢力,又南征緬甸取得全勝之後,他近乎憑直覺感受到,接下來,唐軍必定要發兵北上,去攻打大順國與滿清了。

只不過,他原先以爲唐軍接下來的重點,當是首先消滅李自成的大順國,然後纔會繼續北上攻打滿清。

卻沒想到,唐軍竟會如此強大,敢於對大順與滿清出時發動全面進攻,竟派出了數十萬大軍乘着海船上北渡營口,直攻滿清的心臟地帶,這樣事態突變,倒是完全出乎了尚可喜的預想。

而這數十萬唐軍自營口登陸後,在短短的時間裡,就橫掃了遼中一帶,克耀州,下海城,近乎將遼中各處州鎮全部佔據。現在全軍又大舉北上,意圖拿下滿清重鎮遼陽,這般駭人的局勢變化,令得到消息的尚可喜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他近乎下意識地在想,唐軍如此厲害,遼中地帶已是一片糜爛,這遼陽,乃至滿清的都城盛京,還真能守得住麼?

只不過,由於唐軍主要在遼中一帶活動,位於遼南的尚可喜,尚可以近乎麻木地混日子,過一日算一日,以近乎無爲的態勢,靜觀局勢演變。但現在,多爾袞這一紙調令傳來,由不得他再繼續坐山觀虎鬥了。

怎麼辦?

wωω●ttκΛ n●co

自已真的要聽從多爾袞之令,放棄這經營數年的蓋州,然後調集全部兵馬,去協助守衛遼陽嗎?

尚可喜心下,其實並不願意。

有道是,寧爲雞頭,不爲牛後,自已在蓋州任意發展,無人管束,倒如做了個土皇帝一般。若是撤兵前往遼陽,那勢必全軍兵馬,皆會盡受那遼陽主將鄭親王濟爾哈朗控制,自已再想如今朝一般痛快行事,怕是不行了。

而且,自已就算是把兵馬全部調回遼陽,這遼陽城又真能守得住嗎?

尚可喜並不認爲現在的滿清有如此能力,否則的話,也不會被唐軍接連攻城掠地,從營口一直順利打到遼陽了。

若是自已與孔有德及耿仲明一樣,急急地將兵馬調回遼陽,最終卻依舊盡喪於唐軍之手,成爲滿清的陪葬品,那纔是最爲可惜的損失呢。

不行,現在這般關鍵時節,自已決不能任由別人擺佈自已的命運。

想到這裡,尚可喜原本麻木的表情,瞬間泛過一絲陰狠。

既然清廷已不可靠,既然這滿清已顯衰敗之相,那自已又何必一定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呢?

如今之計,不若叛清歸唐,反倒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當然這樣做,首先名聲上不太好聽,畢竟自已先叛明歸清,現在又叛清歸唐,大有三姓家奴之嫌,但相比現實利益與生死決斷,這點破名聲,實在算不了什麼。

反正,自已已當過一回婊子了,再當一次,也實在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作爲婊子,給哪個男人弄不是弄,這年頭,能好好活下去,就是最有意義之事。

相比實利,一把虛名,根本算得了什麼。

尚可喜長嘆一聲,便把自已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向兒子尚之信全部說出。

令尚可喜沒想到的是,他的這番投算率部投降唐軍的話語,一說出口,尚之信竟是一臉喜色,立即加以贊同。

ωwш●ttκā n●¢ 〇 “父侯所言甚是!以我觀之,現在清廷氣數已盡,焉是那生機蓬勃的唐軍之對手。我等若不趁此機會,趕緊改換門庭,反而在其一棵樹上吊死,那纔是極不明智之舉呢。”尚之信一臉笑容回道:“有道是,識時務者爲俊傑,我等爲清廷效力多年,替他們東征西戰,也足夠對得起他們了。以孩兒看來,現在我們非但可以趁機改換門庭爲唐軍效力,還另有一番功勞,可向唐軍邀賞請功呢。”

“哦,是何好處?你且詳細說來。”尚可喜明顯來了興趣。

尚之信得意一笑,便對父親道:“我軍地處蓋州,離唐軍所佔之營口,卻是甚近,那向其通報消息,也必會十分迅速。父親,以孩兒之見,我軍除了可向唐軍表明歸順之意外,另可將孔有德與耿仲明二部的撤返路線,向唐軍盡數說明。這樣一來,我軍當可與唐軍一道,邀擊那跟着清廷一條路走到黑的孔有德與耿仲明,豈不是給唐軍獻了一份大禮,同時也大大地擡高了我等投靠的身價麼?”

尚之信這話,甚對尚可喜的心意。

他連連點頭,眼中閃過一道陰狠之色:“吾兒說得是,大難臨頭各自飛,既是各爲其主,那便休怪尚某下手無情了。待我親筆修書一封,向唐軍表明歸降之意。若其同意我軍歸降之後,你再將孔有德與耿仲明兩賊最可能的撤退路線,向唐軍作一番詳細說明,相信必會大受唐軍統帥重視。”

“孩兒但遵父命。”尚之信拱手道。

尚可喜點點頭,又頓了一下,複道:“那爲父速速親筆修書,再派你立即出城,親去送達,以表我方誠意,如何?”

尚之信起身拱手:“孩兒但憑父侯安排,此番前去,定會盡心盡力完成任務。”

父子二人商議既定,尚可喜隨即手書一封,交於尚之信,令其連夜出發,去向唐軍投誠報信。

尚之信到達營口之時,唐軍統帥安和尚正押着海城的一衆降兵,以及全城百姓,剛剛返回營口,準備讓停泊在港口的水師船隻,將他們全部裝運去山東。

這時,他忽聽聞手下親兵稟報,說尚可喜派出兒子尚之信前來軍中有緊要之事稟報,安和尚稍爲一愣,立即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哼,尚可喜這個狗賊,見風使舵改換門庭的功夫倒是不錯呢。知道在這般緊要之時,要給自已重新找個新主子了。”安和尚心下冷笑,表面卻是一片平靜,他略一思忖,便回道:“好吧,傳俺之令,準其入見。”

“是。”

隨即,尚之信有如一條溫馴的小狗一般,被一衆親兵來入安和尚房中。

見到在虎頭椅上大馬金刀坐着的安和尚,尚之信沒由來的心頭一凜。卻依舊硬着頭皮走上去,臉上堆滿諂笑地說道:“安鎮長,在下專程前來貴地,實是有要事要向貴軍稟報。這裡有家父親筆書信在此,請安鎮長拔冗一觀。”

尚之信說畢,便畢恭畢敬地將信件從懷裡掏出,低頭呈獻給安和尚。

安和尚拆開信,快速閱畢,見這信果不出其所料,是尚可喜親筆書寫之投降信,不由得捋須大笑。

哼,這對漢奸父子,其行事果不出自已所料,在現在這緊要關頭,決定再度叛清,前來投靠唐軍了。

可嘆這對宵小,行事如此苟且,但其對局勢審度的眼光,倒是不錯呢。

其實,對於這般局勢,唐王李嘯曾在信中對其已說過,迫於唐兵攻清的壓力,這三順王極可能會有一部分再度叛變,以求存身自保,卻沒想到,這率部先來歸降者,竟是尚可喜這廝。

只不過,自已雖然極度鄙視這毫無立場與忠誠的傢伙,眼下卻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按李嘯當日的指示,做出同意收降他們的決定。

畢竟,哪怕尚可喜這廝會對自已三心二意,但他們能率部歸降,無疑大大削弱滿清的實力,同時也給了清廷一個沉重的打擊。

想到這裡,安和尚朗聲道:“很好,你父子二人,此番能審時度勢,爲我唐軍效力,實是不錯。那本鎮準了,你們可以速帶兵馬從蓋州撤回,徑來營口,與我軍合編整頓。”

聽到安和尚這句話,尙之信頓時放下心來,臉上的笑容卻是愈發燦爛,他拱手稟道:“貴軍願意收留我軍,在下與家父皆是十分歡喜,願意從今之後,爲唐王,爲唐軍鞍前馬後盡忠效力,在所不惜!”

安和尚用厭惡的眼神打量了一番賣力表態的尚之信,正欲揮手讓他先下去,那尚之信卻又一臉諂笑地湊了上來,故作神秘地壓低聲音道:“安鎮長,我軍此番來投,誠蒙收留,不勝感激。卻還有份重要情報,要報告給貴軍知曉,聊表我軍誠意。”

“哦?是何情報?但說無妨。”安和尚明顯來了興趣。

尚之信見他感興趣,遂壓低聲音,將孔有德與耿仲明二人的最新動向,向安和尚作了一番簡要彙報。

聽着尚之信的稟報,安和尚雖不動聲色,心下亦在爲多爾袞的果決而暗暗吃驚。

自已本以爲在拿下海城後,可以立刻繼續北進遼陽,卻沒想到,多爾袞竟作出決斷,放棄遼南,全力退保遼陽,這下一來,這原本就城防堅固的遼陽城,若是再集聚了衆多兵力,可就短時間內難以拿下了。

尚之信說得興起,完全未注意到安和尚的神情變化。

他復走到牆邊,指着牆上所掛的遼東地圖,對安和尚沉聲道:“安鎮長請看,現在孔有德與耿仲明二賊若從遼南撤退,因兩地駐地不同,則必須會一先一後撤走,處於岫巖的耿仲明先撤,處於莊河的孔有德後撤。而他們若想盡快撤返遼陽,一定會全力北上,以求快速退回遼陽。這樣一來,他們一定要經過湯河東岸安平山,這處必經之地。”

尚之信在地圖上重重敲擊了一下,複道:“只要貴軍與我部埋伏於此處,坐等孔有德與耿仲明兩部兵馬經過此地,必可打其一措手不及,甚至對其加以全部殲滅亦有可能。若是能將這二賊全部消滅,那接下來,貴軍強攻遼陽,必可大獲全勝呢。”

尚之信的話,讓安和尚心下大喜。

是啊,如果真能順利在此處邀擊耿仲明與孔有德二部,那憑着唐軍的龐大兵力,必可將其一網打盡,不留孑遺。

而耿孔二部若滅,對多爾袞乃至整個清廷的打擊必會極其強烈,到時候,遼陽城得不到足夠的駐守兵力,雖然城池堅固,亦可爲唐軍最終攻破。

安和尚點點頭,嘴角泛起一絲獰笑:“很好,就依此計,在安平山圍殲孔耿二部!”

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二百一十七章 無間道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九十章 引寇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鳳伯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七十章 攻山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一百章 到達第三章 女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遼西大潰敗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決策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五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