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立足

暹羅雖然是產糧區,但一樣是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他們一年三熟,但是負擔一樣很重,他們除了供養王室、貴族、官府和軍隊之外,還要供養僧侶,一年三熟也就意味着一年收三次稅,年景好,風調雨順的時候,才能吃上飽飯,遇上水災早災等不好的年份,一樣會有餓死人的場面。

王室派來收稅收糧的,一樣是如狼似虎,兇狠得很。

暹羅與大明有許多的不一樣,但是在收稅和壓榨百姓方面,那是一脈相承,都是一樣,沒有什麼分別。

耕田的農民在那裡都是一樣,吃不飽肚子,活不下去了就會造反,在阿瑜佗耶王朝統治期間,農民起義也是不斷,不少人呼嘯山林,抗租抗稅,這也不是什麼逍遙差事,一旦讓官府拿了,就是當場砍頭的下場,但是沒有辦法,不這麼幹,根本就活不下去。

現在異族入侵,高壓統治,傣國軍橫行霸道,欺壓百姓,整個南暹羅就是如同火山同一樣。

現在暹羅所有沿海之地,讓南洋軍佔領,雙方以北欖坡府爲軍事分界線,南邊平原由南洋軍控制,人稱南暹羅,北邊山林地區由佗耶王控制,人稱北暹羅。

南暹羅在軍事方面,由南洋軍和傣國軍、黑水艦隊負責控制守衛,民政方面則由蕃理院派遣和提拔人員負責管理,除大城府及信武裡府和北欖坡府由李全忠父子掌管之外,其它的各府縣,全由蕃理院派人去管理。

暹羅乃小國,沒有省一級單位,只有府縣鎮鄉村等單位,行政架構與大明的分別不大。

現在南暹羅地區,知府知縣由蕃理院任命,但這些貳副官們,全由地方選舉推舉產生,讓地方鄉紳賢達(在傣國軍打擊下活下來的)擔任官員,參與管理地方,極大的緩解了地方的不滿和對立情緒。

畢竟只要有好處,就會有人願意與南洋軍合作,像李全忠父子這種人,那一個國家都有,米柱是希望有更多的李全忠出現。

現在南暹羅的地方法律是傾向於漢人明人的,大明民族的人是擁有衆多特權的,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擁有特權,他們如何平衡南暹羅新興權貴的利益呢?

這就是擡族。

對於一些表現優秀,對社會和大明有貢獻的人,他們將會擡族,成爲大明民族中人,像李全忠父子。

擡族由知府知縣或地方賢達提名,由蕃理院確認,米柱簽名,就是光榮的大明民族一員了,這政策一出,暹羅地方新貴,無不以加入大明民族爲榮。

當日李全忠父子擡族成功,他們可是擺了一百桌流水席,慶祝了三日三夜,南洋大臣米柱,親自表示了祝賀呀。

讓地方賢達參政,這是一個妙招,化解和緩和了地方豪強的對立情緒,而且南洋軍在大城繳獲了大量的桹食,根本吃不完,運不完,南洋軍並沒有像那些權貴的一般,釀酒或任其發黴,而且是開倉放糧。

憑着良民證,每個百姓可以領到一石之米,這大收民心,在暹羅,災年肯定會賑災,但那是發粥發飯,從來沒有這般直接發一石之米的,一滿臉皺紋的老漢激動的道:”聞所末聞呀!”

另外官府開始丈量土地,他們將土地租給百姓耕種,只收二成租,南洋蕃理院的收租方式又與暹羅的不同。

以前的是收四至五成,而且坑爹的是多少爲一成,官府說了算,這就給上下官員貪污,大開方便之門,他們坑瀣一氣,上下勾結,將百姓坑得不要不要的。

而蕃理院的收稅方式是在田邊勒石爲記,這一塊田大小若干,收租多少,早有註明,他們維持了原來阿瑜佗耶時期一半左右的田稅,大既是二成。

而且這個成也有明確規定,比如這田收多少斤谷的稅,寫在了田邊田畝石上,收稅的人是沒有機會作假了,都是以斤算,沒有什麼大小鬥,淋尖踢斛,他們以斤算,而且他們的斤,是一斤十六兩,不能多,不能少。

這麼低,這麼公平的稅律,中南半島都少有,令不少有牴觸之心的人也怦然心動。

這還不算,官府還免費提供種子和農具,只要你擁有良民證,就可以去官府領取鋤頭、犁耙,這些東西是免費的,一旦你確定租下官府的田,就可以申請免費獲得。

而且還有一條大殺器,如果你租下田畝之後,十年之內,不作奸犯科,就可以獲得二畝的土地,這土地是歸於個人的,擁有獨立田契,不用交稅,可世代相傳或轉賣。

本來因爲傣國軍的鎮壓和血腥滅佛,南暹羅地區天怒人怨,民心沸騰,隨時會爆發規模更大的起義和反抗,但是這些政策一出,即時如同及時雨一般,澆滅了怒火。

大夥兒忙着去領米,去辦良民證,承租土地,領種子領農具忙着耕田耕地,誰有那些閒功夫,去生事去造反。

你去造反,冒着殺頭的危險去對抗南洋軍,還不是爲了這樣,現在人家免費弄來了,你還想怎麼樣?

阿瑜佗耶王朝,自己人當王的朝代,歷代口碑好的賢也不少,他們有着仁厚、愛民如子的稱號,而且不少是佛佗轉世,佛爺轉世的,應該是大慈大悲的了吧?但是該收的稅,這可不會少,從來沒有南洋軍蕃理院這般的,低賦稅,提供種子和農具。

以前的王室,也有提供種子和農具之時,但是都是一些破爛貨,爛銅爛鐵做的,現在南洋軍提供的農具,全新產品,上好的鑌鐵打造,就是以前的王室,打造兵器都捨不得用這麼好的鑌鐵(其實是鋼鐵)。

所以當南洋軍系列政策出臺,迅速的穩定了局面,傻子纔會和南洋軍對抗,傻子纔會勾結僧人,勾結叛軍,與南洋軍對抗,隨着政策的先後出臺,本來是水深火熱的半島,冷卻了下來,人們開始靜下來,安心過日子了。

傣國軍的追捕行動有所收斂,也是趨向平靜的原因,該殺的殺死了,該收繳的財產也收繳得差不多了,他們也接到上級指示,治安肅正取得了完全的成功,現在是和平發展時期了,所以是能放則放。

佗耶王逃至楠府,得到了北方十幾個府的支持,在猜耶、蓬功素、皮諾切特等的支持下,在北方成立了政權,人稱北暹羅。

暹羅相當的慘,由一個海洋大國,變成了內陸國家,而且是以山地密林爲主,又因爲沿海產糧區全部被佔,他們也由農業出口大國變成了糧食欠缺國家,變成了老撾這等內陸弱國了,人稱北暹羅。

不過北暹羅是瘦驢拉硬屎,倒驢不倒架,他們這些北逃人士,硬是在短期之內拉出了一支人數多達二十萬的大軍,矢志以收復失地爲己任,他們的人數,比之南洋軍的還多上近一倍,而且

北方不過百萬人口,卻拉出了二十萬大軍,稱全民皆兵也不爲過。

南方暹羅大舉滅佛,收繳佛門財產,佛門子弟紛紛北逃,北暹羅獲得了佛門的一致支持,認爲佗耶王爲佛佗轉世,大慈大悲,拯救蒼生黎民的慈悲之王,而南方的南洋軍,則是妖魔鬼怪之國,

南洋軍通過發放糧食,發放良民證,進行了人口摸底,他們驚喜的發現,轄下人口居然有二百五十萬,柔佛等北馬來地區有五十萬,暹羅地區則有二百萬左右,暹羅號稱人口三百萬,經過了這系列堪稱浩劫的戰亂,還可以保有這麼多人口,這隻能說是意外之喜。

現在南暹羅地區己從戰亂之中平息過來,開始休養生息,開始重新恢復生產了,隨着休息生息政策的推廣,人口將會進一步增加,這將爲他的霸業打下堅實基礎。

對於暹羅,米柱定位明確,安達曼海沿岸,爲抵抗西洋人入侵的前沿陣地,或者說是他們覬覦緬甸,覬覦印度的前沒陣地。

平原的產糧區則是他們的糧倉,不但要爲南洋軍提供糧食,也要爲北方深陷冰河期之苦的大明,提供糧食,可以這麼說,暹羅熟,南洋足,這可是他們稱霸南洋的基礎。

所以米柱纔會這麼快就轉入休養生息時期,而且這政策的實施,意味着他們將使用大量的錢糧,他們吃進口中的東西,將要吐一大部分出來,但爲了儘快讓地區恢復和平,成爲南洋軍的堅實大後方,他只好這麼做了。

傣國軍喪盡天良,瘋狂掠奪,纔將一車車金銀珠寶往皇宮裡拉,南洋軍則是收買人心,一車車的往外拉,一進一出之間,傣國軍人心盡失,萬人痛恨,而百姓對於南洋軍則表示了歡迎和好感。

這些歡迎和支持,是南洋軍立足南洋的基礎,反正現在是軍民魚水情,百姓們有事,也不向當地官府或傣國軍求助,而是向南洋軍求助,南洋軍的小夥子們從不欺壓百姓,賣買公道,熱情大方,但有所求,必有所應,所以大家都喜歡與南洋軍打交道。

第976章戰成平手第41章換帥第664章人善被人欺第848章地位第429章善後督辦第314章協議第550章秘密英雄第246章第168章危機擴大第762章波斯灣風雲第340章又來了第541章邊城大戰二無題第730章帝國戰略無題第180章基地第267章堵決口第586章利益集團第526章教訓第303章第649章形勢大好第176章利高者疑第499章金殿作詞第975章和親之議第883章戰略盟友第795章宴會第935章爲難第162章搶先告狀第817章各懷鬼胎第343章計中計第567章重文輕武第804章堅決拒絕第680章適應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993章東方強權第817章各懷鬼胎第591章殺窗事發第922章御駕親征第974章形勢有變第241章力量壯大第657章勢力範圍第508章勇將第949章核心地區無題第587章天下正中第254章出征第293章報復第522章升官第1021章受命於皇第233章抵達第469章戰場有變第610章衆望所歸無題第1018章印度皇帝第337章捷報第852章大宗軍購第813章巧舌如簧第76章經略遼東第928章柳暗花明第525章怒火第963章兵臨德里第193章迎親第319章快速反應第752章擴散第71章盟友第529章昏庸無能第960章拉攏戰俘第581章獻俘太廟第861章發展第642章準備就位第709章滅國第789章官宣第773章謀取第563章魂歸大明第975章和親之議第68章奸商第1001章武器優勢第444章龍吟計劃第904章窮途末路第536章大戰之前第878章司令人選第768章併購?第115章改革第37章解決第445章另有看法第491章南洋風雲下第627章附者如雲第476章吃飯第47章殺奸謝天下第299章驅逐第597章東印度公司第267章堵決口第419章重奪重鎮第962章重鎮歸降第904章窮途末路第428章處置第312章不給面子第1037章大明雄起第457章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