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題

萬分感謝rabit2011同學,騰寬同學的!

此次周庭玉不僅僅是搭了棚子,而且還向陽林縣各處以官家的名義借桌椅,好歹借足了桌椅,雖然款式不同,什麼樣的桌椅都有,但是卻給考生解決了大問題,令所有的考生一片稱讚。

縣試的規矩並不嚴,只是簡單的檢查一下,便允許一個個考生入座,羅信的考號比較靠前,便挑了一箇中間的位置坐好,不管怎麼說,在這北方的二月,在室外還是很冷的,坐在中間也能夠讓四周的考生給擋擋風。

參加本次陽林縣科考的考生並不多,也就不到三百人,什麼年紀的都有,最小的就是十二歲的羅信,最大的雖然不知道究竟有多大了,但是羅信卻是看到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也坐在那裡。至於中年人也有不少,但是更多的卻是年輕人。

寒風中。

待衆考生都坐好之後,周知縣穿着整齊的官服站在前面開始講話。首先敬孔孟,然後敬聖上,最後宣佈考試的場次,考場的紀律。

本次縣試將會考四場,每場考一天,每隔一天考一場。

這倒不是考試的內容多,而是給考生更多的機會。實際上第一場就可以有考生通過,不需要再考後面的三場,而因爲各種原因,比如狀態等沒有通過的考生可以繼續考第二場,所以第二場和第三場被稱之爲復場,而最後一場是面試,所有的考生都要經歷第四場。第四場主要是爲了甄別一些作弊沒有被發現的考生,縣令親自面試一下,把這些本身草包又作弊的考生剔除出去。

周庭玉話落之後,便有兵丁開始分發答題紙。統一的格式,而且縣試也不糊名,羅信的名字,年齡,籍貫,三代,包括體貌特徵都寫在了第一頁的答題紙上。

而從第二頁開始便是真正的答題紙,每頁上都有着紅格,類似後世的稿紙,只是那方格要比後世的稿紙大上許多。一個格只能夠寫一個字,而且不允許寫到格外。

此時天已經放亮,看得清放在桌子上的稿紙,只是寒風吹過,身體一陣陣發冷。

天氣寒冷,不光是考生挨凍,那些監考的兵丁也挨凍,周知縣更是忍受不了這種冷,便匆匆地在一張大紙上寫下了考題。然後由兩個兵丁舉着讓衆考生觀看。

題目只有一個,作一篇時文。

按理說大明朝的標準縣試是出兩篇時文,但是縣試的自由度非常大,都由縣令自己說的算。所以有的縣是出兩篇時文,有的縣出一片時文和一首試帖詩。但是這通常都是南方這麼做,而在北方因爲天氣寒冷,又是在室外科考,這不用多久手就凍僵了,條件的艱苦完全不是南方能夠相比的,所以北方縣試通常便只是出一篇時文,連試帖詩都不出了,就是爲了讓考生儘快答完卷,反正一篇時文就已經能夠看出文章的高下。

羅信向着考題望去,臉上便現出了一絲苦笑。周圍更是響起了一片吸氣的聲音。羅信知道這不是被凍的,而是被嚇的。而周知縣目光掃過受到驚嚇的衆書生臉上現出了一絲得意,而且還將目光望向了羅信,一副這題如何的神色。

“這哪裡是縣試啊,都趕上鄉試了。”有考生小聲埋怨道。

“安靜!”有兵丁呵斥,考場內便又寂靜了下來,但是卻籠罩着一層悲愴的氣氛。

題目總共有四句話,分別是:大學之道,天命之謂性,學而時習之,孟子見梁惠王。

這根本就不是一篇文章裡面的話,甚至不是一本書裡面的話,而是四本書內各有一句。

“大學之道”出自曾參所着《大學》第一句,原句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意思是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天命之謂性”出自子思所着《中庸》第一句,原句是“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意思是上天所給予人的氣質叫做性,依照本性去作事叫做道,修道的方法就是教化。這個道,不能離開片刻我的身心;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正道了。

“學而時習之”出自孔子所着《論語》的第一句,原句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意思是學過的內容要經常練習它,是孔子重要的學術思想之一。

“孟子見梁惠王”出自孟子所着《孟子》的第一句,原句是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意思是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一定是有什麼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說仁義就行了。

周庭玉這就是把四書中的開篇語各自抽出一句組成了一句話作爲考題,四句話分屬四部書,完全沒有關係,將四書割裂組成一句,這是最難了一種考題,叫做截搭題。

這種題因爲是強行將他們併到了一起,題意難明,破題無處下手,往往讓考生破題就出現了失誤,就算你的文章寫得花團錦簇,也唯有落榜一途。

而且一般的截搭題不過是從兩篇文章中各自抽取一句,這周庭玉倒好,從四書中各自抽取一句,整整四句湊成了一句,變態到如此程度,讓考生如何去破題?

考棚內哀鴻遍野,羅信也有些微微皺眉。不過他倒是沒有太擔心,時間還早,倒是寒冷動人。他乾脆打開書箱,先是將筆,墨,硯取了出來,放在了桌子上。然後卻並沒有去研磨,而是將裡面的小爐子取了出來,拎着一個小銅茶壺和一個手爐打了一些水,然後在小爐子內放進炭點燃,先是將那個手爐放在了小爐子上。

別說是那些考生看傻了眼,就是周庭玉都在那發呆。

求!求!

第三百二十八章 陳洪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匯合第三百七十章 夜襲第八百二十六章 茂生衚衕第一百二十七章 慶宴第一百七十八章 周知縣的憂慮第九百一十六章 闖景王府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疾馳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征服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做戲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說服第三百七十七章 強硬第八百三十四章 願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消息傳回京城第九百零九章 順利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調查第九百六十七章 撈人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破城第六百二十七章 取得信任第四百零一章 落寞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裕王生子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鋒第1415章 進宮第1336章 問題第四百六十一章 中舉第二百一十九章 擔保第六十八章 陸忠的不喜第1441章 召見第三百八十章 把漢那吉走了第八百一十三章 陛下,您幸福嗎?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夜回府第一百四十七章 羅青習字第1342章 開始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題第四百九十七章 俊傑匯京城第1522章 錢荒第一百四十二章 進城(第二更)第二百五十七章 張榜第六百九十八章 圍點打援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草原時光第九百五十五章 迷途第十七章 謠言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說服第1393章 暴露第八百三十一章 裕王到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拜訪第四百八十五章 鬧花燈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裁軍司第二百八十三章 拼命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禮部侍郎第1502章 建議第七百六十七章 發現第1329章 鄭若曾第八百八十九章 辭官歸故里啊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君臨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偶遇沙朗第1579章 授課第七百零一章 有誰瞭解羅信?第四十章 童試第三百零四章 當夜第六百一十七章 等第九百三十三章 徐階投資第1354章 心服第1341章 沒有時間第三百五十二章 安排第1568章 工部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識破第1357章 謠言第1533章 草原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槍敗之第九百一十一章 暗手第1303章 決定第三百二十二章 心隱來訪第五百四十二章 辦法第七百七十五章 算計落空第1515章 大勢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陸庭芳的智慧第四百一十七章 冷血政客第八百四十章 講課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南遊第五百九十五章 把握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養傷第1296章 說服俞大猷第一百六十九章 入迷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翟東讓第二百九十四章 匯聚羅府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淒涼第六百九十二章 一幫子蠢貨第八百三十六章 衝突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徐階的判斷第七百一十四章 渾水摸魚第二百四十八章 羅青歸來第三百一十九章 提醒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平叛第二百一十四章 歸家第八百二十五章 請假第1375章 思想工作第五百七十一章 果斷的鐘金哈屯第七百零四章 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