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

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

也先立即下令,從其他城頭向這裡調兵。

也先忌憚攻城,但是野戰,從來不怕的,楊洪鑽進烏龜殼裡面。也先拿他沒有辦法,但是此刻,他主動從烏龜殼之中出來了。

也先豈能放棄這個大好機會。

而且也先雖然已經準備好撤軍了,但也不介意在臨走之前。給明軍更大的刺激,比如說來一個大同之屠。

他就不信,成國公朱勇還能坐得住,大明小皇帝還能坐得住,已經文官之中那些清流言官還能坐得住。

就在也先調兵遣將的時候。

楊洪帶領親兵一馬當先,衝進了瓦刺軍中。楊洪此刻表現出他天人一般的實力,長槍所過之處,無人能當。

而且瓦刺騎兵也沒有想到,一直龜縮在大同城內的楊洪居然敢出城一戰,一下子被打了一個冷不妨。

等楊洪接應到吳瑾的時候,吳瑾所部已經不足三百人,而吳瑾本人,也人爲血人,馬爲血馬。

吳瑾本人脫力不說,連吳瑾坐騎,一匹上好的戰馬,已經支撐不住,哀鳴一聲,栽倒在地了。楊洪一看,就說道:“給它一個痛快吧。沒救了。”

馬是一種會跑死自己的動物。它本身就是一種爭強好勝的動物,戰馬尤其是這樣的。

吳瑾抱住馬頭,雙目含淚,也只能用匕首,一刀割斷了戰馬的大動脈。鮮血噴涌,馬兒也漸漸沒有聲息了。

吳瑾晃晃悠悠的站起來,將最後一支箭雙手捧給楊洪。楊洪接過長箭,上面綁着一封書信,楊洪打開一看,卻是吳克忠親筆所寫,援軍三日必至。

僅僅爲了這個消息,大明付出了數百將士的性命。

楊洪說道:“賢侄辛苦,進城休息吧,剩下的交給我了。”

吳瑾與他的侄子算是同學,叫一聲賢侄,是沒有問題的。

剛剛作戰的時候,吳瑾還沒有覺得,但是此刻卻覺得渾身發冷。這是五月,進入了一年最熱的時間段。

所以,並不是吳瑾冷,而是他脫力再加上失血太多了,纔有發冷的感覺。

他只覺天旋地轉,就跌倒在地面之上,心中最後一個念頭,就是:“出兵容易收兵難,楊洪將軍這般出戰,瓦刺不會放過他的。該怎麼撤回去?”

楊洪見吳瑾昏倒,立即讓人擡進城池之中,並吩咐用海西送來的老參。

楊洪不知道打過多少仗了,一看就知道吳瑾是失了元氣。而今要好生養着,大加滋補,能熬過去就過去,熬不過去,就是死人了。

冷兵器時代,死人最多的時間,從來不是交戰之時,而是交戰之後,因爲種種傷勢而死。

只是吳瑾身份特殊,自然要用特殊待遇。

吳瑾與吳瑾本部人馬都入城了。

而瓦刺主力也都到齊了。

楊洪見狀,心中冷笑暗道:“我一直保存實力,讓你真以爲我大同鎮,九邊第一的名頭是白給的嗎?”

之前楊洪不敢放手打,卻是因爲擔心手中兵力不足。整個大同鎮,原額十三萬軍隊。但是之前所言,衛所軍隊缺額嚴重,再加上吞兵與戰兵的區分。大同鎮戰兵有五萬就相當不錯了。

而今即便是五萬戰兵,也不可能集中在大同。

因爲而今的情況,其實是瓦刺軍隊已經將大同鎮的軍隊,分割了。困在一座做城堡之中了。

所以楊洪麾下只有三萬戰兵,還有臨時徵召的民夫之類了的。

這些民夫,或者說屯兵,守城尚可,但是要他們與瓦刺大軍打硬仗,楊洪是沒底的。

所以,楊洪不敢讓戰兵損失太多。

畢竟要守大同這樣的大城,需要的人手並不少,人馬損失太多,恐怕連城池都無法堅守了。

且不說大同的重要性,單單說楊洪作爲大同總兵,守土有責,大同失陷的話,楊洪如果不殉死,大抵要與丘福一個下場了。

所以,不管怎麼想,楊洪都必須保存實力,不爭一時之勝負,以大同爲重。

而此刻,援軍馬上要到了。

楊洪怕個球。

即便今日一戰戰兵折損大半,楊洪也能堅持最後三天,再說大同士卒,軍心可用。

大同士卒都是本地人,即便是外地人,也是遷來的衛所兵,所有瓦刺在大同城外洗劫,殺戮的就是他們的家人,他們的父老鄉親。

而且瓦刺爲了激怒楊洪,做過很多過分的事情。

比如,將大量降軍在城下殺死,比如將城外的墳墓給挖掘了,將陪葬品正洗劫一空,任屍體暴漏。

等等,令人髮指的事情,不可勝數。

不知道有多少士卒向楊洪請戰,說着說着都泣不成聲了。你可以想象嗎?堂堂八尺男兒,在戰場上衝殺在前,即便是頭破血流,斷手斷腳,都沒有哭過一次,卻在這個時候,在大廳廣衆之下,哭的血淚橫流。

如果不是,楊洪的威望足夠壓制,不知道多少大同士卒,都準備擅自出戰了。

所以,這一戰,即便瓦刺不想打,楊洪還想打的。

楊洪自然不會被情緒衝昏了頭腦

他一口氣將三萬戰兵全部派出城來。就在城下一里左近列陣,步卒火器長槍橫列在前,而其餘分佈兩側。

城頭之上,無數大炮林立。

他要的就是背城而戰。

看也先敢不敢衝大同軍的堂堂正正之陣。

也先自然也看出來楊洪的成算。

不過,有時候總是要打上一場,才知道分量

也先忽然叫過了阿失帖木兒說道:“你帶本部人馬去衝一衝,看看楊洪成色如何?”

阿失帖木兒說道:“孩兒明白。”

說起來,阿失帖木兒的年紀與朱祁鎮的年紀差不多,但是他早就不是一個戰場初哥了,從十幾歲開始,他就跟着父親,參與各種戰事之中,親自上陣的時候也不少。

不要看他年幼,他已經是一個合格的將領。

否則也先也不會對他最喜歡,讓他從幾個兄弟之中脫穎而出。還能獨自領兵。

阿失帖木兒一聲令下,他本部數千人衝了出來。

數千騎兵並不直接進攻,而是繞了一個的圈子,就在明軍步兵陣前幾十步的距離上一掠而過,將一根根箭矢射了出去。

一時間箭如飛蝗。

明軍步卒紛紛舉盾,但是瓦刺騎兵都是拋射,舉盾也不可能完全擋住。自然有明軍士卒中箭。

明軍也立即開始反擊。

一時間無數火器轟鳴。硝煙飛散開來。

從明軍陣前一掠而過的蒙古騎兵,紛紛落馬,有的是人落馬,馬兒不知道主人怎麼了,反而留在戰場中央,用自己的頭,去拱已經倒地不起的主人。更多的是連人帶馬一切掀翻。還有一些馬已經死透,而人還沒有死透,甚至被馬屍壓住了大腿,想走也走不了。

一時間雙方彼此殺傷。

只是這樣的交換比,很難說誰吃虧,誰佔了便宜。

從明軍陣前橫馬而過的蒙古騎兵,似乎覺得他們只要跑的夠快, 就可以躲開子彈,但問題是,火器從來是規模打擊,而不是精確射擊。

而明軍步卒就不一樣了。

他們只能站在原地,承受箭雨一波波的洗禮,而且蒙古人準頭普遍不錯,明軍站的又比較密集,故而很少有箭矢落空。

只是箭矢的殺傷力又比不上火銃。

被火銃打中,基本上就失去了戰鬥力,但是中了十幾支箭後,還能活蹦亂跳的人,並不在少數。

只是這樣下去,楊洪卻堅持不住了。

原因很簡單,火藥消耗太快了。

明軍步卒從城中帶出來的火藥是有限,這樣高頻率的射擊,很可能火藥先消耗完畢。

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二十章 出京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