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汪氏

第七十二章 汪氏

東宮也就是清寧宮。

自從朱見濬到大本堂讀書開始,他就住在這一組宮殿之中,清寧宮雖然爲東宮。但是長期住在這裡的太子,並不是太多的。

這裡是太宗遷都之後修建的。

之後仁宗皇帝常年在南京,自然是少住此地。

宣宗皇帝乃是皇太孫時候住在此地一段事情,之所太宗皇帝是閒不住的人,常常征戰,宣宗皇帝自然是隨駕。

至於朱祁鎮,他更是很少住東宮。

他登基的時候,年紀還小。

甚至可以說,朱見濬此刻已經是他歷代主人之中,居住時間最長的一位了。畢竟十幾年了。

此刻的東宮雖然沒有太子妃。

但是偏殿之中,已經有一位女主人了。

汪氏而今也有幾分坐立不安。

她自小在山野之中長大,見慣了山野之間的種種,即便到了朱見濬的身邊,在南方征戰的時候,朱見濬就住在憑祥縣中。

憑祥小縣,幾乎可以聯想到後世的一個村落,縣城內的街道,一眼就能從這個城門看到對面的城門。

即便是跟隨太子北上賑災。

但也是多住縣城,很少入大城市。

其實,真正說起來在朱祁鎮標準之中,大明能夠稱作大城市的地方,無非是北京,南京,蘇州,杭州,再有就是開封,廣州這幾座了,很多省會以現在的目光看起來,規模上還真比不上某些縣城。

所以汪氏來到京師之中,心中就非常不安。

來到皇宮之中,更是加劇了不少。

而今在故宮旅遊,很少人能感受到那種威嚴,因爲後世的故宮跟隨他所依附的皇權一樣已經死了。

而這個時代卻不是這樣的。

就好像中南海一般,說起來中南海建築風格與故宮大同小異,但是每一個來到中南海的時候都能感受自己的緊張。

換成汪氏的心情就可以理解了。

真是戰戰兢兢,不敢多說一句話。

她遠遠的聽見了朱見濬的腳步聲,猛地起身,來到門前。就要上前,猛地聽人大聲呵斥道:“大膽。”

汪氏被嚇了一跳,退後一步,表情怯怯。表現讓人心碎的柔弱。

汪氏能被選中進獻給太子,自然是一等一的美人,固然不能稱爲國色天香,但也別有風情。

此刻的表情,讓朱見濬心中一顫,立即揮手讓身後的太監宮女退下去,然後拉着汪氏的手,進了房間,說道:“你以後常年在宮中,也是要學些規矩的。”

汪氏立即說道:“臣妾明白。”

朱見濬欲言又止,他自然知道。這對一個女子來說,有些事情太殘酷了一點。他又不好直接說,岔開話題問道:“你還有什麼親人嗎?”

汪氏說道:“臣妾唯有一個幼弟了。”

朱見濬問道:“幾歲了?”

汪氏說道:“七歲了。”

朱見濬說道:“我這就派人召開,送到大本堂之中。”

汪氏聽了,大喜過望,說道:“臣妾多謝殿下。”

大本堂是什麼地方,汪氏也都知道了。乃是皇子以及勳貴子弟讀書的地方,可以說是大明教育資源最好的地方。

別人進去,自然是千難萬難了,但是對與太子來說,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

對汪氏來說,卻是天大的恩典了。

朱見濬給了這個恩典之後,纔將朱祁鎮剛剛要求說了。

汪氏泫然雨泣說道:“臣妾不過山野之民,能得薦殿下枕蓆,已經是萬幸了,豈敢有他念?”

朱見濬嘆息一聲,說道:“你如果不是瑤人,即便是皇后,孤也給你爭一爭,只是而今,”說到這裡朱見濬唯有長嘆而已。

很多事情不用朱祁鎮說明,朱見濬也是知道的。

汪氏不是漢民,是不可能做的了大明的皇后的,甚至爲一個妃子,已經算是朱祁鎮開恩了。

尋常家庭娶妻納妾,尚且要求一個家世清白,但是汪氏是什麼身份?

說好聽點是瑤民,說不好聽一點,就是剛剛安撫下來的叛民之後,她的身份是決計不可能染指太子妃寶座的。

“不過,你放心便是了。”朱見濬說道:“孤會吩咐太醫,小心用藥,將來等太子妃誕下嫡子,孤會給你一個兒子的。”

朱見濬如何安撫美人就不用說了。

接下來他就忙了起來。

一方面要開始準備成婚的事情,一方面也要多去後宮之中,拜託太后與母親選一個好一點的太子妃。

另外一方面,朱見濬也與自己當初的同學頻繁的走動。瞭解一下而今京師的變化。

畢竟,對於太子來說,他的根基永遠是在京師。

如此一來,他越發感受到了一個人的能力,那就是而今的大興縣令劉大夏。

就這樣一晃過去,正統二十五年就這樣過去了,來到了正統二十六年。

在春天裡選了一個黃道吉日。

太子成婚了。

太子妃人選是皇后與太后選定了三個人,最後呈給了朱祁鎮。

朱祁鎮圈定了張氏。

朱祁鎮看他的父兄都是京營士卒出身,在正統之間征戰之中屢立戰功。但是也卻沒有什麼高官,家中最高的官職,卻是他的大哥,不過是一個千戶而已。

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籍貫江南,跟隨遷都,落戶順天府的軍戶家庭,又因爲朱祁鎮的軍制改革,給他們上升空間。

家中一些人還在水利學堂,刑名學堂學習。

大多都是朱祁鎮新政的受益者。

朱祁鎮並不在乎,新媳婦長相如何,畢竟是層層挑選出來的,自然不會差了。他在乎的是新媳婦的政治傾向。

畢竟,北宋變法的史書,朱祁鎮而今反覆讀,其中後宮之中的影響力,可以說感受頗深。

自然要確定這一點了。

未來的皇后,甚至是皇太后,太皇太后,不能壞了他的大事才行。

太子大婚自然有一番禮儀。

北京城之中舉城轟動就不用說了。

說起來,朱見濬還是在北京第一個成婚的太子,無數京師百姓圍觀議論紛紛。好像這一件事情,就是大明天下頭等大事。

說起來,也不算錯。

畢竟,大明天下皇室的子嗣傳承,自然是一等一的重要了。

不過,朱祁鎮卻沒有將心思放在這上面,無非是在婚禮上露了一個面,然後給太子放了三月的假。

說起來,這三月的假,似乎是太子七月以來休息最多的一次。

就在北京城中歡天喜地的時候,似乎沒有人發現,一行人離開了,不是別人,正是吳士漣。

吳士漣在越南歷史上第一流的史學家,在北京浪費了這麼多時間,如果說,他還不明白大明朝廷是什麼意思,就枉顧了他的名聲。

這一段時間之內,雖然有李賢等人反覆勸說,想與安南罷兵修好,但是朱祁鎮全部打了太極拳,等郭登在年前奔赴廣西,就任徵南大將軍,節制四省之後,那一個大臣都不多說話了。

就已經明白皇帝心意已決。

對安南使團的態度也有了轉變。

之前還有希望扭轉皇帝的心意,雖然是晾着安南使團,但是禮部上下的人,安南使團還是能看見的。

而今,禮部官員有一個沒一個,都不見安南使團,以至於安南使團的人,只能見一些沒有身份的小吏。

這也罷了,這些小吏還大加勒索。

如此一來,吳士漣自然是心如死灰。

他知道在停在北京已經沒有用了。大明與安南的戰爭已經不可能用談判解決了。

面對大明這個龐然大物,他憂心忡忡,所能做的事情,卻也不多,只能最快的將消息傳回安南,讓安南早做準備。

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序章 我, 朱祁鎮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七十章 年關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八十章 寇深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