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

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

朱祁鎮說道:“馳道的事情,我會督促工部與少府去辦。先生從西域而來,西域兩都司而今情況如何?”

這也是朱祁鎮一直記在心中的問題。

西域新定,各種不穩定因素頻發。石亨不是一個安分的,而蒙古人並不是各個都服帖的很。

或許他們在漠南這個距離北京不過幾百里的地方,在大明京營朝發夕至的情況之下,自然是服服帖帖的。

但是在西域可就不一樣了。

即便大明及時反映過來,從調集騎兵開始,到抵擋西域,估計也要一個月時間。

這還是最理想的狀態了。

如果說遇見這樣那樣的問題,三五個月援兵未必能夠到達西域。

在漢唐時代,就出現過這樣的事情。

西域有事,長安甚至在半年之後纔有援軍。

要知道,漢唐時代的的首都是在長安,而今大明的首都卻是在北京。這種地理上轉變,就讓大明對漠南漠北有更深的控制能力,而對西域的控制能力更加疏遠。

反應在現在,就是大明對西域的統治更加薄弱了。

于謙說道:“而今西域總督白圭是一位能臣,屯田積穀,號令將士,頗有威信。”

白圭是羅通看重的兵部尚書。

如果不是西域的事情發生的突然,白圭而今就是兵部尚書,而不是程信。

白圭乃是正統七年進士,在正統十四年,他就在宣大任職,當時他組織百姓守城頗有戰功,後來有在遼東,貴州任職。

雖然沒有直接主持過戰事,但是他所在的地方,都是戰區。他好談兵事,甚至有時候想親自領兵。

如果不是朱祁鎮重新塑造了大明軍隊的戰鬥力,大明軍隊之中有不知道多少想打仗的青壯將領,都在抱怨自己之所以沒有封伯封侯,那是因爲運氣不好。沒有撈上仗打,哪裡能分給文官那邊。

至於封國公,就不想了。

畢竟而今看來封國公,定然有一場大戰,要麼就是積功了。

所以白圭即便再怎麼好言兵事,也僅僅做後勤工作,與軍隊配和過多了,對軍事方面也不能說不了解。

這一次西域抵定之後,朱祁鎮要挑選能兵強將鎮守,五十歲的白圭,正是年富力強,可以任事的時候,就派他過去了。

“只是西域地域遼闊,南疆與北疆不同。南疆內部也有不同。”

“總體上來說,北疆爲外,南疆爲內。”

“白圭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鞏固南疆。推廣屯田,收納土著,劃分牧場。大體上南疆而今的局面,大體上是衛所與土司交錯而立。犬牙參差。而大明京營在幾座大城之中屯駐。”

“分別在伊州,高昌,龜茲,疏勒。”

“其中西域總督府在伊州,而南疆都司府在疏勒。”

“總體上來說,南疆以及與雲貴相比沒有什麼區別了。西域的問題不在南疆,而在北疆。”

前文說過,新疆的地勢是三山夾兩盤,而南疆的土地就是處於盆地之中,在地理上比較封閉。

總體上,還是比較好防守的。

至於這些地名,也是朝中儒臣的建議,將一些當地名字都用漢唐故名,這是一種政治上強調中華化的舉動。

而伊州就是哈密,高昌就是吐魯番,龜茲就是阿克蘇,疏勒就是而今發生疫情的喀什。

與雲貴等地無異。這一句話,要用正反兩個方面來理解。

一方面,就是大明對南疆的控制,已經進一部分深入了。雲貴地區雖然屢屢鬧事,但是大明對這個地區的控制,基本上是比較穩固的。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南疆隱患重重。

比較雲貴大大小小的土司根本數不勝數,特別是在貴州,土司的力量要比官府的力量還大。如果沒有外省支援,單單靠貴州省一省的力量,他們是幹不過他下面的土司的。

朱祁鎮說道:“如此已經不錯了,西域失陷夷狄之手,數百年矣,而今新定,不可操之過急。”

于謙說道:“陛下英明,只是西域之患不在南而在北,南疆雖有一些土人不安分,但是忌憚大明天威,幾十年之內,是不敢妄動的。”

“但是北疆就不一樣了。”

“北疆可以分爲兩部,一部是忠國公所部,一部是毛裡孩所部了。”

于謙看了一眼朱祁鎮,眼神之中有很深的意蘊,隨即低下頭,直接略過了石亨,說起毛裡孩。道:“忠國公駐兵伊犁,精兵數萬對抗瓦刺,而毛裡孩坐擁金山牧場,各地蒙古投奔,而今有萬帳之數。其他各部以毛裡孩爲首,臣擔心不出數年,又一蒙古矣。”

石亨在很多事情上做的都很出格。

幾乎上與取與求,與殺與奪。天高皇帝遠,那股跋扈的勁又起來了。但是經過朱祁鎮的敲打,石亨在政治上還是有一點點的進步的。

所以石亨雖然在伊犁營建自己的獨立王國,但是對朝廷卻是恭順的很。最少讓大明上下感到恭順之極。

而且伊犁河是向西北方向流的。也就是就地勢上來看,伊犁對西北方向西南方向,是比較開闊的,故而石亨這邊承受了較多的國防壓力。

所以,于謙雖然對石亨不滿,但是並沒有說什麼。畢竟而今國家需要石亨,縱然石亨是一條瘋狗,而今他的位置也是恰當好處的。

甚至而今石亨的所做所爲,在朱祁鎮看來,還是一種優點。

伊犁是大明對西北控制最西北的地方,因爲太遠了,大明對伊犁的控制已經薄弱的極點了。

如果讓楊洪在這個地方,他固然能做好,但是他會想更多一點。唯有石亨纔會如此肆無忌憚。

而今伊犁的地理位置,讓石亨只要不造反,很多事情大明朝廷文官也是能容忍的,這與在龍城完全不一樣。

所以于謙的擔憂更多是在毛裡孩身上。

毛裡孩是孛兒只斤家族的,蒙古各部投降大明之後,朱祁鎮就讓毛裡孩在京師居住了好一陣子。

妻以漢女,教以詩書。

這位毛裡孩還很乖巧聽話,如果單單看毛裡孩在京師的舉動,完全看不出來他是一個在草原長大的蒙古人,反而好像是明人。

這一次動員蒙古十萬騎出徵,朱祁鎮不可能不對蒙古人沒有一點妥協。

妥協之一,就是將西域的一些草場分給蒙古各部。

妥協之二,就是將一些軟禁在京師的孛兒只斤家族的人放回草原之上。

這兩點,朱祁鎮都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原因很簡單。

第一畢竟大明要那麼多草場也沒有什麼用處。大明而今戰馬的主要來源還是蒙古各部。大明不是沒有馬場,但是同樣一片馬場,蒙古人養的馬,與漢人養的馬,就是不一樣。

漢人的馬養着養着,就變成馱馬,牲口了。

這似乎是一種民族特性。

所以,只要出產牲口,馬匹,羊毛等物資,這草場在不在大明手中,並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畢竟蒙古各部而今已經沒有什麼力量與大明抗衡,更無法抗衡大明的經濟控制。

第二,朱祁鎮並不認爲孛兒只斤家族大貓小貓十幾只之中,有什麼比較厲害的人才,甚至他們彼此之間也是矛盾重重的。

就好像是明亡之際,唐王系與桂王系之間的矛盾一般。

只是朱祁鎮也沒有想到,孛兒只斤家族還是有人才,這個人才就是在京師唯唯諾諾的,看似貪圖富貴的毛裡孩。

而除卻毛裡孩之外,其他蒙古將領大多都很一般,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只是而今已經不是孛兒只斤家族的時代了。

第七十章 父子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九章 蹇公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六十章 明浪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七章 議政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