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

軍械方面除了督促兵工廠日夜加工趕造子彈外,同時向法國買了一萬四千枝步槍。

爲了籌餉,唐繼堯、蔡鍔、李烈鈞三位起義領袖曾經發出兩通電報給華僑,請求捐餉助義,兩電如下:

第一電:

“華僑公鑑:比年以來,國內盜賊滿地,萑符遍野,水旱災害,環起迭生,爲之元首者,宜如何恐懼修省,奠定民生,而乃醉心帝位,汲汲不遑,揮霍金錢,濫施名器,牢籠要結,無所不爲,而於國計民生曾未嘗畫一長策,展一良圖,此尚可謂有人心者耶?繼堯等因是義憤風雲,志除國賊,但有進死,更無退生。

“現已簡料雲南常備各旅團,合黔省各團營,編制爲護國第一、二兩軍,次第出發,由鍔、烈鈞分將之。擬長驅西北,會師武漢,直搗幽燕。繼堯坐鎮滇南,可澄、戡贊助一切,籌運餉需,以爲後盾。惟是義師既起,需餉浩繁。滇、黔瘠區,庫儲無幾。

“民生困敝之秋,復不忍再加負擔,重累吾民。素仰我海外父老昆弟,眷懷祖國,高義薄雲,是以率同滇、黔全體士民,南面頂禮,電乞援助。子文之毀家紓難,詎讓昔人。卜式之輸財助邊,定多來者。如蒙解囊相助,或隨時徑匯滇垣經收,或彙集滬、港,候派員領解。倘得源濟無缺,士飽馬騰,拯同胞於陷溺之中,復共和於危亡之際,則貴埠義聲,爍古今震中外矣。專此布懇,敬請矜鑑!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率雲南全省士民公叩。印。”

第二電:

“華僑同胞公鑑:前電計蒙鑑察。繼堯等既經宣佈反抗帝制,擁護共和,袁氏頑強,空言無效,不能不以實力解決。現已編制護國第一、二兩軍,次第出發,分道湘、蜀,直搗幽燕,破釜沉舟,誓達目的。惟是餉需浩繁,羅掘無計。夙仰我海外諸父老昆弟,眷懷祖國,高義薄雲,謹率滇黔全體士民南望頂禮,啓賜援助。或解囊以充軍實,或選械以濟急需。如蒙惠許,即乞隨時徑匯滇政.府照收。或彙集港、滬知照,派員領取。異日共和重建,民國維新,則貴埠義聲,爍古今震中外矣。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同叩。印。”

民國五年一月二日蔡鍔派遣戴戡經由畢節到貴陽策動貴州響應獨立,另派王伯羣往黔南興義一帶聯繫當地黔軍。

戴戡和王伯羣都是貴州人,而且在貴州有聲名和人望,他們也都是護國軍的重要核心人物。

王伯羣(1885—1944),貴州興義人,中國同盟會先驅、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先驅、政治家和教育家。

一九零五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在興義筆山書院(今興義民族師範學院)畢業後,由興義縣(今興義市)以公費選派日本留學 ,先後在宏文學院政治經濟科、中央大學、中央研究院深造。適逢孫中山在日本倡導革命,加入中國同盟會。他積極參與發動護國運動,也因護國運動而聲名遠播。一九二零年,追隨孫中山回廣東恢復軍政.府,在廣州任大總統府參議兼軍政.府交通部長。

一九二四年,王伯羣在上海創辦大夏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王伯羣逐漸淡出政壇,轉向“教育救國”。

一九二八年,蔡元培因事繁任重辭交通大學校長職務,推薦王伯羣兼任交通大學(即現今的西安、上海、北京、西南、新竹等五所交通大學的前身)校長職務,王伯羣成爲繼葉恭綽之後管轄交通部兼掌交通大學的校長。

這一年秋,王伯羣倡導恢復吳淞商船學校,一九二九年九月一日,吳淞商船學校正式覆校,定名爲“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王伯羣爲學校題寫校訓,併兼任吳淞商船專科學校(今上海海事大學)首任校長。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上海“八一三”事變後,日軍來犯,大夏大學內遷貴州,抗戰期間,王伯羣帶領大夏大學三次遷校。 一九四四年冬,王伯羣在領導遷校過程中積勞成疾。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十日,病逝於重慶陸軍醫院,終年六十歲。著有《交通事業改革方案》《電政設施三年計劃》《航政建設綱要》《伯羣文集》等著作。

雲、貴在地形上具有其密切的關係,如果貴州不響應護國討袁而落入袁系手中,雲南的獨立便受到嚴重的威脅。

當雲南起義時,蔡鍔和唐繼堯都曾電請貴州護軍使劉顯世參加護國行動。劉顯世對袁本是離心離德的,因爲袁的新地方官制中,各省都設有將軍,就只是在貴州和福建兩省設護軍使,在他們看來,這是對他們的排斥。

可是,劉顯世是個持重而保守的人,他不敢立即參加討袁的行動。

貴州軍政各界有不少主張討袁護國的志土,在袁世凱籌備當皇帝時,貴陽私立達德學校接到籌安會送來的啓事,便覆電反對袁世凱當皇帝。列名的有校長聶正邦,教員黃齊生、凌雲等二十四人,實爲貴州討袁的先聲。

這時,受雲南影響。貴州一般情緒已經趨向討袁了。

王伯羣的兄弟王文華擔任黔軍的團長,他和另一位團長熊其勳都敦促劉顯世參加護國軍。貴州由於平素兵額很少,所以團長就是實力人物。

王文華(1888-1921),字電輪,號果嚴,爲王伯羣之胞弟。光緒十四年(1888年)生於興義市景家屯村,畢業於興義筆山書院。一九零六年與竇簡之等赴貴陽,考入貴州通省公立中學,後轉入貴陽優級師範選科,精研史地。

這是個對貴州護國起義做出特殊貢獻之人。

蔡鍔在雲南宣佈獨立,舉起了討袁護國大旗後,王文華積極響應。面對貴州當局的猶豫不決,王文華與兄王伯羣多方奔走,陳述護國大義。

王文華利用手中掌握的模範營,將黔軍軍官召集到省,講清時局,說明討袁護國的重大意義,與會的軍官情緒高昂。

團長吳傳聲發出誓言:“這是我們報國的大好時機,寧死疆場,決不苟且偷生,讓國賊逍遙自在。”

通過一番發動,軍隊上下,人人激奮,個個準備殺賊立功。王文華又聯絡駐黔東、黔南的二、三團同心協力,一致反對帝制。

在貴州軍民迫切的要求討袁時,袁世凱所派的貴州巡按使龍建章爲了緩和貴州軍民的情緒,民國五年一月七日,他電請袁世凱另行召集國民會議表決國體問題。

袁世凱不理解龍建章的苦衷,對其來電特別反感。一面授意參政院回電予以駁斥,一面於一月十四日下令叫他離職北上。

袁世凱此時爲了拉攏劉顯世,提拔其兄弟劉顯潛署理貴州巡按使。

兩面不討好的龍建章,於一月十六日化裝逃走。

王文華和劉顯世有親屬關係,也深得劉顯世的信任。

這一天,他苦口婆心的做劉顯世的工作。指出:袁賊妄想稱帝,推翻共和,這是國賊,決難相容,雲南業已出兵討袁,貴州亦不例外,如有反對出兵討袁者,便是國賊走狗。

王文華見舅父劉顯世還在猶豫,知道他擔心的是什麼,堅定地說:“您可急電袁世凱,派王文華率兵抵禦滇軍,待我率部向東路出發後,你又電袁說,王文華率兵叛變。將來事成,歸功於你,事敗,滅我王家一族。”

劉顯世當然不會這樣做,但他內心不能不爲王文華的一片赤誠所震撼。

不過,王文華的話卻也提醒了他。貴州是個窮省,起事也需要銀錢,於是馬上電請袁世凱迅速接濟軍餉以穩定軍心。

一九一六年一月二十五日,劉顯世主持召開軍事會議,在參加會議的人中,雖然大多都反感於袁世凱稱帝,但對武力討袁,多數人還是持否定態度。會議形成了主戰與反戰的兩派,會議開始後,雙方展開激烈交鋒。

反戰派郭重光說道:“袁世凱練兵幾十年,兵多將廣,他把全國都統一了,我們區區貴州與之相抗,無異以卵擊石。決不能輕舉妄動,招來滅門之禍。事楚事齊,皆非良策,只有自保纔是上策。”

王文華聽罷,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憤然而起,拔出手槍往桌上一擊呵斥道:“袁世凱譭棄約法,背叛民國,妄自稱帝,實屬國人皆曰可殺、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今日所議者,惟有發兵討賊耳,敢有附逆者決先手刃之!”

此言一出,會議廳頓時沉寂,反戰派面面相覷,不敢再有異議。最後,會議決定,即日宣佈出兵討袁。

一九一六年一月二十六日,袁世凱匯來軍餉三十萬元到帳,劉顯世等得就是這個。

貴州隨即在省議會舊址召開羣衆大會,宣佈袁世凱的叛國罪行。會議上羣情憤激,一致要求宣佈獨立,出兵北伐,生擒袁氏逆賊,爲國除奸,爲民除害。

一月二十七日,貴州宣佈獨立,劉顯世爲貴州都督,通電全國,出兵響應雲南護國運動。

劉顯世、唐繼堯、任可澄、蔡鍔等聯名發出檄文:“本都督不忍四方豪俊無數頭顱心血鑄造之邦,淪於奸人之手……袁氏縱二、三鷹犬,僞造民意,帝制自爲,中外同羞,天人共憤……,順逆既分,勝負可決……,聯合各省義師,共誅獨夫,鞏固民國”。

貴州宣佈獨立,貴陽沸騰,全城鋪戶和居民用紅紙大書“鞏固共和”四個大字貼在門上,遍懸五色國旗,人民歡聲雷動,顯示出民心的真正意向。

討袁護國時,貴州的兵力有六個團和一個警衛營。經劉顯世、王文華、熊其勳等商議,認爲省內安靜,一個警衛營的兵力負責全省治安儘管有些單薄,但還可以對付。便把六個團的兵,全部用於討袁護國運動,聽從蔡鍔、李烈鈞地調遣。

當袁世凱看到貴州護國討袁電文,嚇得全身發抖,手拿電文如篩糠一樣,說不出話來。

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570章 獨立評論第227章 洪山寶塔會議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68章 武昌起義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41章 東南互保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18章 好景難長第44章 肅貪治吏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93章 南北議和第64章 燎原烈火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439章 進德會第237章 主導權之爭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448章 特別的表現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19章 一心離開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407章 童子試第90章 汪袁配合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81章 戰漢陽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18章 好景難長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48章 開灤礦權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237章 主導權之爭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530章 白話詩第2章 小人精第49章 君主立憲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24章 學術成果2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446章 十四等於零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552章 所謂冒充博士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261章 張作霖第12章 平叛第480章 改名字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62章 垂釣洹上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515章 掀翻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