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外逃

這些來自民主社會的駐華人員,無論國家和個人,都對袁世凱稱帝的倒行逆施大爲不滿。這其中既與理念有關,更牽扯到各方在華利益。因爲他們深知,袁世凱的逆歷史潮流而動,必然和晚清的統治一樣,不得人心,也必定造成內亂和社會動盪。每個列強都有各自的在華利益,都希望中國能有個安定的社會環境。關於外國列強對袁世凱稱帝的態度,本書上一部已有過表述,這裡就不再重複。

袁世凱的女兒袁靜雪,和她二哥袁克文一樣,是堅決反對其父袁世凱搞復辟的。在她的《女兒眼中另面的袁世凱》一書中,曾說過這樣一件事:

袁世凱還是很顧及各國列強對他稱帝的態度的,特別是日本的態度。急於當皇太子的袁克定,曾幹過一件被現代的人稱做坑爹的事:

《順天時報》是二十世紀初日本人在中國發行了三十年的中文日報,也是北京創刊最早的近代報刊。《順天時報》曾經對於中國的近代化發展提出了各種建議,對於一些事件做出了較爲公正的報道,使《順天時報》在中國贏得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甚至連袁世凱這樣的不怎麼看報的人,《順天時報》也是他日常必讀的一份報紙。爲了堅定袁世凱稱帝的信心,袁克定不惜耗資三萬元僱人假造一份天天刊載擁護帝制消息的“順天時報”,專供袁世凱閱讀。後來袁靜雪發現外面的《順天時報》和父親每天看的不一樣,纔將此事揭穿。

做了虧心事有鬼,袁世凱臨死的時候喊“是他害了我”,牀前的袁克定心驚肉跳,因爲他以爲父親所指是他假造報紙的事。

袁克定造假報紙,在袁世凱稱帝中所起的作用有多大,很難說得清。但至少可以說明一個問題,列強特別是日本的態度,袁世凱是多麼的看重。

小幡酉吉(1873年 - 1947年),出生於日本石川縣。

一八九七年東京帝國大學法科大學法律系畢業,在警視總監官房工作半年後,外交官考試合格,進入外務省。

一八九八年十月被認命爲駐天津的領事。此後歷任駐新加坡領事,奧匈帝國,英國大使館參贊。一九零五年又調到中國,相繼擔任芝罘總領事,天津總領事等。

一九一六年回日本任外務省政務局長,一九一八年十月開始到一九二三年任日本駐中國公使。

一九二二年負責山東問題的對華談判。又負責處理二十一條的懸案。

一九二五年被任命爲駐土耳其特命全權大使,一九二九年十一月駐華公使佐分利貞男猝死的時候,他被外相幣原喜重郎提名繼任駐華公使,但被民國外長王正廷拒絕,理由是他長期從事侵華活動,對中國人民極其不友好。日本於是改由重光葵繼任駐華公使。

小幡酉吉在一九三零年十月被任命爲駐德國大使併兼任駐拉脫維亞大使,一九三三年退休回國。第二年被選爲貴族院議員,直到一九四六年日本戰敗後貴族院廢止。

事情還真巧,一週後美國駐東交民巷的三百軍人要換防。美方提出,只要日方能把黎元洪送上美國的換防專車,就可以保證黎元洪安全離京。即使中途被中國警察發現,也沒人敢搜查美國的專列。

郭泰褀和小幡酋吉研究再三,制訂出詳盡地出逃計劃。

主要分三個步驟:

第一、打通黎元洪的副官劉鍾秀的住房與黎元洪家的隔牆,使黎元洪經由劉鍾秀家到劉家的後院。小幡酋吉安排日本人井上一葉駕駛同仁醫院救護車到劉鍾秀後院,來拉得了“急病的劉鍾秀”。上救護車的當然是黎元洪。

第二步、由井上一葉護送黎元洪經同仁醫院到美國使館。

第三步、由小幡酋吉公使陪同黎元洪坐上美國運兵專車,離開北京達天津,然後乘船南下。

出走日期定在了這個星期日的午夜二點。計劃得很完美,也可以說是萬無一失。

遺憾的是,還是走露了消息,問題出在了黎元洪的如夫人黎本危身上。

自從來到京城後,黎元洪的善交際的如夫人黎本危可是如魚得水。很快交結了一大羣貴婦人。每天和這些個新交朋友一起打牌,聽戲,品茶、聊天,忙得不亦樂乎。

這一天,黎元洪的如夫人黎本危,玩罷了興致勃勃從外邊歸家,見郭泰祺正和劉禺成、鄧玉麟、瞿瀛正在廳裡密謀着什麼。

劉禺成是在京湖北籍議員,鄧玉麟是首義元勳,一直追隨着黎元洪,瞿瀛也是黎元洪的秘書。這四人都是黎元洪最爲信任之人,見黎本危進來,趕緊裝着說起別的事。

黎本危也是個極聰明的人,知道這裡邊有蹊蹺,進到內室找黎元洪追問。黎元洪也正想告訴她,收拾細軟,準備遠離。

黎本危還想問詳細,被黎元洪制止,並叮囑她不要告訴任何人。

黎本危在京夫人朋友是不少,但最親近,無話不說的只有一人,就是胡夫人。胡夫人的丈夫是胡朝棟,是外交部特派湖北交涉員,也是湖北人。那是個鄉土觀念很強的年代,黎本危能和黃夫人成爲知己,這也是個重要原因。

黎本危想到自己要離京了,再回來不知何年何月。

那個星期天的一大早,黎本危急匆匆到黃夫人家告別,走的時候,反覆叮囑千萬不要說出去。

黃夫人叫她儘可放心,這麼機密的事怎麼可以告訴別人。但黎本危剛離開黃家,袁克定就得到了黎元洪欲外逃的消息。因爲黃夫人還有一個身份,是袁克定安排在黎本危身邊的內線。

等黎本危回到家中。黎宅已經被軍警層層包圍。黎本危進到屋內,黎元洪問他去哪裡了,她說了實話。才知道自己被朋友出賣而壞了大事。

黎本危悔恨不已,嚇得嚎啕大哭。

黎元洪知道她是無意之舉,只能怪自己不該提前告訴於她,暗自嘆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所幸這時候的袁世凱,正爲稱帝的事忙得焦頭亂額,實在是沒有精力來管黎元洪這件事。

倒是黎元洪,要不停地和別人“闢謠”:“我是堂堂的副總統,行有車,食有魚,如何能行鑽洞之事。豈不失了體統,可笑!可笑!”

這掩耳盜鈴的說法,不知別人信還是不信,反正黎元洪從此斷了外逃的念頭。

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十一日,在議長黎元洪缺席的情況下,參議院代行立法院,以國民代表的名義,擁戴袁世凱爲中華帝國皇帝。

次日,袁宣示承受帝位。並在懷仁堂接受百官朝賀。

大總統當了皇帝,副總統怎麼辦?

十五日,袁世凱發佈策令,冊封黎元洪爲“武義秦王”。“武義”是武昌首義之意,既表彰黎元洪對武昌首義的貢獻,又表示袁世凱的這個帝位,是源自於武昌首義。他最怕人說他是曹操式的人物,從孤兒寡母手裡奪得的江山。

袁世凱在令文中言道:“光復華夏,肇始武昌,追溯締造之基,實賴山林之啓。所有辛亥首義立功人員,勳業偉大,及今彌彰。凡夙昔酬之典,允宜加隆。上將黎元洪建節上游,號召東南,拱衛中央,艱苦卓絕,力保大局,百折不回。癸丑贛寧之役,督師防剿,厥功尤偉。照約法第二十七條,特沛榮施,以昭勳烈。黎元洪着冊封武義親王,帶礪山河,與同休慼,槃名茂典,王其敬承。”

在此之前,被封王的事,黎元洪已經聽說了,如何應對,身邊的人湖北籍官員意見分歧很大。

張國淦說:“以副總統的立場,萬無接受王位之理。”

饒漢詳則反對:“爲了安全,不妨容忍一時,從長計議。”

他其實也不願意,只是顧及黎元洪的安全。

張國淦言道:“副總統爲創造共和之人,與共和始終,亦自足以千古。”

聽了張國淦的話,黎元洪的眼睛一亮。

饒漢詳仍在堅持:“如君所言,只是犧牲副總統。我並非贊成王位,但不願副總統犧牲個人耳。”

見兩個人還要爭論,黎元洪制止了他們:“你們不要多說,我志已定,決不接受。即犧牲個人,亦所甘心。那麼多人爲共和獻出了寶貴生命,我的命是命,他們的命就不是命嗎?當年譚嗣同說,沒有變革不流血的,就從他開始。如果捍衛共和需要流血,我不敢當第一人,總可做個追隨者吧!”

幾個人見黎元洪態度堅決,只能更加欽佩黎元洪的人品。

張國淦,幼隨父居安徽,一九零二年中舉人,一九零四年考取內閣中書。

1906年任憲政編查館館員,在《滬報》上發表關於遼、吉兩省時政文章。次年任黑龍江省撫院秘書官、調查局總辦、財政局會辦等職。武昌首義前,調北京任內閣統計局副局長;後以“參議”隨唐紹儀參加南北議和,得袁世凱青睞,一九一二年四月任國務院銓敘局局長、國務院秘書長,後歷任總統府秘書長、內務次長、教育總長等。

饒漢祥(1883—1927),字瑟僧、羼提,號質含先生。湖北省廣濟縣人。民國時期“廣濟五傑”之一,其餘四人爲居正、郭泰祺、劉文島、張導民。早年留學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武昌起義後,歷任黎元洪秘書、湖北民政長、總統府副秘書長、參政院參政。一九一七年張勳復辟後,隨黎元洪下野。客居天津。一九二七年歸隱鄉里,同年在廣濟病逝。

饒漢祥擅長文學,其駢體電文,在民初公牘中風行一時。著有《珀玕文集》八卷、《珀玕詩集》十六卷。《珀玕詞集》一卷。另《黃陂文存》八卷,即其代黎元洪所擬文稿。

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50章 過街老鼠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428章 大學令第23章 離開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94章 僵局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86章 每個人都不簡單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511章 完婚第492章 關於選專業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第191章 護國軍擴軍籌餉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58章 離開老巢第426章 迎袁專使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305章 湘東反擊戰第113章 首屆內閣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482章 離開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402章 決心南下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78章 漢口之戰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466章 保護進步人士第24章 幸運第439章 進德會第227章 洪山寶塔會議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12章 平叛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佈帝制案始末》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511章 完婚第40章 系矯旨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64章 燎原烈火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110章 最後一次朝見儀式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446章 十四等於零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429章 辭職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33章 告密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486章 學寫詩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150章 復古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85章 殿前作答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120章 關係終於理順了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337章 厚臉皮的王揖唐第448章 特別的表現第539章 忙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