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張瑞璣

三月二十五日,上海和會派赴西安監督停戰的張瑞璣,由西安來電,報告陝西停戰劃界業已實現。

張瑞璣三月二十二日到達西安時,陳樹藩的‘八省聯軍’已取得很大進展,氣焰囂張,沒有停止進攻的意願。對靖國軍提出的恢復第一次停戰令後的防地,和撤走圍攻乾縣的北方軍的主張根本不予理睬,仍誣堅守乾縣之靖國軍爲土匪。

有史料記載:“張瑞璣受陳籠絡,偏袒北方,在他拍發的電報中亦有隱稱靖國軍全是‘土匪’的話語。張瑞璣的言行引起了陝西靖國軍的極大憤慨,于右任總司令通告各方嚴予駁斥,並在致張書中有‘聞執事將去矣,長安市上古物字畫,爲之騰貴’之語,揭露張瑞璣接受陳樹藩賄賂的醜行,張不得不怏怏而去”

張瑞璣(1872~1928)字衡玉。山西趙城(今屬山西洪洞)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進士。光緒三十二年(1906)後,曾在陝西韓城、興平、臨潼、長安等縣任知縣。

辛亥革命前加入中國同盟會,西安光復的第三天,受命組織民政.府於咸寧縣署。民政.府與參謀處合併爲總務府,張與王錫侯共同主持總務府下的銓敘局。共和建立,辭歸太原,任山西省軍政.府財政司司長。一九一二年十二月曾署理山西民政長,後辭職去西安,被推舉爲陝西省軍政.府顧問。

在第一次南北和議中,袁世凱曾聲稱陝西、山西兩省的革命黨人爲“羣盜”,提出“秦晉羣盜,不在和議條款之列”。

張致書袁世凱:“執事謂秦晉羣盜,瑞璣不敢辯,然奉執事令徵羣盜者,害且百倍於盜。執事視其焚掠不禁,是殘民也;逆天下之心,是樹敵也;避南軍之鋒,專攻秦晉,是示怯也;朝議停戰,夕謀進攻,是背盟也。殘民不仁,樹敵不智,示怯不勇,背盟不信,秦晉之人,固將有以待執事也。”

當張得知袁世凱逼迫孫中山讓出大總統位時,再次致書袁世凱謂:“大總統者,國民之所同推,非一方所得私舉。孫公人望所歸,故天下共舉之,又安能以其位私授予人? ”

袁世凱復闢帝制失敗一命歸陰後,張在慶幸之餘,以辛辣的筆鋒,寫了《祭袁世凱文》,內稱:“汝今死也!惡貫滿盈,皇夢不成。民窮財盡,乞美求日,未得其逞。花招騙世,知者齒冷。積惡成疾,一命歸陰。衣冠羽化,面目猙獰。噫嘻!早死一年,香臭難分。今日物化,蓋棺論定。嗚呼哀哉! ……若在中華徵民意,死爾萬千誰挽留?”

我們前邊提到過,臭名遠揚的楊翠喜案,查案大臣以“查無實據”覆命,御史趙啓霖反倒以“奏劾不實”被革職。

如此大案,事關朝政與皇室體面,醇親王與大學士尚不敢查實,參奏的御史也遭禍,但張瑞璣卻敢以《楊花曲》實記其事,將該醜聞宣揚天下。

《楊花曲》前有小序,簡述那件賣官醜聞,詩中詳細敘述了事件經過。開頭爲:“東風吹綠滿天津,輕薄楊花亂撲人。落絮沾泥飛不起,化作薄命女兒身。”先從楊翠喜寫起,寫這位女伶的風流漂亮與動人。隨後寫王孫載振於國難當頭之時如何荒淫遊樂、尋花問柳:“春風獵色打花圍,小隊青衣擁馬飛。西邸賓朋皆內相,津門草木生光輝。……杯盤狼藉夜沉沉,絲竹淒涼亡國音。不下銅駝臥荊淚,還存金屋貯嬌心。……河間王邸列羣芳,家卉爭如野卉香。”其下寫段芝貴觀察“紅絲月老費商量”、“親代天孫籌聘錢”事,“香車寶馬配雙環,比肩親載玉人還”。

再下即寫到事件的要害:“消受章臺一枝柳,人天好事感良友。崑崙肝膽押衙心,酬恩豈在謝媒酒。阿翁隻手攬朝綱,親草詔書代玉皇。白山黑水新開府,頭銜一旦生光芒。”這幾句是全詩的關鍵所在。

載振得到楊翠喜後,爲了感謝段觀察,就讓“隻手攬朝綱”的老子授予段芝貴要職,段氏便得到了黑龍江巡撫的頭銜。敘此經過後,詩人還有更厲害的話:“天語飛傳萬衆駭,遼東節度用錢買!”天語,朝廷的詔命也。公然對清廷進行嚴厲斥責。

詩人筆鋒,並不止此,又寫道:“多事青驄趙御史,彈章再拜奏天子。太息深宮拊玉牀,預人家事竟如此。朝廷家法本疏寬,堯母仁慈左右難。白髮龍鍾老宰相,護持親貴費周旋。”以反語譏諷說,賣官是皇帝家的私事,趙御史何必多事參奏,惹朝廷不快,讓慈禧太后爲難,又苦了年邁的孫家鼐費心周旋。

詩的結尾爲:“楊花依舊隨風飛,蕩作遊絲綰不住。”照應開頭,又含無限諷刺意味。這樣才氣橫溢的詩作,出自三十五歲的青年詩人之手。作爲清政.府的下級官吏,敢於以詩譏刺朝中權貴直至皇帝與慈禧太后,不但全然不顧自己的功名與前途,甚至連身家性命也置之度外。詩人肝膽,感人至深。所以章太炎稱張瑞璣這樣的人,“近不可得已”。

一代名流——張瑞璣,身爲清朝官員而早在辛亥革命前就成爲革命黨人的朋友和同志,同盟會成立,即“慨然與焉”,並積極響應起義。其後義正辭嚴致袁世凱兩書,也曾置生死於不顧抵制曹錕賄選、斥盧永祥軍之土匪行徑,及反對帝黨分子沈銘昌長晉,充分表現了一位正義正直之士的品格和膽氣,名重一時,長令後人欽敬。

張瑞璣又是一位藏書家和飽學之士,十萬卷藏書後來悉捐山西省圖書館。而他同時又是一位畫家,更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詩人。

章太炎在《故參議院議員張君墓表》中說,張瑞璣“自謂書不如畫,畫不如詩,詩不如其爲人,蓋篤論雲。”

派張瑞璣赴西安監督停戰是南方推薦的,但結果卻令南方大失所望。

這樣的一位凜然正氣的名士,怎麼會收受陳樹藩賄賂,置事實真相於不顧呢?

看來,陳樹藩賄賂之物是名貴書畫之類。如果是其他的金銀財寶,像張瑞璣這樣的文人,或許很難被打動。但名貴書畫就不一樣了。看來,一個官員想保持清正廉潔也並非易事,因爲這行賄之人實在是無孔不入。

收了人家的東西,就得給人家辦事。

或許,在張瑞璣看來,“讀書人的事”不能算是收受賄賂。或許,他還認爲,雖然他說了假話,但有利於促和,不算是幹壞事。

只是,張瑞璣應該也爲此而自愧,因爲此後,“張隱居長安閉門讀書,絕意世事不復問政”。

由於李純的敦促恢復和談,張瑞璣的陝西已經停戰的電報四月一日到達上海,遂使和談談話會於四月七日恢復。這樣。停開三十七天後,四月九日上海和談恢復正式會議。

雙方的代表還是有誠意的。和談正式恢復後,南北雙方代表達成一項共識,爲了避免來自各省人民團體的干預,南北雙方代表相約不公佈會議的內容。於是,上海和談變成了“閉門會議”。

南北雙方代表同時決定把雙方所要提出的問題,完全提出來,逐一謀求解決途徑。

南方的條件是:取消中日軍事協定,裁撤參戰機構及其所屬部隊,停止繼續支用參戰借款。國會自由行使職權。善後借款南北分用。軍政.府所頒法令均應認爲有效。湖南、陝西兩省的善後。

北方的條件是:全國裁軍方案“全國兵額規定爲五十師”,軍民分治,地方自治,發展國民經濟,進行善後借款。

國會問題是雙方爭論的焦點。南方堅持護法,提出,廣州軍政.府的政務會議確定,“堅持維持法治”爲最高原則,如果不恢復被非法解散的國會,南方的護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沒法向國人交代,因此,解散安福國會是在法統上必爭的問題。

而安福國會是徐世昌取得總統的法律根據,如果取消了安福國會也就取消了徐世昌的總統地位,儘管徐世昌和段祺瑞對和談意見不盡一致,但是在維持安福國會問題上,兩個人態度都很堅決。

北方總代表朱啓鈐啓程南下時,曾謁徐請示哪些條件可以接受和讓步。

徐答:“除了國會問題外,一切問題都可讓步。”

言外之意是國會問題是不能突破的底線。

於是,國會問題又使和談陷入僵局,走進了死衚衕。

爲打破僵局,李純提出一個解決的方案,把民國六年國會被解散以前的憲法會議恢復。

由舊國會議員在南京召開憲法會議的三讀會,完成制憲過程,並且通過追認徐世昌爲總統,然後公佈憲法,解散南北兩國會,根據憲法規定的國會組織法與國會議員選舉法,進行選舉,召集新國會。

李純的方案獲得徐世昌的同意。這方案情理法都能顧到,既符合南方“維持法治”的要求,又保全徐世昌的總統地位,南北兩國會則同歸於盡。

任何一個對等的談判,得以實現的條件是談判的各方做出必要的妥協和讓步。如果某一方寸步不讓,談判是很難取得成果的,除非所謂談判是城下之盟。

李純這一方案,照顧到南北方的核心關切,雙方又都做出了妥協和讓步,無疑是可取的。

但是,這樣一來,就沒有安福系什麼事了,安福系顯然是無法接受的。

在北方代表團中,有安福系分子參加,他們把李純方案電告北京的安福國會。

段祺瑞和安福國會獲知這個方案,爲之大譁。

四月十二日,北京安福系總部根據北方代表方樞發來的密報,召集緊急會議,討論對策。

到會者一致痛斥徐世昌和錢能訓出賣北方的行爲。與會人士中有人主張撤換北方總代表朱啓鈐。有人則主張先推翻錢內閣。段祺瑞的重要策士曾毓雋則大罵徐世昌記恩負義,主張對總統提彈劾案。

最後有人提議先禮後兵,推參議院議長李盛鐸(這時樑士詒已辭去參議院議長,議長一職由李盛鐸繼任)去見徐,質問徐爲何同意出賣北方的方案。同時安福國會參衆兩院同時邀請全體國務員出席答覆質問。

與此同時,段祺瑞計劃召張作霖、倪嗣沖等到天津再舉行一次督軍團會議,準備向徐正式開火。只是因爲曹錕反對,說這會引起外交團的干涉,纔打消了這個念頭。

徐世昌、錢能訓在安福系憤怒地攻訐下,矢口否認有取消安福國會的意圖。

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喚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608章 胡適與唐德剛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319章 倡導和平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530章 白話詩第37章 涉外事件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81章 戰漢陽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25章 找事做第492章 關於選專業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530章 白話詩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佈帝制案始末》第45章 積重難返第8章 約定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58章 離開老巢第417章 女校和中國教育會第261章 張作霖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486章 學寫詩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408章 事母極孝 割肉救親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88章 大通起義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143章 熊希齡中招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86章 每個人都不簡單第162章 國恥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94章 僵局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90章 汪袁配合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289章 內鬥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37章 涉外事件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喚第67章 迫不及待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323章 外蒙善後條例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410章 會考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113章 首屆內閣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482章 離開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3章 科舉之路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